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6
1
作者 梁军 于建华 得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52个月,平均17个月。58例疗效为:优31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4.5%。除4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判断骨折类型和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1
2
作者 徐宝山 胡永成 +5 位作者 得志 周静 王林森 徐瑾 唐天驷 倪才方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3-330,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灌注剂的调配方法与热效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用Palacos骨水泥加入适量造影剂调配灌注剂,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制成圆柱形标本,测量聚合反应时温度变化,并行生物力学测试。(2)①...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灌注剂的调配方法与热效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用Palacos骨水泥加入适量造影剂调配灌注剂,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制成圆柱形标本,测量聚合反应时温度变化,并行生物力学测试。(2)①用灌注剂在20只犬80个椎体上行PVP,术后CT扫描,于第1、2d分别随机取5只犬尸检,其余10只观察4周;②在5只猪10个椎体上取圆柱形骨块,形成空腔并注入灌注剂,测量灌注剂中心、边缘、椎体前缘、椎管前缘的温度变化,2周后取材观察灌注剂周缘骨组织坏死情况。(3)应用PVP治疗有疼痛症状的脊椎血管瘤、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和骨髓瘤及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6例共35个椎体,术后行CT检查。结果(1)骨水泥单体、粉末和造影剂按5ml∶6g∶1ml的比例调匀后,可保持易于注射的稀薄糊状5min左右,且透视下显影清晰,灌注剂聚合放热过程和力学特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①20只犬行PVP后均未发现肺栓塞表现,CT示椎管内常有渗漏,这与犬椎体的形态有关;②猪椎体内灌注剂平均最高中心温度为70.5℃、边缘为53.5℃、椎体前缘为40.8℃、椎管前缘为40.5℃,术后病理示灌注剂周缘有散在的骨细胞坏死灶。(3)26例PVP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示5例7个椎体存在渗漏,其中3例3个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应用 骨髓瘤 骨骼肿瘤 脊柱骨折 脊椎穿刺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9
3
作者 得志 于建华 +3 位作者 杨有庚 周连星 李卫哲 林枫松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0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DHS治疗的1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8岁(43~83岁)。平均随访13个月(8~34个月)。其中跌倒等... 目的 探讨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0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DHS治疗的1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8岁(43~83岁)。平均随访13个月(8~34个月)。其中跌倒等低能量创伤98例,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39例。选择股骨颈螺钉切出指数、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类型作为变量,应用COX模型分析其导致DHS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比率。结果 本组中15例内固定失败。随切出指数增大,DHS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增加。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程度均与DHS内固定失败相关,转子间骨折不稳定型并伴有骨质疏松者易发生DHS内固定失败。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切出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是转子问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沿股骨头中轴较深地拧入股骨颈螺钉,可减少切出指数,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术前应用Singh法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并根据改良Evans转子间骨折分型确定骨折类型,能够预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不稳定型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宜应用DHS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原文传递
降脂、抗凝药物预防激素所致股骨头骨细胞坏死、凋亡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卫哲 李景南 +1 位作者 得志 张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同时应用降脂、抗凝药物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作用及病理机制。方法选用大白鼠60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为A、B、C、D组,A、B、C组给予不同的药物,D组不给药,空白对照。实验8周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组织...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同时应用降脂、抗凝药物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作用及病理机制。方法选用大白鼠60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为A、B、C、D组,A、B、C组给予不同的药物,D组不给药,空白对照。实验8周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并用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①光镜下B、C两组较A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大,A组接近D组。②电镜下B、C两组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边聚较多见于A组,A组接近D组。③C组凋亡骨细胞多见于其它组,A组接近D组,A组BcL-2表达多于其它组。结论大剂量应用激素同时给予降脂、抗凝药预防股骨头坏死的作用优于单纯应用降脂药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坏死和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地塞米松 蚓激酶 洛伐他丁 凋亡 BcL-2
原文传递
高速磨钻在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胡永成 得志 徐宝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7期1309-1311,1314,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速磨钻在治疗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开窗刮除瘤腔内肿瘤组织 ,然后直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沿各个方向仔细磨除瘤腔内壁表面骨嵴 ,尤其是瘤腔顶部 ,额外磨除瘤腔皮质骨下 1~ 5mm的骨组织 ,直至显露正常骨质。必... 目的 :探讨高速磨钻在治疗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开窗刮除瘤腔内肿瘤组织 ,然后直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沿各个方向仔细磨除瘤腔内壁表面骨嵴 ,尤其是瘤腔顶部 ,额外磨除瘤腔皮质骨下 1~ 5mm的骨组织 ,直至显露正常骨质。必要时也磨除部分软骨下骨 ,部分病变区域需至关节软骨平面。选择非结构性移植物 ,包括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 ,填充骨缺损。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2 7个月 (7~ 41个月 )。 3例局部复发 ,无远处脏器转移。术后关节功能轻度受限 1例 ;切口早期炎性反应 2例 ;深部感染 1例 ;病变部位远侧肿胀 1例。未发生继发性病理骨折。结论 :高速磨钻对骨组织具有较强的切割作用 ,能较易磨平凸出的骨嵴 ,虽然仍为病灶内手术 ,但应用高速磨钻后扩大了手术切除的范围 ,可以达到边缘切除的效果 ,保证手术的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手术 磨钻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3
