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被引量:1050
1
作者 彭少兵 黄见良 +7 位作者 钟旭华 杨建昌 王光火 张福锁 朱庆森 Roland Buresh Christian Witt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95-1103,共9页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相应的定量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计算机推荐施肥以及实时施氮管理模式等对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从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 ;提出了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 ,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以及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施肥管理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7
2
作者 周上游 唐起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栽培 ,产量可达 12 t/ hm2 ,生育期 130— 15 0 d,颖花量 5 .5— 6 .0万 / m2 ,L AI9- 10 ,株高10 ... 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栽培 ,产量可达 12 t/ hm2 ,生育期 130— 15 0 d,颖花量 5 .5— 6 .0万 / m2 ,L AI9- 10 ,株高10 0— 110 cm,分蘖力偏强 ,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 ,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的高产生理机制进行酶学水平、激素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研究 ,并对 SRI强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超级杂交水稻 超高产栽培 生态适应性 栽培技术 栽培生理
下载PDF
水稻的直播与免耕直播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119
3
作者 李克勤 任泽民 《作物研究》 2003年第1期52-59,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直播、免耕和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概况,免耕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特征,免耕直播稻栽培的技术特点和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适合于我国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的模式:即冬水田水稻免耕直播、油菜等冬作物...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直播、免耕和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概况,免耕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特征,免耕直播稻栽培的技术特点和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适合于我国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的模式:即冬水田水稻免耕直播、油菜等冬作物田水稻免耕直播、双季稻快速清茬免耕直播的技术特点。免耕直播稻与翻耕移栽稻具有同样的产量潜力,省工节本增效的效益显著,是我国水稻低成本高效益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栽培 免耕直播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4
4
作者 敖和军 王淑红 +6 位作者 彭少兵 唐启源 方远祥 肖安民 陈玉梅 熊昌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27-1936,共10页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180、225kgN·ha-1),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结果】超级杂交稻收获产量以桂东点产量最高,地点间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平均为7492.3~12209.2kg·ha-1,两优293为6984.0~11679.5kg·ha-1。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生产量的地点间变化与收获产量一致,但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收获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收获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正相关,而与每穗粒数表现为负相关。【结论】超级杂交稻存在适宜的种植区域,且在施肥量为135~225kgN·ha-1的范围内,施肥量不是超高产栽培的限制因子。超级杂交稻的库容量大,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是获得超高产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产量稳定性 干物质生产 肥料用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条件下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 被引量:107
5
作者 唐启源 +2 位作者 米湘成 汪汉林 周美兰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条件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2 0 0 1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氮肥试验。结果表明 ,施氮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在 0~ 2 40kg hm2 纯氮范围内 ,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 ,以 180kg hm2 的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 (10 ...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条件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2 0 0 1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氮肥试验。结果表明 ,施氮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在 0~ 2 40kg hm2 纯氮范围内 ,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 ,以 180kg hm2 的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 (10 .7t hm2 ) ,在 12 0~ 180kg hm2 的施氮区间内增产效应最明显。氮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施氮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92 0 4 ) ,二是在低氮水平下 (0~ 12 0kg hm2 )施氮量对穗数有明显影响。超级杂交稻对抽穗期源器官有特殊的要求 ,施氮明显影响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较高的施氮量 ,能保证超级杂交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 (LAI) ,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 ,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早衰 ,促进光合产物的完全彻底转运 ,发挥超级杂交稻的增产潜力。氮肥农学利用率 (AE)在施肥量之间的变幅较大 ,其中 180kg hm2 施氮量处理的最高 ,达 16.10 ,而 2 40kg hm2 施氮量处理的最低 ,仅为 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产量形成特点 氮肥 施氮量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亚洲直播稻栽培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7
6
作者 《作物研究》 200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由于直播稻栽培能够减少劳力投入和降低生产成本,近年在许多亚洲国家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介绍了亚洲直播稻栽培的应用情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指出直播稻中后期施氮,有利于增强群体光合效率和提高产量;苗期生长旺盛、茎秆粗壮、根分... 由于直播稻栽培能够减少劳力投入和降低生产成本,近年在许多亚洲国家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介绍了亚洲直播稻栽培的应用情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指出直播稻中后期施氮,有利于增强群体光合效率和提高产量;苗期生长旺盛、茎秆粗壮、根分布深、叶片直立、抗旱耐涝和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适合于作直播稻栽培。但是,植株密度对抑制杂草、病虫危害、收获指数及成熟期倒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栽培 亚洲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 被引量:88
