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散布与坡位的关系——以朱溪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
宗
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9期250-254,359,共6页
以朱溪小流域来油坑野外试验场作为研究区,以实时动态差分仪(Real-time kinematic,RTK)进行微地形实地测量,生成高精度DEM和芒萁分布区,提取研究区微观地形坡位因子,对坡度图和芒萁分布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坡位对芒萁散布的影响。结果表...
以朱溪小流域来油坑野外试验场作为研究区,以实时动态差分仪(Real-time kinematic,RTK)进行微地形实地测量,生成高精度DEM和芒萁分布区,提取研究区微观地形坡位因子,对坡度图和芒萁分布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坡位对芒萁散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芒萁散布明显地表现为高度集中于沟谷、低坡和高坡,中坡和平坡地区也少量存在,沟脊不存在或者零星地出现。低坡占41.68%,沟谷30.52%,高坡占17.48%,平坡、中坡和沟脊所占面积最小,均不足5%。2坡位引起水肥变化,导致芒萁在不同坡位上的分布比例不均。3微观地形的研究在实际水土流失区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萁
散布
微观地形
坡位
朱溪小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侵蚀强度对崩岗稀土迁移及阻控的影响
2
作者
梁美霞
陈志彪
+2 位作者
陈志强
郑
宗
沧
区晓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5-382,共8页
为阐明在极度退化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崩岗的稀土含量特征,探讨阻控稀土迁移的生态恢复措施,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中3种不同侵蚀强度的崩岗样地,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对崩岗样地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水平迁移...
为阐明在极度退化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崩岗的稀土含量特征,探讨阻控稀土迁移的生态恢复措施,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中3种不同侵蚀强度的崩岗样地,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对崩岗样地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水平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强度侵蚀崩岗稀土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沟道部位,中度和微度侵蚀崩岗稀土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崩积区部位;同一土壤侵蚀强度下,崩岗与对照坡面不同部位土壤中稀土总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稀土结合形态中以可交换态和残渣态占据绝对优势,且崩岗中可交换态稀土含量明显高于非崩岗坡面;芒萁生长地非根际土生物可给态平均含量为214.90 mg·kg^(-1),根际土生物可给态平均含量达231.78 mg·kg^(-1)。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崩岗土壤侵蚀强度的加深,稀土呈现出向下游迁移能力增强的趋势,应加强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崩岗的生态恢复治理,减少表层土壤流失量,阻控稀土的水平迁移量。稀土超累积植物(芒萁)的生态恢复措施有利于促进土壤中稀土元素向芒萁的迁移、累积,一定程度上可阻控稀土的水平迁移,从而降低潜在的生态风险水平。研究成果可为拓展崩岗稀土阻控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稀土迁移
生态阻控
侵蚀强度
芒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散布与坡位的关系——以朱溪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
宗
沧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9期250-254,359,共6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J0115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项目(2013BAC08B03)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0N Z0002-1-5)
文摘
以朱溪小流域来油坑野外试验场作为研究区,以实时动态差分仪(Real-time kinematic,RTK)进行微地形实地测量,生成高精度DEM和芒萁分布区,提取研究区微观地形坡位因子,对坡度图和芒萁分布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坡位对芒萁散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芒萁散布明显地表现为高度集中于沟谷、低坡和高坡,中坡和平坡地区也少量存在,沟脊不存在或者零星地出现。低坡占41.68%,沟谷30.52%,高坡占17.48%,平坡、中坡和沟脊所占面积最小,均不足5%。2坡位引起水肥变化,导致芒萁在不同坡位上的分布比例不均。3微观地形的研究在实际水土流失区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芒萁
散布
微观地形
坡位
朱溪小流域
Keywords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Separation
Microtopography
Slope position
Zhuxi small watershed
分类号
S154.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侵蚀强度对崩岗稀土迁移及阻控的影响
2
作者
梁美霞
陈志彪
陈志强
郑
宗
沧
区晓琳
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5-38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905)
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项目(2020N5007)
+2 种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0J01780)
泉州市科技计划(2018Z025)
泉州师范学院科研启动费项目(H22011)。
文摘
为阐明在极度退化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崩岗的稀土含量特征,探讨阻控稀土迁移的生态恢复措施,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中3种不同侵蚀强度的崩岗样地,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对崩岗样地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水平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强度侵蚀崩岗稀土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沟道部位,中度和微度侵蚀崩岗稀土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崩积区部位;同一土壤侵蚀强度下,崩岗与对照坡面不同部位土壤中稀土总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稀土结合形态中以可交换态和残渣态占据绝对优势,且崩岗中可交换态稀土含量明显高于非崩岗坡面;芒萁生长地非根际土生物可给态平均含量为214.90 mg·kg^(-1),根际土生物可给态平均含量达231.78 mg·kg^(-1)。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崩岗土壤侵蚀强度的加深,稀土呈现出向下游迁移能力增强的趋势,应加强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崩岗的生态恢复治理,减少表层土壤流失量,阻控稀土的水平迁移量。稀土超累积植物(芒萁)的生态恢复措施有利于促进土壤中稀土元素向芒萁的迁移、累积,一定程度上可阻控稀土的水平迁移,从而降低潜在的生态风险水平。研究成果可为拓展崩岗稀土阻控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崩岗
稀土迁移
生态阻控
侵蚀强度
芒萁
Keywords
Benggang
REEs migration
ecological resistance
erosion intensity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散布与坡位的关系——以朱溪小流域为例
郑
宗
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侵蚀强度对崩岗稀土迁移及阻控的影响
梁美霞
陈志彪
陈志强
郑
宗
沧
区晓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