6
作者 得志 胡永成 杨海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外科治疗 手术入路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国津 得志 连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1-382,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预后 VEGF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鸡尾酒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镇痛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尚志 得志 刘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794-2798,共5页
背景:尽管鸡尾酒疗法广泛用于关节置换后的镇痛,但不同配伍方案的镇痛疗效尚未被完全证实。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鸡尾酒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至5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 背景:尽管鸡尾酒疗法广泛用于关节置换后的镇痛,但不同配伍方案的镇痛疗效尚未被完全证实。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鸡尾酒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至5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双盲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术中于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配方药物,对照组不做注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72 h膝关节的静态疼痛目测类比评分、48,72 h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直腿抬高的时间、术后阿片类药物补救镇痛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术后6,12 h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术后阿片类药物补救镇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②而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后24,48,72 h膝关节静态目测类比评分、48,72 h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主动直腿抬高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③提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鸡尾酒疗法对于术后早期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鸡尾酒疗法 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 并发症
下载PDF
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假体在股骨翻修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于建华 张铁良 +2 位作者 卜延民 赵秀祥 得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报告采用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股骨假体对失败的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翻修的近期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3年,对20例骨水泥固定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无菌性松动的股骨假体采用广泛微孔涂层假体进行翻修。翻修前使用国产假体18例,进口假体2... 目的报告采用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股骨假体对失败的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翻修的近期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3年,对20例骨水泥固定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无菌性松动的股骨假体采用广泛微孔涂层假体进行翻修。翻修前使用国产假体18例,进口假体2例;全髋关节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所有假体均为骨水泥固定,早期骨水泥技术固定18例,第二代骨水泥技术固定2例。原始疾病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股骨颈骨折6例。从初次关节置换到翻修手术的时间最短5年,最长17年,平均11.5年。其中4例患者为再次翻修。根据Paprosky分型,Ⅰ型3髋,Ⅱ型6髋,ⅢA型11髋。翻修假体,AML(DePuy)5髋,Solution(DePuy)7髋,Full-coated(Zimmer)6髋,Perfecta延长柄(WrightMed)2髋。翻修时患者平均年龄64岁(41~77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18~60个月)。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4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5分。根据Engh骨长入分级标准评定,术后X线表现骨性固定17例,稳定性纤维固定3例。无一例因松动需要再翻修的病例,骨皮质密度和厚度均明显增加。结论广泛微孔涂层假体在股骨干骺端和股骨髓腔同时存在缺损时,可以在相对正常的股骨远端髓腔获得轴向及抗旋转初始稳定,为骨长入和生物学固定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假体 翻修 固定 非骨水泥 术后 患者 干骺端 分级标准 密度 平均年龄
原文传递
大段同种异体骨在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永成 得志 徐宝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段的异体骨移植在骨缺损重建中的效果。方法 :1996年2月—2001年9月应用大段异体骨治疗四肢骨缺损病例37例 ,其中外伤后大段骨缺损5例 ,肿瘤性骨缺损32例。节段性骨缺损14例 ,骨关节缺损23例。采用钢板内固定11例 ,股骨顺... 目的 :探讨大段的异体骨移植在骨缺损重建中的效果。方法 :1996年2月—2001年9月应用大段异体骨治疗四肢骨缺损病例37例 ,其中外伤后大段骨缺损5例 ,肿瘤性骨缺损32例。节段性骨缺损14例 ,骨关节缺损23例。采用钢板内固定11例 ,股骨顺行带锁髓内针7例 ,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针1例 ,胫骨顺行带锁髓内针10例 ,肱骨带锁髓内针固定6例 ,张力带固定1例 ,膝关节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6~81个月 ,平均31个月。因肿瘤复发行肿瘤再切除术1例 ,1例患者因异体骨移植后感染行截肢术。X线片显示1~3个月开始出现骨痂生长。平均愈合时间 :骨干为18个月 ,干骺端为7个月。本组中3例4处截骨界面未愈合 ,5例发生感染 ,3例患者合并异体骨骨折。结论 :髓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 骨缺损 骨重建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血友病性假肿瘤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永成 得志 +1 位作者 季林祥 邢志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8-439,共2页
