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 被引量:95
1
作者 施雅风 +1 位作者 李世杰 叶佰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112,共16页
本文应用不同来源的各种资料,经逐步综合推导,认为最大冰期出现时间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18-16阶段(0.72-0.52MaBP),当时青藏高原低于现代1000m左右。高原中、东部唐古拉山、阿尼玛卿山、果洛山与稻城海子山... 本文应用不同来源的各种资料,经逐步综合推导,认为最大冰期出现时间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18-16阶段(0.72-0.52MaBP),当时青藏高原低于现代1000m左右。高原中、东部唐古拉山、阿尼玛卿山、果洛山与稻城海子山4个山区的冰川面积达40000km2,为现代冰川面积的18倍,平衡线高度为3450-M250m,6-8月平均温度为2.3-3.4℃,年降水量为1260-1960mm,是现代平衡线上降水量的1.8-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 更新世 冰川 气候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被引量:93
2
作者 施雅风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13,共17页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30%~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现代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30%~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现代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部分温冰川,平衡线下降800m以至1000~1200m。初步统计,包括周围高山在内冰川面积在35×104km2左右,为现代冰川的7.5倍,冰储量相当于全球海平面变化24.2cm。其时,多年冻土分布范围亦大为发展,面积达220×104km2。海拔较低处季风降水量影响强烈的湖泊出现低水位或接近于干枯,海拔较高处季风影响微弱的高原中西部湖泊呈现低于间冰段、高于冰后期的次高水位,湖水含盐量普遍增加,柴达木出现多层石盐沉积。荒漠草原扩大,占领了高原大部分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冰川 平衡线 湖泊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云南玉龙雪山第四纪冰期与冰川演化模式 被引量:54
3
作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61,共9页
云南玉龙雪山高峰区有现代冰川19条,面积11.61km2,冰川融水汇入金沙江.在现代冰川外围有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可划分3次更新世冰期,即大理、丽江和云杉坪冰期,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的玉木、里斯和民德冰期,其中以丽江冰期... 云南玉龙雪山高峰区有现代冰川19条,面积11.61km2,冰川融水汇入金沙江.在现代冰川外围有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可划分3次更新世冰期,即大理、丽江和云杉坪冰期,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的玉木、里斯和民德冰期,其中以丽江冰期冰川规模最大,当时,白水河古冰川长11km,比云杉坪冰期的山麓冰川边缘(3100~3200 m)还低,末端海拔2860m.比末次冰期的白水河冰川长 2.5 km.冰川演化模式与梅里雪山、贡嘎山东坡相同,均属藏东南型,而与青藏高原广大高山区以倒数第三次冰期冰川最大规模有别.主要是它们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高山的上升幅度、时间和气候条件与青藏高原内部不同所致.近期冰川变化小. 1998年比1982年后退约100~150m,上升高度约 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第四纪 冰期 冰川演化模式
下载PDF
贡嘎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 被引量:48
4
作者 苏珍 施雅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39-647,共9页
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定位观测分析 ,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 ,划分出三次冰期 ,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 ,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 ,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 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定位观测分析 ,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 ,划分出三次冰期 ,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 ,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 ,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 ,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 ,所以未发育冰川 ;中更新世早期的冰期冰川为半覆盖式冰川类型 ,规模不大 ;中更新世晚期的冰期冰川是本区最大冰川作用时期 ,形成网状山麓冰川 ,东坡冰川曾达磨西台地 ;晚更新世冰期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遗迹 冰期划分 贡嘎山 更新世
