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笋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6
1
作者 孙春艳 赵伯涛 +2 位作者 钱骅 黄晓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综述了芦笋中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 ,及近年来国内外对芦笋的抗肿瘤、降血脂、免疫作用、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阐述了芦笋的综合利用情况。
关键词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化学成分 抗肿瘤 抗疲劳 抗衰老 降血脂 芦笋 免疫作用 综合利用
下载PDF
鲜切甘薯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陆兆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9,共6页
鲜切甘薯中的酚类物质以游离酚(FP)为主,占总酚(TP)的90%左右。贮藏过程中FP和T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其比值(FP/TP)稍有增加。鲜切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切分后有所增加至第3d达最大而后下降直到贮藏结束,与TP和FP的变化... 鲜切甘薯中的酚类物质以游离酚(FP)为主,占总酚(TP)的90%左右。贮藏过程中FP和T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其比值(FP/TP)稍有增加。鲜切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切分后有所增加至第3d达最大而后下降直到贮藏结束,与TP和FP的变化呈同步性,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则基本保持不变。鲜切甘薯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15.2℃,且在该温度下较为稳定,另在50℃处有一肩峰。PPO的最适pH值为4.4,pH4.0以下或者8.5以上PPO活性迅速下降。NaHSO3、CA、EDTA-2Na和VC对鲜切甘薯PPO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甘薯PPO对不同底物的酚类物质亲和力依次为儿茶酚>焦性没食子酸>绿原酸>酪氨酸>苯酚>愈创木酚。鲜切甘薯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和酶促褐变底物为绿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酶促褐变 机理
下载PDF
鲜切莲藕贮藏中的酚类物质变化及控制褐变的抑制剂组合筛选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宁 +1 位作者 赵友兴 康若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挑选、清洗、预冷、切分后的鲜切莲藕采用不同褐变抑制剂组合处理 ,并贮藏于 4℃下。贮藏期间定期测定鲜切莲藕的褐变度 (BD)、总酚 (TP)、游离酚 (FP)和儿茶酚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鲜切莲藕中FP占总酚的 70 %以上 ,且FP又以儿茶酚为主 ... 挑选、清洗、预冷、切分后的鲜切莲藕采用不同褐变抑制剂组合处理 ,并贮藏于 4℃下。贮藏期间定期测定鲜切莲藕的褐变度 (BD)、总酚 (TP)、游离酚 (FP)和儿茶酚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鲜切莲藕中FP占总酚的 70 %以上 ,且FP又以儿茶酚为主 ;鲜切莲藕在贮藏期间TP、FP和儿茶酚的量先上升后下降 ;效果最好的褐变抑制剂的组合是4 0mg·mL-1L Cys +1 5mg·mL-1EDTA 2Na +2 0mg·mL-1Zn(Ac)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莲藕 贮藏 酚类物质 褐变 抑制剂 儿茶酚
下载PDF
鲜切山药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2
4
作者 彭贵霞 +1 位作者 康若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9,共6页
本文研究了鲜切山药在贮藏期间BD及有关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了鲜切山药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利用薄层层析、HPLC及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引起酶促褐变的主要底物。结果表明:鲜切山药在贮藏过程中PPO活性和游离酚含量呈同步性变化且达... 本文研究了鲜切山药在贮藏期间BD及有关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了鲜切山药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利用薄层层析、HPLC及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引起酶促褐变的主要底物。结果表明:鲜切山药在贮藏过程中PPO活性和游离酚含量呈同步性变化且达显著相关(r=0.9964),表明褐变主要是酚类发生的酶促氧化。鲜切山药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为5.0和6.8;PPO与不同底物结合能力的强弱依次为绿原酸>儿茶酚>酪氨酸>焦性没食子酸>愈创木酚>苯酚;化学抑制剂NaHSO3、EDTA-2Na、Zn(Ac)2、CA、VC、L-Cys、NaCl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NaHSO3的抑制作用明显;引起酶促褐变的主要底物是绿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山药 酶促褐变机理 贮藏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 褐变底物 游离酚 果蔬
下载PDF
鲜切莲藕酶促褐变底物的分析确定 被引量:44
5
作者 赵友兴 +2 位作者 李宁 彭贵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4,共4页
