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虾池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混养实验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邵锦淑
-
机构
厦门市同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水产》
2007年第4期17-19,43,共4页
-
文摘
2004~2005年,在同安潘涂面积为2.67hm2的15号虾池进行了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的混养实验,一年二茬养殖共收获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平均为600kg/hm2;菲律宾蛤仔平均为7096.8kg/hm2;褐蓝子鱼平均为517.5kg/hm2.年单产平均达16.4吨/hm2,年总产量平均达43.8吨,年总产值平均达42.8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
对虾
菲律宾蛤仔
褐蓝子鱼
二茬混养技术
-
分类号
S9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鲍鱼水泥池立体养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邵锦淑
-
机构
厦门市同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水产》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
文摘
2003年,在厦门大嶝进行了水泥池深水位立体养鲍实验,养殖材料采用网格式塑料框、水泥波纹板和聚乙烯网箱,分上、中、下三层进行立体养殖。经一周年养殖后,鲍鱼平均壳长达4.88 cm,平均体重达12.7g/个,平均成活率达78.0%。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
鲍鱼
水泥池
立体养殖
-
分类号
S964.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泥蚶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试验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邵锦淑
-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50-51,共2页
-
文摘
2002年进行了泥蚶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和室外蚶苗的中间培育.室内育苗池11口,面积263m2,共育出稚贝2.15亿粒,平均壳长0.76mm,出苗量81.6万粒/m2.蚶苗中间暂养面积6667m2,投放稚贝苗2.0万粒,培育42d后,培育出蚶苗总量为1.35亿粒,平均体长3.54mm,每平方米出苗量2.028万粒,,成活率达67.5%。
-
关键词
泥蚶
苗种培育
中间暂养
-
Keywords
blood clam
seed culture
spat culture
-
分类号
S968.316.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许万竹
方根藤
洪水料
邵锦淑
-
机构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同安县水产局
-
出处
《福建水产》
1993年第3期5-10,4,共7页
-
文摘
泥蚶Tetillarca granosa(Linnaen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曾是我省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它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群众喜爱的滋补佳品。泥蚶养殖曾经是同安县传统养殖对象,蓄水养蚶有着丰富的经验,过去仅赵厝村年产量约50-100吨,1963年后,由于苗种缺乏而养殖中断。苗种是养殖的基础,目前我国泥蚶养殖同样因苗种供不应求,致使养蚶业发展不快。为解决苗种问题,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广东省海丰水产养殖场、汕头市水产养殖场、山东省乳山县贝类实验场等单位相继开展泥蚶人工育苗,并获得初步成功。1977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云霄县水产局共同获得泥蚶人工育苗成功,于1979年又获得了循环池育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4—1986年在同安县赵厝泥蚶育苗场开展泥蚶室内人工育苗实验,并着重于育苗工艺和提高成活率的研究。1984年育出蚶沙39万粒,继1984年后,1985年育出蚶沙2257万粒,1986年又培育出蚶沙719.6万粒,连续2年平均每平方米产蚶沙分别达34万粒和22万粒。本文报告了1984—1986年同安县赵厝泥蚶人工育苗的结果。
-
关键词
泥蚶
育苗
人工育苗
-
分类号
S968.32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虾塘主养凡纳滨对虾生态养殖技术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邵锦淑
-
机构
厦门市同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农业》
2013年第10期30-31,共2页
-
文摘
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我国于1987年引进,并于199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成功。1994年我区引进该种虾苗进行试养,并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凡纳滨对虾以其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易于进行集约化养殖以及抗病力强等优点,深受养殖户的青睐,养殖面逐年增加,现有凡纳滨对虾养殖面积80公顷。根据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市场前景,采用混养生态养殖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混养生态养殖主要技术如下:
-
关键词
生态养殖技术
凡纳滨对虾
主养
虾塘
蛋白质需求量
沿岸水域
集约化养殖
生物学特性
-
分类号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关于鲍的养殖技术之一 鲍的人工育苗技术
- 6
-
-
作者
邵锦淑
-
机构
厦门市同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8-60,共3页
-
-
关键词
鲍
人工育苗技术
育苗室
采苗器
饵料
人工授精
-
分类号
S968.31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中华倒刺鲃池塘养殖技术
- 7
-
-
作者
邵锦淑
-
机构
厦门市同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农业》
2011年第9期35-35,共1页
-
文摘
中华倒刺鱼巴俗名称光鱼、青波、乌鳞,是我国名贵淡水野生经济鱼类。该鱼生活于水流湍急、水色清澈、砾石较多的溪河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甘醇,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因具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食性杂等许多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华倒刺鲍是闽南侨乡一带宴请贵客的上等佳肴,该鱼烹煮时不用去鳞,鳞片可食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关键词
中华倒刺
池塘养殖技术
经济鱼类
鲍
营养价值
氨基酸
可食用
肉质
-
分类号
S965.19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对虾与青蟹混养技术
- 8
-
-
作者
邵锦淑
-
机构
厦门市同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福建农业》
2007年第9期29-29,共1页
-
文摘
为了提高虾池利用率,增进养殖效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区1万多亩虾池实施对虾与青蟹混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养殖技术如下:
-
关键词
混养技术
青蟹
对虾
养殖效益
经济效益
养殖技术
利用率
虾池
-
分类号
S962.9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