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上博楚简看早期儒家对君权合法性及相关问题的阐释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四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8,160-161,共7页
从上博楚简来看,早期儒家对君权合法性及相关问题的主要看法有:君权来源于天与民,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天下为公"的德治理想,即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使人人都能安身立命、成就自我,所以君权本质上就是源于万民并为了万民的... 从上博楚简来看,早期儒家对君权合法性及相关问题的主要看法有:君权来源于天与民,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天下为公"的德治理想,即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使人人都能安身立命、成就自我,所以君权本质上就是源于万民并为了万民的公器;君权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天命、民意与德能,这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为君权的合法性奠基,其中道德因素最为根本;"仁以得之,仁以守之"是君权的获得与维系之道,执政者既须修身立德、率先垂范,又须依仁治民、导民向善,如此才能顺应天命、合乎民心,从而取得统治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楚简 早期儒家 君权 公器 合法性 仁道
下载PDF
义利互斥,还是义利交融——张栻义利之辨重探 被引量:2
2
作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64,共9页
张栻大举义利之辨,旨在指引人们克除不当利欲从而尽心知性、成就人道。因此他紧扣人之道德心性,立足于应然的层面及心性论和工夫论的双重视角,注重从"意之所向"即人的内在动机上,以顺性之无所为者与逆性之有所为者精微地界定... 张栻大举义利之辨,旨在指引人们克除不当利欲从而尽心知性、成就人道。因此他紧扣人之道德心性,立足于应然的层面及心性论和工夫论的双重视角,注重从"意之所向"即人的内在动机上,以顺性之无所为者与逆性之有所为者精微地界定和分判"义""利",由此凸显二者的紧张与冲突,并为守义制利的工夫实践奠立根基。此所谓"利"特指与理义相对的负面价值取向。他并未否定人的一切利欲,而是充分肯定了合理利欲的正当性,并认为一切合理的利欲都是理义本身的发用和表现。就此而言,张栻也有义利统一、义利交融的思想。对于如何守义制利,他主张"敬"(存养本心)"恕"(推扩本心)双修,即反己与外推相结合。由于学界对张栻理学中"义利"的广狭二义未加明确区分,以及未能确当理解其"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之论,以致其义利学说的真实意涵与特质难以得到确切显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义利之辨 天理 人欲 义利交融
原文传递
胡寅中道观探析
3
作者 《船山学刊》 2016年第2期71-76,共6页
胡寅作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儒学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对儒家中道观念的贯彻与运用。在他看来,中道乃是究极圆满之道,具有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大公至正、纯粹精一、赅摄万有、圆融一切的内涵特征,可以充分体现出儒家的根本精神;同... 胡寅作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儒学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对儒家中道观念的贯彻与运用。在他看来,中道乃是究极圆满之道,具有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大公至正、纯粹精一、赅摄万有、圆融一切的内涵特征,可以充分体现出儒家的根本精神;同时,中道融摄道、理、心、性诸本体性范畴之义涵,既是宇宙万有之本原,亦是人生修养的终极理想和最高境界。这样一种中道观贯彻于胡寅的整个儒学,既是他批判佛、老等异端思想的有力武器,也是其救治时弊、经邦济世的根本理念,因而对于胡寅的儒学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学派 胡寅 中道 辟异端 经世治国
下载PDF
《易》以明心显性——魏了翁易学义理观探析
4
作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6,共9页
以往研究魏了翁的易学,主要围绕"以象数求义理"、"性善之义具于《易》"及"图可为书、书可为图"等思想展开,本文则专门探究魏了翁易学中的义理思想,力求推明其"《易》以明心显性"之论和"... 以往研究魏了翁的易学,主要围绕"以象数求义理"、"性善之义具于《易》"及"图可为书、书可为图"等思想展开,本文则专门探究魏了翁易学中的义理思想,力求推明其"《易》以明心显性"之论和"自明本心"的易学根本宗旨。魏氏易学以义理为本,融通易学与理学之心性论,强调"《易》以明心显性"。一方面,魏了翁立足于性善论,将"性"视为《易》之大本要道,以《易》发明性道之理,不仅主张"性善之义具于《易》",而且以先天易为性之体而后天易为性之用;另一方面,他在心本论的基础上主张"以心明《易》"和"以《易》观心"的观点,视发明本心为研《易》之宗旨,将《易》归宗融贯于本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了翁 鹤山 易学
下载PDF
简评《从简帛中挖出来的政治哲学》
5
作者 丁四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7-188,共2页
