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硝唑片治疗急性厌氧菌感染性疾病及阴道毛滴虫病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49
1
作者 汤慧芳 龚培力 +12 位作者 周际安 李英茜 戴立人 闵洁 李兴睿 彭志翔 陈茹 丁俊清 罗新 王培良 蒲子敬 杨恒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3-836,共4页
目的 :评价奥硝唑片治疗由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及滴虫所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方法 ,试验组口服奥硝唑 ,对照组口服替硝唑 ,共观察厌氧菌感染 12 1例(外科 60例 ,口腔科 61例 ) ,妇科... 目的 :评价奥硝唑片治疗由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及滴虫所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方法 ,试验组口服奥硝唑 ,对照组口服替硝唑 ,共观察厌氧菌感染 12 1例(外科 60例 ,口腔科 61例 ) ,妇科阴道毛滴虫感染 80例 ,奥硝唑 5 0 0mg ,bid ;口腔科奥硝唑 5 0 0mg ,qd ,首剂加倍。疗程 3~ 10d。结果 :奥硝唑与替硝唑治疗急性厌氧菌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 98.4 %及 85 % (P <0 .0 5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6.2 %及 90 .7% (P >0 .0 5 )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总有效率均为 10 0 %。奥硝唑和替硝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1.5 %及 2 8.3 % (P <0 .0 5 )。结论 :奥硝唑片治疗急性厌氧菌感染和滴虫性阴道炎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少 ,优于同类药物替硝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替硝唑 双盲双模拟 随机对照 临床研究 阴道毛滴虫病 急性厌氧菌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重视复发疝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37
2
作者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63-164,共2页
近年来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广泛应用,各类复发疝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我们把由于各种修补治疗措施后又重新发生的疝统称为复发疝,尤多见于腹股沟区疝,详细应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真性复发疝: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或患者本身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广泛应用,各类复发疝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我们把由于各种修补治疗措施后又重新发生的疝统称为复发疝,尤多见于腹股沟区疝,详细应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真性复发疝: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或患者本身的原因,在疝手术的部位再次发生疝。再发生的疝在解剖部位及疝类型上,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②遗留疝:初次疝手术时,除了手术处理的疝外,还有另外的疝,也称伴发疝,如右侧腹股沟斜疝伴发右侧腹股沟直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疝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肝功能不良病人手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吴河水 +1 位作者 胡青钢 吴肇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了解肝功能不良病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2 5例肝胆管手术后肝功能不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于术后第 3天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 ,共 10天 ,观察营养状况、肝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及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目的 了解肝功能不良病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2 5例肝胆管手术后肝功能不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于术后第 3天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 ,共 10天 ,观察营养状况、肝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及胃肠道功能的变化。结果  (1)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肝功能均明显改善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两种营养方法均能纠正由于手术所致的电解质轻度异常 ,而对血糖无明显影响。 (3)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结论 肝功能不良病人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且费用较低等优点 ,可代替肠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肝功能不良 手术后
原文传递
脾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8
4
作者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脾损伤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12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民 刘小卫 +4 位作者 熊俊 孙平 吴泽华 秦鑫锞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712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随访676例,出现并发症57例(8.4%),其中复发4例(0.59%),腹股沟区不适及慢性疼痛18例(2...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712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随访676例,出现并发症57例(8.4%),其中复发4例(0.59%),腹股沟区不适及慢性疼痛18例(2.66%),切口脂肪液化感染5例(0.74%),阴囊积液积血16例(2.37%),膀胱损伤2例(0.30%),尿潴留11例(1.63%),缺血性睾丸炎1例(0.15%)。予以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重点在于预防,疝外科医师应提高专业技能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手术后并发症 无张力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卢昕 张磊 +2 位作者 熊俊 尚丹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DCS)在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III级以上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DC...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DCS)在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III级以上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DCS组的住院时间长于一期手术对照组[(24.5±3.2)d vs.