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本科课程研究:现状与改革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元祺 王萌萌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4-582,640-641,共9页
我国西班牙语教育既呈现高速发展又面临严峻挑战,系统、科学、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本研究提出,低年级课程设置将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整体考虑,系统、高效地强化基础技能训练,称为"课程打包模式";高年... 我国西班牙语教育既呈现高速发展又面临严峻挑战,系统、科学、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本研究提出,低年级课程设置将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整体考虑,系统、高效地强化基础技能训练,称为"课程打包模式";高年级课程设置将语言基本技能与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将若干相互关联的课程组成一个板块,制定该板块的总体教学目标及大纲,明确课程之间的关系与界限,相互补充协调,称为"课程板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语专业、 本科课程设置、 现状 、改革
原文传递
我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师资状况调研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元祺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604,共9页
本世纪以来,我国西班牙语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西语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拥有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文对全国西语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宏观调控、设立准入门槛、分类指... 本世纪以来,我国西班牙语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西语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拥有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文对全国西语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宏观调控、设立准入门槛、分类指导、主管部门支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西语师资 问题与挑战
原文传递
当代拉丁美洲小说发展趋势与嬗变——从“文学爆炸”到“爆炸后文学” 被引量:3
3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52,157-158,共12页
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叙事文学领域发生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震惊世界的、非凡的文学发展时期,史称"文学爆炸"时期。70年代以来,拉美叙事文学的作家队伍更迭变化,老作家屡有新作,新作家突破传统,女作家打破禁忌,以全新的视野... 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叙事文学领域发生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震惊世界的、非凡的文学发展时期,史称"文学爆炸"时期。70年代以来,拉美叙事文学的作家队伍更迭变化,老作家屡有新作,新作家突破传统,女作家打破禁忌,以全新的视野、革新的态势对"文学爆炸"发起挑战。拉美大陆小说创作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及多样性的特点。新一代作家或独树一帜、或独辟蹊径,创作成果斐然;实证体小说、新历史小说、侦探小说等流派或亚流派得到长足发展,确立了巩固的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爆炸 爆炸后文学 作家队伍多元化 创作题材多样性
原文传递
墨西哥基础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从《教育基本法》到《外语教学大纲》 被引量:2
4
作者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墨西哥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大纲》强调"语言的社会实践",将它视为外语学习的目的,使学生能使用该语言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有效地参与校内外的生活。该大纲还指出,学习具有建设性的本质,学生应是知识的积极创造者,而... 墨西哥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大纲》强调"语言的社会实践",将它视为外语学习的目的,使学生能使用该语言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有效地参与校内外的生活。该大纲还指出,学习具有建设性的本质,学生应是知识的积极创造者,而教师作为一种外语最具经验的使用者,承担着创造条件使学生接触语言、实践语言,并对其进行指导的任务。此外,教材的质量与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联,各种篇章的教材应尽可能反映现实、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很强的实用性并具有真正的语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 外语教学 理念 方法
原文传递
胡安·鲁尔福作品中孤儿与孤独的情结 被引量:1
5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1,共9页
墨西哥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称,孤独是墨西哥人最好的伴侣,墨西哥人是戴着面具生活的,而面具的后面是不可回避的孤独的现实。孤儿与孤独的情结伴随了胡安·鲁尔福的一生,并且贯穿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本文试图运用帕斯的... 墨西哥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称,孤独是墨西哥人最好的伴侣,墨西哥人是戴着面具生活的,而面具的后面是不可回避的孤独的现实。孤儿与孤独的情结伴随了胡安·鲁尔福的一生,并且贯穿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本文试图运用帕斯的著作《孤独的迷宫》中对孤儿及孤独情结的论述,通过对鲁尔福的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原野》及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的分析,阐释作者创作中的孤儿与精神弃儿的情结,以及父亲的缺位导致主人公寻找母亲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尔福 孤儿 孤独情结
