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9期79-81,共3页
常规施肥区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1.3%(N)、17.8%(P)、42.0%(K);配方施肥区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9.3%(N)、23.4%(P)、42.7%(K)。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8个百分点,提高磷肥利用率5.6个百分点,提高钾肥利用率0.7个百分点,平均提高4.8... 常规施肥区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1.3%(N)、17.8%(P)、42.0%(K);配方施肥区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9.3%(N)、23.4%(P)、42.7%(K)。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8个百分点,提高磷肥利用率5.6个百分点,提高钾肥利用率0.7个百分点,平均提高4.8个百分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配方施肥 常规施肥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玉米肥料校正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兵 谢裕臣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12-12,14,共2页
玉米肥料校正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空白对照相比较,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测土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空白对照增产率分别为12.19%、46.98%。测土配方施肥的产投比为1.19,常规施肥为0.45。
关键词 玉米 肥料 校正试验
下载PDF
氮磷钾配肥对百合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兵 +1 位作者 谢裕臣 彭淑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1期91-92,共2页
开展百合肥料"3415"及校正试验,研究氮磷钾配肥对百合产量的影响,综合比较百合肥料投入、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从而获得百合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建立了百合施用氮磷钾肥料的三元二次方程,为完善龙山县百合测土配方施肥指... 开展百合肥料"3415"及校正试验,研究氮磷钾配肥对百合产量的影响,综合比较百合肥料投入、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从而获得百合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建立了百合施用氮磷钾肥料的三元二次方程,为完善龙山县百合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氮磷钾配肥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兵 段琼艳 《耕作与栽培》 2013年第1期43-43,46,共2页
紫云英是一种很好的绿肥作物,通过种植,能够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选用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龙山县从省内外引进紫云英优良品种5个,进行了小区种植比较试验,以鉴定其生长特性和推广价值。结果表明:3个晚熟... 紫云英是一种很好的绿肥作物,通过种植,能够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选用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龙山县从省内外引进紫云英优良品种5个,进行了小区种植比较试验,以鉴定其生长特性和推广价值。结果表明:3个晚熟品种中,紫冷艳1号适应性最好,鲜草产量最高,适宜龙山县大面积推广;宁波大桥、浙紫5号产量其次,盛花期较长,可适当推广;2个中熟品种产量较低,盛花期短,性状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品种 比较试验
下载PDF
百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兵 +1 位作者 彭淑兰 段琼艳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1期57-58,47,49,共4页
百合已成为龙山县的支柱产业,为更好的指导百合优质生产,通过作者试验、示范和生产调查,探索出一套百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百合产量,增加百合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选地时尽量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pH值6.5~7.0之间的砂壤... 百合已成为龙山县的支柱产业,为更好的指导百合优质生产,通过作者试验、示范和生产调查,探索出一套百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百合产量,增加百合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选地时尽量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pH值6.5~7.0之间的砂壤土种植,在栽培过程中要求适时早播、精选种球及药剂处理,施肥以基肥为主,大力推广增磷、增钾、控氮的施肥方法,并及时防病治虫,适时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优质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龙山县结球甘蓝氮肥应用总量控制试验
6
作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9期84-84,87,共2页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龙山县结球甘蓝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结球甘蓝的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适宜用量后产量不增反减。因此,龙山县发展结球甘蓝,建议氮肥施用量以225 kg/hm^2为宜。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氮肥用量 产量 湖南龙山
下载PDF
马铃薯钾肥不同用量试验研究
7
作者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108-109,共2页
马铃薯钾肥不同用量试验表明:按N 11 kg/亩、P_2O_55 kg/亩、K_2O 16 kg/亩施肥,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优。建议在龙山县马铃薯生产中,钾肥用量以施纯K 16 kg/亩为宜。
关键词 马铃薯 钾肥 不同用量 增产效果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的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59
8
