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长汀县茶园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宋星星 毛艳玲 +1 位作者 王晓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48,共7页
以长汀县园地、林地和草地为评价对象,选取地形、气候、土壤、区位和生态环境5方面共11个因子,构建长汀县茶园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茶园适宜性评价模型,应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对评... 以长汀县园地、林地和草地为评价对象,选取地形、气候、土壤、区位和生态环境5方面共11个因子,构建长汀县茶园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茶园适宜性评价模型,应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长汀县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为167 288.21 hm^2,占全县园地、林地和草地总面积的61.64%,其中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3 674.52 hm^2和87 721.95 hm^2,分别占全县适宜茶叶种植面积的20.13%、52.44%。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濯田镇、南山镇、宜成乡和涂坊镇,面积共为23 535.89 hm^2,占全县高度适宜总面积的69.89%。利用该结果可为长汀县茶园合理建设和茶叶稳产增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茶园 适宜性评价 长汀县
下载PDF
基于稀疏样点的南方丘陵地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制图 被引量:5
2
作者 曹佳萍 张黎明 +2 位作者 邢世和 马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0-301,共12页
绘制耕地表层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图对精准农业管理和土壤环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土壤磷数字制图研究大多面向充足土壤样点的平坦地区,基于稀疏样点的南方丘陵地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制图效果尚不清楚。本文以典型南方丘陵地区福建省建... 绘制耕地表层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图对精准农业管理和土壤环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土壤磷数字制图研究大多面向充足土壤样点的平坦地区,基于稀疏样点的南方丘陵地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制图效果尚不清楚。本文以典型南方丘陵地区福建省建瓯市为研究对象,基于96个稀疏土壤实测样点,利用空间分辨率为10 m的Sentinel-2遥感影像获取的遥感变量,联合气象变量和地形变量建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模型预测建瓯市耕地表层土壤(0~20 cm)有效磷含量,并对比5种不同环境变量组合下的RF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加入遥感变量后,地形、气象和pH组合的RF模型预测有效磷含量的精度显著提升[决定系数(R;)从0.36提升至0.59],联合全部变量(遥感、地形、气象和土壤pH)的RF模型预测精度最佳。遥感变量、气象变量、地形变量和土壤pH分别可以解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22.87%、30.64%、30.38%和16.11%,其中年均温、pH、地形湿度指数和高程是影响南方丘陵地区耕地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因此,利用遥感、气象、地形和土壤pH组合的RF模型是样点数量有限情况下预测南方丘陵地区县市域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丘陵地区 土壤有效磷 遥感变量 环境变量 随机森林 数字土壤制图 Sentinel-2影像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游碧君 林航 +2 位作者 周碧青 邢世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以经济发达的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区域,从利用状态、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技术和物元模型,开展1∶50000比例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分析区域... 以经济发达的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区域,从利用状态、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技术和物元模型,开展1∶50000比例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分析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超过50%的耕地处于健康水平,超过30%的耕地处于不健康水平,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健康的耕地利用系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而研究区北部大部分耕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处于临界状态和不健康水平;祥平街道、大同街道和凤南农场耕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较好,而西柯镇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较差;旱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优于水田和水浇地;距离居民点和交通道路较近区域的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除受有机质、土壤养分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区域经济发展、种植模式和结构以及经济区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耕地利用系统 健康状况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土地适宜性和固碳需求的紫云英种植布局研究:以福建省浦城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孟锦 周碧青 +3 位作者 张黎明 陈容 邢世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藏碳于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紫云英等绿肥回田能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且培肥地力,但至今有关其种植布局的研究极少结合用地适宜性和固碳培肥现实需求性进行探讨。