(16.4±4.1)d](P<0.05),但其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02±27)minvs.(224±35)min;26.3%vs.38.4%;15.8%vs.30.1%)](均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在肝外伤治疗中对患者是有益的,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肝/外科学 损伤控制性手术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素-2基因及其受体Tie2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立波 王国斌 +1 位作者 杨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 2 (Angiopoietin 2 )基因及受体Tie2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ngiopoietin 2基因、CD34、Tie2受体在 2 2例人肝细胞性肝癌(HCC)、8例门静脉性肝硬化 (CL)和 8例正常肝 (L)的表...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 2 (Angiopoietin 2 )基因及受体Tie2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ngiopoietin 2基因、CD34、Tie2受体在 2 2例人肝细胞性肝癌(HCC)、8例门静脉性肝硬化 (CL)和 8例正常肝 (L)的表达 ,并分析Angiopoietin 2、Tie2表达水平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1)CD34在正常肝脏无表达 ,在CL偶见表达 ,而在HCC的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1) ;(2 )Tie2受体在CL偶见表达 (11 3± 8 7) /HP ,而在HCC微血管内皮大量表达 (5 2 4±16 7) /HP(P <0 0 1) ;Tie2表达水平和肝癌直径、血管生成、门静脉侵犯等相关。 (3)Angiopoietin 2基因在对照肝无表达 ,在CL少量表达 (11 2± 9 7) /HP ,在HCC强阳性表达 (36 4± 17 5 ) /HP ,表达水平和肿瘤血管生成、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相关。 结论 人肝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增加 ,Angiopoietin 2 /Tie2和肝癌血管生成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生成 肝癌 受体Tie2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沈汉斌 刘光宗 +2 位作者 卢小明 陶凯雄 《腹部外科》 2004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 1 337例行LC病人术前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指标中分析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转开腹 1 3例。 4种因素 ,即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一周内出现上腹痛...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 1 337例行LC病人术前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指标中分析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转开腹 1 3例。 4种因素 ,即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一周内出现上腹痛、右上腹体征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 从 4种危险因素可以预测中转的概率 ,在术前做好高中转风险的心理准备 ,术中能果断做出中转的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剖腹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胡安斌 蔡继业 +2 位作者 何晓青 潘运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592-1596,共5页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条件和机制。方法 选用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 ,经过拟胚体发育分化 5d后开始定向诱导培养 ,将拟胚体转入白明胶处理的培养板中贴壁生长 ,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酸性成纤...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条件和机制。方法 选用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 ,经过拟胚体发育分化 5d后开始定向诱导培养 ,将拟胚体转入白明胶处理的培养板中贴壁生长 ,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细胞生长因子进行肝细胞定向诱导。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用倒置显微镜追踪观察 ;用放免法对细胞培养上清中抗小鼠甲胎蛋白 (AFP)和抗小鼠白蛋白 (ALB)进行动态检测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分化标记物AFP ,ALB ,CK8,CK18,并计算其阳性表达率 (肝细胞分化率 )。结果 胚胎干细胞在重组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存在的情况下保持未分化生长状态 ,撤去LIF后很快发育为拟胚体并继续分化。在第 8天检测到上清中AFP出现 ,浓度为 3.4ng/ml,ALB在第 11天开始检测到 ,浓度为 0 .2 μg/ml,随培养时间延长 ,AFP和ALB浓度逐渐增加。第 8天分化细胞开始出现AFP阳性 ,第 10天出现CK8、CK18阳性 ,第 11天出现ALB阳性 ,阳性细胞结构符合正常肝细胞结构特点。计算分化细胞中ALB阳性细胞率 ,得到肝细胞的分化率为 30 %。结论 胚胎干细胞经过拟胚体发育阶段 ,在特定培养条件和aFGF、HGF等生长因子的作用下 ,可定向分化为肝细胞 ,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肝细胞 定向诱导分化 体外实验 形态学变
原文传递
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三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531-1532,共2页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无张力
下载PDF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2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翟东升 +2 位作者 胡青刚 熊俊 宋自芳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251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1例患者成功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局麻1230例,全麻21例。所采用术式包括平片修...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251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1例患者成功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局麻1230例,全麻21例。所采用术式包括平片修补法、Mesh plug法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法。术后出现尿潴留19例,浆液肿47例,阴囊血肿24例,伤口异物感3例,伤口感染3例,随访1个月至6年有2例复发。