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手术完毕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金平 任新军 +3 位作者 温德佳 李筱荣 张晓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手术完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DR合并VH患者5... 目的观察手术完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DR合并VH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依据随机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眼分为手术完毕注药组(注药组)和对照组,均为25例25只眼。所有患眼后极部未见增生性改变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7,P=0.030);性别构成比(χ^2=0.330)、糖尿病病程(t=-1.144)、logMAR BCVA(t=-0.148)、晶状体状态(χ^2=0.397)、是否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眼数(χ^2=1.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4、0.258、0.883、0.529、0.248)。所有患眼均接受27G PPV治疗。注药组患眼于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手术后1周,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VH复发情况、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和病情进展情况。结果手术后1周,1、3、6个月,注药组、对照组患眼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0、-4.840、-4.892、-5.439,P<0.001)。手术后3、6个月,注药组患眼VH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0、4.153,P=0.192、0.103)。手术后1周,1、3、6个月,注药组患眼CR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2、-2.638、-3.613、-3.037,P=0.012、0.010、0.001、0.004、0.005)。手术后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完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PDR可有效降低PPV后VH复发,改善BCVA;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玻璃体出血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最小量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任新军 +2 位作者 柯屹峰 温德佳 李筱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最小量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术前视网膜激光光凝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及队列研究。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48例(53只眼)严重PDR患者纳... 目的:探讨最小量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术前视网膜激光光凝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及队列研究。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48例(53只眼)严重PDR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3.5(40.0,59.0)岁。采取“最小量化”玻璃体切除术理念进行手术:所有患者术前3 d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以27G+玻璃体切除系统完成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术中不追求彻底清除增生机化膜,以解除牵拉为主;灵活应用27G+玻璃体切割头来完成各种手术步骤,减少器械进出眼内次数;术中完成主要区域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主要观察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视网膜复位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按术前是否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分为光凝组和无光凝组分别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BCVA分别为1.90(1.30,2.30)、1.00(0.70,1.90)、0.80(0.50,1.30)、0.70(0.40,1.20)、0.70(0.40,1.20)。与术前相比,术后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1,P<0.01)。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视功能逐步改善。术后首次和末次随访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2.5%(50/53)和96.2%(51/53)。2只眼术后发生持续1周及以上的异常眼压;5只眼复发玻璃体积血(9.4%);4只眼(7.5%)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发生术后眼内炎、脉络膜脱离或切口相关的视网膜裂孔。光凝组术中(手术时间、硅油填充率、视网膜切开术率)及术后(术后BCVA、首次随访复位率、末次随访复位率、再手术率)各项参数与无光凝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光凝组具有更好的趋势。结论:最小量化玻璃体切除术能够使严重PDR患者术后获得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玻璃体切除术 视敏度
原文传递
27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任新军 +2 位作者 温德佳 柯屹峰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观察27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Healaflow覆盖封闭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临床为基础的前瞻性连续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治疗... 目的观察27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Healaflow覆盖封闭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临床为基础的前瞻性连续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治疗的原发性RRD患者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27G PPV,视网膜完全复位后,视网膜裂孔周围及变性区行激光光凝;使用27G钝性针头将Healaflow完全覆盖于视网膜裂孔表面,注射量根据视网膜裂孔大小确定,以裂孔完全被包含为标准。手术后无体位限制。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8±6.3)个月。观察首次和最终视网膜复位率、BCVA、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9例(58.0%),女性21例(42.0%)。平均年龄(58.5±11.2)岁。单一裂孔28只眼(54.9%);2~5个裂孔23只眼(45.1%)。是否累及黄斑区分别为32(62.7%),19(37.3%)只眼。首次视网膜复位50只眼(98.0%),最终所有患眼均复位(100.0%)。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logMAR BCVA分别为0.95±0.80、0.22±0.17;手术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6,P<0.001)。手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31只眼(60.8%)。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27G PPV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RRD,成功率高,视功能恢复快;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液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温德佳 任新军 +4 位作者 何叶 王琼 洪亚茹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神经损伤、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膜形成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重要病理改变与多种玻璃体细胞因子的综合作用相关。VEGF主要参与增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则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神... 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神经损伤、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膜形成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重要病理改变与多种玻璃体细胞因子的综合作用相关。VEGF主要参与增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则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神经保护功能;IL在介导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在缺氧状态下血浆和玻璃体液TNF-α显著升高,诱导炎症反应;多种眼部结构均可分泌TGF-β,是调节细胞增生分化的重要细胞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则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和黏附。另有多项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继续深入研究DR发生的分子机制。我们相信随着DR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DR的早期干预及靶向治疗的效果将日趋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细胞因子类 综述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任新军 李筱荣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26-428,F0003,共4页