原文传递
亚历杭德拉:一个孤独的探索者──评埃内斯托·萨瓦托的《英雄与坟墓》
6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3,共4页
亚历杭德拉:一个孤独的探索者──评埃内斯托·萨瓦托的《英雄与坟墓》郑书九20世纪60年代的拉丁美洲文学精采纷呈,一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小说家及文学批评家,另一方面是众多的读者群又为这些文学家推波助澜,形成了... 亚历杭德拉:一个孤独的探索者──评埃内斯托·萨瓦托的《英雄与坟墓》郑书九20世纪60年代的拉丁美洲文学精采纷呈,一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小说家及文学批评家,另一方面是众多的读者群又为这些文学家推波助澜,形成了世人瞩目的拉美“文学爆炸”。尽管文学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者 瓦托 马科 女主人公 阿根廷 天主教徒 孤独感 宗教信仰 小说创作 男性人物
原文传递
奥古斯托·蒙德罗索其人
7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6-57,共2页
危地马拉是中美洲的一个小国,面积仅十万平方公里,五百万人口中印第安人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这里曾是古代三大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的中心之一。奥古斯托·蒙德罗索1921年就出生在这个饱经动乱的国家。1944年他年仅二十三岁时,由于... 危地马拉是中美洲的一个小国,面积仅十万平方公里,五百万人口中印第安人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这里曾是古代三大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的中心之一。奥古斯托·蒙德罗索1921年就出生在这个饱经动乱的国家。1944年他年仅二十三岁时,由于不满乌维科政权的亲美独裁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文化 玛雅文化 危地马拉 百万人口 中美洲 中印 维科 安人 政权 “黑色幽默”
原文传递
生活的哀叹——析胡安·鲁尔福早期短篇小说
8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5,共5页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胡安·鲁尔福的早期短篇小说的创作受现实主义的影响 ,视角关注着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环境及他们的悲哀。本文分析了作者于 2 0世纪 4 0年代创作的两个短篇 :“人生无常”与“夜间一刻”。死亡是第一篇...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胡安·鲁尔福的早期短篇小说的创作受现实主义的影响 ,视角关注着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环境及他们的悲哀。本文分析了作者于 2 0世纪 4 0年代创作的两个短篇 :“人生无常”与“夜间一刻”。死亡是第一篇作品的主题 ,全篇充满了宿命、悲观的气氛 ,而这一主题在鲁尔福以后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贯穿着他的全部创作历程。小说尽管有一个第三人称的叙事者 ,但是女主人公自省式的内心独白和心灵的对话 ,作为辅助的叙事手段 ,构成这一短篇的特色。“夜间一刻”是迄今发现的作者的最早的作品 ,在男女主人公孤寂、冷漠的灵魂中 ,在屈辱下的坦诚与尊严中 ,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关注与尊重 ;独白加对话式的叙事手法 ,跳跃式的时间结构也为作品增添了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主题 孤独冷漠 社会底层 同情与关注
原文传递
人生无常
9
作者 胡安·鲁尔福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实在 愉快 知道 人生 身体 生活 黑暗 无常 声音
原文传递
夜间一刻(片断)
10
作者 胡安·鲁尔福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夜间一刻》 墨西哥 短篇小说 胡安·鲁尔福
原文传递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中国”高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晋炜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94,共11页
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于2014年4月17日逝世。为纪念和追思这位伟大作家、研讨他的作品,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下称"研究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编辑部、北京外国... 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于2014年4月17日逝世。为纪念和追思这位伟大作家、研讨他的作品,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下称"研究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编辑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共同举办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中国"高端研讨会于5月17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行。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郑书九教授主持,《外国文学》杂志主编金莉教授代表编辑部及西葡语系致辞。近二十位长期从事拉美文学翻译、研究及出版的学者应邀出席会议,近九十位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的理事、会员、在京高校西班牙语专业的师生旁听了会议。参加研讨会的还有申宝楼、李德明、于凤川、袁殿池、边彦耀等专家学者,以及《外国文学》杂志副主编姜红、编辑部主任李铁,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主任刘建、党总支书记张琳等。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语频道、《中国建设》杂志等与西班牙语世界传播有关的媒体,以及《中国网》、《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参加并报道了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马尔克斯 加西亚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文学》 编辑部主任 文学研究会
