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 被引量:435
1
作者 建兴 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12,206-207,共18页
"中国特色财政联邦主义"和"分权化威权主义"这两种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财政收益最大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支配性,并不意味着分权的财政体制是发展型政府形成的充要条件。在分权背景下,横向问责机... "中国特色财政联邦主义"和"分权化威权主义"这两种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财政收益最大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支配性,并不意味着分权的财政体制是发展型政府形成的充要条件。在分权背景下,横向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力,而以人事权为核心的纵向问责机制具有显著的局限性,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中央政府较少具备塑造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渗透性权力。横向问责机制的不健全和纵向问责机制的局限性,使得财政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支配地方政府行为的主导逻辑,并最终导致了政府选择性履行职能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发展型政府 政府职能转变 中央-地方关系 问责有限的分权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66
2
作者 陈丽君 建兴 徐铱娜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6,F0002,共13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模型,对于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回顾已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模型,对于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回顾已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在总结认知分歧和借鉴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为逻辑起点,精准识别影响共同富裕进程的重要因素,确定以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作为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三大评价维度(一级指标),并基于当前中国各地推进共同富裕实践,开发了二级和三级指标。同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层次分析法,测算了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及其关联度,形成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81项三级指标的共同富裕指数模型。这一指数模型有助于多维度、多主体、多视角评价各地共同富裕建设进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事业探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指数模型 指标 特征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的协同治理——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221
3
作者 建兴 任泽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31,共9页
基于政府治理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的考量,社会协同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中政府与社会间关系的现实选择。所谓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是指政府出于治理需要,通过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加强对社会的支持培育,并与社会一起... 基于政府治理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的考量,社会协同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中政府与社会间关系的现实选择。所谓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是指政府出于治理需要,通过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加强对社会的支持培育,并与社会一起,发挥社会在自主治理、参与服务、协同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始终保护并尊重社会的主体地位以及社会自身的运作机制和规律,并综合运用行政管理、居民自治管理、社会自我调节以及法律手段甚至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目标。社会协同治理机制的建立,必须通过制度强化、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来实现,从强化向社会赋权制度、清除落后制度以及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健康成长的支持培育制度等三个层面同步推进,并形成不同制度间的合力。而当各类社会主体日渐成熟后,它们必将推动政府转移更多职能,发挥社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最终形成政府与社会间协同关系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社会协同 制度 机制
原文传递
调适性合作: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策略性变革 被引量:161
4
作者 建兴 沈永东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1,共8页
十八大以来,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策略性变革不断深化。与以往政府对社会组织采取双重管理、限制竞争等单一控制逻辑不同,政府对社会组织开始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与转移政府职能等合作互动逻辑。从单一控制逻辑到合作互动逻辑的调整,是政... 十八大以来,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策略性变革不断深化。与以往政府对社会组织采取双重管理、限制竞争等单一控制逻辑不同,政府对社会组织开始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与转移政府职能等合作互动逻辑。从单一控制逻辑到合作互动逻辑的调整,是政府主动调适与社会组织策略性能动的结果,可称之为"调适性合作"。一方面,中国政府在面临治理能力不足时主动调适自我角色,并在微观制度上做出安排,确保与社会组织展开合作实践;另一方面,社会组织采取策略性行动,提升政府官员对社会组织认知,倡导政社合作政策的出台,并在执行过程中推动合作政策的有效执行。与公民社会和法团主义等理论不同,"调适性合作"既肯定政府的主导地位,也强调社会组织的积极建构作用,并认为当前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变革是二者共同形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社会组织 调适 策略性行动 合作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新进展--兼论纵向政府间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155
5
作者 建兴 黄飚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103,共16页
地方政府创新是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揭示了两种最具显示度的创新机制,即"自主探索"和"设计试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自主探索"... 地方政府创新是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揭示了两种最具显示度的创新机制,即"自主探索"和"设计试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自主探索"的范围、幅度和可能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地方政府创新出现了不同于"自主探索"与"设计试验"的新形态,即"请示授权",而且这一新形态已经获得湖南、山东、山西、浙江、内蒙古等五省(区)的制度确认,可能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作为"自主探索"与"设计试验"的重要补充或综合,"请示授权"将纵向政府间的非正式互动纳入了正式的政府过程,是实现"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能路径,它或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纵向政府间的职权边界,型构一种新的纵向政府间关系,即基于纵向政府间的职责分工进行权力配置,该集中的权力必须集权,该下放的权力彻底分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自主探索 设计试验 请示授权
原文传递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本经验与未来 被引量:139
