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肺气肿体素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熙 夏亭亭 +6 位作者 李靖煦 刘付裕玲 陈凯 邓恩昕 刘伟南 刘远明 关玉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24-2429,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定量CT参数的肺气肿体素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无复发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81例NSCLC患者资料,采用后处理软件评估患者肺气肿体素指数,结合临床相关资料,通过... 目的探讨术前定量CT参数的肺气肿体素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无复发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81例NSCLC患者资料,采用后处理软件评估患者肺气肿体素指数,结合临床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Cox回归、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NSCLC患者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胸膜浸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总肺VI-950(VI-950T)、肺癌所在左/右肺叶VI-950(VI-950LR)、肺癌所在具体肺叶VI-950(VI-950Lob)均是肺癌术后DFS的影响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胸膜浸润、VI-950Lob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低VI-950Lob(<6.09%)患者3年DFS明显高于高VI-950Lob(≥6.09%)患者(84.50%vs 54.30%,P<0.001)。结论VI-950Lob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应用患者术前定量CT参数评价患者肺气肿情况来判断预后,为高危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体素指数 预后
原文传递
定量CT对比观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哮喘 被引量:5
2
作者 夏亭亭 尤晓婷 +5 位作者 梁嘉敏 吴熙 邓恩昕 李靖煦 刘远明 关玉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观察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哮喘患者近端气道结构及CT肺功能的差异。方法对30例轻-中度COPD患者(mtmCOPD组)、3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mtmAs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行低剂量呼吸双相CT扫描及定量分析,比较其... 目的观察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哮喘患者近端气道结构及CT肺功能的差异。方法对30例轻-中度COPD患者(mtmCOPD组)、3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mtmAs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行低剂量呼吸双相CT扫描及定量分析,比较其近端气道参数、肺气肿及空气潴留指数的差异。结果mtmCOPD组与mtmAs组近端气道平均管腔面积(LA)/体表面积(BSA)分别为(10.93±2.58)mm^2/m^2和(10.81±3.20)mm^2/m^2,均小于健康对照组的(12.56±2.98)mm^2/m^2,mtmAs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mtmCOPD组和mtmAs组平均管壁面积百分比(WA%)分别为(63.02±2.34)%和(63.85±2.48)%,均大于健康对照组的(61.55±3.54)%,mtmAs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mCOPD组呼吸双相VI-910(%)及VI-950(%)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呼气相平均肺密度(MLD)绝对值、呼气相VI-856(%)及MLD E/I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mtmCOPD组与mtmAs组气道结构参数、肺气肿及空气潴留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轻-中度COPD及哮喘患者近端支气管管腔面积较健康对照者均有缩小,近端气道管壁面积百分比较健康对照者均有增大,且轻-中度哮喘患者更加明显。轻-中度COPD患者存在明显肺气肿及空气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哮喘 气道重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评估直肠腺癌病理肿瘤分期的价值
3
作者 陈维翠 周思繁 +5 位作者 吴熙 张汉良 卢健烨 林韵颖 黄伟康 陈加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SCT)术前评估直肠腺癌(RA)病理肿瘤(T)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2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术前1周内接受DL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78例RA患者资料。以病理T(pT)分期为“金标准”,计算基于D...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SCT)术前评估直肠腺癌(RA)病理肿瘤(T)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2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术前1周内接受DL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78例RA患者资料。以病理T(pT)分期为“金标准”,计算基于DLSCT多参数图和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术前判断RA T分期的准确度。测量肿瘤平扫期的有效原子序数(Z-eff)、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的碘浓度(IC),并计算双期增强标准化碘浓度(NIC)值。