本文以福建省浦城县为研究区,借助GIS与修正的加权指数和... 藏碳于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紫云英等绿肥回田能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且培肥地力,但至今有关其种植布局的研究极少结合用地适宜性和固碳培肥现实需求性进行探讨。本文以福建省浦城县为研究区,借助GIS与修正的加权指数和、动态聚类等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在基于1∶5万比例尺的区域紫云英用地适宜性评价和耕层土壤碳密度分析的基础上,以适宜性和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为指标,遵循最适宜生长和耕层土壤碳密度较低的耕地优先安排为种植用地的原则,将研究区紫云英优化种植区划分为优先、次优先和一般种植区。结果表明,研究区81.82%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适宜种植紫云英,耕层有机碳密度介于2.50~5.74 kg×m^(-2),空间差异较为明显。经优化布局的研究区紫云英用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9.72%,以优先种植区和次优先种植区占优势,分别占研究区紫云英优化布局用地总面积的25.72%和50.34%;其中耕地土壤固碳培肥需求较为强烈的莲塘、水北、古楼、永兴和忠信等乡镇可作为紫云英重点种植区,富岭、仙阳、石陂和九牧等乡镇可作为紫云英种植的后备种植区。基于土地适宜性和固碳需求,择优选取紫云英适宜种植区域,对于其高效种植利用、区域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计划的科学实施以及耕地质量的有效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固碳 适宜性 土壤有机碳密度 数学模型集成 优化布局
下载PDF
耕地分等方法的改进与合理性探讨——以闽侯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希垚 邢世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通过方法改进、数据更新和因子体系完善等手段,重新评价区域耕地等别,并与旧分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区域耕地分等改进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闽侯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以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占...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通过方法改进、数据更新和因子体系完善等手段,重新评价区域耕地等别,并与旧分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区域耕地分等改进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闽侯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以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占优势;评定方法改进后闽侯县高、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地理空间分布更合理,质量等别与实际土种类型的肥力和产出水平也更加吻合;耕地分等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耕地评价 分等改进
下载PDF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范胜 宋羽 《现代化农业》 2018年第12期30-34,共5页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加剧了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土地问题因此倍受关注,加强土地管理便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加剧了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土地问题因此倍受关注,加强土地管理便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也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梳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历史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并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现状 建议
下载PDF
基于分等成果的区域耕地质量等级折算系数研究——以南方丘陵山地区闽侯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希垚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0年第4期285-289,共5页
利用闽侯县耕地地力样区调查资料和改进的耕地分等成果,进行闽侯县耕地等级折算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闽侯县及其因素指标区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农作物年标准粮产量关系拟合的最佳模型是对数函数模型,其拟合效果最好,均达极显著水平(r=0.969-0... 利用闽侯县耕地地力样区调查资料和改进的耕地分等成果,进行闽侯县耕地等级折算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闽侯县及其因素指标区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农作物年标准粮产量关系拟合的最佳模型是对数函数模型,其拟合效果最好,均达极显著水平(r=0.969-0.870).全县及丘陵山地、山间盆地和沿海平原区最高和最低质量耕地折抵系数分别为4.94、5.22、3.64和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等级 标准粮产量 折算系数
下载PDF
基于耕地保护视角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效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易志辉 杨荔阳 +2 位作者 林斌 范协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3-50,共8页