结论掌握局麻技术,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式和材料,尤其是熟练掌握腹膜前间隙修补的手术方法,将使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获得非常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外科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人工合成材料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测定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宋自芳 +2 位作者 李毅清 舒晓钢 幼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克隆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 ,测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 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 ,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扩增出Arresten基因 ;采用T A突出端克隆 ,构建克隆载体 pGEM Arr ,测定Arresten基因序列。 结果 ... 目的 克隆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 ,测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 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 ,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扩增出Arresten基因 ;采用T A突出端克隆 ,构建克隆载体 pGEM Arr ,测定Arresten基因序列。 结果 Arresten基因的克隆中 ,以特异引物Pr2为反转录引物的Arresten基因的扩增比用OligodT的效果好。其序列测定证实Arresten基因克隆成功。结论 Arresten基因需用适当方法克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esten基因 分子克隆 基因序列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肿瘤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肿瘤抑制基因RECK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勇 +2 位作者 卢昕 张景辉 田元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检测肿瘤抑制基因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proteinwithKazalmotifs)及MMP9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7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R... 目的:检测肿瘤抑制基因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proteinwithKazalmotifs)及MMP9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7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RECK基因及MMP9mRNA的表达。结果:47例胃癌患者的正常组织中RECKmRNA的表达量为0793±0012,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312±00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52;正常组织中MMP9mRNA的表达量为0425±0107,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663±0098,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71,胃癌组织中RECK基因mRNA的表达与MMP9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5;RECK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周围脏器侵犯密切相关,P<005;RECK表达水平高于0314的患者的2年生存率要显著高于RECK表达水平低者,P=0043。结论:胃癌组织中RECK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RECK基因与MMP9存在某种共同的转录调节机制;RECK基因低表达的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RECK基因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新的指标及肿瘤治疗的新的靶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RECK 基质金属蛋白9 胃肿瘤
下载PDF
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龙厚勇 刘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35-336,共2页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期间经顺行性静脉造影加Valsalva试验证实为PDVI者119例(158条),其中2002年4月...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期间经顺行性静脉造影加Valsalva试验证实为PDVI者119例(158条),其中2002年4月至2004年1月收治者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前期治疗组),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收治者在前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后期治疗组),以CEAP(clinical,etiologic,anatomic,and pathophysiologic)临床分级与临床记分评价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临床分级及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前期治疗组由5.9±3.6降至2.1±1.3,P<0.01;后期治疗组由6.4±3.5降至1.7±1.8,P<0.01),且后期治疗组较前期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大(P<0.01)。结论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因此术前明确诊断为PDVI的患者,应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功能不全 血管外科 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胆漏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程翔 李科 +1 位作者 吴雨哲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的收集和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69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肝切除术后胆漏的相关因素,再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独立危险...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的收集和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69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肝切除术后胆漏的相关因素,再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69例肝切术患者中术后胆漏106例,占22.6%。经单因素分析术后胆漏相关因素,包括男性、门静脉高压、脂肪肝、肝硬化、Child分级、术前腹水、手术时间、手术日总输液量、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微波热凝、术中淋巴结清扫、肝肿瘤数量、肿瘤边界、肿瘤包膜、肿瘤直径大小、肿瘤侵犯血管和腹腔引流管数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肝硬化[OR=13.2(2.3,76.9),P=0.004]、脂肪肝[OR=73.1(17.7,301.5),P〈0.001]、手术日总输液量[OR=1.0(1.0,1.0),P=0.019]和肿瘤最大直径[OR=1.2(1.1,1.3)P=0.003]是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脂肪肝,手术日总输液量,和肿瘤最大直径是肝切除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胆漏