作者 常林 +2 位作者 向文洲 胡超群 林坚士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8-384,共7页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 ,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自然产卵受精。 2 0 0 2年繁殖季节 ,共获 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 14 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 ,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自然产卵受精。 2 0 0 2年繁殖季节 ,共获 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 14 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程序 :(1)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 ,自然产卵受精 ,受精率平均 81% ,最高 97% ;(2 )成熟的“人工变性雄鱼”的精子头部呈球型 ,精子头径约 3 7— 6 1μm ,尾长 12 4— 4 4 5 μm ;在水温 2 6℃、盐度 3%、pH7 9条件下 ,精子游动时间最长超过 5 8min ,精液中 90 %精子在 31min停止游动 ,与天然雄亲鱼的精子无异 ,可作为生产雄亲鱼的来源 ;(3)在东山岛 ,产卵期由 4月初持续到 11月中旬 ,产卵高潮集中在 4月底至 5月底、9月底至 10月初。在 2 4h内 ,自然产卵通常从 16 :30持续到次日 1:30 ;(4 )产卵适宜水温为 2 3 5— 2 8 6℃ ,最适产卵水温为 2 5 5—2 6 5℃ ;(5 )水温 2 6℃时 ,受精卵在盐度 2 82 %— 2 96 %的海水中呈悬浮状态 ,盐度 2 82 %以下时下沉 ,盐度 2 96 %以上时上浮 ;(6 )在水温 2 4 9— 2 7 6℃、盐度 3%— 3 3%、pH7 6— 8 2的情况下 ,胚胎发育时间为 2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亲鱼培育 产卵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 被引量:42
9
作者 向文洲 +2 位作者 胡超群 林坚士 章之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7-84,共8页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和后期仔鱼。(2)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经历了4次重要的生长变化,分别是:8d前全长缓慢增加,体重负增长;仔鱼期第15~18d快速生长;仔鱼后期至稚鱼前期的第25~34d高速生长;幼鱼期平稳生长。(3)点带石斑鱼生长发育过程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第一鳍棘与背鳍第二鳍棘的长出与收回。(4)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食性转换过程要经历4个危险期。提出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鲹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30
10
作者 朱世华 郑文娟 +2 位作者 杨迎春 沈锡权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6-614,共9页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在康氏似鲹控制区的5′和3′两端发现重复序列。以尖吻鲈作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鲹科鱼类分为鲹亚科、鰤亚科、鲳鲹亚科和鰆鲹亚科4个亚科,各自形成单系群;鲹亚科与鰤亚科形成姐妹群,鲳鲹亚科再与他们聚在一起,鰆鲹亚科处于鲹科鱼类的基部,与前面3个亚科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鲹科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用细胞色素b部分序列研究斑马鱼的分子分类与系统发育 被引量:29
11
作者 项方 +2 位作者 邓凤姣 刘思阳 隋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18,共6页
用细胞色素b特异性引物 ,对长尾斑马鱼、短尾斑马鱼、豹纹斑马鱼、食蚊鱼和青石斑鱼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的团头鲂、青鱼、草鱼、金桔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 ,长度为 42 6bp的... 用细胞色素b特异性引物 ,对长尾斑马鱼、短尾斑马鱼、豹纹斑马鱼、食蚊鱼和青石斑鱼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的团头鲂、青鱼、草鱼、金桔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 ,长度为 42 6bp的细胞色素b同源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是 :2 6 7%A ,2 6 1 %C ,1 6 6%G ,3 0 5 %T ,密码子第三位点的碱基组成存在较大的偏倚 ,G的含量仅占 6 4%。长尾斑马鱼、短尾斑马鱼和豹纹斑马鱼之间细胞色素bDNA序列变异很小 ,相似性高于 99%。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 :豹纹斑马鱼先与长尾斑马鱼聚在一起 ,再与短尾斑马鱼聚为一组。本研究结果支持Frankel和David等人认为豹纹斑马鱼应该是Daniorerio的一个亚种 ,而不是单独的一个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分子分类 系统发育 细胞色素B
下载PDF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量:28
12
作者 马程琳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3年第2期41-47,共7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海洋物种多样性及其利用以及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现状 ,指出过度捕捞、生境丧失、环境污染、生态入侵是威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文章还阐述了我国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监... 本文综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海洋物种多样性及其利用以及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现状 ,指出过度捕捞、生境丧失、环境污染、生态入侵是威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文章还阐述了我国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管理上所取得的成就 ,以及在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多样性 中国 海洋生态系统 保护 环境污染 生态入侵 海洋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我国海水鱼类核型及染色体显带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卓孝磊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80,共8页
