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大豆种质资源品质鉴定与优异种质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龙 +4 位作者 孔佑宾 杜汇 李占军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69,共12页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籽粒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异黄酮以及生育酚等多种活性物质。我国大豆资源丰富,为综合鉴定其品质性状,以黄淮海生态区520份大豆种质为材料,参照国标方法在2年6种环境下鉴定籽粒16个品质性状。结果发现,供试材料...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籽粒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异黄酮以及生育酚等多种活性物质。我国大豆资源丰富,为综合鉴定其品质性状,以黄淮海生态区520份大豆种质为材料,参照国标方法在2年6种环境下鉴定籽粒16个品质性状。结果发现,供试材料品质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其中异黄酮和生育酚含量变异系数较大,蛋白质、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小,且不同品质性状间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16个品质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基于主成分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20份种质划分为3类,各类之间差异显著。综合以上结果并结合各种质高稳系数,筛选出35份多个或单一性状表现优异的大豆种质,为黄淮海地区大豆品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质性状 相关性 主成分 种质筛选
下载PDF
大豆抗旱遗传位点及候选基因发掘
2
作者 田蕊 张华 +3 位作者 黄玫红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82,共14页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色素,干旱胁迫可影响其合成并降低光合效率,进而影响大豆产量。为发掘有关大豆干旱胁迫叶绿素含量遗传位点,以199份大豆品种资源构建的自然群体为材料,测定其干旱及正常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计算抗旱指数(drough...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色素,干旱胁迫可影响其合成并降低光合效率,进而影响大豆产量。为发掘有关大豆干旱胁迫叶绿素含量遗传位点,以199份大豆品种资源构建的自然群体为材料,测定其干旱及正常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计算抗旱指数(drought resistance index,DRI),并依据抗旱指数和20×重测序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共定位到237个显著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划分为18个位点),分别位于1、2、3、7、10、16、17及18号染色体。在16号染色体关联到181个SNPs,占总SNPs的76.37%,属热点区域,其中9个位于基因内含子区,17个位于外显子区,11个位于上游,10个位于下游,1个位于3’UTR。基于显著关联SNPs获得57个基因,依据基因注释、DNA水平SNP等位变异、RNA水平表达模式,对57个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出3个与大豆抗旱指数相关基因,其中Glyma.16G063600编码F-box蛋白,Glyma.10G007000编码AP2-EREBP转录因子,Glyma.17G143900编码AP2/ERF结构域蛋白。以上研究结果为大豆抗旱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绿素含量 干旱胁迫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大豆籽粒生育酚遗传位点发掘及候选基因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宁 李俊茹 +3 位作者 田蕊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6,共9页
生育酚具有抗氧化、防止人体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在大豆籽粒中含量丰富,但有关其遗传位点与基因发掘工作开展甚少。鉴于此,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其籽粒生育酚,结合群体SNP连锁图谱与转录组数据,发... 生育酚具有抗氧化、防止人体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在大豆籽粒中含量丰富,但有关其遗传位点与基因发掘工作开展甚少。鉴于此,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其籽粒生育酚,结合群体SNP连锁图谱与转录组数据,发掘其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供试群体籽粒生育酚存在较大遗传变异,α-、γ-、δ-生育酚及总生育酚含量变异系数分布在9.24%~36.62%之间,各组分占比的变异系数分布在5.05%~35.59%之间;发掘到7个控制生育酚及其组分一因多效QTLs,表型贡献率范围3.08%~21.92%,其中8号染色体qTOC-A2可同时控制α-、δ-和总生育酚含量以及α-生育酚占比和γ-生育酚占比,表型贡献率范围3.85%~6.77%;5号染色体qTOC-A1可同时控制α-生育酚及其占比、γ-生育酚及其占比以及总生育酚含量,表型贡献率范围6.34%~21.92%;筛选到Glyma.12G014200、Glyma.12G014300和Glyma.18G141100等参与大豆生育酚合成代谢候选基因,为进一步开展生育酚分子遗传改良与遗传机制解析提供了选择标记及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酚 遗传位点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大豆鲜荚籽粒上位性QTL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4
作者 陈士亮 孙亚倩 +5 位作者 李文龙 孔佑宾 杜汇 李喜焕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6,共12页
荚粒是大豆主要的收获器官,直接影响鲜食大豆品种审定和产品出口。然而,荚粒性状由多基因控制,目前主要集中在加性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发掘方面,对上位性QTL及其互作效应报道甚少。鉴于此,通过鉴定大豆重组自交系... 荚粒是大豆主要的收获器官,直接影响鲜食大豆品种审定和产品出口。然而,荚粒性状由多基因控制,目前主要集中在加性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发掘方面,对上位性QTL及其互作效应报道甚少。鉴于此,通过鉴定大豆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2年4种环境条件下鲜荚和籽粒的长度、宽度、重量等相关性状,发掘控制其上位性QTLs,并研究其互作效应,结果发现,8种测试性状共检测到321对"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涉及所有染色体,构成复杂的上位性QTLs互作网络,其中包括144对正向效应和177对负向效应QTLs,并以13号染色体分布数量最多;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4对"一因多效"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且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间的互作贡献率为1.89%~4.85%,高于其与环境互作贡献率,说明遗传因素为主;上述34对QTLs涉及18条染色体,其中包含定位区间一致的23对"一因多效"QTLs,并有6组上位性QTLs以"一对多"方式发挥功能,16组以"一对一"方式发挥作用。上述结果不仅为实现大豆荚粒性状精准分子遗传改良提供了选择标记,并为进一步揭示大豆荚粒性状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荚粒性状 上位性QTL 互作网络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