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对冲锅炉出口NO_(x)排放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伟同 范海东 +4 位作者 梁成思 赵中阳 谭畅 郑成航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4,共9页
对冲锅炉中的仪器测量具有滞后性,导致控制系统作用始终落后于被控对象。为了提前了解对冲锅炉出口NO;排放量随工况变化的趋势,需要对对冲锅炉出口的NO_(x)排放量进行快速并准确地预测。以实际运行的机组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对冲锅炉中的仪器测量具有滞后性,导致控制系统作用始终落后于被控对象。为了提前了解对冲锅炉出口NO;排放量随工况变化的趋势,需要对对冲锅炉出口的NO_(x)排放量进行快速并准确地预测。以实际运行的机组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建立1000 MW对冲锅炉机组的出口NO_(x)排放量预测模型,并使用Spearman系数对对冲锅炉特征进行筛选,进一步降低模型计算时间。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10.182 mg/m^(3),决定系数为0.913,可见基于特征选取的随机森林模型结构能实现对冲锅炉出口NO_(x)趋势的提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锅炉 随机森林 Spearman系数 提前预测 出口NO_(x)
下载PDF
前馈修正的循环流化床机组脱硝系统多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谭畅 陈竹 +6 位作者 赵中阳 周灿 李钦武 杨超 郑成航 高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7-1874,共8页
双碳政策的深入推进对燃煤机组负荷灵活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机组负荷大范围变化时会造成烟气NO_(x)浓度的大幅度波动,提升了NO_(x)超低排放控制的难度。针对大范围变负荷工况下难以快速、精准调控喷氨量的难题,以某循环流化床... 双碳政策的深入推进对燃煤机组负荷灵活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机组负荷大范围变化时会造成烟气NO_(x)浓度的大幅度波动,提升了NO_(x)超低排放控制的难度。针对大范围变负荷工况下难以快速、精准调控喷氨量的难题,以某循环流化床机组联合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关键参数前馈修正与多模型预测控制耦合的控制策略,以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为依据划分工况子模型,根据阶跃扰动试验及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各子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并通过隶属度加权方法建立多模型控制器。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前馈修正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平稳负荷工况时波动范围达到±5.8mg/m^(3),变负荷工况时为±8.1mg/m^(3),标准差分别为2.10和2.89mg/m^(3),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预测控制 前馈控制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联合脱硝 超低排放 燃煤 循环流化床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流动性测度与分解
3
作者 徐晓红 耿文静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6,共6页
文章利用2010—2021年中7个年份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绝对流动性视角考察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流动性,借助反事实分析技术对流动构成进行分解,并以城镇人口作为对比对象。结果显示:农业转移人口总流动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并在高位... 文章利用2010—2021年中7个年份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绝对流动性视角考察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流动性,借助反事实分析技术对流动构成进行分解,并以城镇人口作为对比对象。结果显示:农业转移人口总流动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并在高位趋于稳定的特征;其流动构成中,老一代以交换流动为主导,新生代则是增长流动贡献更大。相比于城镇人口,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更强的代际流动性,这主要源于其增长流动性更强。通过更改结构分解方法加深对流动来源的认识,发现发展流动是农业转移人口总流动的重要来源,而城镇人口则以转移流动为主。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流动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受教育水平差异,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且提升学历有利于增强代际流动性。利用代际转移矩阵和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城镇人口,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质量并不高,而提高受教育水平能提高流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流动性 反事实分析 交换流动 增长流动
下载PDF
产业集聚是否导致“污染天堂”——基于全国239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江三良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产业集聚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伴生于经济发展的两大现象。产业集聚影响碳排放量,但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目前尚无定论。运用中国239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和碳排放量之间... 产业集聚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伴生于经济发展的两大现象。产业集聚影响碳排放量,但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目前尚无定论。运用中国239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第一产业集聚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量。第二产业集聚无疑显著正向影响碳排放量,且在西部地区的影响要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第三产业集聚与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的改善效果弱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对外开放度显著增加我国地级市的碳排放量。地级市政府为追求经济绩效,以较低的环境标准,吸引大量外资涌入,可能导致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设置较高的环境规制标准,增强环保意识,优化引资结构,是地级市政府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碳排放量 污染天堂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子女数量与代际收入流动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晓红 耿文静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175,共12页