综述了我国已研究的77种海水鱼类核型,包括鲈形目51种、鲉形目8种、鲽形目6种、鲀形目5种、鳗鲡目3种、鲱形目2种和鲻形目2种。分析了海水鱼类染色体显带、限制性内切酶显带、二价体及多重带显带的研究进展,并对海水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 综述了我国已研究的77种海水鱼类核型,包括鲈形目51种、鲉形目8种、鲽形目6种、鲀形目5种、鳗鲡目3种、鲱形目2种和鲻形目2种。分析了海水鱼类染色体显带、限制性内切酶显带、二价体及多重带显带的研究进展,并对海水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鱼类 染色体 核型 显带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的核型、C带、Ag-NORs 被引量:21
14
作者 余其兴 周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PHA活体注射结合秋水仙素培养,取点带石斑鱼全肾,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C带及Ag NORs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2n=48,核型组成为48t,NF=48,没有异型性染色体分化;(2)在最小一... 采用PHA活体注射结合秋水仙素培养,取点带石斑鱼全肾,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C带及Ag NORs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2n=48,核型组成为48t,NF=48,没有异型性染色体分化;(2)在最小一对染色体的着丝粒与其染色体臂之间,靠近着丝粒部位有明显的次缢痕;(3)在间期核中,通过银染表现出核仁的数目为1~4个,1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最高,多达55%,4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占2%;(4)50%有丝分裂中期相能观察到Ag NORs,Ag NORs主要出现在第24对同源染色体上,第5对同源染色体也可观察到,但其它染色体上则没有;(5)Ag NORs的数目在不同的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为1~4个,出现4个Ag NORs的频率最低(6.8%),出现2个Ag NORs的频率最高(58.1%);(6)第24对同源染色体近着丝粒的臂内具次缢痕,是Ag NORs所在的区域,该区域分布有大量的结构异染色质,即Ag NORs与C带强阳性呈现严格的同步对应;(7)点带石斑鱼所有染色体着丝粒为阳性C带,而且第24对染色体几乎整个染色体臂都呈C带阳性,着色强度与该对染色体上的着丝粒C带相同。最后讨论了核型演化规律和Ag NORs、C带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核型 C带 AG-NORS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部分序列探讨12种鲹科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郑文娟 朱世华 +2 位作者 杨迎春 沈锡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7-854,共8页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中国海域的鲹科(Carangidae)8属9种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片段约598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并以大斑石鲈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version3.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中国海域的鲹科(Carangidae)8属9种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片段约598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并以大斑石鲈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version3.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异百分比和转换/颠换值等,应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系统树。结果显示:(1)鲹科鱼类的16S rRNA序列片段生成的序列矩阵中发现有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共有146bp变异位点,转换/颠换值为2.17,表明基因序列的突变未达到饱和,碱基平均差异为8.22%;(2)支持鲹科下设四个亚科(鲹亚科,亚科,鲳鲹亚科,鲹亚科)阶元的分类系统;(3)鲹亚科鲹属下不宜设亚属分类阶元;(4)及达副叶鲹与丽叶鲹亲缘关系近,16S rRNA序列片段碱基只有1.07%的差异,未达到分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鲹科 线粒体DNA 16S RRNA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仔鱼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向文洲 +1 位作者 胡超群 林坚士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7-91,86,共6页
利用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出的点带石斑鱼仔鱼,在盐度3%、pH7.9、水温26℃的情况下,对其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卵为少黄卵。仔鱼刚孵出时水面漂浮、偶尔旋转,逐渐转向水中上层倒挂悬浮,至卵... 利用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出的点带石斑鱼仔鱼,在盐度3%、pH7.9、水温26℃的情况下,对其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卵为少黄卵。仔鱼刚孵出时水面漂浮、偶尔旋转,逐渐转向水中上层倒挂悬浮,至卵黄囊消失时,能水面平游、集群、趋弱光、避强光。仔鱼这种运动生活习性的转变是卵黄囊和油球营养向混合型营养和外源性型营养过渡的生理变化相适应的。(2)仔鱼孵出后第1d,卵黄囊容积由0.0339mm3缩小到0.0054mm3,消耗量达84.07%。油球直径也由0.21mm减缩到0.11mm,缩小程度为47.6%。这与第1d器官发育旺盛有关。(3)卵黄囊和油球营养持续72h,混合营养期仅24h。仔鱼转入外源性营养后,随着口径的增大,饵料由牡蛎受精卵和担轮幼虫、超微轮虫,逐渐向褶皱臂尾轮虫过渡,而且可摄食微囊饲料,摄食比率和摄食强度逐渐增加。充分摄取富含DHA、EPA的适口饵料是后期仔鱼生存的物质基础。(4)饥饿仔鱼初次摄食发生在孵出后72h,摄食率仅为18.1%,而且是“滤食”,96h后逐渐转为主动摄食,120h记录到最高的初次摄食率为70%,此后逐步下降。仔鱼如果在孵出后第8d仍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关系,即进入PNR期,第10~11d初次摄食率下降为0,第13天全部死亡。(5)仔鱼在初孵时的平均生长速率为0.25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仔鱼 营养转换期 摄食 生长 人工繁殖 受精卵 孵化
下载PDF
从细胞色素b部分序列探讨石斑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朱世华 杨迎春 +2 位作者 郑文娟 沈锡权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38,共7页