原文传递
超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胃切除术后大出血 被引量:15
16
作者 屈新才 +3 位作者 余建明 卢晓明 张寿熙 陈道达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 评价胃切除术后大出血早期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 2 8例经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胃切除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 8例患者中 ,治愈 2 6例 (93% ) ,无死亡 ,1例介入栓塞止血后再出血 ,... 目的 评价胃切除术后大出血早期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 2 8例经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胃切除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 8例患者中 ,治愈 2 6例 (93% ) ,无死亡 ,1例介入栓塞止血后再出血 ,1例未发现出血部位 ,1例并发腹痛 ,经保守治疗治愈。 结论 胃切除术后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能迅速明确出血部位及控制出血。介入治疗应及早进行 ,血管造影时机应在出血活动期 ,对效果不佳者 ,应适时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 超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 治疗 胃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大出血 预防
原文传递
褪黑素、顺铂协同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忠强 +2 位作者 黄文广 段秋红 王西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目的 研究褪黑素 (melatonin ,MLT)、顺铂 (cisplatinumum ,DDP)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顺铂及二者联用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目的 研究褪黑素 (melatonin ,MLT)、顺铂 (cisplatinumum ,DDP)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顺铂及二者联用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 ;通过酶解可见光底物DEVD pNp测定Caspase3的活性 ;Westernblot分析p2 7Kip1蛋白表达。结果 ①褪黑素、顺铂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均能抑制SMMC 772 1生长 ,且低浓度联合应用可达到甚至超过单用高浓度顺铂的抑制效果。②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能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 ,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效应。③褪黑素与顺铂均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 ,二者联用更明显。④褪黑素无论与顺铂联用与否均明显诱导p2 7Kip1的表达 ,而顺铂单独使用无此作用。结论 褪黑素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p2 7Kip1表达协同增强顺铂抑制肝癌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褪黑素 SMMC-7721 人肝癌细胞株 表达 CASPASE3 诱导 底物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两种局麻方法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青钢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常规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2008年1月至6月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经过改良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一组使用... 目的比较改良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常规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2008年1月至6月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经过改良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一组使用常规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镇痛效果持续时间及手术后持续疼痛的发生率,判断两者的优劣。结果两者麻醉效果同样肯定,效果持续时间接近,但改良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间较短,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持续疼痛发生率较低。结论综合比较显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中改良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优于常规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麻醉 局部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屈新才 +3 位作者 王国斌 王继亮 程波 刘绍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早期诊断及腹膜后严重感染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至2004年间处理的17例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15例为术中损伤,2例为ERCP切开取石所致。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4例,术中未及...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早期诊断及腹膜后严重感染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至2004年间处理的17例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15例为术中损伤,2例为ERCP切开取石所致。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4例,术中未及时发现者1例。胆管损伤前行B超检查16例,MRCP检查2例,6例在胆道探查后行胆道镜检查。10例行胆总管穿孔修补加T管引流,2例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2例行胆肠吻合术,1例行十二指肠及胆管修补腹膜后引流术。胆管损伤后术中表现为胆道探子异位于胆管壁外,胆道镜见到胆管远段有2个或多个孔隙,经T管注水见腹膜后水肿和积液,注入美蓝出现腹膜后蓝染。损伤后临床表现为腹胀、发热、腰背胀痛、休克等。治愈1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十二指肠瘘1例,切口感染1例,死亡4例,其中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胃切除术后再出血。结论胆道远段损伤术后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应作CT检查,早期诊断胆总管下段损伤并进行及时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及在胆道探查前进行胆道镜检查有可能减少胆总管远段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创伤和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沈汉斌 卢小明 +3 位作者 蔡小棠 张少炎 周红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3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