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法与法院调解发生学意义上的互恰 被引量:3
1
作者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经济学原理作为分析工具,民间法及法院调解二者结合不仅有运作的共同基础,更具在乡土社会中顺利排解民商事纠纷的优势。民间法与法院调解需要且能够结合运用,民间法在现今社会法院调解过程中具有较大作用和优势,法院调解中引入民间法... 以经济学原理作为分析工具,民间法及法院调解二者结合不仅有运作的共同基础,更具在乡土社会中顺利排解民商事纠纷的优势。民间法与法院调解需要且能够结合运用,民间法在现今社会法院调解过程中具有较大作用和优势,法院调解中引入民间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法院调解 互恰 经济分析
下载PDF
整体性等于融贯性吗?——评德沃金法律理论中的融贯论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学勇 《法律方法》 CSSCI 2010年第1期79-90,共12页
在英语世界,不少学者讨论了"融贯论在德沃金法律理论中的作用"这一问题,有人认为德沃金所强调的法律的整体性就等于融贯性,也有人反对德沃金的法律理论含有融贯性的考虑。如何看待这一争论?德沃金是在追求融贯吗?本文在指出... 在英语世界,不少学者讨论了"融贯论在德沃金法律理论中的作用"这一问题,有人认为德沃金所强调的法律的整体性就等于融贯性,也有人反对德沃金的法律理论含有融贯性的考虑。如何看待这一争论?德沃金是在追求融贯吗?本文在指出德沃金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了融贯一词——方法论意义上的融贯、作为一种实体价值的融贯——之后,对此做出回答,并进一步指出德沃金理论中对融贯论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融贯论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沃金 法律论证 融贯论
原文传递
案件事实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学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0-69,158,共10页
案件事实是诉讼主体在相互交涉过程中主观建构的产物,它既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也并非任意的主观臆想,而是诉讼主体的主观认识与证据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案件事实的建构离不开语言,也就离不开修辞。诉讼主体对各种修辞策略的使用,决定... 案件事实是诉讼主体在相互交涉过程中主观建构的产物,它既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也并非任意的主观臆想,而是诉讼主体的主观认识与证据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案件事实的建构离不开语言,也就离不开修辞。诉讼主体对各种修辞策略的使用,决定了案件事实的最终构成形态,修辞对案件事实的形成具有建构作用。正视修辞在案件事实形成中的建构作用,使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强调程序性论证规则在司法中的理性检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事实 修辞 建构
下载PDF
民间法生成、运作及其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与国家法相对,民间法自生发于有限地域当中,其对特定群体的规制效果长久以来被归因于法律文化的传承,然而文化论的解释对于民间法何以能够成为法,何以能够成为文化,进而何以能够为个体所遵守却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法经济学原理的分... 与国家法相对,民间法自生发于有限地域当中,其对特定群体的规制效果长久以来被归因于法律文化的传承,然而文化论的解释对于民间法何以能够成为法,何以能够成为文化,进而何以能够为个体所遵守却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法经济学原理的分析进路为我们提供了找出深层原因的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以经济学原理为分析工具,揭示民间法在生成、运作及发展过程中为个体所接受并产生规制实效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合意 成本-收益分析 反复博弈
下载PDF
民间法与法院调解结合的实践运作
5
作者 《民间法》 CSSCI 2008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从规范法学的视角出发,这样的一个课题设计似乎没有被讨论的意义,也没有在司法中运作的可能性,然而,当我们跳出理论的束囿直面更为广阔的法运作环境之时,作为一套统一的规则而设计,并被寄予指引和评价个体行为希冀的国家法,在由国家设... 从规范法学的视角出发,这样的一个课题设计似乎没有被讨论的意义,也没有在司法中运作的可能性,然而,当我们跳出理论的束囿直面更为广阔的法运作环境之时,作为一套统一的规则而设计,并被寄予指引和评价个体行为希冀的国家法,在由国家设置并以强力给予支持的司法机关的操作过程中,虽旨在与其配套,却远非理论所勾画的那般清晰而严谨,反倒是另外一套区别于国家法的规则集合屡屡在公力救济中产生着微妙的作用。在现今要求将司法运作与国家法紧密相对应的背景之下,如果说公力解纷机构——法院的审理判决需要严格从国家法中寻找依据的话,贯穿于整个司法过程,尤其是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民事司法过程当中的法院调解,相比较而言却以更加多样化的依据和方式、借助国家公权力的力量、完成着其定分止争的功能所在,而这多样化的依据和方式除了普遍被认可的国家制定法规范之外,民间法这样一套形成于特定地域范围内并经长期、反复被当地个体延用而获得一定强制力的规范集合,也正在有形无形之间指引着法院调解的实践过程。在颠覆以国家法一统公力救济的规范模式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调解 民间法 国家公权力 公力救济 民事司法 乡土社会 司法过程 调解过程 司法机关 解纷
原文传递
从法律本质到法律理解的本质:融贯真理观的必要性
6
