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武荣 +1 位作者 刘石 郝小清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小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胎龄≤32周、且存活28天以上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发生BPD的早产儿为BPD组,按1∶2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BPD的早产... 目的探讨小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胎龄≤32周、且存活28天以上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发生BPD的早产儿为BPD组,按1∶2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197例早产儿,BPD组28例,BPD发生率14.2%,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BPD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段和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269,30.244,P=0.000)。通过对23个单因素的分析发现,BPD组和对照组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最高吸入氧浓度、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贫血、使用美罗培南、第10天体重/出生体重比值、氧合指数<300和生后第1次血气评分值12个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重低(OR=0.996)、吸氧浓度高(OR=0.898)、第10天体重/出生体重比值小(OR=1.069)为发生BPD的高危因素(P均<0.05)。中重度BPD组与轻度BPD组相比,窒息和使用利尿剂比例高、吸氧时间长、生后第1次血气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出生体重低、吸入高浓度氧、第10天体重/出生体重比值低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BPD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婴儿 早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PBL教学模式在儿科硕士研究生临床和科研培养中的实践 被引量:10
2
作者 武荣 +2 位作者 李娜 周海燕 郝小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960-960,F0003,共2页
PBL教学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和科研培养中,有助于研究生全面掌握儿科学理论知识,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PBL是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 PBL教学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和科研培养中,有助于研究生全面掌握儿科学理论知识,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PBL是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 问题为基础教学 研究生
下载PDF
高频振荡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荣 韩良荣 +1 位作者 李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8期32-33,36,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实施HFOV+SIMV的叠加模式治疗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最小压力策略,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6时,经皮氧...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实施HFOV+SIMV的叠加模式治疗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最小压力策略,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6时,经皮氧饱和度>0.9,根据PCO2调整震荡幅度(△P)和频率(f),最终维持正常血气。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气、氧合指数及呼吸机参数。结果:12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 h后,氧合指数逐渐下降,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6,P=0.000);所需的平均呼吸道压力明显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12,P=0.000);所需的FiO2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95,P=0.000);所需振荡压力幅度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P=0.001);心率、血压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95,P=0.386;F=0.764,P=0.553)。结论:HFOV+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比例辅助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武荣 刘石 +6 位作者 韩良荣 季东林 髙子波 赵玉祥 丁素芳 潘兆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3期7648-7652,共5页
目的比较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应用时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方法 30例符合MAS诊断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PAV组和SIMV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PAV模式和SIMV模式支持;观察通气前、... 目的比较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应用时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方法 30例符合MAS诊断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PAV组和SIMV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PAV模式和SIMV模式支持;观察通气前、通气后1h、12h、24h、48h和撤机前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BP)、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气道峰压(PIP)、动脉血气值及氧合指数(OI)。结果两组新生儿均治愈出院;在机械通气时间(F=1.425,P=0.243)、吸氧时间(F=3.057,P=0.091)、住院时间(F=0.148,P=0.703)和胸部X线清晰时间(F=0.315,P=0.579)方面,两组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机械通气后PAV组各个时间点:RR数值均显著高于SIMV组(P均<0.05);MAP、PIP和VT数值均显著低于SIMV组(P均<0.05);HR、MABP、MV、PH和OI数值与SIM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AV和SIMV模式治疗MAS时,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PAV模式采取浅快的呼吸、较小的潮气量和较低的MAP和P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婴儿 新生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原文传递
肺复张在比例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武荣 李娜 +5 位作者 胡金绘 查丽 朱红利 赵玉祥 封志纯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目的 探讨调节呼气末正压的肺复张方法在比例辅助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30例患有RDS且接受比例辅助通气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肺复张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调节呼气末正压的肺复张方法在比例辅助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30例患有RDS且接受比例辅助通气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肺复张组和对照组(未采用肺复张)各15例.肺复张组女7例,出生胎龄(29.3±1.2)周,出生体重(1 319±97)g,开始机械通气时Silverman Anderson评分7.3±1.2,肺复张开始时吸入氧浓度(FiO2)0.54 ±0.12;对照组分别为6例,(29.5±1.1)周,(1 295±85)g,6.9±1.4,0.50±0.10.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复张的方法为每5分钟增加呼气末压力(PEEP)0.2 cmH2O(1 cmH2O=0.098 kPa),直至FiO2降低为0.25.然后PEEP开始逐步下调,根据压力-容量曲线设置确定PEEP水平和肺容量.当脉搏氧饱和度(SpO2)下降和FiO2升高时,再次增加PEEP水平直至SpO2稳定.观察2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 肺复张组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次数、最低FiO2、达到最低FiO2的时间和氧气依赖天数均低于对照组[(1.1±0.3)比(1.5±0.5)次、0.29±0.05比0.39 ±0.06,(103 ±18)比(368±138) min,(7.6±1.0)比(8.8±1.3)d,P=0.027、0.000、0.000、0.021].肺复张过程中肺复张组的最大PEEP高于对照组[(8.4±0.8)比(6.8±0.8)cmH2O,P=0.000].动脉/肺泡氧分压(a/AO2)率逐渐升高(F=37.654,P=0.000).吸入氧浓度逐渐降低(F=35.681,P=0.000).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肺复张能减少RDS早产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次数、呼吸支持和氧气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肺通气 肺复张