下载PDF
罗布泊东阿奇克谷地雅丹地貌与库姆塔格沙漠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9
5
作者 屈建军 +1 位作者 俞祁浩 赵爱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300,共7页
阿奇克谷地位于罗布泊洼地之东,93°E以西,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20~30km。为新生代北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地堑凹地的一部分,与东面河西走廊的地堑凹地相通。根据出露的雅丹地层河湖相沉积样品所作的ESR测年(227 2~1009 4kaBP)和本... 阿奇克谷地位于罗布泊洼地之东,93°E以西,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20~30km。为新生代北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地堑凹地的一部分,与东面河西走廊的地堑凹地相通。根据出露的雅丹地层河湖相沉积样品所作的ESR测年(227 2~1009 4kaBP)和本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可将阿奇克谷地演化与库姆塔格沙漠的发育史归纳为4个时期。①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罗布泊古湖扩大时期,东部湖湾宽约50~60km,向东延伸至93°15′E或更东;②中更新世晚期山地上升与古湖湾退缩消失时期,距今30万年前左右,青藏高原强烈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亚洲内陆加速变干,由于阿尔金山的左旋向东滑动,在北面古湖区地层发生了与阿尔山斜交的羽毛状断裂谷群,并因东北向的断裂上升与东西向的河西地堑谷地斜交,阻断了疏勒河水不再向西流入罗布泊,使东部湖湾向西退缩并逐步消失;③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初,暴雨径流与强烈的风蚀作用时期,阿奇克谷地北部的洪积湖相沉积台地支沟口形成雅丹土丘群,谷地南面库姆塔格沙漠北面羽毛状断裂谷群形成雅丹垄脊和风蚀谷,谷地中央呈现出季节性的盐碱沼泽和零星雅丹土丘;④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库姆塔格沙漠扩大,向北埋没了羽毛状断裂谷(风蚀谷)和雅丹垄脊,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羽毛状沙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克谷地 阿尔金山左旋滑动 羽毛状断裂谷群 雅丹地貌 沙漠
下载PDF
梅里雪山明永冰川的特征与变化 被引量:37
6
作者 赵希涛 +1 位作者 李铁松 王存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5-150,共6页
里雪山主峰卡格薄峰海拔6740m,位于怒江与澜沧江之间,是尚未被人类征服的神秘高峰之一、位于卡格薄峰东坡的明永冰川,长117km,冰川末端海拔2660m,是目前横断山区第二条较长的冰川.这是一条横断山区海拔最低的季风海洋性冰川,其... 里雪山主峰卡格薄峰海拔6740m,位于怒江与澜沧江之间,是尚未被人类征服的神秘高峰之一、位于卡格薄峰东坡的明永冰川,长117km,冰川末端海拔2660m,是目前横断山区第二条较长的冰川.这是一条横断山区海拔最低的季风海洋性冰川,其冰舌上部运动速度可达533m/a.1971、1982和1998年冰川均处于前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永冰川 梅里雪山 冰川特征 冰川变化 冰川
下载PDF
川西稻城古冰帽的地貌特征与冰期探讨 被引量:33
7
作者 马秋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3-32,共10页
稻城古冰帽现保存有各种类型的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依其规模大小、分布范围和组合特征可明显区分出四个地貌地带。数量众多的各种冰川作用遗迹表明,中更新世以来稻城古冰帽地区曾先后经历过三次冰川作用。
关键词 冰川地貌 稻城古冰帽 古冰帽 更新世
下载PDF
贡嘎山地区全新世的冰川变化、气候变化与河谷阶地发育 被引量:33
8
作者 马秋华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00-508,共9页
本区冰川变化与河谷阶地发育关系密切,全新世初气候转暖,冰川逐步后退,形成第四级河流阶地(T4下部),全新世中期的高温期(7500-4000aBP)冰川强烈消融,形成第四级阶地(T4中上部)<7420±90aBP;... 本区冰川变化与河谷阶地发育关系密切,全新世初气候转暖,冰川逐步后退,形成第四级河流阶地(T4下部),全新世中期的高温期(7500-4000aBP)冰川强烈消融,形成第四级阶地(T4中上部)<7420±90aBP;全新世晚期气候转冷,新冰期可分出三次冰进:前观景台冰进>3080±80aBP,观景台冰进1550±80-2350±65aBP,海螺沟冰进940±85-780±90aBP,相应出现T3>3000aBP,T21200±70-2170±60aBP,T1930±70aBP,现在小冰期最早出现在400年前,有3次波动,相当于公元1603-1650;1751-1800;1851-1900;三次气候寒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气候变化 全新世 河谷 阶地发育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末次冰期与最大冰期——对M.Kuhle的大冰盖假设的否定 被引量:28
