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渡金属原子与一氧化碳作用对C—O伸缩振动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德印 郑建 +2 位作者 任斌 徐昕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68,共4页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过渡金属M CO分子的基态几何结构和谱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C—O伸缩振动的红外强度明显比M C和弯曲振动模的红外强度大 ;C—O伸缩振动有最大的拉曼散射因子 ,且第四周期和Cu族金属的M CO分子的C—O伸缩振动...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过渡金属M CO分子的基态几何结构和谱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C—O伸缩振动的红外强度明显比M C和弯曲振动模的红外强度大 ;C—O伸缩振动有最大的拉曼散射因子 ,且第四周期和Cu族金属的M CO分子的C—O伸缩振动的拉曼散射因子明显比其他过渡金属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缩振动 过渡金属 拉曼散射 因子 谱学性质 原子 基态 一氧化碳 影响 分子
下载PDF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大问题设计
2
作者 郑建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3期98-102,共5页
新课标理念下,大单元教学是落实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大问题”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抓手,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大问题”设计要具有向心力、驱动力、整合力、发展力,指向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实... 新课标理念下,大单元教学是落实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大问题”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抓手,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大问题”设计要具有向心力、驱动力、整合力、发展力,指向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围绕大问题设计,本文将着重阐释三个问题:准确认识大问题,大问题设计原则和大问题设计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元 大单元教学 大问题
下载PDF
肖培东课堂提问的设计和切换艺术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8年第11期16-18,共3页
语文教师是实际语文课程的协同编制者和教材的二次开发者,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常常体现了其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中,师生对问题展开有效思考,意味着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化的开始;问题与问题的切换,意味着教学内... 语文教师是实际语文课程的协同编制者和教材的二次开发者,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常常体现了其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中,师生对问题展开有效思考,意味着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化的开始;问题与问题的切换,意味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或转换。毋庸置疑,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设计和切换能带动和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使教学内容走向科学和精准,能使课堂环节变得紧凑而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提问设计 艺术 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 语文课程 课程内容 内容教学
原文传递
“一题三阶”:指向迁移运用的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以“引用诗文,诗意表达”为例
4
作者 郑建 张占营 《中学语文》 2023年第19期84-87,共4页
指向迁移运用的中考古诗文复习,打破以往“单篇重复背诵”的单调固有模式,以中考为指挥棒,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以大问题为引领,基于元认知和目标,将知识结构化、主题化。文章以“引用诗文,诗意表达”为例,引导学生通过三阶,即创... 指向迁移运用的中考古诗文复习,打破以往“单篇重复背诵”的单调固有模式,以中考为指挥棒,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以大问题为引领,基于元认知和目标,将知识结构化、主题化。文章以“引用诗文,诗意表达”为例,引导学生通过三阶,即创设情境阶、建构知识阶、迁移运用阶三个环节,激活学习兴趣,增进对古诗文的深度理解,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题三阶” 迁移运用 中考 古诗文复习
下载PDF
硫脲在铂电极表面吸附行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建 任斌 +1 位作者 吴德印 田中群 《光散射学报》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通过电化学方法有效抑制了硫脲在铂电极表面的解离,从而实现了用SERS技术研究粗糙铂电极表面硫脲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硫脲分子是以硫端斜躺吸附在电极表面,随着电位变负渐渐转为直立。
关键词 硫脲 铂电极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吸附 甘汞电极 电镀 防腐工业
下载PDF
“提问管理教学法”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建 《语文学习》 2011年第6期25-27,3,共3页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胡明道老师的学长式教学.都体现出对学生提问的关注。在钱老师《导读的艺术》一书中,有许多体现学生提问的教学课例,尤以其《故乡》教学为最①。钱老师在教学中,采取先“问”后教,教...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胡明道老师的学长式教学.都体现出对学生提问的关注。在钱老师《导读的艺术》一书中,有许多体现学生提问的教学课例,尤以其《故乡》教学为最①。钱老师在教学中,采取先“问”后教,教基于“问”的教学形态.先确定七个“提问视角”,沿着这些铺垫,学生提了600多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提问 教学法 管理 “三主”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课例 《故乡》 教学形态
原文传递
从钱梦龙教《故乡》看“提问管理教学”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建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09年第6期37-39,共3页
“语文阅读教学在处理师生关系这个问题上,走过了三个过程。一是‘教师讲、学生听’;二是‘教师问、学生回答’:三是‘学生问、学生回答’。”(王荣生、郑桂华《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81年钱梦龙老师在浙江金华市执教的《故乡〉... “语文阅读教学在处理师生关系这个问题上,走过了三个过程。一是‘教师讲、学生听’;二是‘教师问、学生回答’:三是‘学生问、学生回答’。”(王荣生、郑桂华《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81年钱梦龙老师在浙江金华市执教的《故乡〉课例,体现了由“教师问、学生回答”到“学生问、学生回答”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钱梦龙 管理教学 提问 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育研究 师生关系 学生
下载PDF
学生提问的SOLO分类评价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建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3,共4页
尝试将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提问质量的评价。通过对钱梦龙《故乡》课例中学生提问的SOLO分类分析和对《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实践,说明SOLO分类评价和学生提问等级评估的适切性。
关键词 学生提问 SOLO 分类评价 实践
下载PDF
星级评价在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9
作者 郑建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12期62-64,共3页
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学生最难突破的是由物及志的思维方法。以《花言物语寓人生——托物言志类散文创写》为例,论述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星级评价在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将星级评价植入写作指导的过程,阅读名篇生成星级评... 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学生最难突破的是由物及志的思维方法。以《花言物语寓人生——托物言志类散文创写》为例,论述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星级评价在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将星级评价植入写作指导的过程,阅读名篇生成星级评价表,依据星级评价表完善写作,将修改过程可视化,借助评价表深化反思,在反思中建构托物言志的写作心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级评价 托物言志 由物及志