7
作者 敖和军 王淑红 +4 位作者 彭少兵 程兆伟 刘武 唐启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23-3132,共10页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施肥量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结果】无论在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在不同地点间的变化幅度低于相应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差异主要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产量升高,氮、磷、钾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单位稻谷所需养分量呈下降趋势。在产量最高的桂东点,其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采用多次施肥,不同施肥水平(135~225 kg N·ha-1、29.7~49.5 kg P·ha-1、112.1~186.8 kg K·ha-1)对超级杂交稻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影响不明显;随着产量的提高,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也可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产量 施肥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I.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发现、培育及其利用价值 被引量:56
8
作者 何觉民 戴君惕 +3 位作者 周美兰 张海清 刘雄伦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3,共3页
1988年用小偃麦、小黑麦、栽培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从后代中发现并培育出一批昆明夏播可育、长沙秋(冬)播不育小麦。1990年4月,又在长沙秋播(1989)的贵农14中,发现变异的不育单株 5个,所得少量种子在昆明夏播,表现正常可育... 1988年用小偃麦、小黑麦、栽培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从后代中发现并培育出一批昆明夏播可育、长沙秋(冬)播不育小麦。1990年4月,又在长沙秋播(1989)的贵农14中,发现变异的不育单株 5个,所得少量种子在昆明夏播,表现正常可育,1990年在长沙继续秋播,观察到5个单株后代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育特性和优良的农艺性状。其中,3、4、5号单株后代不育株率达100%。1990、1991年秋在长沙进行分用播种试验,发现3、4、5号单株后代的育性稳定,不育度高,异交结实率高,F1杂种优势较强,可用于田制杂种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期 小麦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种衣剂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57
9
作者 熊远福 +2 位作者 唐启源 刘灿明 黄见良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37,共3页
本文根据近 30年来国内外种衣剂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论述了种衣剂的组成、功能、类型、作用机制 。
关键词 种子处理 种衣剂 作用机制 种子包衣 种子丸化 组成 功能 类型 特点
下载PDF
“旺壮重”栽培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10
作者 黄见良 +3 位作者 屠乃美 李合松 黄升平 张杨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350,共8页
1996~ 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 ( N2 7°2 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 ( 6.67hm2 )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 1)早稻 V4 0 2单产 7981.5~ 84 94 .5kg/ hm2 ,晚稻 V198为 84 81.5~ 8980 .5kg/ hm... 1996~ 199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 ( N2 7°2 9′)进行了双季稻“旺壮重”栽培的定位试验 ( 6.67hm2 )和与传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 1)早稻 V4 0 2单产 7981.5~ 84 94 .5kg/ hm2 ,晚稻 V198为 84 81.5~ 8980 .5kg/ hm2 ,分别比传统栽培增产 11.7%和 13.3% ;( 2 )高产水稻群体成穗率高 ( 71.3%~ 76.8% ) ,群体内透光好 ,净同化率高 ,干物质生产量大 ( 4年平均 V4 0 2为 13973.1kg/ hm2 ,V198为 15560 .6kg/ hm2 ) ,前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的早发群体与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的比例顺调 ,但早稻前期干物质生产年间因气温不同有差异 (分蘖期占成熟期总干重的 10 .6%~ 17.5% ) ;( 3)根系生长量和吸收表面积随地上部植株生长迅速增加 ,齐穗期早稻接近最大值 ,晚稻仍缓慢增加 ,但在“旺壮重”栽培条件下 ,抽穗后仍具有较强的根系活力与吸收能力 ,吸收约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 5%的 P素和约 10 %的 N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 根系活力 净同化率 双季杂交稻 产量形成 “旺壮重”栽培 高产栽培
下载PDF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其在组织中的挥发损失 被引量:59
11
作者 黄见良 +1 位作者 彭少兵 R.J Buresh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9-583,共5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收的15N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以及后期植物组织中的挥发损失。结果发现,水稻在分蘖期吸收的氮量少于在幼穗分化期吸收的氮量;在分蘖期吸收的15N,标记结束时氮素主要分配于水稻的叶片中,至成熟期15N有...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收的15N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以及后期植物组织中的挥发损失。结果发现,水稻在分蘖期吸收的氮量少于在幼穗分化期吸收的氮量;在分蘖期吸收的15N,标记结束时氮素主要分配于水稻的叶片中,至成熟期15N有39%转运至水稻子粒中;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吸收的15N,标记结束时氮素主要分配在水稻茎和叶鞘中,至成熟期15N有46%转运至水稻的子粒中;水稻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吸收的氮素在后期可以通过植株组织挥发损失,至成熟期损失的比例分别达16 7%和1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5N示踪技术 吸收分配 氮素挥发损失
下载PDF
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 被引量:68
12
作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4-262,共9页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术经历了多穗型栽培、穗粒兼顾型栽培和重穗型栽培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早稻少耕分厢撒播技术、杂交晚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双季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双季稻抛秧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要点及适应范围。指出双季稻生产将向化肥化、轻型化和机械化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技术 产量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农作物种衣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3
作者 熊远福 文祝友 +2 位作者 江巨鳌 熊海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种衣剂的研制、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情况,分析了种衣剂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种子 种衣剂 制备 生物学效应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包膜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及营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14