原文传递
比例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平 +2 位作者 戴艳 郝小清 武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3期1535-1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时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呼吸衰竭(NRF)的救治质量.方法 对采用PAV技术治疗的56例NFR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5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4.1±11.2)h;平均吸... 目的 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时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呼吸衰竭(NRF)的救治质量.方法 对采用PAV技术治疗的56例NFR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5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4.1±11.2)h;平均吸氧时间为(5.3±2.1)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3.5)d,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为12.5%,无气漏和血压下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规范的新生儿PAV护理措施能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NRF的救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呼吸衰竭 比例辅助通气 护理
原文传递
Silverman Anderson评分在早期处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用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代苗英 +2 位作者 郝小清 刘石 武荣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0-742,共3页
【目的】评价Silverman Anderson(SA)评分在早期处理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呼吸支持开始前SA评分分值将130例RDS患儿分为轻度(3~5分)、中度(6~7分)和重度(8~10分)三组... 【目的】评价Silverman Anderson(SA)评分在早期处理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呼吸支持开始前SA评分分值将130例RDS患儿分为轻度(3~5分)、中度(6~7分)和重度(8~10分)三组,将三组患儿的呼吸支持治疗前、治疗初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轻、中和重度RDS三组之间心率(F=17.792)、呼吸次数(F=8.990)、平均动脉压(F=8.677)、吸入氧浓度(F=69.187)和氧合指数(F=50.807)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数值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呼吸次数和吸入氧浓度变化呈增加趋势,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变化呈降低趋势;2)轻度组和中度组之间NCPAP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16,P=0.000),中度组的压力显著增高;3)轻、中、重度RDS三组间胸部X线片RDS分级(χ2=33.24)、NCPAP治疗成功例数及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例数(χ2=62.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4)NCPAP治疗成功与失败的SA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04,P=0.001)。【结论】SA评分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RDS患儿的呼吸窘迫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在床边客观快速评估患儿病情,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提高RDS的救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Silverman Anderson评分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比例辅助通气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朱红利 +6 位作者 丁素芳 高子波 赵玉祥 潘兆军 韩良荣 季东林 武荣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45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患儿心率、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91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5.8%。平均通气时间(97.3±8.5)h,平均吸氧时间(7.1±1.7)天,平均住院时间(18.2±6.5)天。机械通气后,患儿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0I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V叠加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PAV叠加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1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先洋 武荣 +2 位作者 李娜 郝小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PPHN患儿12例,采用PAV+SIMV的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动脉...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PPHN患儿12例,采用PAV+SIMV的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85%~93%)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02,25~40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通气后1、24、48、72、96h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B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所有1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通气时间为(107.8±7.9)h;平均吸氧时间为(8.7±1.8)d;平均住院时间为(24.2±7.6)d。机械通气后,患儿HR、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pH值、PaCO2数值和Pa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吸入氧浓度、平均动脉血压(MABP)、呼气末压(PEEP)、弹性卸载(EU)、阻力卸载(RU)、气道峰压(PIP)的数值及SIMV设置呼吸次数,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V+SIMV的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PPHN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致新生儿感染17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致新生儿感染的耐药性、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分离出的17株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分析并依据药敏进行治疗。结果17株阴沟肠杆菌医院内感染占70.59%,ESBLs阳性率为23.53%,对多数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第四...