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谫论 被引量:81
1
作者 李鑫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20年第7期65-69,共5页
课程思政旨在挖掘和剖释各类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亦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势所趋。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推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使... 课程思政旨在挖掘和剖释各类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亦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势所趋。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推动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使专业课与弘扬真善美相结合,精准表达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理念;深入挖掘和提炼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靶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供给;坚持综合施治和联合使用的原则,创新升级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手段;以立德树人为首要标准,健全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 课程育人
原文传递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初探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鑫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9年第11期23-28,共6页
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机制一体化是统筹推进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支撑。目前由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相对独立,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管理机制体系,使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缺乏整体性... 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机制一体化是统筹推进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支撑。目前由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相对独立,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管理机制体系,使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缺乏整体性设计和系统性规划。基于此,应通过积极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决策一体化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领导决策合力;科学构建运行整合一体化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运行;有效构建协调互动一体化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互通有无;合理构建考核评价一体化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范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管理机制 一体化
原文传递
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立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7,共4页
把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功效,实现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既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要素完整,也要遵循有序性原则... 把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功效,实现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既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要素完整,也要遵循有序性原则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结构协调,更要遵循层次性原则以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层次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要素 结构 层次 系统构建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提升问题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敏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37,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具有的使教育对象乐于接受、自觉认同并积极悦纳的力量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能够丰富话语理论体系,化解话语现实困境,转向话语人本范式,发挥话语交往功能。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具有的使教育对象乐于接受、自觉认同并积极悦纳的力量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能够丰富话语理论体系,化解话语现实困境,转向话语人本范式,发挥话语交往功能。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时空境遇的转变,研究探索的推进以及对规律认知的深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提升创造了条件。当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需彰显话语内容之真,体现话语主体之善,展现话语风格之美,实现话语形态之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 亲和力
原文传递
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立仁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1,共5页
有效实现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科学衔接,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关键部分,也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当前,学校德育内容在衔接整合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简单重复、倒置和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科学确定各学段德育内容的有... 有效实现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科学衔接,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关键部分,也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当前,学校德育内容在衔接整合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简单重复、倒置和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科学确定各学段德育内容的有序层次,统一规划学校德育课程教材体系,着力增强德育工作者的衔接意识,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内容 德育困境 德育出路
原文传递
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四维向度 被引量:15
6
作者 万坤利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6-152,共7页
新时代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四维向度入手。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以及现代国家治理思想是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向度;革命、建设、改革的社会治理传统是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历... 新时代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四维向度入手。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以及现代国家治理思想是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向度;革命、建设、改革的社会治理传统是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历史向度;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利益诉求多元、城乡社区治理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客观存在是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向度;建构群策群力的公民共同体、社会协同的责任共同体、城乡统筹的社区共同体、德法兼治的文明共同体是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向度。四维向度内在统一于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治理共同体 理论与实践 历史与现实
下载PDF
“大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审思 被引量:11
7
作者 初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5,共5页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应从五个方面发力:推进育人方略由思想灌输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转变;育人目标从传递知识向思想启迪和道德引领转变;育...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应从五个方面发力:推进育人方略由思想灌输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转变;育人目标从传递知识向思想启迪和道德引领转变;育人内容从单一理论化向社会生活化转变;育人方式从集体化、标准化向个体化、灵活化转变;育人场域从单向维度向系统多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探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鑫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50,共4页
思政课教师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是思政课教师形单影只式的单兵作战,而是连点成线式的集体攻坚。这就需要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要求;聚焦培养目标,着重... 思政课教师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是思政课教师形单影只式的单兵作战,而是连点成线式的集体攻坚。这就需要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要求;聚焦培养目标,着重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培养;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管理;强化思路考察,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评价体系,由此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 一体化建设 教师培养 教学评价
下载PDF
重大疫情负面舆情的生成与治理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超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48,共5页
负面舆情的治理是重大疫情治理的重要方面,其生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化媒体环境是前置动因,责任主体对疫情的回应与处置是直接动因,重大疫情对网民利益、价值与情感的触动是根本动因。重大疫情负面舆情具有广泛的社会危... 负面舆情的治理是重大疫情治理的重要方面,其生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化媒体环境是前置动因,责任主体对疫情的回应与处置是直接动因,重大疫情对网民利益、价值与情感的触动是根本动因。重大疫情负面舆情具有广泛的社会危害性。其消解社会共识,损伤社会凝聚力;引起社会恐慌,扩大社会风险;损伤政府公信力,妨害决策理性。应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治理。其一,要快速准确反应,占据舆论高地;其二,要增进主体协同,形成治理合力;其三,要重视意见领袖,强化主流言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疫情 负面舆情 意见领袖 舆情治理
原文传递
谈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的误区与完善——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梳理的视角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立仁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27,共3页
通过对新课改(人教版)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的梳理与分析,我们发现,现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的设置尚存在着一些误区与不足,如法制内容相对单薄并存在盲点等。因此,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 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 误区 消除
下载PDF