鲜切莲藕贮藏期间的酶促褐变及其褐变底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切分后莲藕组织中新合成的及与多酚氧化酶(PPO)作用的酚主要为FP,鲜切莲藕贮藏6d后游离酚(FP)与褐变度(BD)两者的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r=0.959),组... 鲜切莲藕贮藏期间的酶促褐变及其褐变底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切分后莲藕组织中新合成的及与多酚氧化酶(PPO)作用的酚主要为FP,鲜切莲藕贮藏6d后游离酚(FP)与褐变度(BD)两者的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r=0.959),组织中PPO活性与FP、儿茶酚表现为同步的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采用薄层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确定儿茶酚在鲜切莲藕褐变前后发生明显量的变化,由儿茶酚与PPO作用后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鲜切莲藕自然褐变产物基本相同的结果,初步认为儿茶酚是鲜切莲藕的主要褐变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褐变底物 鲜切莲藕 游离酚 儿茶酚
下载PDF
莲藕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被引量:53
6
作者 李宁 +2 位作者 赵友兴 彭贵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莲藕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 褐变机理
下载PDF
微波技术在杜仲黄酮提取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陈伟 刘青梅 +2 位作者 杨性民 应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85-288,共4页
本文在微波单因素浸提的基础上,采取L9(34)正交优化试验,以探讨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杜仲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200W,乙醇浓度为50%,液料比为1:30,提取时间10min。... 本文在微波单因素浸提的基础上,采取L9(34)正交优化试验,以探讨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杜仲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200W,乙醇浓度为50%,液料比为1:30,提取时间10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杜仲微波浸提的主要因素为乙醇浓度,其次是提取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为A2B3C2D3,即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25min,料液比1:30,微波功率400W。此时总黄酮含量为0.7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总黄酮 微波法提取
下载PDF
鲜切果蔬的品质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8
作者 罗海波 姜丽 +4 位作者 余坚勇 周雪婷 宋留丽 傅淋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7-311,共5页
鲜切果蔬的新鲜、健康、卫生和方便等特点使其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已成为果蔬采后研究的新领域。鲜切果蔬因经过清洗、去皮、切分等处理,产品的品质下降快、生理生化代谢加剧、易受微生物侵染,货架寿命缩短。本文简述了引起鲜切果蔬品... 鲜切果蔬的新鲜、健康、卫生和方便等特点使其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已成为果蔬采后研究的新领域。鲜切果蔬因经过清洗、去皮、切分等处理,产品的品质下降快、生理生化代谢加剧、易受微生物侵染,货架寿命缩短。本文简述了引起鲜切果蔬品质劣变的原因,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保鲜技术和综合保鲜技术,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品质 货架寿命 保鲜技术 进展
下载PDF
β-半乳糖苷酶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对桃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 被引量:41
9
作者 阚娟 金昌海 +2 位作者 陆兆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80,共5页
以雨花3号桃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成熟时期桃果实的乙烯释放量以及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β-半乳糖苷酶(-βG al)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变化,探讨-βG al和PG对桃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雨花3号桃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成熟时期桃果实的乙烯释放量以及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β-半乳糖苷酶(-βG al)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变化,探讨-βG al和PG对桃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乙烯跃变高峰,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乙烯变化相一致;PG活性高峰与乙烯释放高峰同时出现于成熟度Ⅳ,而-βG al活性高峰出现于成熟前期(即成熟度Ⅰ);-βG al不同于PG,其作用主要与桃果实成熟前期果实的软化启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软化 ACC合成酶 ACC氧化酶 Β-半乳糖苷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下载PDF