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致新生儿感染的耐药性、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分离出的17株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分析并依据药敏进行治疗。结果17株阴沟肠杆菌医院内感染占70.59%,ESBLs阳性率为23.53%,对多数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达80%,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高度敏感,均为100%;经治疗后13例痊愈,4例死亡,治愈率为76.47%。结论医院内感染是新生儿期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病死率高,临床应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严格消毒灭菌,减少侵袭性操作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阴沟 婴儿 新生 交叉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52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因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右江医学》 2009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血小板 感染 窒息
下载PDF
“30-60—90”规则在新生儿氧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武荣 +3 位作者 王平 代苗英 李娜 郝小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8期3401-3403,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30-60—90”规则滴定调节新生儿吸人氧浓度的相关指标变化。方法选择需要吸氧的新生儿100例,其中早产儿50例,足月儿50例,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SpO2滴定... 目的观察采用“30-60—90”规则滴定调节新生儿吸人氧浓度的相关指标变化。方法选择需要吸氧的新生儿100例,其中早产儿50例,足月儿50例,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SpO2滴定调节吸入氧浓度,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计算符合要求的调节成功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对Sp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达到PaO2目标范围的调节成功率早产儿为88%,足月儿为92%,平均为90%。经相关分析,早产儿组SpO2和SaO2,以及SpO2和PaO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65,0.593;P=0.000);足月儿组SpO2和SaO2,以及SpO2和PaO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78,0.726;P=0.000)。早产儿SpO2和SaO2数值均低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175,-2.409;P〈0.05);两组之间PaO2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60-90”规则是十分方便和有效的床边指导新生儿氧疗的规则,值得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30—60—90”规则 氧疗 脉搏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分压
原文传递
比例辅助通气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荣 +4 位作者 朱红利 胡金绘 查丽 吕艳关 封志纯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30例...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30例新生儿MA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AV组(n=15,给予PAV模式支持)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组(n=15,给予SIMV模式支持)。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的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纳入对照组。3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各组新生儿生后1d和3d时血浆TNF-α、IL-8和VEGF的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3组血浆TNF-α水平在生后1d、3d比较[(1 395.80±426.46)ng/L vs.(1 428.27±414.24)ng/L vs.(374.30±229.91)ng/L;(1 356.87±315.54)ng/L vs.(1 602.13±371.10)ng/L vs.(383.30±187.0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573,48.142,P=0.000);IL-8水平在生后1d、3d比较[(2.231±1.063)μg/L vs.(2.409±1.058)μg/L vs.(0.398±0.214)μg/L;(1.813±0.701)μg/L vs.(2.484±1.049)μg/L vs.(0.409±0.23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6.198,21.173,P=0.000),VEGF水平于生后1d、3d比较[(167.07±77.23)ng/L vs.(179.93±78.83)ng/L vs.(41.90±13.51)ng/L;(141.73±52.69)ng/Lvs.(186.27±68.25)ng/Lvs.(39.10±10.14)ng/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4.092,22.987,P=0.000)。结论在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值的情况下,PAV模式所致肺损伤程度较SIMV模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交互式通气支持 胎粪吸入综合征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STABLE技术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平 黄霞 +1 位作者 武荣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应用"STABLE"技术对转运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转运的危重新生儿49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8例新生儿平均转运时间为(1.7±1.1)小时;需要氧疗133例(26.7%),其中气管插... 目的探讨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应用"STABLE"技术对转运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转运的危重新生儿49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8例新生儿平均转运时间为(1.7±1.1)小时;需要氧疗133例(26.7%),其中气管插管48例(9.6%);转运前后低血糖、低体温、低氧血症、低血压并发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498例新生儿均转运成功,无一例转运途中死亡。结论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应用"STABLE"技术可增加转运成功率、降低转运途中新生儿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转运 STABLE技术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小清 武荣 +3 位作者 代苗英 李娜 吕艳关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的变化规律.方法 监测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入住淮...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的变化规律.方法 监测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入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8例RDS早产儿机械通气后不同情况下PetCO2变化,计算氧合指数(oxygention index,OI)、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气氧分压比值(ratio of arterial-to-alveolar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PAO2,即a/A)及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arterial-alveolar carbon dioxide tension difference,a-ADCO2),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与PetCO2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曲线拟合及方差分析、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PaCO2与PetCO2呈正相关(r=0.693,P=0.000).