6
作者 建兴 高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5,共10页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显示,将评价改革成效的权力交给人民群众,扭转以往政府中心主义的改革逻辑,是浙江省得以实质性推进简政放权的重要经验。在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都把运用"互联网+"技术作为&qu...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显示,将评价改革成效的权力交给人民群众,扭转以往政府中心主义的改革逻辑,是浙江省得以实质性推进简政放权的重要经验。在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都把运用"互联网+"技术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必备要素,通过推进政务标准化,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和不同区域政府的数据共享,形成了整体性政府的改革模式,在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权力运行和降低体制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需要进一步实现政务标准化和信息共享,其关键不只在于技术革命,也在于管理创新;不应在于权力集中,而在于部门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多跑一次”改革 政府创新 整体性政府 “互联网+”
下载PDF
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浙江省为个案 被引量:105
7
作者 建兴 徐越倩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74,共10页
发展型政府陷入困境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要求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新历史条件下 ,必须适时实现角色的转型 ,由发展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浙江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既推动了浙江政府职能的转变 ,又为浙江... 发展型政府陷入困境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要求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新历史条件下 ,必须适时实现角色的转型 ,由发展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浙江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既推动了浙江政府职能的转变 ,又为浙江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为浙江省进一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 浙江 法治政府 政府职能
下载PDF
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社会: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129
8
作者 建兴 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103,共15页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政府承担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中国政府以国家干预、政府主导为特征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现有农业政策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的限度却日益显现。有鉴于此,...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政府承担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中国政府以国家干预、政府主导为特征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现有农业政策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的限度却日益显现。有鉴于此,急需构建一个政府调控和引导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的分析框架,在其中,政府需要界分与市场、农村社会组织之间的行为边界,在充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农村社会自主管理的基础上,体现政府职能的"兜底"特征;而且,政府在构建市场/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匡正和补充市场/社会失灵、培育市场/社会主体等职能中需要进行逻辑先后排序。应用这一新的分析框架,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就需要基于农业市场化取向,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重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政府 市场 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转型 被引量:107
9
作者 建兴 吴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2-148,共7页
中国民间组织的“暴发式”增长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和争论。作为对原有分析取向—市民社会与合作主义—的修正和补充 ,“国家在社会中”这一新取向为我们解读中国当前的民间组织现象提供了可能性。新时期中国民间组织从国家中分离出来的... 中国民间组织的“暴发式”增长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和争论。作为对原有分析取向—市民社会与合作主义—的修正和补充 ,“国家在社会中”这一新取向为我们解读中国当前的民间组织现象提供了可能性。新时期中国民间组织从国家中分离出来的同时又在以新的方式与之建立起连接 ,这一连接的本质是双方基于合法承认基础上的互动 ,它表明国家和社会正在通过交换界定相互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间组织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国家 社会
下载PDF
治理与国家建构的张力 被引量:114
10
作者 建兴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3,共8页
治理与国家建构之间存在着显著区别。国家建构强调稳定、秩序和规制,因而表现出刚性、控制性、程序理性的特征;治理强调多元、谈判和协作,因而表现出弹性、互动性、反思理性的特征;国家建构作为一项现代性成就,是以国家为中心的;而治理... 治理与国家建构之间存在着显著区别。国家建构强调稳定、秩序和规制,因而表现出刚性、控制性、程序理性的特征;治理强调多元、谈判和协作,因而表现出弹性、互动性、反思理性的特征;国家建构作为一项现代性成就,是以国家为中心的;而治理强调权威的多元化、分散化,旨在全面消解国家的绝对主权,废除国家至高无上的现代性观念,因而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作为一项现代性成就,国家建构无论在组织形式方面还是制度体系方面,都以国家为中心,目标在于国家力量的强大;而治理强调权威的多元化、分散化,旨在消解国家的绝对主权观念,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但治理与国家建构之间也存在着某种交融。现代国家的建构同时也是一个确立公民权利、发展民主政治的过程;而基于治理失败的风险和元治理的必要性,国家需要重新设计、重新想象和重新建构。治理与国家建构的辩证法要求我们在二者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而法治是它们实现均衡与良性互动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国家建构 张力 法治
原文传递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10
11
作者 建兴 吴玉霞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8,共7页
服务型政府将满足公民需求作为最高目标,不仅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其中,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是政府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都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针对公共服务的混合性和复杂性... 服务型政府将满足公民需求作为最高目标,不仅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其中,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是政府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都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针对公共服务的混合性和复杂性,有必要设计公共服务供给的复合模型。所谓复合供给模型,是指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参与方之间进行两次分工。初次分工是将服务规划者(提供者)和生产者相分离,并可产生多种典型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二次分工是生产者将自己不能直接生产的服务,通过整合其他服务资源来组织生产,通过将分散的、异质性的服务需求与非规模化的服务供给进行对接来间接满足服务需求。复合供给机制有利于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各自优势,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有利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满足公民的异质性公共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 供给机制 复合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社会政策与体制机制 被引量:106