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的保鲜作用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杨燕婷 杨芹 +4 位作者 杨方美 赵立艳 胡秋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50-3258,共9页
【目的】制备1种含纳米Ag、纳米TiO2和纳米凹凸棒土的食品包装纳米材料,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研究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保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包装材料进行表征,并检测其物理特性。分析金针菇在贮藏过程中感官质量、生... 【目的】制备1种含纳米Ag、纳米TiO2和纳米凹凸棒土的食品包装纳米材料,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研究纳米包装材料对金针菇保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包装材料进行表征,并检测其物理特性。分析金针菇在贮藏过程中感官质量、生理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纳米粒子能均匀分布在制备的包装材料中,与普通材料比,食品包装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能增强;金针菇在4℃条件下贮藏15d,纳米包装金针菇的失重率、腐烂指数、相对电导率和褐变度与对照的相比分别下降了43.14%、97.13%、29.77%和12.68%,可溶性固形物、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保留量分别达7.05%、32.00mg/100g和5.85mg·g-1,显著高于对照的6.00%、20.42mg/100g和3.75mg·g-1;【结论】纳米材料显著保持了金针菇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维持了较低的膜透性和氧化程度,从而延缓了金针菇的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保鲜 纳米包装材料
下载PDF
臭氧水处理鲜切生菜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44
11
作者 张立奎 陆兆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研究了臭氧水处理鲜切生菜在 4℃贮藏期间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PO活性、Vc含量、失重率和感官质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采用 0 1 8μg/L臭氧水处理可使鲜切生菜中细菌总数下将 1 5个数量级、大肠菌群数低于 3 0×... 研究了臭氧水处理鲜切生菜在 4℃贮藏期间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PO活性、Vc含量、失重率和感官质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采用 0 1 8μg/L臭氧水处理可使鲜切生菜中细菌总数下将 1 5个数量级、大肠菌群数低于 3 0× 1 0 - 2 /g ,PPO活性被抑制、Vc损失减少 ,失重率降低 ,同时 ,贮藏至 9天 ,感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处理 鲜切生菜 贮藏 品质变化 细菌总数 感官质量 大肠菌群
下载PDF
臭氧在鲜切西洋芹保鲜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高翔 陆兆新 +2 位作者 张立奎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臭氧的杀菌能力是氯的3倍、杀菌速度较氯快300~600倍,且无残留,是极具潜力的食品“冷杀菌”技术,非常适合鲜切菜的杀菌、保鲜。通过对鲜切西洋芹的臭氧处理,结果表明,用0.3mg/L的臭氧水处理鲜切西洋芹10min可以使鲜切菜表面的微生物降... 臭氧的杀菌能力是氯的3倍、杀菌速度较氯快300~600倍,且无残留,是极具潜力的食品“冷杀菌”技术,非常适合鲜切菜的杀菌、保鲜。通过对鲜切西洋芹的臭氧处理,结果表明,用0.3mg/L的臭氧水处理鲜切西洋芹10min可以使鲜切菜表面的微生物降低二个数量级,酶的活性降低50%,呼吸强度降低80%,对VC无破坏作用,感官品质优良,在4℃条件下最长时间可以保存2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芹 鲜切菜 保鲜 杀菌 臭氧处理
下载PDF
超声波气泡清洗鲜切西洋芹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高翔 陆兆新 +1 位作者 张立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7-29,共3页
清洗是鲜切菜的关键控制点之一,要求清洗去污除菌但 又不能损伤蔬菜组织。本实验对鲜切西洋芹经超声波气 泡清洗后用0.40%CaCl_2处理,研究其保鲜效果。结果表 明,超声波功率50kHz,温度25℃,处理10min,鲜切西洋 芹除菌率达80%,酶的活... 清洗是鲜切菜的关键控制点之一,要求清洗去污除菌但 又不能损伤蔬菜组织。本实验对鲜切西洋芹经超声波气 泡清洗后用0.40%CaCl_2处理,研究其保鲜效果。结果表 明,超声波功率50kHz,温度25℃,处理10min,鲜切西洋 芹除菌率达80%,酶的活性降低了50%,呼吸作用明显受 到抑制,无机械损伤,对V_c无明显破坏作用,感官品质优 良,有利于鲜切菜的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气泡清洗 鲜切西洋芹 保鲜效果 鲜切菜
下载PDF
鲜切果蔬品质劣变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理 被引量:41
14
作者 罗海波 何雄 +2 位作者 包永华 戴云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24-330,共7页