作者 贺帆 +1 位作者 黄见良 熊远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3,共7页
试验以早稻品种早凡5号和晚稻品种新香优80为材料,利用自行研制的低成本包膜复合肥(N:P2O5:K2O=17%:7%:12%)设置不同用量处理,以相同养分含量的未包膜复合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供试水稻品种的生长... 试验以早稻品种早凡5号和晚稻品种新香优80为材料,利用自行研制的低成本包膜复合肥(N:P2O5:K2O=17%:7%:12%)设置不同用量处理,以相同养分含量的未包膜复合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供试水稻品种的生长生理和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包膜肥各处理分蘖增长平缓,成穗率高,而对照前期分蘗发生快,无效分蘗增多。包膜肥各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PAD测定值在后期显著高于对照。与等量或减量20%-25%的未包膜复合肥处理比较,早稻产量增加5.0%-12.8%,晚稻实际产量提高7.5%-13.6%,均达5%显著水平。因此,施用包膜复合肥前期养分释放平稳,水稻生长健壮;中后期可提供较多的养分,延长水稻叶片的光合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转运,增加干物质产量和稻谷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理 产量 包膜复合肥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15
作者 冯跃华 +5 位作者 Roland J Buresh 李合松 高彧 许桂玲 王淑红 敖和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3-701,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增产的机制。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对直播稻和移栽稻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增产的机制。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对直播稻和移栽稻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于翻耕稻,其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重、根重密度和5~10cm、10~20cm土层的比根长也比翻耕稻高。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高于翻耕稻,其最高分蘖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40.72%、13.81%;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最高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54.56%、19.53%、2.80%和12.59%、24.06%、74.19%,其孕穗期的地上部32P的转运率比翻耕稻平均增加13.68%,而其根系残留率比翻耕稻平均降低10.22%。无论移栽或直播,免耕稻的有效穗数比翻耕稻低,但其每穗粒数高于翻耕稻。在直播和移栽条件下,免耕稻的产量平均分别为8979.0kg·ha-1和8588.0kg·ha-1,比翻耕稻分别增产2.30%和1.19%,但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结论免耕稻相对于翻耕稻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是其根系特性的一种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杂交水稻 根系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0
16
作者 《作物研究》 2004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介绍了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形成发展过程、近期研究结果、生产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采用绿肥作物或作物残茬覆盖的免耕栽培是保护性耕作的最有效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作物 免耕 栽培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策略——兼论壮秆重穗栽培法 被引量:46
17
作者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5,共5页
本文概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高产栽培及育种的研究成果。指出水稻进一步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技术策略应与当今和未来的超高产育种目标相一致,选用分蘖能力中等、株高中杆或偏矮杆(90—100cm),大穗型(120—170... 本文概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高产栽培及育种的研究成果。指出水稻进一步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技术策略应与当今和未来的超高产育种目标相一致,选用分蘖能力中等、株高中杆或偏矮杆(90—100cm),大穗型(120—170粒)品种,采用壮杆重穗栽培法,运用“稳前攻中促后”的水肥运筹原则,以壮杆大穗和高结实率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栽培 壮秆重穗栽培
下载PDF
包膜型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5
18
作者 祝红福 熊远福 +3 位作者 文祝友 熊海蓉 蒋利华 《化肥设计》 CAS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阐述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包膜类型、养分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国内外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了我国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在生产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 包膜型缓/控释肥料 包膜材料 种子包衣肥
下载PDF
水稻分蘖特性及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9
作者 詹可 《作物研究》 2007年第B12期588-592,共5页
总结了水稻分蘖的基本特性及研究现状,指出通过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以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可行途径,还对水稻分蘖成穗率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分蘖
下载PDF
免耕直播对一季晚稻田土壤特性和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冯跃华 +3 位作者 Roland J Buresh 许桂玲 敖和军 王淑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28-1736,共9页
为了探明免耕直播对杂交水稻的生育规律和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2003-2004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2种栽培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直播稻田相比,免耕直播稻田0~5cm土层容重降低3... 为了探明免耕直播对杂交水稻的生育规律和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2003-2004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2种栽培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直播稻田相比,免耕直播稻田0~5cm土层容重降低3.55%,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4.80%、1.59%、39.85%和7.04%,10~20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和5~10cm土层的通气孔隙度也分别增加11.14%和73.74%;5~10cm土层pH值增加3.53%;0~5cm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3.32%、15.60%、8.34%、36.64%,说明免耕有利于养分在0~5cm土层富集,直播稻田免耕不会引起土壤的酸化。同时免耕直播稻最高茎蘖数较低,而其成穗率较高;根系活力较强,平均比翻耕直播稻高12.59%~59.09%;其单蔸根干重也高于翻耕直播稻,增加幅度为19.12%~49.26%;生长后期净光合作用速率比翻耕直播稻高,平均增幅为10.82%,说明免耕直播更有利于后期产量的形成;净同化率也比翻耕直播稻高22.92%;翻、免耕直播稻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无显著差异;吸氮总量和吸磷总量相似,无显著差异,但免耕直播稻的吸钾总量比翻耕直播稻高。免耕直播稻的有效穗数比翻耕直播稻低,但每穗粒数高于翻耕直播稻。免耕直播稻的实收产量为8811.6~9346.3kg/hm^2,比翻耕直播稻增产5.61%~1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直播 土壤特性 杂交水稻 产量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