作者 侯学勇 《法律方法》 CSSCI 2011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在实证法学立场上,人们的研究兴趣必定固守于诸如"法律是什么"、"法律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而法律诠释学关注的是法律与事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理解法律的本质"这一问题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法学研究... 在实证法学立场上,人们的研究兴趣必定固守于诸如"法律是什么"、"法律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而法律诠释学关注的是法律与事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理解法律的本质"这一问题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法学研究应当关注主体性因素的作用。在国家制定法是司法裁判之唯一正当理由的基础上,实证法学坚持分析性真理观,强调从法律规则到司法结论的演绎式逻辑关系;法律诠释学在真理观上坚持融贯性立场,认为司法结论的正当性是由多个理由共同构成的整体所保证的,多个理由之间的融贯支持关系为结论提供正当性保证。融贯论的真理多元立场较为适合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需要,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本质 法律理解的本质 分析性真理 融贯性真理
原文传递
法律智慧运用古今谈
7
作者 《政法论丛》 2006年第5期13-16,共4页
今年4月,应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的邀请,我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做了一场“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演讲,黄文艺教授做了简洁的点评。他认为,法律方法的研究虽然是基于司法立场、以规则作为出发点探寻事实法律意义的活动,但各种各样的法... 今年4月,应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的邀请,我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做了一场“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演讲,黄文艺教授做了简洁的点评。他认为,法律方法的研究虽然是基于司法立场、以规则作为出发点探寻事实法律意义的活动,但各种各样的法律方法仍然是以理论形态出现的。虽然坚持司法中心主义立场的学者认为:基于立法中心主义的研究所得出的关于法律普适化结论不能很好地解决具体案件。但是关于法律方法一般理论的研究实际上又陷入新的打着“司法立场”旗帜的普适性研究。而这种研究与立法中心主义倾向并无质的差别,也是要建构一种普遍主义的教条。我在其他大学演讲同类题目的时候有同学提出,法律方法能否制度化,能否变成必须应用的方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黄教授的判断。这确实是一个理论难题。我们知道,任何理论不管是站在什么立场上,都是一种抽象的表述,都是思维的表达。用语言所描绘的事实需要借助人们的想象才能变得丰满,才能被理解成事实。这是由语词本身的概括性所决定的。那么,理论的研究者该怎么办,我们能否在摆脱理论研究的普适性倾向时,使法学真正走向形而下。看来问题并不能很好解决。对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的结合,黄教授的评价给我很大的启发。他认为二者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法律方法研究的过度理论化倾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法律智慧虽然因其宽泛而难以把握,但如果我们的研究者给它一个具体的场景,我们一般能分辨出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平淡、甚至什么是愚蠢。当然这种分辨也许并不具有一般性,只是特定场景中的智慧,对研习者来说只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而不可能照搬适用,但它对累积法律人的经验有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如果法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作用 智慧 民众基础 特殊主体 司法者
下载PDF
我国法院与媒体关系交恶的修辞学分析——以媒体为听众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学勇 《东方法学》 2012年第5期91-99,共9页
听众在修辞关系中并非纯粹的被动接受者,而具有主动影响修辞效果的能力。在以法官为言谈者的修辞关系中,大众媒体是法官不得不考虑、同时又不受司法程序约束、而且能积极影响司法进程的听众。在修辞学意义上分析我国法院与媒体之间关系... 听众在修辞关系中并非纯粹的被动接受者,而具有主动影响修辞效果的能力。在以法官为言谈者的修辞关系中,大众媒体是法官不得不考虑、同时又不受司法程序约束、而且能积极影响司法进程的听众。在修辞学意义上分析我国法院与媒体之间关系交恶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媒体法律修辞作为听众的媒体
下载PDF
当代西方法学中的融贯论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学勇 《法律方法》 CSSCI 2014年第2期92-108,共17页
融贯论不仅是哲学真理观和知识论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而且在法学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重新解读当代西方著名法学家关于融贯论的经典论述,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融贯论在法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真切感受这一理论散发出来的理性魅力。
关键词 当代西方法学 融贯论 法律论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