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吉丽 尹照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412-413,共2页
目的观察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10d,硝酸甘油1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连用10d,低... 目的观察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10d,硝酸甘油1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连用10d,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日二次,连用7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硝酸甘油和低分子肝素。两组其他治疗相同,治疗10天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7%)高于对照组显效率(56.9%);治疗组总有效率(89.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肯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吉丽 尹照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6期350-351,共2页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中的LDL-C、HDL-C和CRP水平及患者心绞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后疗效和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氟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氟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成功患者2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吉丽 尹照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5期332-333,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治疗经验。方法观察组来源于本院近5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溶栓的患者,入选共有22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77.2%),女性5例。年龄≤69岁。从心脏停搏至开始心肺复苏术的时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治疗经验。方法观察组来源于本院近5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溶栓的患者,入选共有22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77.2%),女性5例。年龄≤69岁。从心脏停搏至开始心肺复苏术的时间≤3min;人均除颤2.8次,均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2例(9.09%)。自主循环恢复时间≤10min10例(45.4%),10~15min8例(36.4%),16-20min4例(18.18%)。溶栓距发病时间(172±92)min,溶栓后出血4例(18.18%),对照组选同期(近5年)我院心肌梗死患者22例,年龄、性别、发病距溶栓开始时间及溶栓药物均与实验组相同。观察二者溶栓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未见危及生命的出血,两组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脏停搏时间〈3min、心肺复苏20min内恢复自主循环的AMI患者,静脉溶栓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术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心肌及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 被引量:40
4
作者 吉丽 尹照萍 +2 位作者 张利群 王永权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表达情况.方法 将98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又分7个小组,每组8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表达情况.方法 将98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又分7个小组,每组8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端45 min,打开系袢,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再灌注15 min、30 min、1h、2h、4h、6h、24h各时间点采集右心房血及梗死心肌组织,检测该时间点心肌组织及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对照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又分7个小组,每组6只大鼠.开胸在心脏同样部位(ALD近端)穿线但不结扎,分别在与实验组相同各时间点相同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及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各组心肌、血清中TNF-α和IL-6均明显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心肌组织及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均明显表达,再灌注15 min至2h各指标逐渐升高,4h至6h逐渐下降,24 h又略有升高,峰值在再灌注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PARP-1的表达及其抑制剂3-AB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吉丽 尹照萍 +2 位作者 张利群 王永权 齐国先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讨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心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观察其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64只大鼠随机分为:(1)手术组:又分7个小组,每组12只大鼠;(2)假手术组:又分7... 目的探讨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心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观察其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64只大鼠随机分为:(1)手术组:又分7个小组,每组12只大鼠;(2)假手术组:又分7个小组,每组6只大鼠;(3)手术干预组(n=14);(4)手术对照组(n=12);(5)假手术干预组(n=6);(6)假手术对照组(n=6)。手术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45 min,打开系拌,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再灌注15 min、30 min、1 h、2 h、4 h、6 h、24 h各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各时间点心肌组织PARP-1的表达。假手术组:开胸,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分别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各时间点(1 h、1 h 15 min、1 h 45 min、2 h 45 min、4 h 45 min、6 h 45 min、24 h 45 min)相同方法检测心肌组织PARP-1的表达。手术干预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前15 min及再灌注后45 min给予3-AB(20 mg/kg,静脉注射),于再灌注2 h处死大鼠,然后检测心肌组织PARP-1的表达(n=8),及心肌梗死面积(n=6)。手术对照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前15 min及再灌注后45 min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用相同方法检测心肌组织PARP-1的表达(n=6)及心肌梗死面积(n=6)。结果手术组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15 min、30 min、1 h、2 h、4 h、6 h、24 h)PARP-1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76±7、180±8、190±9、207±15、198±13、196±9、19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干预组灰度值(171±7)与手术对照组灰度值(205±1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干预组梗死面积(20%±2%)与手术对照组(33%±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心肌组织中PARP-1有明显表达,并呈动态变化,再灌注2 h最明显。3-AB明显抑制PARP-1表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PARP-1表达可以减轻再灌注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1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3-氨基苯甲酰胺 大鼠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吉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2X期110-110,共1页
我院应用国产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尿激酶 心肌梗死 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