关键词 血友病性假肿瘤 2002年 2001年 局部感染 截肢手术 凝血功能 凝血因子 手术过程 切口愈合 并发症 骨关节
原文传递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秀祥 于建华 +1 位作者 卜延民 得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9期816-817,共2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笔者共治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原发病、脱位的时间、次数、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8例采用闭合复位后牵引或石膏固定,有1例再次脱位,复...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笔者共治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原发病、脱位的时间、次数、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8例采用闭合复位后牵引或石膏固定,有1例再次脱位,复位后改为外支架固定。7例手术患者未出现再脱位。结论THA术后,早期脱位多与术后搬动不当或假体位置不良有关,中晚期脱位多与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有关。偶发性脱位多可非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多需手术矫正假体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 置换术 脱位 假体
原文传递
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的重建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秀祥 卜延民 +1 位作者 得志 于建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的经验。[方法]2001年2月~2006年2月对4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40例,男5例,平均年龄52岁(40~63岁)。根据术前髋关节正位... [目的]总结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的经验。[方法]2001年2月~2006年2月对4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40例,男5例,平均年龄52岁(40~63岁)。根据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型,CroweⅠ型25例,CroweⅡ型10例,CroweⅢ型5例,CroweⅣ型5例。臼杯均在真臼位置生物压配固定。髋臼常规重建16例,加深髋臼至卵圆窝以内压配固定16例,,股骨头植骨8例,髋臼内壁截骨5例。于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摄X线片观察臼杯松动、植骨愈合情况。检查患者Trendelenburg征的变化,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完整随访41例,平均随访6年(3~8年)。旋转中心上移从术前(2.3±0.8)cm下降为术后(0.8±0.4)cm,P<0.05。Harris评分从术前(64±7.8)分提高到术后(93±6.2)分,P<0.05。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者,从术前38例下降到术后5例。有5例X线表现臼杯松动,但无临床症状。2例植骨块明显吸收。1例因内衬破裂行翻修术。3例术后脱位,闭合复位后未再脱位。[结论]根据髋臼缺损的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可获得臼杯的充分包容,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脱位 先天性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卜延民 于建华 +2 位作者 赵秀祥 得志 张铁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 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月-2005年8月行TKA的73例RA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 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月-2005年8月行TKA的73例R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A组),35例采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B组);并与同期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行TKA的70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C组)比较。A组:男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5岁;平均病程16.8年。B组:男6例,女29例;平均年龄57.3岁;平均病程17.1年。C组: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5.4岁;平均病程10.8年。A、B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术后A、B组分别有2例(5.3%)及1例(2.9%)出现切口愈合不良,C组切口均愈合良好;A、B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10.5年,平均7.6年。术后A、B、C组各1例出现深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5年出现1例(2.6%)后方不稳定,C组术后9年出现2例(2.9%),B组无后方不稳定发生;A、C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膝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膝前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前及术后功能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旋转半月板假体行TKA治疗RA可获得满意疗效,该型假体后方不稳定发生率低,并且在未置换髌骨的情况下前膝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类风湿性关节炎 后交叉韧带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下截骨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秀祥 于建华 +1 位作者 卜延民 得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2月至2007年2月对12例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男3例,女9例;年龄45-65岁,平均54岁。左髋5...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2月至2007年2月对12例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男3例,女9例;年龄45-65岁,平均54岁。左髋5例,右髋6例,双髋1例。术前患肢短缩1.8-5.0cm,平均3.5cm。4例中度跛行,8例重度跛行。于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假体下沉及松动情况。观察患者跛行情况,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随访2-7年,平均3.0年。截骨长度1.5-4.2cm,平均2.2cm。无坐骨神经损伤。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15个月,平均53个月。末次随访时3例轻度跛行,4例中度跛行,无重度跛行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6分(30-6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平均83分(75-95分)。2髋分别于术后5年和7年发生股骨假体下沉,下沉高度分别为3mm和6mm。无假体松动及术后感染。结论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行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为真臼的暴露、臼杯的准确安装、增加股骨假体柄直径、矫正股骨假体柄前倾角创造了条件,可避免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小切口与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得志 于建华 +1 位作者 卜延民 赵秀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7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12月,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6例资料。