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个人征信业的监管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黎平 衷卫平 《征信》 2016年第8期69-72,共4页
美国是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运作的典型国家,借鉴美国个人征信业的监管经验,对于规范我国民营征信机构的市场化运行、完善我国征信业相关法律体系、保护公民隐私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可通过多举措合理引导民营征信业发展、完善征信业法律... 美国是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运作的典型国家,借鉴美国个人征信业的监管经验,对于规范我国民营征信机构的市场化运行、完善我国征信业相关法律体系、保护公民隐私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可通过多举措合理引导民营征信业发展、完善征信业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方式来促进个人征信业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征信业 民营征信机构 监管经验
下载PDF
航电系统工程与过程的面向对象建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晟暄 《航空电子技术》 2023年第3期22-30,共9页
针对当前民机研发过程对系统工程与过程方法理解和运用仍然存在疑虑的问题,本文选择以面向对象的方式观察和分析了项目实践中的航电系统工程及其过程方法,利用系统建模语言建立了一组系统工程与过程的对象模型,以可视化方式展示了抽象... 针对当前民机研发过程对系统工程与过程方法理解和运用仍然存在疑虑的问题,本文选择以面向对象的方式观察和分析了项目实践中的航电系统工程及其过程方法,利用系统建模语言建立了一组系统工程与过程的对象模型,以可视化方式展示了抽象层面上系统工程的结构和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清晰的模型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把经验中的过程方法用对象模型进行表达的方法。文中模型包括系统工程的用例、生命周期、过程规范、系统工程与项目以及系统工程类的操作等。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和抽象,对系统工程与过程的本身建模是一次尝试,旨在为民机航电系统产品的开发与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面向对象建模 系统工程生命周期阶段 系统建模语言
下载PDF
二元对立与《理想丈夫》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兰兰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38-39,共2页
本文通过结构主义视角用二元对立原则对王尔德的《理想丈夫》中塑造的角色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剧中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对待人生和爱情的态度,揭示王尔德体现在文中的爱的主题以及到底何谓理想丈夫。
关键词 人物形象 冲突 理想丈夫
下载PDF
戳穿帝国谎言 再现缅甸岁月——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缅甸岁月》
4
作者 蔡兰兰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9-10,共2页
《缅甸岁月》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根据其1922年至1927年在英属殖民地担任帝国警察的经历写成。奥威尔通过文本的创作重塑了历史,戳穿了大英帝国殖民统治合法性的谎言,再现了殖民统治给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带来的... 《缅甸岁月》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根据其1922年至1927年在英属殖民地担任帝国警察的经历写成。奥威尔通过文本的创作重塑了历史,戳穿了大英帝国殖民统治合法性的谎言,再现了殖民统治给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奥威尔 《缅甸岁月》 新历史主义
下载PDF
“属下”的声音——《最蓝的眼睛》中的后殖民抵抗
5
作者 黄亚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5期49-50,共2页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灵的戕害。指出面对白人文化霸权的压迫,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黑人只有勇于反抗,坚定自己的黑人文化身份,才能在不平等的压迫中幸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后殖民理论 白人文化霸权 黑人文化身份
下载PDF
无翼的天使 失声的女妖——析《暴风雨》中的女性形象
6
作者 黄亚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44-46,共3页
莎士比亚著名传奇剧《暴风雨》表达了其深邃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中仅有的两位女性,米兰达和女妖西考拉克斯,一正一邪,分别代表了至善和至恶,其不同的命运代表了莎翁惩恶扬善的愿望。本文用女性主义对两位女性形象进行探讨,说明《暴风雨》... 莎士比亚著名传奇剧《暴风雨》表达了其深邃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中仅有的两位女性,米兰达和女妖西考拉克斯,一正一邪,分别代表了至善和至恶,其不同的命运代表了莎翁惩恶扬善的愿望。本文用女性主义对两位女性形象进行探讨,说明《暴风雨》体现了莎士比亚强烈的男权意识,而其中的女性更是在父权的统治下,被限制、边缘、妖魔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雨》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