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探寻的Au_(23)(S-Adm)_(16)结构及未曾预期的掺杂效应
1
作者 冯磊 朱泽敏 +5 位作者 杨颖 何宗兵 邹家 李漫波 赵燕 伍志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共2页
一锅同时获得单个金属原子掺杂的纳米团簇与母体团簇富有挑战性。这样的合成可排除微量杂质的影响,使得掺杂和未掺杂纳米团簇的性质对比更加合理可靠。在此,我们首次实现了这种合成,得到了长期追寻的纳米团簇Au_(23)(SAdm)_(16)和其单... 一锅同时获得单个金属原子掺杂的纳米团簇与母体团簇富有挑战性。这样的合成可排除微量杂质的影响,使得掺杂和未掺杂纳米团簇的性质对比更加合理可靠。在此,我们首次实现了这种合成,得到了长期追寻的纳米团簇Au_(23)(SAdm)_(16)和其单镉掺杂的Au_(22)Cd_1(S-Adm)_(16)纳米团簇,并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解析了其结构。令人惊讶的是,与以前的报道结果相反,Au_(23)(S-Adm)_(16)比Au_(22)Cd_1(S-Adm)_(16)更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掺入镉原子后,内核Au―Au键长度增加,光激发电子转移阻力增加,导致Au_(22)Cd_1(S-Adm)_(16)吸收和发射强度明显下降。因而,不仅团簇的稳定性,而且团簇的吸收和发射强度也与内核Au―Au键的长度关联。这项工作表明了两种团簇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就可导致光学、热稳定性等方面的显著区别,也为研究金属纳米团簇的构效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合成 Au―Au键长 性质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单个、自生的RP-Au-PR结构增强金属纳米团簇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19倍
2
作者 许道兰 杨颖 +5 位作者 范文涛 何宗兵 邹家 冯磊 李漫波 伍志鲲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膦保护金纳米团簇的研究可追溯到1969年,“RP-Au-PR”(R为烷基)结构在膦保护的金纳米团簇上目前还未见报道,而相似的“RS-Au-SR”结构在硫醇保护金纳米团簇中经常被发现,其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增强团簇发光).本工作以双膦作为配体成功合... 膦保护金纳米团簇的研究可追溯到1969年,“RP-Au-PR”(R为烷基)结构在膦保护的金纳米团簇上目前还未见报道,而相似的“RS-Au-SR”结构在硫醇保护金纳米团簇中经常被发现,其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增强团簇发光).本工作以双膦作为配体成功合成出原子层次单分布的金银纳米团簇[Au_(10)Ag_(4)(Dppp)_(5)Cl_(4)]Cl_(2)(Au_(10)Ag_(4) NC,Dppp为1,3-双(二苯基膦)丙烷),首次发现它具有“RP-Au-PR”结构.有趣的是,当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时,该结构可在Au_(10)Ag_(4) NC中自行消失,生成[Au_(9)Ag_(4)(Dppp)_(4)Cl_(4)]Cl(Au_(9)Ag_(4) NC);另一方面,当乙醇为溶剂时,该结构可在Au_(9)Ag_(4) NC中自行生成,从而转变成Au_(10)Ag_(4) NC.两个团簇的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峰除了有轻微的位移外,没有显著的区别,暗示着“RP-Au-PR”结构对团簇的电子结构没有根本影响,这一点也被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所支撑.该结构促使Au_(10)Ag_(4) NC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比Au_(9)Ag_(4) NC的提高了19倍(达到10.32%),这归因于“RP-Au-PR”结构诱导的电荷转移和刚性的增强.本工作揭示了新的团簇结构和发光现象,对团簇构效关系的理解和性能改善有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RP-Au-PR”结构 光致发光
原文传递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现代化管理
3
作者 邹锋(邹家) 《广东科技》 2007年第S2期268-269,共2页
当前建筑业企业的诸多问题,最集中的表现都在工程项目的低效管理上。面对中国加入WTO、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建筑业企业为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工期、费用和安全等目标,必须改变低效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效率。... 当前建筑业企业的诸多问题,最集中的表现都在工程项目的低效管理上。面对中国加入WTO、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建筑业企业为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工期、费用和安全等目标,必须改变低效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效率。本文拟就当前的项目管理理念、项目经理的素质、项目管理组织以及项目管理方法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实现工程项目现代化的高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