石斑鱼的分类在学术界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采用PCR技术,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aes)、青石斑鱼(E.awoara)、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褐石斑鱼(E.brunneus),长棘石斑鱼(E.longispinis),吻斑石斑鱼(E.spilot... 石斑鱼的分类在学术界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采用PCR技术,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aes)、青石斑鱼(E.awoara)、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褐石斑鱼(E.brunneus),长棘石斑鱼(E.longispinis),吻斑石斑鱼(E.spilotoceps),巨石斑鱼(E.tauvina)以及石斑鱼亚科侧牙鲈属的侧牙鲈(Variola louti)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402bp的序列,结合GenBank提供的7种中国无记录的石斑鱼:青铜石斑鱼(E.aeneus)、海丰石斑鱼(E.haifensis)、犬牙石斑鱼(E.caninus)、东大西洋石斑鱼(E.marginatus)、白斑石斑鱼(E.multinotatus)、德氏石斑鱼(E.drummondhayi)、淡点石斑鱼(E.labriformis),把这14种石斑鱼作为内群,对他们的序列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同为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的侧牙鲈属(Variola)的侧牙鲈作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对内、外群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14种石斑鱼402bp的mtDNA Cytb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上,A+T的含量为53.6%高于G+C含量(46.4%),序列中转换颠换比为4.78,没有突变饱和;(2)青石斑鱼与六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与巨石斑鱼、长棘石斑鱼与吻斑石斑鱼分别聚在一起,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3)系统树中,大西洋与太平洋种类各枝交替汇合,表明石斑鱼的Cytb序列有严格的保守性,也可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4)揭示在良种选配或遗传管理时,避免居于同枝的石斑鱼混交,将大西洋种类与太平洋种类杂交可能是遗传改良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 石斑鱼属 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下载PDF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笛鲷属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朱世华 杨迎春 +4 位作者 沈锡权 郑文娟 余红卫 黄勃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4-521,共8页
测定了9种中国南海的笛鲷属鱼类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中1种分布于菲律宾和9种分布于美国大西洋的笛鲷属鱼类的相应同源序列,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与红笛... 测定了9种中国南海的笛鲷属鱼类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中1种分布于菲律宾和9种分布于美国大西洋的笛鲷属鱼类的相应同源序列,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与红笛鲷(L.sanguineus)之间的同源序列碱基差异百分率只有0.32%,支持二者是同种异名的观点;中国南海的笛鲷属鱼类间的平均碱基差异要高于美国大西洋笛鲷属鱼类。在MP和NJ树中,美国大西洋笛鲷表现为亲缘关系较近,来源于中国南海的笛鲷鱼类相对集中在树的基部,分歧较大。这与所研究的笛鲷地理分布和地理隔离基本相一致,同时也说明中国南海笛鲷分化较早并且分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鲷属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基因 分子系统发生
下载PDF
中国观赏鱼产业发展概况 被引量:18
19
作者 霍凤敏 章之蓉 《河北渔业》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观赏鱼养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初具规模,其发展具有产业链延伸较广、产品附加值较高、生产要素集约性较强、产业运营模式较多、单位面积产出较高等五项独特的优点。本文对养殖较为广泛、产业发展带动较强的几大观赏鱼品种进行了剖... 观赏鱼养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初具规模,其发展具有产业链延伸较广、产品附加值较高、生产要素集约性较强、产业运营模式较多、单位面积产出较高等五项独特的优点。本文对养殖较为广泛、产业发展带动较强的几大观赏鱼品种进行了剖析:①七彩神仙鱼作为中高档热带观赏鱼的代表种类之一,市场潜力巨大;②锦鲤是大众化的养殖品种,目前规模化的养殖初具规模,产业逐渐走上正轨,但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有待提升;③龙鱼和其他热带观赏鱼品种较多,高端的龙鱼主要来自国外,部分热带观赏鱼可实现国内生产,销往国外。同时,提出了我国观赏鱼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①要以科技为先,加强新品种的开发;②增强大众意识;加速市场的整顿;③改进市场营销模式;④培育健康的生态养殖模式;⑤拓展市场,开发新领域等,以使观赏鱼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鱼 产业发展 七彩神仙鱼 锦鲤 龙鱼 热带鱼
下载PDF
人工诱导点带石斑鱼性逆转的组织学证据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陶友宝 +2 位作者 向文洲 林坚士 胡超群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1-86,共6页
对外源混合激素药条肌体埋植法诱导点带石斑鱼提早性逆转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3~5龄的雌鱼能在50~70天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年龄较小的雌鱼性转时间相对长些。(2)性转雄鱼精巢组织的雄性生殖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 对外源混合激素药条肌体埋植法诱导点带石斑鱼提早性逆转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3~5龄的雌鱼能在50~70天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年龄较小的雌鱼性转时间相对长些。(2)性转雄鱼精巢组织的雄性生殖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精子头部呈球型直径约1.5~2.5μm.尾长12.4~44.5μm,与天然雄鱼相似。(3)人工诱导性转雄鱼可取代天然雄鱼进行人工繁殖。(4)点带石斑鱼的性逆转机制为性类固醇依赖型。外源雄性激素通过抑制“雌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成为石斑鱼性逆转的启动因子,诱发卵巢退化和精巢的发育,直至精子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性逆转 组织学 人工诱导 机制 性类固醇依赖型 药条肌体埋植法 性腺 精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