鲜切果蔬是指新鲜果蔬原料经预处理、清洗、切分、保鲜、包装和贮藏等多道工序制成的不影响其鲜活状态的一种制品。品质快速劣变是影响其货架寿命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鲜切果蔬品质快速劣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理,旨在为鲜切果蔬贮藏... 鲜切果蔬是指新鲜果蔬原料经预处理、清洗、切分、保鲜、包装和贮藏等多道工序制成的不影响其鲜活状态的一种制品。品质快速劣变是影响其货架寿命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鲜切果蔬品质快速劣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理,旨在为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品质劣变 生理生化 机理
下载PDF
天然果蔬保鲜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杜传来 王佳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5-138,共4页
天然果蔬保鲜剂主要有食用香料植物精油,中草药提取物,动植物多糖类、蛋白类等涂膜保鲜剂,生物防腐保鲜剂以及多种材料复合保鲜剂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几种天然保鲜剂的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 天然果蔬保鲜剂 食用香料植物精油 中草药提取物 动植物多糖类 应用
下载PDF
植物几丁质酶的生物功能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雪峰 陈崇顺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植物 几丁质酶 生物功能 共生固氮
下载PDF
几种林果低温贮藏的冷害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7
作者 周娴 +1 位作者 杜传来 王佳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冷害可造成林果采后低温贮运损失,使其食用品质下降,甚至不能食用。笔者综述了林果的冷害症状、冷害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如何防治林果低温贮藏冷害的方法,其中包括变温贮藏、化学物质处理、气调贮藏及其他方法。最后探讨了这些方法在生产... 冷害可造成林果采后低温贮运损失,使其食用品质下降,甚至不能食用。笔者综述了林果的冷害症状、冷害机理,并重点介绍了如何防治林果低温贮藏冷害的方法,其中包括变温贮藏、化学物质处理、气调贮藏及其他方法。最后探讨了这些方法在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冷害修复可作为林果冷害防治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 冷害 冷害防治 低温贮藏 变温贮藏 化学物质处理 气调贮藏
下载PDF
壳聚糖涂膜包装对鲜切莴苣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杜传来 +1 位作者 王佳红 周娴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5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壳聚糖为成膜剂,4%的柠檬酸为溶剂配制成壳聚糖成膜液,再加入硬脂酸为增塑剂,同时加入抗坏血酸等添加剂,用浸渍的方法在鲜切莴苣表面形成壳聚糖膜,然后使其在0~4℃环境下保存5天,通过测定莴苣的硬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 以壳聚糖为成膜剂,4%的柠檬酸为溶剂配制成壳聚糖成膜液,再加入硬脂酸为增塑剂,同时加入抗坏血酸等添加剂,用浸渍的方法在鲜切莴苣表面形成壳聚糖膜,然后使其在0~4℃环境下保存5天,通过测定莴苣的硬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褐变强度(BD)、叶绿素的含量等指标进行保鲜效果分析。研究表明:用2%壳聚糖涂膜对鲜切莴苣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效果 莴苣 鲜切 涂膜包装 过氧化物酶(POD) 多酚氧化酶 壳聚糖涂膜 抗坏血酸 壳聚糖膜 褐变强度 效果分析 成膜剂 柠檬酸 增塑剂 硬脂酸 添加剂 叶绿素 活性 膜液 制成
下载PDF
栅栏技术在鲜切果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友兴 李宁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0-22,共3页
栅栏效应是食品保存的根本所在。在概要介绍栅栏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栅栏技术在鲜切果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其中涉及鲜切果蔬各生产环节的最新知识。展望了鲜切果蔬中栅栏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栅栏技术 鲜切果蔬 质量控制 果蔬加工
原文传递
鲜切西洋芹辐照保鲜的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高翔 陆兆新 +2 位作者 张立奎 张卫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2-35,共4页
鲜切菜由于受到机械切割 ,而使组织裸露 ,微生物大量侵入 ,酶的活性升高 ,极易引起腐败变质。通过对鲜切西洋芹的辐照保鲜研究得出 ,辐照剂量为 1kGy可有效控制微生物繁殖 ,使细菌数降低 2个数量级 ,霉菌和酵母菌降低一个数量级 ,大肠... 鲜切菜由于受到机械切割 ,而使组织裸露 ,微生物大量侵入 ,酶的活性升高 ,极易引起腐败变质。通过对鲜切西洋芹的辐照保鲜研究得出 ,辐照剂量为 1kGy可有效控制微生物繁殖 ,使细菌数降低 2个数量级 ,霉菌和酵母菌降低一个数量级 ,大肠菌群未检出 ;大大抑制了酶的活力 ,多酚氧化酶的峰值较对照降低 60个活力单位 ;营养指标良好 ,贮藏至第 6天Vc含量高于对照 15 % ;感官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菜 西洋芹 辐照保鲜 微生物控制 辐照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