12
作者 建兴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7,共13页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建立起了一个平均主义、国家包办的公共服务体系,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普遍可及,但存在着公共服务供给总体短缺、效率低下以及城乡、单位间供给不均的问题。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政府推动了以二元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建立起了一个平均主义、国家包办的公共服务体系,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普遍可及,但存在着公共服务供给总体短缺、效率低下以及城乡、单位间供给不均的问题。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政府推动了以二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和地方化为特征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实现了从单一供给主体到多元供给主体的转变、从国家免费供给到居民付费享受的转变,供给效率与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但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弱化,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大大降低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普遍可及性和均等化程度。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通过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公共服务项目体系,公共服务投入稳步增长,多元供给机制不断成熟和扩展,初步实现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普遍可及性目标;但是,公共服务投入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依然偏低,供给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中国政府需要在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即重新设计地方政府工作考核评价和干部考核评价体制,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政策体系,重构政府间财政体制和职责分工,全面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推进复合式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中国 社会政策 财政体制 供给机制
原文传递
法治与德治衡论 被引量:94
13
作者 建兴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8,共8页
The rule of law opposes the moralism that infers politics from morality,but it opposes in no case morality itself.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mould the order of social life in the period of market economy,e... The rule of law opposes the moralism that infers politics from morality,but it opposes in no case morality itself.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mould the order of social life in the period of market economy,each playing its own role.Moreover,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rule of law can not deviate from the base of morality.On the one hand,as a leading social regulatory instrument,law must regard morality as its base and function in unison with moral requirements;on the other hand,the rule of law needs the support of morality.The unifi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is inexorably an internal one .The rule of law is the idea and system of modernity and the morality. It is bound to be the morality of modernity.Therefore,the internal unifi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must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s its social 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治国方略 道德主义 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 被引量:104
14
作者 建兴 关爽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16,共10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从而加速了社会建设进程,并进一步推动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可以用于描述当代中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从而加速了社会建设进程,并进一步推动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可以用于描述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而"国家主导下的社会治理"概念,可以用于探讨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机制的生成逻辑。当前,国家通过制度安排与治理策略调整,增强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并为社会力量发展释放出较大空间;社会通过寻求和争取更大的机会得以发展。在走向社会治理的进程中,根本保障在于制度化与法治建设,影响社会治理发展轨迹与进程的力量主要来自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而良好的社会基础则形构了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与内生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控社会治理国家与社会国家主导下的社会治理 制度化法治
原文传递
地方治理研究:范式、理论与启示 被引量:88
15
作者 杰瑞.斯托克 楼苏萍 建兴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5-15,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治理理论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对当前世界各国在回应新的治理挑战中所采纳的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的公共管理方式的总结。治理理论的支撑性论点和概念包括:网络管理理论,即将治理的核心任务看成是管理网络;授权理论,认...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治理理论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对当前世界各国在回应新的治理挑战中所采纳的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的公共管理方式的总结。治理理论的支撑性论点和概念包括:网络管理理论,即将治理的核心任务看成是管理网络;授权理论,认为有效治理的关键是恰当的授权机制;社会解释理论,以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差异为研究起点并认为这种差异是治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侧重于合作如何达成的伙伴关系概念和社会资本概念。治理理论的启示在于:首先,治理要求扩大地方决策的范围并重新定义地方政府的角色;其次,面对新的挑战,公共管理者需要掌握新的管理技能;最后,治理理论及其对应的管理方式提供了全球比较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地方治理 网络理论 授权理论 社会解释理论
下载PDF
