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车流径路优化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晚华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39-44,共6页
建立了一种求解车流径路的启发式算法,目标函数是消耗的总车辆公里数最小,约束条件为区段能力和车流共同径路。以现行铁道部使用的"全国铁路环状径路图"为基本路网结构,点间车流和区段能力亦以现行运营的实际数据为依据,进行了车... 建立了一种求解车流径路的启发式算法,目标函数是消耗的总车辆公里数最小,约束条件为区段能力和车流共同径路。以现行铁道部使用的"全国铁路环状径路图"为基本路网结构,点间车流和区段能力亦以现行运营的实际数据为依据,进行了车流径路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流径路 启发式算法 铁路运输组织 优化算法
下载PDF
编组站到达流生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晚华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9-505,共7页
设计了编组站到达流生成的一种新方法,它建立在对编组站原始到达车流统计的基础之上,然后对产生的到达流进行检验,并对南仓站实例进行到达流生成,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关键词 编组站 模拟仿真 车站作业 车流 铁路运输
下载PDF
路网上车流组织优化与调整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瑜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4-80,共7页
本文在对车流径路算法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建立了路网上有条件约束的车流组织的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模型的运筹学算法.最后,对优化方案调整方法也作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路网规划 组合规划 车流组织优化
下载PDF
求解路网上车流径路的启发式算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卢新明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给出了一个求解路网上车流径路的启发式算法,讨论了其有效性,并简单描述了径路管理微机辅助系统及其主要功能.
关键词 车流径路 启发式算法 铁路网
下载PDF
编组站到达—解体系统与区间通过能力的协调条件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文炳 +1 位作者 胡思继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论述了铁路编组站到达-解体系统与线路通过能力的最佳协调条件,利用计算机对编组站到达-解体系统与线路通过能力进行了整体模拟,经过分析,得出了研究点线能力协调关系的新结论和关系式,并给出了实际应用表.
关键词 编组站 车站通过能力 区间通过能力
下载PDF
编组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孔庆钤 +1 位作者 李智慧 魏瑜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从系统观点出发,对到发线通过能力赋予新的定义,提出到发线通过能力新的改进算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综合反映各种因素对通过能力影响的两个参数——空费系数和等待时间的经验公式.它在理论上比目前算法更加完善,在实际应用上也... 本文从系统观点出发,对到发线通过能力赋予新的定义,提出到发线通过能力新的改进算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综合反映各种因素对通过能力影响的两个参数——空费系数和等待时间的经验公式.它在理论上比目前算法更加完善,在实际应用上也无需进行繁琐的查标工作,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组站 发线通过能力 计算
下载PDF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秩序的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思继 孔庆铃 《中国铁路》 1990年第9期5-8,共4页
文章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对我国铁路组织“按图行车”的现状,以及列车出发晚点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 图定列车 列车正点率
下载PDF
驼峰妨碍时间计算方法的探讨
8
作者 刘其斌 《铁道运输与经济》 1988年第8期20-22,共3页
本文对编组站峰前到这场入口或出口咽喉处,由于敌对进路交叉所产生的驼峰妨碍时间,区别妨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列出计算方法。文末对计算方法举了实例。
关键词 驼峰解体能力 进路交叉 到达场 计算方法 咽喉区 调车机车 旅客列车 列车进路 调机 查定
下载PDF
铁路编组站驼峰解体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
9
作者 刘其斌 王能豪 +1 位作者 孔庆钤 《铁道科技动态》 1989年第9期20-25,共6页
现行《站细》中驼峰解体能力的计算方法,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1)没有分别按不同的调车机车台数和作业组织方式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不便于计算驼峰在不同条件下的解体能力。(2)计算驼峰利用率时,其按一昼夜24h全部利用的条件来计算的,没... 现行《站细》中驼峰解体能力的计算方法,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1)没有分别按不同的调车机车台数和作业组织方式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不便于计算驼峰在不同条件下的解体能力。(2)计算驼峰利用率时,其按一昼夜24h全部利用的条件来计算的,没有考虑列车不均衡到达、到解编发各作业环节接续上的不协调、调车设备的可靠性等因素,因此计算出的解体能力(《站细》中的计算改编能力)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峰 编组站 解体能力 铁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