(2)PetCO2变化的曲线方程为Y=26.616+0.521X-0.014X2.(3)在不同OI范围内,PaCO2与PetCO2均呈正相关(P均<0.05);随着OI增加,相关系数呈下降趋势,PetCO2呈下降趋势.(4)在不同a/A范围内,PaCO2与PetCO2均呈正相关(P均<0.05).(5)a-ADCO2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而降低,各时间点a ADCO2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38,P=0.000);a-ADCO2随着OI升高而升高,各OI范围a-ADCO2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21,P=0.026);a-ADCO2随着a/A升高而降低,各a/A范围a-ADCO)2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31,P=0.000).(6)生后不同时间点,根据PetCO2不同范围判断PaCO2是否超出范围[>60 mm Hg(1 mm Hg=0.133 kPa),<35 mm H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在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时动态监测PetCO2变化,可估计PaCO2和判断病情,指导呼吸机参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呼吸 人工 二氧化碳 分压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肺复张策略在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荣 +2 位作者 王平 戴艳 刘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9期3520-3522,共3页
目的观察肺复张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将3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法(OSS),观察组在OS... 目的观察肺复张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将3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法(OSS),观察组在OSS的基础上加用肺复张策略(LRM)。比较两组早产儿吸痰前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吸痰时SpO2超出范围的次数、吸痰后的SpO2及HR(心率)恢复时间等变化。结果观察组SpO2变化值及SpO2恢复时间分别为(9±3)%,(9±3)s;对照组为(14±4)%,(14±5)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05,-2.976;P〈0.05)。两组患者的HR变化值及HR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798,-1.344;P〉0.05)。观察组吸痰时Sp02超出范围的次数为(1.60±0.74)次,对照组为(3.13±1.0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及氧气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0,-1.764;P〉0.05)。结论吸痰前后使用肺复张策略可以维持SpO2的稳定,减少缺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复张策略 开放式吸痰
原文传递
浅谈用游泳加抚触法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琼 王平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9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97例健康新生儿分为两组,游泳加抚触50例,对照47例。记录新生儿出生36h、48h和出院前经皮黄疸值。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36h至出生48h,经皮胆红素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游泳加抚触组出院前... 目的:探讨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97例健康新生儿分为两组,游泳加抚触50例,对照47例。记录新生儿出生36h、48h和出院前经皮黄疸值。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36h至出生48h,经皮胆红素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游泳加抚触组出院前经皮黄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泳加抚触能明显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游泳 抚触 黄疸
下载PDF
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良荣 赵玉祥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机械通气(HFOV+CM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等的差异。方法:治疗组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CMV治疗,对照组1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CMV治疗,...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机械通气(HFOV+CM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等的差异。方法:治疗组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CMV治疗,对照组1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CM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治愈1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6例。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治疗组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8h后氧合功能即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Ⅲ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铭娟 +2 位作者 代苗英 郝小清 武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需要吸氧的早产儿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脉搏血氧仪监测,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调节吸入氧浓... 目的探讨"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需要吸氧的早产儿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脉搏血氧仪监测,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调节吸入氧浓度(FiO2),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组采用"滴定调节"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0.0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0.05。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两组早产儿PaO2达到正常范围的氧疗调节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氧疗调节成功率(82.1%)显著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8,P<0.05);观察组PaO2大于90mmHg的发生率(9.2%)显著低于对照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06,P<0.05);观察组PaO2小于50mmHg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8,P>0.05)。结论 "滴定调节"新生儿吸入氧浓度方法能减少引起氧损伤或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调节 新生儿 早产 氧疗 脉搏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岳虹霓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405,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比较治疗前后PaO2/F iO2的变化,并与25例机械通气(CMV)治疗患儿比较机器使用时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日...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比较治疗前后PaO2/F iO2的变化,并与25例机械通气(CMV)治疗患儿比较机器使用时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日之间的差异。结果:NCPAP治疗前后PaO2/F iO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MV相比机器使用时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显著减少CMV的应用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