9
作者 施雅风 李世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6,共16页
M.Kuhle把青藏高原外缘山地的山麓泥石洪流堆积误认为冰碛,推算出高原上末次冰期雪线普遍比今降低1100-1500m,已低于高原平均高度,以此推断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统一大冰盖。本文根据中国学者大量的研究事实和确凿的冰川作用遗迹,重建冰期... M.Kuhle把青藏高原外缘山地的山麓泥石洪流堆积误认为冰碛,推算出高原上末次冰期雪线普遍比今降低1100-1500m,已低于高原平均高度,以此推断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统一大冰盖。本文根据中国学者大量的研究事实和确凿的冰川作用遗迹,重建冰期雪线分布高度,提出了“分散的山地冰川”的观点,并从古气候学和高原构造隆升等方面分析了原因,以此论证了“大冰盖说”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青藏 高原 冰川 第四纪
下载PDF
贡嘎山东麓第四纪冰川作用与磨西台地成因探讨 被引量:30
10
作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291,共9页
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贡嘎山 (海拔 75 5 6m)东麓磨西河流域发育了三次更新世冰期 ,分别为雅家埂、南门关、贡嘎冰期 ,其中燕子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 (南门关冰期 )的冰川一直伸到磨西镇下街磨西饭店北 .古冰川阻塞主谷 ,在新兴与南门关... 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贡嘎山 (海拔 75 5 6m)东麓磨西河流域发育了三次更新世冰期 ,分别为雅家埂、南门关、贡嘎冰期 ,其中燕子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 (南门关冰期 )的冰川一直伸到磨西镇下街磨西饭店北 .古冰川阻塞主谷 ,在新兴与南门关沟之间的堡子坝区形成冰川阻塞湖 ,在磨西镇上街东 ,该期古冰川覆盖在谢家河坝东面山坡上 ,融水深切形成峡谷 .冰退过程中又在峡谷西基岩丘陵旁形成冰水湖 ,南门关冰期后的间冰期时 ,小湖变干发育了红色古土壤层 ,该期的红色古土壤层在磨西镇下街南的古冰川与冰川泥石流沉积层顶面也有保存 .证明磨西台地的主体为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川堆积物 ,其中也包括有冰水砂砾层透镜体和冰湖相等沉积 .磨西台地出露地表的巨大砾石 ,直径在 10~ 2 0m之间 ,多数为冰川表面的消融碛 ,也可能有冰川泥石流夹带的大岩块 .磨西台地两侧断续分布有 4级冰水阶地以及磨西饭店以下的磨西台地尾部均为末次冰期后期至全新世的冰水沉积 ,其中也含有泥石流堆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作用 磨西台地 成因 贡嘎山 冰水沉积 更新世 冰川遗迹
下载PDF
玉门关西雅丹地貌的分布和特征及形成时代问题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林源 胡孝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6,共7页
玉门关西雅丹地貌位于玉门关以西68 km的疏勒河故道北面北山剥蚀残丘准平原的东西向断层谷地中(90°00′~90°10′E, 40°30′~40°34′N),该区雅丹地貌组成的古湖相地层被推测形成于中... 玉门关西雅丹地貌位于玉门关以西68 km的疏勒河故道北面北山剥蚀残丘准平原的东西向断层谷地中(90°00′~90°10′E, 40°30′~40°34′N),该区雅丹地貌组成的古湖相地层被推测形成于中更新世甚至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末的新构造运动湖水向西撤退,随即被晚更新世的戈壁砾石层覆盖。晚更新世末发育了东西向古河道,以后由蒙古高原南下的强劲北风吹蚀而成,雅丹一般高20~40 m,最高可达100 m,形态丰富多姿,为世界上所少见的大中型、密集的、形态奇特的雅丹地貌景观,是旅游观光和科研的宝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丹地貌 分布特征 形成时代 玉门关 中更新世 气候
下载PDF
西昆仑山南坡湖相沉积和湖泊演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世杰 焦克勤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06-314,共9页
根据西昆仓山南坡湖盆区古湖相地层的分布和地层变化以及^(14)C 测年资料,阐述了湖泊的演变历史及其原因。指出该区湖泊变化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统一大湖分裂的若干小湖→高湖面期→湖面降低→高潮面期→湖面降低→湖泊大幅度萎缩.其湖... 根据西昆仓山南坡湖盆区古湖相地层的分布和地层变化以及^(14)C 测年资料,阐述了湖泊的演变历史及其原因。指出该区湖泊变化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统一大湖分裂的若干小湖→高湖面期→湖面降低→高潮面期→湖面降低→湖泊大幅度萎缩.其湖泊演化是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和全球性气候变化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 沉积 湖泊 演化 昆仑山
下载PDF
中国西部末次冰期以来冰川、环境及其变化 被引量:22
13
