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近一年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近一年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45.23%,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23%。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47.8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16%。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外科护理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松 +4 位作者 邓宇杰 胡文杰 阳立 黄思达 范东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77-178,181,共3页
目的探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观察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 目的探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观察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及足部行走能力。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程度、Holden步行能力、FAC步行能力均好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15.2±6.2)d、供区皮肤结痂时间均(9.4±1.5)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行走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皮肤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小腿前外侧皮瓣
下载PDF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松 +4 位作者 邓宇杰 胡文杰 阳立 黄思达 范东东 《当代医学》 2014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稳定性及预后。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年龄70~89岁,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稳定性及预后。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年龄70~89岁,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则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随访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平均时间以及平均卧床时间方面分别为(857±57)rain、(85±45)ra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923±21)rain、(170±48)min,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平均出血量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整体良好,疗效基本相当;观察组生活质量满意度为7429%,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局部组织修复快,对于体质较差的高龄患者,该术式是提高生存质量的最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髋关节置换 不稳定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减轻手术室患者紧张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慧玲 +1 位作者 罗月兰 李玉如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8期3513-3514,共2页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8例需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53)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n=55)则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知觉心理压力量表观...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8例需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53)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n=55)则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知觉心理压力量表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紧张度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满意度差异。观察组护理后紧张缓解52例,占94.55%,而对照组护理后紧张缓解41例,占77.36%;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40例,良好13例,一般2例,差0例,总满意率高达96.36%(53/55),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16例,良好27例,一般7例,差3例,总满意率为81.13%(43/53),两组紧张度缓解与满意度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手术室患者的紧张度,提高临床满意度,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回无缝隙护理 手术室 紧张度 满意度
下载PDF
臂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松 +4 位作者 邓宇杰 胡文杰 阳立 黄思达 范东东 《医学综述》 2014年第5期912-914,共3页
目的研究臂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东莞市凤岗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68指)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36指)给予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 目的研究臂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东莞市凤岗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68指)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36指)给予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25例(32指)给予手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及负面情绪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Ⅰ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供区皮肤结痂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指腹感觉(S4、S3+)显著高于对照组,近侧指间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关节功能活动能力,缓解负面情绪,对于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臂外侧穿支皮瓣 创面愈合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十二指肠空肠曲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祝水平 林妙承 +4 位作者 黄焕基 李茂强 王建宇 刘洁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观察与研究十二指肠空肠曲和Trietz韧带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吸取前瞻性总结通过再次手术治愈2例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高度扩张的经验与教训,指导在以后的151例同类手术中对十二指肠空肠曲及Trietz韧带的... 目的:观察与研究十二指肠空肠曲和Trietz韧带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吸取前瞻性总结通过再次手术治愈2例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高度扩张的经验与教训,指导在以后的151例同类手术中对十二指肠空肠曲及Trietz韧带的解剖学观察。结果:151例中,147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柱前正中位置,相当于11、12胸椎平面,不论输入襻空肠对吻胃大弯还是胃小弯,术后均无十二指肠扩张。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解剖变异中,借鉴本文报告2例的临床经验与教训,慎重选择输入襻空肠是对吻胃大弯还是胃小弯,术后亦无并发症。结论:在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认真观察每一例十二指肠空肠曲和Trietz韧带有无解剖位置变异和其它异常情况(异位胰腺、空肠憩室)等,对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胃空肠吻合方式选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空肠曲 Trietz韧带 异位胰腺 胃切除
下载PDF
游离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宇杰 吴松 +4 位作者 罗伟渊 阳立 林坤波 黄思达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6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穿支供血的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手掌背及其他较大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严重手掌或者手背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16例,创面清创后以小腿中段腓动脉穿支为蒂、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 目的探讨穿支供血的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手掌背及其他较大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严重手掌或者手背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16例,创面清创后以小腿中段腓动脉穿支为蒂、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心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总结穿支血管的切取、皮瓣与受区血管的吻合搭配等技巧。结果临床治疗16例患者,皮瓣面积最大14cm×8cm,均以2支穿支为供血血管,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心血管链及供血穿支解剖恒定,皮瓣质地薄软,血运丰富,供受区均不损伤主干血管,可作为修复较大面积的手掌背及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外侧皮神经 营养血管链 穿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松 邓宇杰 +2 位作者 胡文杰 李碧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4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确诊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确诊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改善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加强型双管喉罩的应用体会
9
作者 李文辉 何志龙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6年第9期861-862,共2页
关键词 喉罩 气道管理 气管内插管 新技术应用 门诊急救 手术室外 短小手术 第三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