下载PDF
《云南的歌会》提问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24,共2页
教学设想:根据课题和内容确定提问视角,对学生提问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抓住细节,指导学生提问。通过学生课前有效提问、师生课堂有效解答达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围绕课文细节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教学设想:根据课题和内容确定提问视角,对学生提问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抓住细节,指导学生提问。通过学生课前有效提问、师生课堂有效解答达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围绕课文细节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以提问带动和促进学生体悟云南人民的生命活力。2.通过“联系”提问领悟作者的写作主旨(尤其是环境描写的意图)。3.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认识和了解。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提问 教学设计 云南 “形散神不散” 歌会 学习目标 教学设想 有效提问
下载PDF
“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一篇外国短篇小说的长期误读误测
11
作者 郑建 倪华迪(译)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9年第7期99-104,共6页
外国短篇小说受其异国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翻译版本、编入教辅材料时的删改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被理解和相应的命题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个别文本甚至出现长期误读和误测的现象。如西班牙作家卡何·塞拉的《求求你们,别开玩笑... 外国短篇小说受其异国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翻译版本、编入教辅材料时的删改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被理解和相应的命题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个别文本甚至出现长期误读和误测的现象。如西班牙作家卡何·塞拉的《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一文,在教学测试中,存在形象和主旨的理解颠倒、结构及写法的拓展混乱等问题。出现这种误读误测的原因可归结为传统“愚偶”的思维定势、健康温和的译本修改、系统科学的知识缺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短篇小说 《求求你们 别开玩笑》 文本解读 教学测试
下载PDF
不可忽视的几个答题误区
12
作者 郑建 《语文学习》 2016年第4期69-72,共4页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关键词 中学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原文传递
注重体验 创读经典——“生活中的《论语》”项目化学习实践
13
作者 郑建 邵一棘 魏爱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32期55-58,共4页
"生活中的《论语》"项目化学习以《论语》整本书为素材,提取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大概念,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设置学习任务,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提供学习支架,体验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借助全程评价,促进个人和团体共同成长。多维度... "生活中的《论语》"项目化学习以《论语》整本书为素材,提取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大概念,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设置学习任务,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提供学习支架,体验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借助全程评价,促进个人和团体共同成长。多维度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引发跨情境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论语》 经典
下载PDF
一点都不“随便”
14
作者 郑建 《语文学习》 2017年第5期31-32,共2页
教学《咬文嚼字》,学生常会就其“严谨”的内容和看似随意的写法提出诸多疑问。生:老师,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生:对呀,作者既然要让我们领略运用文字的谨严精神,可为什么又“随便”举几个例子呢?
关键词 《咬文嚼字》 文章结尾 作者 教学 学生 老师
原文传递
“文化”题不能偏离文化
15
作者 郑建 《语文学习》 2015年第12期63-65,共3页
2015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第6题原题是这样的: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4分)(1)陈璋,字□□。说明:(... 2015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第6题原题是这样的: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4分)(1)陈璋,字□□。说明:(2)孙冠群,字□□。说明:(参考答案:玉成:"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谦之:"冠群"即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这道"新"题是全卷的一大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实践 意义关联 语文教科书 取字 玉汝于成 高考语文 参考答案 苏教版 谦之 文化特性
原文传递
窗外在喊谁
16
作者 郑建 《语文学习》 2014年第1期34-36,共3页
当我们在赏析课文第5段时,一个学生发问: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原文传递
从“地坛离我家”到“我家离地坛”
17
作者 郑建 《语文学习》 2016年第3期18-19,共2页
每次教学《我与地坛》,我们都会在“我家”和“地坛”间久久“盘旋”。生:“地坛离我家很近”与“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不是一样吗?为什么要这么写?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表达?生:“地坛离我家很近”与“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每次教学《我与地坛》,我们都会在“我家”和“地坛”间久久“盘旋”。生:“地坛离我家很近”与“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不是一样吗?为什么要这么写?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表达?生:“地坛离我家很近”与“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者顺序能换吗?可不可删掉一个?师:能去掉一个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与地坛》 教学艺术 镜头
原文传递
《创业史》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尝试
18
作者 郑建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11期91-92,共2页
以《创业史》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从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内容、方及评价四个方面分析有效阅读整本书的路径,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创业史》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基于深度阅读思维的名著“悦”读探索——《傅雷家书》的阅读实践与反思
19
作者 郑建 《格言(校园版)》 2021年第18期62-64,共3页
碎片化阅读时代,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尤其重要。现以《傅雷家书》为例,线上线下融合指导学生阅读,从阅读的情境化、阅读的有序化、阅读的方案化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实践,意在引导学生养成“悦”读习惯,最好是“深度阅读”。
关键词 《傅雷家书》 深度阅读 碎片化阅读 情境化 学生养成 教学实践 实践与反思 线上线下融合
下载PDF
笑里藏“道”
20
作者 郑建 《语文学习》 2015年第4期20-21,共2页
读析课文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斥鴳、蜩与学鸠笑大鹏,而不写大鹏笑它们?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如下的对话。 生:作者写斥鴳、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因为这些小东西自我感觉太好,还以己推人,却不知也不懂人家的... 读析课文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斥鴳、蜩与学鸠笑大鹏,而不写大鹏笑它们?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如下的对话。 生:作者写斥鴳、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因为这些小东西自我感觉太好,还以己推人,却不知也不懂人家的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教学艺术 “道” 镜头 自我感觉 作者 课文 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