基于耕地保护内涵,以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采用基于AHP法的物元模型,进行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省级层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效呈中等水平,用地规模挖潜和盘活潜力有提升的空间;市级层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基于耕地保护内涵,以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采用基于AHP法的物元模型,进行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省级层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效呈中等水平,用地规模挖潜和盘活潜力有提升的空间;市级层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效多数呈良好和中等水平,沿海市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效高,内陆市域建设用地利用相对粗放;县级层面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效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其集约利用水平与建设占用耕地比例、批地供地率、闲置土地处置率和供而未用土地处置率等评价指标相关。据此,提出3点针对性建议:(1)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挖潜盘活建设用地;(2)完善用地审批系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3)研究耕地价值补偿机制,提高占用耕地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成效 物元模型
下载PDF
基于“质量相当”原则的基本农田划定问题——以长乐市为例
9
作者 刘坚容 +1 位作者 王玉印 邢世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6-519,共4页
以长乐市为研究区域,借助GIS技术,利用基于耕地利用等成果并依据科学指标体系评定而分级划定基本农田数据库,并与现状基本农田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方法改进划定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耕地质量优于现状基本农田.而政策驱动因... 以长乐市为研究区域,借助GIS技术,利用基于耕地利用等成果并依据科学指标体系评定而分级划定基本农田数据库,并与现状基本农田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方法改进划定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耕地质量优于现状基本农田.而政策驱动因素、缺少基本农田分级保护制度、可量化质量衡量指标缺失等,是造成现有基本农田划定质量不相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相当 基本农田划定 GIS
下载PDF
复杂地貌类型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张黎明 +4 位作者 沈金泉 周碧青 毛艳玲 邢世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0-1281,共12页
选择适宜区域特征的高效点面拓展模型对揭示土壤属性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地貌类型特征在福建省各地级市选取了9个典型县(市、区),利用2008年采集的29 320个样点数据系统评价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推算精... 选择适宜区域特征的高效点面拓展模型对揭示土壤属性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地貌类型特征在福建省各地级市选取了9个典型县(市、区),利用2008年采集的29 320个样点数据系统评价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推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典型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7.83 g kg-1,变异系数为37.87%,半方差函数以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全省平原或盆地、丘陵和山地分布面积相当的地区(如闽侯县、建瓯市、永定县、涵江区、福鼎市)采用泛克里格法插值的精度较高,山地为主的地区(如大田县)采用简单克里格法插值的精度较高,而以平原、台地为主的地区(如南安市、同安区、漳浦县)采用普通克里格或张力样条函数法插值的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类型 耕地 土壤有机质 空间插值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结构方程模型的土壤酸化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碧青 +3 位作者 张黎明 张秀 陈成榕 邢世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3-1242,共10页
准确揭示区域耕地土壤酸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于耕地土壤酸化调控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在利用1:5万省域耕地土壤类型空间数据库、1982年36 777个和2016年56445个耕地表层调查样点土壤属性数据以及气象站点相关气... 准确揭示区域耕地土壤酸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于耕地土壤酸化调控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在利用1:5万省域耕地土壤类型空间数据库、1982年36 777个和2016年56445个耕地表层调查样点土壤属性数据以及气象站点相关气候要素、酸雨监测点降水pH和化肥施用量等数据建立省域耕地土壤酸化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借助灰色斜率关联和结构方程分析模型,深入探讨1982—2016年间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的关键驱动因素。灰色斜率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年均单位面积施肥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黏粒、年均降水量、降水年均pH和土壤有机质等6个因子是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一步阐明大量施用化肥、多雨气候条件以及酸雨是加速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合理优化施肥结构实现科学减量施用化肥和严控工业酸性废气排放控制酸雨形成是减缓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耕地 土壤酸化 驱动因素 影响路径 影响效应
下载PDF
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中星 张楠 +6 位作者 张黎明 袁平 姚彩燕 邢世和 陈翰阅 范协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619,共14页