近四十年来,出土简帛书的整理和研究成为中国古典学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楚竹书的相继发现和刊布,更是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和不同学科的积极互动。正是在此一背景下,欧阳祯人教授的力作《从简帛中挖出来的政治哲学... 近四十年来,出土简帛书的整理和研究成为中国古典学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楚竹书的相继发现和刊布,更是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和不同学科的积极互动。正是在此一背景下,欧阳祯人教授的力作《从简帛中挖出来的政治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应运而生。欧阳教授十余年来一直在积极从事简帛思想研究,尤其是儒家思想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广阔、深入,已相继出版相关专著多部。就我们所知.本书是首部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专门研究出土简帛思想的,内容丰富,论述新颖,富有劁意,书名也起得不同凡响,值得向广大读者大力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帛 政治哲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简评 中国古典学 2010年 儒家思想 楚竹书
下载PDF
论“理一分殊”观念与熊十力体用哲学的建构——以《新唯识论》为中心
6
作者 《文化发展论丛》 2018年第2期141-155,共15页
从《新唯识论》来看,“理一分殊”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对熊十力“体用不二”思想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熊氏而言,“体用不二”的实质即是“体一”与“用殊”的不二:一方面,“体一”是“用殊”的来源和根据,“用殊”必统摄于... 从《新唯识论》来看,“理一分殊”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对熊十力“体用不二”思想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熊氏而言,“体用不二”的实质即是“体一”与“用殊”的不二:一方面,“体一”是“用殊”的来源和根据,“用殊”必统摄于“体一”,并完整地涵具“体一”;另一方面,“用殊”是“体一”的作用和表现,“体一”必显发为“用殊”,并备具于“用殊”。因此,这两者之间相涵互摄、相依互成而圆融不二。熊氏在其功能论与理气论中,通过对“理一分殊”观念的深度诠释与灵活运用,有力地透显出其体用哲学的圆融性与辩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新唯识论》 体用不二 理一分殊“功能”理气
下载PDF
水与儒哲之生命智慧
7
作者 《人与自然》 2012年第4期104-105,共2页
水之于生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作为一种物质。乃维持自然生命之所不可或缺者。且在于?它在宇宙大自然中运化的形态、特性及其规律对于人之生命本质的彰显、生命智慧的开窟、生命精神的提振具有极大的毫发和促动作用,
关键词 自然生命 智慧 生命本质 大自然 物质 精神
下载PDF
论早期儒家对政权转移问题的仁学阐释--基于上博简儒家文献的考察
8
作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2,共6页
考察上博简可知,早期儒家乃本于仁道阐释政权转移问题。在其看来,政权转移实质上是政权合法性的转移,而政权合法性植根于天命、民意与为政者的贤德贤能,以“仁”为基本精神;政治权力是仁民爱物的工具、服务天下民众的公器,政权的转移旨... 考察上博简可知,早期儒家乃本于仁道阐释政权转移问题。在其看来,政权转移实质上是政权合法性的转移,而政权合法性植根于天命、民意与为政者的贤德贤能,以“仁”为基本精神;政治权力是仁民爱物的工具、服务天下民众的公器,政权的转移旨在实现“天下和合”的仁政理想;在此理想的引领和范导下,一旦为政者因德衰或能退而丧失或遮蔽了政权合法性,政权就当该发生转移;禅让、世袭、革命为政权转移的三大模式,若以仁政观之,则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本位的世袭制和以武力转权的革命模式皆各有弊病,唯有主张“尚德让贤”的禅让制才是可圆满实现仁道的理想政权模式。可见,早期儒家是以仁道为政权转移的根本原则和终极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早期儒家 政权转移 政权合法性 仁道
下载PDF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9
作者 《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176-191,共16页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贯穿着“体用相须”的逻辑与理念,即强调体用之间的相互构作、相互成就,对体用双方皆予以充分重视。这体现在:一、就其太极论而言,太极为体,二气五行万物为用,二者相资互济:二气五行万物皆以太极为本源,并都各具一太极...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贯穿着“体用相须”的逻辑与理念,即强调体用之间的相互构作、相互成就,对体用双方皆予以充分重视。这体现在:一、就其太极论而言,太极为体,二气五行万物为用,二者相资互济:二气五行万物皆以太极为本源,并都各具一太极;太极体现并存在于二气五行万物之中。二、就其性气论而言,性为一本之体,气为万殊之用,二者相涵互摄:万殊之气皆根源于一本之性,并各都完具一本之性;一本之性必显现为万殊之气,并内在于万殊之气当中。三、就其道器论而言,形上之道为体,形下之器为用,二者相倚互成:器须以道为本,不可离于道而存在及获得其价值和意义;道即在器之中,必须由器来表现、落实。当然,这种注重体用之互动与统一的本体论建构理路,仍是以体为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体用 太极 性气 道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