作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晚更新世以来,由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的上升,中国西部的气候愈来愈干冷,冰川发育受到抑制。末次冰期最盛时,雪线比今日低300—1500m,古冰缘下限比今日低300—1400m,高山带的气温比今日低3—7℃,高原外围地区低8—10℃。青藏高原从130... 晚更新世以来,由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的上升,中国西部的气候愈来愈干冷,冰川发育受到抑制。末次冰期最盛时,雪线比今日低300—1500m,古冰缘下限比今日低300—1400m,高山带的气温比今日低3—7℃,高原外围地区低8—10℃。青藏高原从13000aB.P.开始气候变暖,6000aB.P.高温期时冰川强烈退缩或消失,4000—3000aB.P.气候又再次变冷进入全新世新冰期和现代小冰期。目前气候又开始变暖,大部冰川又转入后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古雪线 古环境
下载PDF
西昆仑山区湖泊初探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世杰 焦克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7-44,共8页
本文论述了西昆仑山区湖泊的分布、成因、水化学特征以及其演化历史与高原隆升、古气候变化、高山冰川进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湖泊主要靠暖季高山带的冰雪融水补给,故矿化度的变化与其距补给源的远近密切相关;它们在第四纪... 本文论述了西昆仑山区湖泊的分布、成因、水化学特征以及其演化历史与高原隆升、古气候变化、高山冰川进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湖泊主要靠暖季高山带的冰雪融水补给,故矿化度的变化与其距补给源的远近密切相关;它们在第四纪期间的演化是高原构造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二者作用的结果;根据现有资料,该区湖泊的演化历史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距今4.6万年以前的大湖期,晚更新世晚期的湖面波动期和全新世的湖泊退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 湖泊 演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特征与末次冰期平衡线下降值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苏珍 赵井东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共11页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拥有地球上最高大且最广阔的高山高原,是除两极外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中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特征,在青藏高原上还呈不对称的环状.根据相...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拥有地球上最高大且最广阔的高山高原,是除两极外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中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特征,在青藏高原上还呈不对称的环状.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估算,中国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冰川面积约为50×10^4km^2,是现代的8.4倍.基于平衡线处年降水量和夏季平均气温(6-8月)之间的相关关系重建的中国西部(105°E以西)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分布图与现代的相似.在青藏高原内部与西北部,平衡线下降值在500m以内,小的仅为200~300m;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下降值约800m,最大可达1000~1200m.天山与阿尔泰山平衡线下降值均在500m左右.中国东部(105。E以东)没有发育现代冰川,仅有数处中高山地,如贺兰山、太白山、长白山与台湾山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地形,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下降800—900m,大于青藏高原、天山与阿尔泰山地区的下降值.根据中国东部末次冰期的平衡线分布图以及相关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资料,海拔2000m以下的中低山地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都不具备冰川发育所需的地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平衡线高度(ELAs) 末次冰期 中国西部 中国东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年代研究的新进展——以西昆仑山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焦克勤 +1 位作者 李世杰 刘嘉麒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533-537,共5页
过去对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划分出3—5次冰期,主要是以构造地貌和大的气候旋迴为依据,冰碛时代多采用地层对比法,缺少绝对年龄。1985—1987年间我们对位于新疆和田、于田以南。