超越政府中心主义治理逻辑如何可能——基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经验 被引量:101
16
作者 建兴 黄飚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60,126,127,共14页
以公共服务组织(主要是政府)为基本分析单位的政府中心主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普遍特征。政府中心主义的治理逻辑带来了公共服务组织成本高企、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 以公共服务组织(主要是政府)为基本分析单位的政府中心主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普遍特征。政府中心主义的治理逻辑带来了公共服务组织成本高企、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求解上述公共管理的全球性难题提供了可能的中国方案,即"以民众为中心"的公共管理。"以民众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是指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公共服务以民众需求作为设计、供给的核心标准,通过民众与公共服务组织的共同生产,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民众真实需求相匹配。"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实现"以民众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提供了六条经验:基于法理权威最大限度统一共识,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全过程民众参与,基于法治原则的主体责任,新技术与传统机制融合的内部协调,内化潜在冲突的主体间协调,多种渠道的实时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 政府中心主义 以民众为中心 “最多跑一次”
原文传递
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 被引量:66
17
作者 建兴 吕明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9,共6页
治理理论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 ,它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传统对立 ,凸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实现正和博弈关系的可欲性和可行性 ,它是一种新型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范式。但治理也存在失范和失效现象 ,治理... 治理理论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 ,它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传统对立 ,凸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实现正和博弈关系的可欲性和可行性 ,它是一种新型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范式。但治理也存在失范和失效现象 ,治理研究亟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国家 市民社会 正和博弈
下载PDF
走向社会政策时代:从发展主义到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建设 被引量:89
18
作者 建兴 何子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26,共8页
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社会政策体系,是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功能要求和逻辑结果,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社会政策时代的标志。改革开放后,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我国出台经济政策较多而少有社会政策。中共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 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社会政策体系,是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功能要求和逻辑结果,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社会政策时代的标志。改革开放后,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我国出台经济政策较多而少有社会政策。中共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指导下,我国实现了"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跨越",初步建立起一个"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低水平"的社会政策体系雏型,但这一体系的应急性、二元化和碎片化特征严重影响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普遍性、制度统一和系统性原则,加快构建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是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构建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的首要目标或主要困难,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发展主义 城乡二元结构 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 被引量:80
19
作者 陈晏清 建兴 +1 位作者 衣俊卿 孙正聿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8,共5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艰苦的共同任务。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其主题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会议围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研究领域展开了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及对这组文章的学术点评。其中,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陈晏清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分析了政治哲学的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构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认为,对黑榕尔政治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乃至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f从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立体结构中论证人类解放的目标,探讨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与途径,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也是他的全部思想的主题。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衣俊卿教授分析了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探讨了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特点,认为自觉地开辟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在新的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政治哲学 阐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哲学研究范式 当代马克思主义 国家与社会 社会经济生活
原文传递
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被引量:71
20
作者 建兴 刘大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3,共9页
治理,包括全球治理的兴起,是人类探求良好公共生活和政治秩序持久努力的延续,它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绝对主权的消解。通过审慎地分析治理与民主、官僚制等政治学传统话语的复杂关系,以及全球治理和地方治理两个分支,可以看到治理理论体... 治理,包括全球治理的兴起,是人类探求良好公共生活和政治秩序持久努力的延续,它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绝对主权的消解。通过审慎地分析治理与民主、官僚制等政治学传统话语的复杂关系,以及全球治理和地方治理两个分支,可以看到治理理论体现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某种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 治理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民主 官僚制 全球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