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铅污染物形态和生物影响分析及修复技术综述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帅 王济 +4 位作者 蔡雄飞 李晓燕 李丁 赵士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12,18,共6页
土壤环境中的铅(Pb)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介绍了土壤中Pb的来源、形态,并且阐述土壤因子对Pb形态的影响;探讨了Pb转移到植物体内的途径及影响,对植物的影响及危害和对人体的毒理效应及作用机制、修复治理土壤P... 土壤环境中的铅(Pb)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介绍了土壤中Pb的来源、形态,并且阐述土壤因子对Pb形态的影响;探讨了Pb转移到植物体内的途径及影响,对植物的影响及危害和对人体的毒理效应及作用机制、修复治理土壤Pb污染的几种修复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基于以上的一些论述内容,对未来的污染治理方向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以期为该领域内的学者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生物有效性 化学形态 修复技术
下载PDF
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坡耕地产流产沙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韦荣婷 安吉平 +4 位作者 蔡雄飞 周国富 王济 徐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75,共9页
产流产沙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在同一坡度、3种雨强下对坡耕地7种种植模式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流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初始... 产流产沙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在同一坡度、3种雨强下对坡耕地7种种植模式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流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大而缩短。坡面产流量趋势为先逐渐增大,之后(10 min左右)逐渐趋于稳定。C单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差;A-B-C套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单种及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更好促进降雨入渗。2)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沙量与雨强呈正相关,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幅度较小,中、高单种或套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复杂。小、中雨强下,A-B-C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大雨强下,A-B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减沙效果优于中、高作物单种其套种模式。3)不同种植模式下产流量和雨强均呈极显著正相关。B、C单种模式与A-B-C套种模式产沙量与雨强有相关关系,其余模式与雨强的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低矮作物单种及低矮作物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有效减流、保土,因此坡耕地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应考虑增加低矮作物参与种植,避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种植模式 坡耕地 水土保持 产流产沙
下载PDF
我国土壤物理结皮侵蚀效应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蝶 王济 +3 位作者 蔡雄飞 赵帅 赵士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0,共12页
土壤物理结皮是经降雨打击后存在于土壤表面的普遍现象。土壤物理结皮作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在坡面土壤侵蚀中占据重要地位。系统分析土壤物理结皮侵蚀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土壤物理结皮侵蚀效应现状表现为,一方面土壤物理结皮促进侵蚀,另... 土壤物理结皮是经降雨打击后存在于土壤表面的普遍现象。土壤物理结皮作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在坡面土壤侵蚀中占据重要地位。系统分析土壤物理结皮侵蚀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土壤物理结皮侵蚀效应现状表现为,一方面土壤物理结皮促进侵蚀,另一方面则是抑制侵蚀。基于此,对土壤物理结皮侵蚀效应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可能影响结皮侵蚀效应的因素进行总结回顾。分析对比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探究促进和抑制2种不同现象背后的机制,探讨产生观点分歧的可能原因,对土壤物理结皮侵蚀效应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土壤物理结皮侵蚀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结皮 侵蚀效应 影响因素 结皮作用 形成过程
下载PDF
水蚀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蝶 赵士 +4 位作者 蔡雄飞 王济 谢刚 赵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2,共10页
[目的]探索水蚀过程坡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为中国喀斯特水土侵蚀地区的土壤质量保护和防控重金属元素迁移扩散研究提供指导。[方法]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50,70,90,120 mm/h),不同坡度(10°,15°,20... [目的]探索水蚀过程坡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为中国喀斯特水土侵蚀地区的土壤质量保护和防控重金属元素迁移扩散研究提供指导。[方法]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50,70,90,120 mm/h),不同坡度(10°,15°,20°和25°)下坡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u, Ni, Cd和Cr)随径流及侵蚀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结果](1)产流产沙量随降雨强度、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产沙量临界坡度为20°。(2)表层土壤重金属在侵蚀过程中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且迁移量与降雨强度成正比。在雨强120 mm/h和坡度20°下,颗粒态重金属最先达到流失量峰值;溶解态重金属随降雨强度呈波动变化,除溶解态Ni在50 mm/h下达到最大变化范围0.004 4 mg/L,Cu, Cd和Cr均在70 mm/h达到流失最大变化范围,其中Cr变化范围最大(为0.009 8 mg/L)。溶解态重金属流失量随坡度变化无明显规律。(3)颗粒态重金属流失量与产沙量拟合结果显示Cr(R^(2)=0.99)的拟合度好,因此产沙量可以较好地预测颗粒态Cr的流失量。[结论] 20°是产沙量的临界坡度,重金属迁移主要以颗粒态形式迁移且产沙量与重金属元素(Cu, Ni, Cd和Cr)拟合效果好,说明重金属元素(Cu, Ni, Cd和Cr)与产沙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侵蚀 模拟降雨 重金属迁移
下载PDF
基于侵蚀过程的喀斯特坡耕地土壤重金属迁移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蔡雄飞 赵士 +3 位作者 王济 徐蝶 赵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767-9774,共8页
为探索喀斯特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随径流迁移机制,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Cu、Zn和Ni元素随地表径流迁移转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呈上升趋势,在产流10~20 min后达到峰值并趋... 为探索喀斯特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随径流迁移机制,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Cu、Zn和Ni元素随地表径流迁移转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呈上升趋势,在产流10~20 min后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同时降雨强度越大,坡度越陡,产流量越高。②不同处理条件下产沙量均呈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比,且在相同降雨强度下存在临界坡度。③供试土壤中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径流中溶解态Ni和Cu元素变化无明显规律,上下波动幅度不大,溶解态Zn在径流中含量低于检测下限,而颗粒态Cu、Zn和Ni含量基本呈现先快速上升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与径流产沙量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重金属 侵蚀过程 溶解态 残渣态
下载PDF
原质及改性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帅 蔡雄飞 +5 位作者 王济 李晓燕 李丁 赵士 徐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50,共16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生物炭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用较多,已成为当前环境污染功能材料中的研究热点。笔者介绍制备生物炭所需的生物质来源和制备技术,以及生物质原料和制...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生物炭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用较多,已成为当前环境污染功能材料中的研究热点。笔者介绍制备生物炭所需的生物质来源和制备技术,以及生物质原料和制备温度对生物炭性质的影响;讨论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并探析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效果;总结生物炭的改性方法以及改性后结构变化,阐述改性生物炭的性能提升和对重金属的修复效果。目前多数研究旨在探究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效果和作用机制,但对生物炭的最终去向、循环利用和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缺乏研究,未来的研究趋势应该着重于完善生物炭的选取标准和制备体系,避免生物炭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 重金属污染 修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