关键词 第四纪冰期 西昆仑山 年代序列
原文传递
贡嘎山区全新世冰川变化与泥石流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秋华 《山地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1-8,T001,共9页
贡嘎山区在全新世初期(10000-7500aBP),气候渐暖,冰川后退,泥石流发生频次剧增;中期(7500-4000aBP),出现高温气候,冰川强烈后退,沉积物则以冰水河流相为主;晚期(<4000aBP),气候转冷,... 贡嘎山区在全新世初期(10000-7500aBP),气候渐暖,冰川后退,泥石流发生频次剧增;中期(7500-4000aBP),出现高温气候,冰川强烈后退,沉积物则以冰水河流相为主;晚期(<4000aBP),气候转冷,出现新冰期。嗣后,气候转暖,但有三次明显的冰进过程;400aBP前,气候再度转冷,出现小冰期。大量的泥石流点是出现在气候转暖、冰川退缩的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区 全新世 冰川变化 泥石流
下载PDF
探地雷达在沙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俞祁浩 屈建军 +1 位作者 赵爱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1-375,共5页
目前国内外开展的沙丘形成机理、发育过程的研究多依靠短期的风沙观测分析,或者对浅层内部构造的取样分析。对于这些研究手段,难以从三维空间角度对其内部整体构造加以研究,从而也难以对形成机理、发展变化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 目前国内外开展的沙丘形成机理、发育过程的研究多依靠短期的风沙观测分析,或者对浅层内部构造的取样分析。对于这些研究手段,难以从三维空间角度对其内部整体构造加以研究,从而也难以对形成机理、发展变化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在国内率先应用探地雷达开展有关沙丘内部构造和下部古地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揭示了三垄沙南段的成因主要由风成作用形成,而与下伏地形无关,由其内部构造可见三垄沙的形成为典型的在地势平缓地区,单风向为主作用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沙丘的整个内部结构可分为三个区域,反映了其不同部位的结构特征。同时该研究成果显示应用探地雷达开展有关沙漠内部结构研究是一条非常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库姆塔格沙漠 三垄沙 探地雷达 内部构造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原因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邦 李成治 《盐湖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47-52,共6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轩猿黄帝和他的沿黄部落就在这里开始创造中华文明。而今黄河下游常年发生断流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河源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轩猿黄帝和他的沿黄部落就在这里开始创造中华文明。而今黄河下游常年发生断流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 ,已引起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目前 ,防治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研究工作必须加大力度 ,在财力、人力方面应给予更大的支持 ,及早编制该区治理生态环境的规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恶化 原因 断流 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青藏高原真的有大冰盖吗? 被引量:6
20
作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43-551,共9页
关于青藏高原在第四纪大冰期时,是否发生过覆盖整个高原的大冰盖这一问题,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出现了分歧。斯文赫丁(1899—1902),罗来兴等(1963)、崔之久(1964)、郑本兴等(1976,1979)认为在青藏高原上没有形成大冰盖,但E.涂宁克尔(1930)、... 关于青藏高原在第四纪大冰期时,是否发生过覆盖整个高原的大冰盖这一问题,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出现了分歧。斯文赫丁(1899—1902),罗来兴等(1963)、崔之久(1964)、郑本兴等(1976,1979)认为在青藏高原上没有形成大冰盖,但E.涂宁克尔(1930)、B.M.西尼村(1958)认为在大冰期时,整个高原被大冰盖覆盖着。自1985年至今,西德地貌学家M.库勒多次与中国学者辩论,认为在青藏高原发生过大冰盖,从而在国内外地学界引起了对这一问题的关切。两种观点的主要分歧点在于对高原上的沉积物、沉积序列和地貌认识不一致。大量的现代沉积和地貌调查研究表明,多数被视为冰碛物,并用此重建很低的古雪线和大冰盖,实际上是泥石流和坡积类沉积。真正的冰川沉积物并未遍布于高原上,也没有发育大冰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 青藏高原 第四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