原文传递
在叙事中回溯历史——从《红色四月》看二十一世纪秘鲁小说的叙事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频 《欧美文学论丛》 2011年第1期259-275,共17页
引言在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之后,秘鲁的叙事文学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评价秘鲁的历史和现实。20世纪70年代,鉴于拉美紧张的政治形势,文学为社会斗争服务、在文学中寻求实现政治理想的态度及立场在秘鲁文学创作中占主流地位。8... 引言在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之后,秘鲁的叙事文学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评价秘鲁的历史和现实。20世纪70年代,鉴于拉美紧张的政治形势,文学为社会斗争服务、在文学中寻求实现政治理想的态度及立场在秘鲁文学创作中占主流地位。80年代,悲观失望情绪笼罩着秘鲁。图帕克·阿马鲁运动同"光辉道路"派之间的漫长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恐怖主义暴力事件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使80年代成为秘鲁历史上恐怖的10年。面对理想的破灭和不安定的生活,很多作家心灰意冷。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小说情节 格里奥 暴力事件 政治理想 巴尔加斯 二十一世纪 叙事风格 略萨 政治形势
原文传递
马科洛尔式的人生——解析阿尔瓦罗·穆蒂斯小说《“瞭望员”马科洛尔的历险与烦恼》
13
作者 《欧美文学论丛》 2011年第1期179-191,共13页
哥伦比亚作家阿尔瓦罗·穆蒂斯(Alvaro Mutis,1923—)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同时期的作家,而且他们也是非常要好的、以兄弟相称的朋友。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穆蒂斯在诗歌创作方面就已颇有成就,也正是从那时起,航海瞭望员马科洛... 哥伦比亚作家阿尔瓦罗·穆蒂斯(Alvaro Mutis,1923—)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同时期的作家,而且他们也是非常要好的、以兄弟相称的朋友。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穆蒂斯在诗歌创作方面就已颇有成就,也正是从那时起,航海瞭望员马科洛尔这个文学形象开始出现在其诗歌作品中。数十年来一直作为诗人而闻名于文坛的穆蒂斯却在1986至1993年间接连发表了7部小说,汇编为一个总集《"瞭望员"马科洛尔的历险与烦恼》(Empresas y tribulacionesde Maqroll el Gavi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蒂斯 科洛尔 诗歌作品 诗歌创作 瓦罗 阿尔 文学形象 马尔克斯 不知道 加西亚
原文传递
解读墨西哥革命的另一扇窗户——论小说《奉上我的生命》
14
作者 王钰 《欧美文学论丛》 2011年第1期353-366,共14页
一提到女性文学,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批以女性为主题写作的女作家和其作品,如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前者作品中一系列不完美的女性形象及其遭遇,后者笔下女主人公... 一提到女性文学,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一批以女性为主题写作的女作家和其作品,如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前者作品中一系列不完美的女性形象及其遭遇,后者笔下女主人公的反叛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女性人物性格鲜明,或许不够成熟、完美,却真实可信;她们充满激情、幻想,其大胆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钦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题材 墨西哥革命 理智与情感 《简·爱》 《傲慢与偏见》 勃朗特 奥斯汀 绿蒂 安德烈斯 鲁尔福
原文传递
泰勒先生
15
作者 奥古斯托.蒙德罗索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7-60,共4页
“珀西·泰勒先生在亚马逊丛林里猎人头这事虽不能说太邪门,但无论如何也算是够新鲜的了,”另一个人这么说。 据说泰勒先生1937年离开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时,身上一文不名,灵魂可谓受到彻底的洗涤。
关键词 泰勒 马萨诸塞州 猎人头 南美洲 亚马逊 波士顿 邪门 罗尔斯 丛林 土著人
原文传递
永恒的运动
16
作者 奥古斯托.蒙德罗索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0-62,共3页
啊,撒旦,啊,撒旦,神啊! ——但丁:《神曲》,“地狱篇”第七章 “你那时还记得吗?” 路易斯绞尽脑汁,动用他那复杂而又迟钝的大脑,设法回忆他到底应该记得什么事情。
关键词 《神曲》 路易斯 撒旦 地狱 事情 威士忌 离得远 墨西哥 旅游城市 转过身
原文传递
讽刺与幽默——奥古斯托·蒙德罗索作品漫谈
17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7-69,42,共4页
文学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作为一个历史的组成部分,必然以某种形式反映、注释这个社会。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注释作用可以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写实的或是杜撰的,而童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无疑也发挥着这种作用。
关键词 讽刺与幽默 社会历史发展 文学体裁 社会现实 作品 童话 西方现代文学思潮 主人公 生活习性 讽刺作家
原文传递
作者来信
18
作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96,共1页
编辑部:贵刊第三期上发表了我的文章《当代拉丁美洲小说发展趋势与嬗变》,我读后发现有几个作家的译名有误,与我的原稿不符。鉴于这些出错的人名全属拉美重要作家,我觉得有必要加以澄清。文内“巴斯托斯”应为“罗亚·巴斯托斯... 编辑部:贵刊第三期上发表了我的文章《当代拉丁美洲小说发展趋势与嬗变》,我读后发现有几个作家的译名有误,与我的原稿不符。鉴于这些出错的人名全属拉美重要作家,我觉得有必要加以澄清。文内“巴斯托斯”应为“罗亚·巴斯托斯”、“马尔克斯”应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略萨”应为“巴尔加斯·略萨”、“埃切尼克”应为“布里斯·埃切尼克”、“彼得里”应为“乌斯拉尔·彼得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马尔克斯 发展趋势 拉丁美洲 编辑部 加西亚 作家 略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