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研究海州湾小黄鱼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薛莹 +2 位作者 麻秋云 徐宾铎 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63,共10页
为研究海州湾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空间分布特征。于2011、2013及2014年的春、秋两季在海州湾进行了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综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及水深数据,构建了海州湾小黄鱼的栖息地适宜性... 为研究海州湾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空间分布特征。于2011、2013及2014年的春、秋两季在海州湾进行了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综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及水深数据,构建了海州湾小黄鱼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利用赤池信息量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检验算术平均法(AM)和几何平均法(GM)的拟合度,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除秋季的水深外,其余各环境因子与适宜性指数间均呈现明显的正态或偏正态关系。通过AIC检验发现,春季用几何平均法拟合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效果较好,而秋季用算术平均法拟合的效果较好。小黄鱼的最适栖息地存在明显的年间变化和季节变化,春季HSI高值区域多集中于34.7°N,120.2°E附近海域;秋季HSI高值中心位于34.5°N^34.7°N,120.0°E^120.2°E附近海域。研究结果表明,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海州湾小黄鱼栖息地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在单因素SI极小值出现频率较高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法要优于几何平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海州湾 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海州湾鱼类生态类群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隋昊志 薛莹 +2 位作者 任一平 于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9-71,共13页
根据2011年3、5、7、9和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渔业资源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州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类群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本次调查共采集96种鱼类,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选取其中的58种鱼类(其生物量之和占... 根据2011年3、5、7、9和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渔业资源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州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类群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本次调查共采集96种鱼类,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选取其中的58种鱼类(其生物量之和占所有鱼类总生物量的95%以上),依据适温类型、产卵类型、摄食类型和洄游类型四个方面,对生态类群进行划分和研究。研究表明,从适温类型来看,海州湾各季节暖温性鱼类的生物量和种类数均超过总数的40%,占首位,其次是暖水性鱼类和冷温性鱼类。从产卵类型来看,海州湾鱼类以浮性卵鱼类和黏着沉性卵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8.17%和31.19%。从摄食类型来看,海州湾各季节均以底栖生物食性鱼类为主,其种类数和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5.17%和65.42%。从洄游类型来看,海州湾洄游鱼类(包括长距离洄游和短距离洄游)的种类数和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7.25%和57.11%。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鱼类生态类群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优势种的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其变化规律与生态类群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鱼类群落 生态类群 优势种 种类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