在我国人口增长乏力的严峻形势下,研究子女数量和代际收入流动的关系,为放开生育政策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借鉴意义。构建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证实了子女数量与代际收入流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进... 在我国人口增长乏力的严峻形势下,研究子女数量和代际收入流动的关系,为放开生育政策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借鉴意义。构建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证实了子女数量与代际收入流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从整体分析,子女数量显著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提升,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从“数量-质量权衡”的角度,发现子女数量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女儿、信贷发达市场和低收入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更强;(3)从代际流动方向分析,子女数量促进代际向上流动,抑制代际收入向下流动。由此可见,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需放开生育政策,提升子女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代交叠模型 子女数量 代际收入流动
下载PDF
基于入口NO_(x)质量浓度修正的脱硝系统多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及其应用案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尹贵豪 赵中阳 +5 位作者 李钦武 谭畅 陈竹 翁卫国 郑成航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79-1891,共13页
建立不同锅炉工况下基于欧式距离聚类的总给煤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入口处的NO_(x)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修正,其验证集上的均方根误差为3.53 mg·m^(-3)。该结果优于常见的回归方法深度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回归的预测结果。... 建立不同锅炉工况下基于欧式距离聚类的总给煤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入口处的NO_(x)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修正,其验证集上的均方根误差为3.53 mg·m^(-3)。该结果优于常见的回归方法深度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回归的预测结果。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基于入口NO_(x)质量浓度修正的多模型预测控制(MMPC),设计并进行了脱硝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原有控制条件相比,基于入口NO_(x)质量浓度修正的MMPC策略使脱硝系统出口NO_(x)质量浓度波动幅度减小了63.7%,并能满足出口质量浓度指标为40 mg·m^(-3)时的控制要求,实现卡边控制。现场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高、中、低负荷正常运行的工况条件下,入口修正-MMPC策略可将出口NO_(x)质量浓度波动分别控制在±10.6 mg·m^(-3)、±5.5 mg·m^(-3)、±4.9 mg·m^(-3),以标准差来衡量波动幅度即分别减小了53.4%、74.7%、64.6%,此控制水平优于原有控制效果;在出口NO_(x)质量浓度易超标并出现高浓度氨逃逸的快速变负荷工况下,升、降负荷出口NO_(x)质量浓度波动分别控制在±6 mg·m^(-3)、±5 mg·m^(-3),此控制水平仍优于原有控制效果。本研究的入口修正-MMPC控制策略可实现不同负荷、工况下的喷氨控制,减小出口NO_(x)波动幅度,降低后续设备低温腐蚀的风险,从而提高SNCR/SCR联合脱硝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联合脱硝 循环流化床 NO_(x)质量浓度测量修正 多模型预测控制 超低排放
原文传递
复合聚并协同脱除燃煤颗粒物及颗粒态重金属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天雨 温昶 +4 位作者 刘恩泽 潘祖明 陈晟 徐明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8-1385,I0006,共9页
燃煤颗粒物和其上富集的As、Se、Pb等重金属排入大气后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开发以湍流聚并、壁面回流吸附为原理的复合聚并器,研究了聚并前后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聚并效果。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压力损失、速度均... 燃煤颗粒物和其上富集的As、Se、Pb等重金属排入大气后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开发以湍流聚并、壁面回流吸附为原理的复合聚并器,研究了聚并前后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聚并效果。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压力损失、速度均匀性和颗粒物聚并效果,优选了折叶片作为复合聚并器的叶片类型。随后进行了不同流量的颗粒物聚并中试研究,发现复合聚并器对PM 1的聚并率可达32.84%,随着流量从11.1 m/s增加到17.6 m/s,PM 2.5聚并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说明了流量增加导致颗粒停留时间缩短和颗粒物聚并率的下降。通过对比聚并前后颗粒物中As、Se、Pb的浓度变化,发现聚并过程增强了对气态重金属的吸附,也会聚集富含重金属的纳米级颗粒物,从而造成PM 1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聚并后PM 1内的As、Se、Pb绝对浓度的降低,显示了复合聚并器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协同脱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并 颗粒物 脱除 颗粒态重金属 流量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日龙门石窟研究现状的对比
8
作者 石欣 +1 位作者 田玲玲 周柳 《风景名胜》 2019年第5期172-173,共2页
龙门石窟保存了大量有关宗教、美术、服装、建筑等方面的实物和资料,被称为“大型石刻艺术的博物馆”。中日两国的学者都对龙门石窟进行过多角度的研究,首先都离不开对其历史文化的研究。在研究特点来看,龙门石窟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龙门石窟保存了大量有关宗教、美术、服装、建筑等方面的实物和资料,被称为“大型石刻艺术的博物馆”。中日两国的学者都对龙门石窟进行过多角度的研究,首先都离不开对其历史文化的研究。在研究特点来看,龙门石窟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学者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可以更全面具体地进行研究。日本学者则对古代洛阳的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研究。中国学者还立足当代,考虑到了龙门石窟可持续发展而进行了规划性研究。而日本学者则更着重于从细节出发进行微观研究,研究其佛教艺术色彩及石窟造像。本课题旨在对中日两国学者关于龙门石窟的各种研究文献及研究论著作简明的介绍和梳理,并尽量归纳其特点,使整个石窟文献的研究现状在学术上给读者呈现一个宏观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中日研究 特点 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