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的逻辑前提、现实梗阻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雅文 《高校辅导员》 2019年第4期29-33,共5页
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关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之路的攻坚难题。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增强课程群的协同效应,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思政课与其他... 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关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之路的攻坚难题。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增强课程群的协同效应,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在政治方向、价值追求和发展路径上的同心同向是二者得以携手同行的逻辑前提。对于思政课的错误解读、“两张皮”形式主义倾向和知识价值相分离的隐患等现实梗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实效和价值期盼。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要在教师队伍建设、内容整合、群智联动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立仁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问题的研究也取得重要成果。但与此同时,目前的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当前,无论是理论建设的需要还是实践发展的诉求,都迫切要求我们对思想...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问题的研究也取得重要成果。但与此同时,目前的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当前,无论是理论建设的需要还是实践发展的诉求,都迫切要求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综述,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研究问题
原文传递
新文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定位、目标指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佳乐 《思想理论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1,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新文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光荣的使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新文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谋求的是立足学科属性、锚定学科目标愿景、秉持融合理念的新发展定位,其目标指向是实现学科知识体系的自...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新文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光荣的使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新文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谋求的是立足学科属性、锚定学科目标愿景、秉持融合理念的新发展定位,其目标指向是实现学科知识体系的自主化、实践运作的科学化以及学科影响的国际化。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厚植凝聚力,夯实学科基础;锻造先锋力,践行学科使命;激发创新力,实现学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科学定位 目标指向 路径选择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多维向度 被引量:9
14
作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5,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经过理性思考、判断和选择后,理解、认可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自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外化为一定行为实践的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经过理性思考、判断和选择后,理解、认可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自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外化为一定行为实践的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认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稳步实施,协同进行。从主体向度来看,要满足人民利益需求,提高其文化水平,赢得重点群体;从客体向度来看,要加快文化发展,推进理论创新,优化话语体系;从中介向度来看,要创新宣教方法,运用现代传媒,加强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认同 着力点
下载PDF
学校德育课程内容衔接问题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9
15
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5年第1期59-63,共5页
有效实现德育课程内容的科学衔接,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当前,德育课程内容在系统化衔接实践中还存在着内容断裂缺失、简单重复、层次倒置、断层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需要通过系统化意... 有效实现德育课程内容的科学衔接,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当前,德育课程内容在系统化衔接实践中还存在着内容断裂缺失、简单重复、层次倒置、断层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需要通过系统化意识提升、课程整体编制、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保障机制健全等系统举措加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德育课程 内容衔接 治理路径
原文传递
坚决打好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攻坚战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敏 《红旗文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30,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客观趋势导致意识形态渗透性交融。而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与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利益固化的藩篱更是成为了意识形态风险滋生的温床。
关键词 坚决 打好 意识形态 风险防范 攻坚战
原文传递
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防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初春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102,共8页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灵魂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交锋愈发激烈,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既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加剧渗透的压力,也面临网络信息化、主体信仰能力缺失...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灵魂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交锋愈发激烈,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既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加剧渗透的压力,也面临网络信息化、主体信仰能力缺失和多元思潮冲击的新风险。对此,我们必须要从机制体制上手,努力构建集风险研判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阻断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于一体的动态防控机制,以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意识形态安全 防控机制
原文传递
新文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指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懿凡 《思想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3,共6页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承担着新的使命与任务,须以增强学科的融合性、时代性、实践性、国际性为指向,促进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通过与自然科学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实现技术融合与学科融合;通...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承担着新的使命与任务,须以增强学科的融合性、时代性、实践性、国际性为指向,促进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通过与自然科学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实现技术融合与学科融合;通过研究范式与学科理论的知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引领方式培育时代新人;通过知识交流与育人合作的协同共享促进学科的国际互动,培养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从而推动学科走向成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新文科 学科交叉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89,共5页
作为当前信仰的主要形式,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其在信仰的背景、对象、方式、性质、目标及结果等方面都有着本质性的巨大差异。作为人类认识局限的产物,宗教信仰的对象是超自然的"神灵"或"偶像... 作为当前信仰的主要形式,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其在信仰的背景、对象、方式、性质、目标及结果等方面都有着本质性的巨大差异。作为人类认识局限的产物,宗教信仰的对象是超自然的"神灵"或"偶像"。宗教信仰排斥信仰者的理性判断,谋求的是单纯的精神寄托,其结果终将难以实现,因而具有非科学性、盲目性和粗陋性等特点。而作为人类信仰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象则是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给信仰者的是科学的行动指南,谋求的是崇高的人类解放。虽然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终极目标在现当代还难以实现,但与宗教信仰的虚幻和不可实现相比,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结果却是一种现实的、可以追寻的"客观存在",因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理性和崇高性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宗教信仰 关系 区别
原文传递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内在意蕴、出场语境与优化理路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鑫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0,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形象是人们在感知、接受、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状态、表现样态和运行状况的总体印象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的重要一面,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合法性和运行有效性。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形象是人们在感知、接受、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状态、表现样态和运行状况的总体印象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的重要一面,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合法性和运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命题的出场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正其位"的逻辑前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端其行"的重要遵循,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美其名"的价值追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着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形象设计,靶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象传播,有效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形象评估,以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赋能效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质扩容、赋权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形象 社会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