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准确估算对于研究全球碳"源/汇"动态变化至关重要,但目前使用大、中、小系列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对我国亚热带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并不清楚。基于此,选择位于亚热带地区的福建省作为研究区,系统分析1∶5万... 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准确估算对于研究全球碳"源/汇"动态变化至关重要,但目前使用大、中、小系列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对我国亚热带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并不清楚。基于此,选择位于亚热带地区的福建省作为研究区,系统分析1∶5万、1∶20万、1∶50万、1∶100万、1∶400万、1∶1 000万6种目前我国常用制图尺度土壤数据库对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制图尺度下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储量为:552、637、573、573、614和549 Tg C;剖面土壤(0~100 cm)的有机碳储量为1 396、1 502、1 321、1 395、1 508和1 532 Tg C。不同土壤类型下受制图尺度影响最大的是粗骨土,表层和剖面的有机碳储量相对偏差分别达到8.88×10~5%和8.13×10~5%。不同行政区下表层和剖面受制图尺度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厦门市和福州市,表层和剖面的有机碳储量相对偏差分别为26.44%和27.97%。总体而言,制图尺度的不同将会对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造成很大影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亚热带地区选择适宜的制图尺度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图尺度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大比例尺数据库的福建省耕地土壤固碳速率和潜力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世蓉 位佳 +5 位作者 陈瀚阅 范协裕 毋亭 邢世和 张黎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3-1305,共13页
明确土壤固碳速率和潜力是制定耕地固碳减排措施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福建省不同地理位置的闽侯、浦城、同安、武平和永定5个县为研究区,运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DeNitrification and Decomposition),模拟这5个县在目... 明确土壤固碳速率和潜力是制定耕地固碳减排措施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福建省不同地理位置的闽侯、浦城、同安、武平和永定5个县为研究区,运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DeNitrification and Decomposition),模拟这5个县在目前区域尺度最详细的1︰5万土壤数据库下1980—2009年和2010—2039年有机碳动态变化,并运用尺度上推的方法估算出全省耕地土壤固碳速率和潜力。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土壤1980—2009年的固碳总量为7.37 Tg,而2010—2039年的固碳潜力为7.04 Tg,两个时段的年均固碳速率分别为190 kg·hm^(–2)和176 kg·hm^(–2),说明目前的农田管理措施有利于研究区长期固碳。其中,水稻土和盐渍水稻土分别在土类和亚类级别中固碳速率最大,不同时段均大于175 kg·hm^(–2)·a^(–1);而红壤在土类和亚类级别中固碳速率皆最小,不同时段均小于3 kg·hm^(–2)·a^(–1)。总体来看,1980—2009年和2010—2039年水稻土的固碳总量均占全省耕地固碳总量的92%以上,是今后制定固碳减排措施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 土壤有机碳 DNDC模型 固碳速率 固碳潜力
下载PDF
2001—2020年福建省县域单元农业碳排放核算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4
作者 郑瑞 姜春 +3 位作者 谢臻 江晓忠 史聪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40,451,共12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县域尺度农业净碳排放量时空特征,为福建省及其他各省市区制定碳减排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12种碳源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清单,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出农业碳排放总量;结合福建省农业特征选取7种... [目的]分析福建省县域尺度农业净碳排放量时空特征,为福建省及其他各省市区制定碳减排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12种碳源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清单,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出农业碳排放总量;结合福建省农业特征选取7种主要农作物计算碳吸收量;并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2020年福建省农业净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研究期内净碳排放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变化趋势。碳源方面,农地利用碳排放占据较大比例;碳汇方面,水稻、蔬菜和甘蔗对碳吸收的贡献较大。大部分县(市)农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年均下降幅度较小。(2)福建省县域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聚集态势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农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约有一半的县(市)处于较低强度区。(3)2001—2020年福建省各县(市)的空间等级分布格局有一定程度的变动,中等排放区和中低排放区数量增多,高等排放区、中高排放区和低排放区数量减少,两极分化情况有所缓解。[结论]2001—2020年福建省大部分县域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都呈下降趋势,碳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下降幅度不够大,未来还应从政策激励、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减排效果,促进农业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汇 县域单元 探索性空间分析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OGC标准的耕地地理信息共享服务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协裕 邢世和 +2 位作者 杨荔阳 张黎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4-230,共7页