小切口组53例,切口长度≤10cm;对照组(标准切口)63例,切口长度11~17cm。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手术时间、切...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12月,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6例资料。小切口组53例,切口长度≤10cm;对照组(标准切口)63例,切口长度11~17cm。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髋臼假体外展角、股骨柄假体角度,分别测量手术前后Harris评分。结果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及HH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体重指数小切口组小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切口组小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输血量及术后HH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技术熟练的手术者,应用小切口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安全、有效。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外,单纯小切口在术后早期未能表现出明显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双侧先天性髌骨脱位一例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建华 张铁良 +2 位作者 卜延民 赵秀祥 得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4-766,共3页
关键词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先天性髌骨脱位 成人 置换治疗 软组织手术 先天性脱位 文献报道 脱位治疗 同期施行 膝关节炎
原文传递
膝关节置换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处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卜延民 赵秀祥 +2 位作者 得志 于建华 张铁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302-1303,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正确处理程序。[方法]对78例屈曲畸形在20°~60°的初次置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说明其术中软组织松解步骤及每步松解后畸形残留情况。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60个月。...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正确处理程序。[方法]对78例屈曲畸形在20°~60°的初次置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说明其术中软组织松解步骤及每步松解后畸形残留情况。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60个月。[结果]35例膝在侧方软组织松解后屈曲畸形纠正。虽然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后关节囊松解,但有39例是必需的。有14例进行了后交叉韧带松解,有1例需要切断该韧带。仅有4例需要额外增加股骨远端截骨3mm。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28.3°进步到术后平均3.5°。[结论]充分的后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松解可以矫正绝大部分屈曲畸形,增加股骨远端截骨并非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屈曲畸形 侧副韧带 后关节囊 股骨远端截骨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骨折的处理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卜延民 张铁良 +2 位作者 赵秀祥 于建华 得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2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38例髋关节置换术中发生股骨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分类按照Amstutz分型或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并据此选择...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2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38例髋关节置换术中发生股骨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分类按照Amstutz分型或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并据此选择治疗方法.25例予术中内固定,包括14例单纯捆绑固定,5例钢板固定和6例大段异体骨结合钢丝捆绑带捆扎固定.有12例更换长柄假体.结果 平均随访4.5年(0.5~7.5年),有36例正常愈合,2例延迟愈合,有1例4年后假体柄松动需要翻修.结论 骨质疏松、术中暴力、髓腔发育异常和假体型号过大是术中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按照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多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具有关节作用的抗生素骨水泥隔体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秀祥 于建华 +1 位作者 得志 卜延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6815-6818,共4页
背景:二期翻修是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有效方法。但如何控制感染,保存关节间隙,避免软组织挛缩,同时不加重骨组织缺损是难题之一。目的:观察具有关节作用的抗生素骨水泥隔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作用。设计、时间... 背景:二期翻修是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有效方法。但如何控制感染,保存关节间隙,避免软组织挛缩,同时不加重骨组织缺损是难题之一。目的:观察具有关节作用的抗生素骨水泥隔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3-01/2006-06在天津医院关节中心进行。对象: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慢性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59~75岁,平均66岁。方法: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置入具有关节作用的抗生素骨水泥隔体,隔体置入后患者部分负重,关节屈伸活动。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周,感染控制后再置入假体。主要观察指标: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膝关节评分。结果:从取出到再置假体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再置假体后复查无感染复发,未见假体松动。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隔体相关的骨折、脱位及不稳定。再置假体之前最后一次复查,膝关节屈曲平均66°,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翻修前的30分增加到93分,平均膝关节疼痛评分从翻修前的45分增加到95分。结论:膝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过程中采用具有关节作用的抗生素骨水泥隔体,既能彻底清除感染,又能保存关节间隙,减轻关节囊及韧带挛缩,保持屈伸间隙平衡,为再置假体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感染 翻修 隔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