目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约有10余年历史,与传统的20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不仅缩小了巩膜切口,而且大大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目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约有10余年历史,与传统的20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不仅缩小了巩膜切口,而且大大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过去10余年时间里,本着“越小越好”的原则,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由传统的20G玻璃体切割术逐渐转向25G、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然而,随着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普及,无缝线巩膜切口的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如术后低眼压、眼内炎等。这也促使眼科学者开始研究新一代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得益于不断更新换代的高速玻切机、高通量的照明光源、更精细的制造技术和清晰广角镜的发展,日本学者Oshima于2010年正式推出了27G玻璃体切割系统。27G玻璃体切割术较之前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切口更小,切割速率更高,带给眼底外科医生全新的体验和广泛选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27G甚至更细的玻璃体切割术尚处在继续革新之中,其优缺点、适应证及未来发展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讨论的焦点。本文将对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 优缺点 适应症
下载PDF
核因子-κappa B信号通路在Behçet病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6
作者 张晓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2-867,共6页
Behçet病(BD)是一种多系统血管炎,病情交替反复发作缓解为主要特征,涉及生殖器、口腔、眼、皮肤和关节等器官。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在BD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蛋白学研究发现,BD患者中NF-κB通路活化标志为血浆CD40配体高表达,其... Behçet病(BD)是一种多系统血管炎,病情交替反复发作缓解为主要特征,涉及生殖器、口腔、眼、皮肤和关节等器官。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在BD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蛋白学研究发现,BD患者中NF-κB通路活化标志为血浆CD40配体高表达,其通过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和细胞外陷阱来促进炎症。细胞学研究发现,BD患者巨噬细胞通过NF-κB通路极化为经典活化巨噬细胞型,加剧炎症。活化NF-κB与T细胞抗凋亡蛋白表达相关,延长炎症状态。微生物学研究发现,BD患者肠道菌群减少导致肠道屏障受损,NF-κB通路参与中性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Th)1/Th17细胞功能调控,加剧炎症。基因学研究发现,BD患者免疫调节基因多态性,通过NF-κB通路促发炎症。BD患者NF-κB相关基因突变增加风险,A20内源性抑制剂突变导致NF-κB异常活跃,维持炎症。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证实,NF-κB抑制剂减轻炎症,靶向NF-κB信号通路上游炎症因子药物在BD患者疗效良好。NF-κB信号通路在BD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研发NF-κB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BD的新途径。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NF-κB在BD发病机制中的详细作用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çet病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肠道菌群 基因多态性 抑制剂 综述
原文传递
青少年Andogsky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二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新军 +3 位作者 温德佳 何叶 张金平 李筱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9-302,共4页
Andogsky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全身性的特应性皮炎(AD)并发白内障,也称为皮源性白内障。除白内障外,还有睑缘炎、角结膜炎、圆锥角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本文报道了2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AD患者,共同之处在于均为糖皮质激素... Andogsky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全身性的特应性皮炎(AD)并发白内障,也称为皮源性白内障。除白内障外,还有睑缘炎、角结膜炎、圆锥角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本文报道了2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AD患者,共同之处在于均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停药数年后出现眼部症状。笔者建议AD患者即使皮肤症状得到控制,眼科定期检查也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特应性皮炎 皮肤症状 葡萄膜炎 眼部并发症 圆锥角膜 并发白内障 眼部症状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新军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5-738,共4页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的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存在诸多类似,如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巨大视网膜裂孔、...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的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存在诸多类似,如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巨大视网膜裂孔、锯齿缘离断等。因此,关于AD并发RD的发生机制,外伤学说被广为接受。另外,眼前部发育异常学说、炎症-牵拉学说及外胚叶起源学说等也有报道。AD并发RD,无论采用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首次视网膜复位率均不高,部分患者手术后发生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慢性葡萄膜炎症对睫状体造成牵拉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或新的裂孔产生。联合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有效减少RD的发生;预防眼部揉搓,减少可能导致RD的创伤性运动,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是AD患者预防RD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定期的眼科检查能帮助患者早日发现RD,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化学药物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任新军 张晓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31-736,共6页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类型。目前治疗方案包括眼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眼局部化疗以及联合治疗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不同,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眼局部化疗可使药物在眼...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类型。目前治疗方案包括眼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眼局部化疗以及联合治疗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不同,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眼局部化疗可使药物在眼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且可重复多次进行,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或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是缓解眼部症状的理想选择。目前主流的眼局部化疗药为甲氨蝶呤(MTX)和利妥昔单抗(RTX),玻璃体腔注射MTX化疗的基本共识是诱导-巩固-维持治疗模式,但相关研究中有关各个阶段治疗时限和频率不尽相同。玻璃体腔注射RTX的时间间隔范围多变,可从1次/周至1次/数月等。MTX频繁注射引起的角膜上皮病变和RTX治疗后较高的复发率是更换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PVRL的患者,需和神经科联合治疗挽救生命,眼科治疗缓解眼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对于单独的PVRL无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患者,眼科治疗需控制眼部症状,且应密切随访以及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累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甲氨蝶呤 综述
原文传递
浅谈建筑物节能与减排
10
作者 《企业研究》 2010年第1X期40-41,共2页
建筑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建筑节能的意义和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关于解决建筑节能问题的几点建议,简述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良性发展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一。
关键词 建筑节能 能源问题 资源节约 建筑规划 高耗能建筑 能源管理 新建房屋 能源生产 实心粘土砖 能源使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