当前相关部门已积累了大量的耕地地力及作物用地适宜性评价成果,但数据资源分散、缺少共享。数据拥有者与数据使用者之间的相互隔离,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致力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制... 当前相关部门已积累了大量的耕地地力及作物用地适宜性评价成果,但数据资源分散、缺少共享。数据拥有者与数据使用者之间的相互隔离,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致力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广泛应用于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与发布。基于OGC标准及长期积累的福建省耕地地力及作物用地适宜性评价地理数据,研究了耕地综合信息共享服务的内容、方式及区域耕地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体系构建。以福建省为例,构建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在线示范应用系统,可向基层农业技术部门提供精准的耕地综合信息服务,也可以向其他第三方单位构建的农业信息系统提供共享数据服务。耕地综合信息服务的发布为区域耕地质量改善和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服务,可有效提高积累的农业科研生产数据的共享和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C 共享服务 耕地地力评价 作物用地适宜性
下载PDF
福建省水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对未来温度升高的响应
16
作者 车燕 +5 位作者 吴凌云 毋亭 李晶 邢世和 张黎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75-2785,共11页
明确未来温度升高下我国农田土壤的碳“源-汇”效应是合理制定碳中和管理政策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整个福建省84个县(市、区)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该区域最详细的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 明确未来温度升高下我国农田土壤的碳“源-汇”效应是合理制定碳中和管理政策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整个福建省84个县(市、区)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该区域最详细的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模拟了2017~2053年不同温度升高情景下全省水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常规温度(对照)以及温度上升2、4和6℃这4种情景分析下,福建省水田土壤的固碳总量分别为11.56、9.44、7.08和4.91 Tg,年均固碳速率(以C计)分别为173、141、106和74 kg·(hm^(2)·a)^(-1),说明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固碳速率在下降,但总体而言在6℃升温下全省水田土壤仍是“碳汇”.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潜育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大,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0%~69%之间,而盐渍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小,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14%~43%之间.从不同行政区来看,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大的是位于武夷山脉附近的三明市,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7%~83%之间,而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小的是沿海的泉州市和莆田市,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分别介于10%~41%与14%~42%之间.总体来看,福建省各土壤类型和行政区的水田固碳速率因其本底土壤属性和气候环境等不同而对未来温度升高的响应程度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土壤有机碳 1∶5万土壤数据库 水稻土 温度
原文传递
不同秸秆还田率情境下亚热带水田土壤的“碳汇”贡献模拟研究
17
作者 罗玉叶 +5 位作者 陈瀚阅 毋亭 李晶 邢世和 张黎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2-1455,共14页
明确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大小是合理制定农业碳中和措施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福建省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15833个土壤样点实测数据和目前该地区最详细的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运用农业生态系... 明确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大小是合理制定农业碳中和措施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福建省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15833个土壤样点实测数据和目前该地区最详细的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运用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使用的DNDC(DeNitrification and DeComposition)模型模拟了不同秸秆还田率下全省未来的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7—2053年传统管理(15%)以及秸秆还田30%、50%和90%下水田土壤的年均固碳速率分别为173、302、478和838 kg·hm^(–2),固碳总量分别为11.56、20.15、31.90和55.95 Tg。从土壤亚类来看,咸酸和盐渍水稻土的年均固碳速率最大,不同秸秆还田率下介于220~920 kg·hm^(–2)·a^(–1)之间;而渗育和潴育水稻土的固碳量最大,不同秸秆还田率下合计介于9.45~45.52 Tg之间,约占研究区总固碳量的81%。从行政区来看,龙岩、泉州两个地级市的固碳速率和总量均最大,不同秸秆还田率下均分别在202~937 kg·hm^(–2)·a^(–1)和1.55~8.34 Tg之间。总体而言,福建省水稻土亚类和行政区在不同秸秆还田率下的固碳潜力差异很大,应有针对性制定“固碳减排”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水田 1︰5万数据库 DNDC(DeNitrification and DeComposition)模型
下载PDF