比较Z-eff、NICAP及NICVP在pT1~2、pT3及pT4期间的差异,并评估以上参数与pT分期的相关性与诊断效能。结果DLSCT多参数图术前诊断RA pT分期的总准确度(88.46%比67.95%;χ^(2)=9.628,P=0.002),pT1~2期(80.00%比40.00%;χ^(2)=6.667,P=0.01)及p T3期(88.10%比69.05%;χ^(2)=4.525,P=0.033)的准确度均高于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Z-eff、NICAP及NICVP值在不同pT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6、11.029、12.698,P均<0.05),并与pT分期呈正相关(r=0.371、0.367、0.363,P均<0.01)。Z-eff、NICAP及NICVP值术前诊断pT3~4期R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71、0.74。结论DLSCT多参数图能提高RA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平扫期Z-eff及双期增强NIC值有助于区分pT1~2期及pT3~4期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谱CT T分期
下载PDF
定量CT评价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气道重塑、肺气肿及空气潴留情况 被引量:1
4
作者 夏亭亭 吴熙 +2 位作者 张筱娴 黄晓燕 关玉宝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采用低剂量CT扫描及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气道重塑、肺气肿及空气潴留情况。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搜集40例(非重症17例,重症2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33名健康对照者,均行低剂量呼吸双相CT扫描,利用后处理软件... 目的采用低剂量CT扫描及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气道重塑、肺气肿及空气潴留情况。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搜集40例(非重症17例,重症2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33名健康对照者,均行低剂量呼吸双相CT扫描,利用后处理软件获得定量CT指标包括:气腔面积与体表面积之比(LA/BSA)、管壁面积与体表面积之比(WA/BSA)、气管厚度与体表面积之比(T/BSA)、管壁面积百分比(WA%)及假定气管内周径为10 mm时管壁面积的平方根(Pi10),肺气肿指标为吸气相体素指数小于-950 HU肺容积占总肺容积百分比[吸气相VI_(-950)(%)],空气潴留指标包括呼气相平均肺密度(呼气相MLD)和呼气相体素指数小于-856 HU肺容积占总肺容积百分比[呼气相VI_(-856)(%)]。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道重塑指标:非重症哮喘、重症哮喘及健康对照组LA/BSA分别为(9.32±3.84)mm^(2)/m^(2)、(10.09±4.13)mm^(2)/m^(2)、(12.93±5.02)mm^(2)/m^(2),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1,P值=0.012);T/BSA分别为(0.98±0.10)mm/m^(2)、(1.06±0.19)mm/m^(2)、(0.92±0.13)mm/m^(2),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P值=0.006);WA%分别为(67.65±3.86)%、(67.67±5.23)%、(61.71±4.42)%,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7,P值<0.001);Pi10分别为(4.46±0.36)mm、(4.62±0.51)mm、(4.01±0.28)mm,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3,P值<0.001)。肺气肿指标:非重症哮喘、重症哮喘及健康对照组吸气相VI_(-950)(%)分别为2.01(3.20)%、4.23(20.51)%、0.41(0.66)%,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12,P值<0.001)。空气潴留指标:非重症哮喘、重症哮喘及健康对照组呼气相MLD分别为-(762.30±32.05)HU、-(735.06±71.87)HU、-(671.28±44.83)HU,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1,P值<0.001);呼气相VI_(-856)(%)分别为19.37(16.04)%、18.60(28.19)%、1.59(4.6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91,P值<0.001)。结论急性发作期非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急性发作 气道重塑 空气潴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凯 关玉宝 +3 位作者 刘付裕玲 吴熙 邓恩昕 刘远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13例患者中均为年轻男性,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为25岁,肿瘤均位于前纵隔,其中右前纵隔7例,左前纵隔2例,前中纵隔4例;13...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13例患者中均为年轻男性,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为25岁,肿瘤均位于前纵隔,其中右前纵隔7例,左前纵隔2例,前中纵隔4例;13例患者中7例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均高于正常值;12例直径大于8cm,增强后9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均匀强化;12例与大血管关系密切,其中6例明显包绕邻近大血管;6例可见胸腔积液,3例可见心包积液;3例纵隔有肿大淋巴结。结论: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好发于年轻男性,常位于前纵隔,病灶体积较大,内可见多发囊变坏死区,CT可以清楚显示病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合AFP检测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卵黄囊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