近40年来福建省水稻土有效磷富集效应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中星 +5 位作者 陈瀚阅 范协裕 毋亭 沈金泉 邢世和 张黎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41-3751,共11页
水稻土磷素流失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风险已受到普遍关注,而明确其动态变化和富集效应是制定合理防控措施的基础.以福建省1.8×10^(6) hm^(2)水稻土为研究对象,以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471个、2008年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 水稻土磷素流失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风险已受到普遍关注,而明确其动态变化和富集效应是制定合理防控措施的基础.以福建省1.8×10^(6) hm^(2)水稻土为研究对象,以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471个、2008年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15534个和2018年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项目2895个表层水稻土样点建立的1∶5万三期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为基础,分析全省水稻土有效磷含量近40年来的富集效应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982~2018年间福建省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增加了47 mg·kg^(-1),富集面积达到1.65×10^(6) hm^(2),占全省水稻土总面积的91%;其中,1982~2008年福建省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增加了28 mg·kg^(-1),富集面积为1.47×10^(6) hm^(2),占全省水稻土总面积的82%;2008~2018年福建省水稻土有效磷含量增加了19 mg·kg^(-1),富集面积为1.22×10^(6) hm^(2),占全省水稻土总面积的69%.进一步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2008~2018年全省处于磷素富集生态风险的水稻土面积呈逐增加趋势,且主要分布于坡度低于2°的渗育和潴育水稻土,今后应根据不同水稻土亚类和地形地貌区制定有效的磷施肥管理措施,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磷素富集 生态风险 1∶5万土壤数据库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基于1︰5万数据库的福建省土壤全氮密度及储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中星 张楠 +5 位作者 黄凯 陈瀚阅 邢世和 沈金泉 张黎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8-698,共11页
土壤全氮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和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基于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3082个剖面数据和最新建立的1︰5万大比例尺矢量土壤图,对全省土壤全氮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福建省土壤总面积为12.08×10^(6) hm^(2),表... 土壤全氮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和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基于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3082个剖面数据和最新建立的1︰5万大比例尺矢量土壤图,对全省土壤全氮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福建省土壤总面积为12.08×10^(6) hm^(2),表层(0~20 cm)和剖面(0~100 cm)土壤的全氮密度分别为0.35 kg·m^(-2)和0.97 kg·m^(-2),储量为42.06 Tg和116.83 Tg。全省土壤全氮密度整体呈自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且沿海低而内陆高。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山地草甸土的表层和剖面全氮密度最高,分别为0.85 kg·m^(-2)和2.09 kg·m^(-2);而风沙土的表层和剖面全氮密度最低,分别为0.11 kg·m^(-2)和0.27 kg·m^(-2)。从不同行政区来看,南平市和龙岩市的表层土壤全氮密度最高,分别为0.40 kg·m^(-2)和0.39 kg·m^(-2),而南平市和三明市的剖面土壤全氮密度最高,分别为1.19 kg·m^(-2)和1.11 kg·m^(-2)。总体而言,福建省土壤全氮密度和储量空间分布差异很大,今后可依据不同行政区和土壤类型的全氮分布制定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全氮密度 全氮储量 1︰5万土壤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豆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优化布局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巧丽 范协裕 +2 位作者 陈瀚阅 邢世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90-97,共8页
以福建省现状林地、园地、草地和部分未利用地为研究对象,根据花榈木、红豆树、降香黄檀3个豆科珍贵树种生长的立地要求,从地形、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选取评价因子,借助GIS技术和修正的加权指数及模型对福建省豆科主要珍贵树种... 以福建省现状林地、园地、草地和部分未利用地为研究对象,根据花榈木、红豆树、降香黄檀3个豆科珍贵树种生长的立地要求,从地形、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选取评价因子,借助GIS技术和修正的加权指数及模型对福建省豆科主要珍贵树种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屏蔽不适宜用地,基于"适地适树"的用地优化布局理念,采用优势适宜性指数和K均值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福建省豆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优化布局研究,将花榈木、红豆树和降香黄檀适宜用地分别划分为优先种植区、次优先种植区和一般种植区3个等级,制作福建省豆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优化布局图,并进行分区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豆科珍贵树种 用地适宜性 优化布局 福建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