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赖悦云 +5 位作者 柴晔 张艳 师岩 何琦 党辉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检出异常克隆 ,总的核型异常率为 4 7.1% ,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 :+8,易位型 ,复杂及高度复杂异常核型 ,- 7/ 7q - ,2 0q - / - 2 0 ,三体 1或部分三体 1,+9/ +9q +,-Y ,+11/+11q - ,- 9/ 9q - ,dup(1q) ,+2 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与转化性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的核型异常率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 (RA)及难治性贫血伴缺粒幼细胞 (RAS) (P <0 .0 5 )。有诱变剂接触史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无诱变剂接触史者。随访 93例中核型异常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0 5 ) ,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机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5 ) ,其中复杂或高度复杂核型 ,- 7/ 7q - ,+11/ +11q -者预后差。结论 :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三硫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首例报告 被引量:15
2
作者 陆道培 江滨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56-257,共2页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is a malignant and fatal disease. The authors report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that a chemically synthesized diarsenic trisulfide (DATS, As 2S 3) used alone by mouth can 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is a malignant and fatal disease. The authors report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that a chemically synthesized diarsenic trisulfide (DATS, As 2S 3) used alone by mouth can have a remarkabl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 is reported to have attained not only hematological/clinical complete remission, but also cytogenetic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remission after treatment. A male 47 year old patient with APL which was not treated before was given DATS by mouth from Nov.18, 1998. The dosage was 0.5 g tid. Promyelocytes in his bone marrow were decreased from 90% to normal range. Alongside, there was normalization of blood platelet count and hemoglobin value. He was discharged with hematological remission on Dec.31, 1998, and attained cytogenetic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remission in March 1999. The side effect was mini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药物疗法 三硫化二砷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艳 江滨 +5 位作者 黄晓军 师岩 何琦 党辉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收集了68例临床病例并将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24小时短期培养,用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8例MM患者的异常检出率为19.1%(13/68)。异常克隆...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收集了68例临床病例并将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24小时短期培养,用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8例MM患者的异常检出率为19.1%(13/68)。异常克隆多与正常克隆呈嵌合形式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整倍体,以超二倍体和亚二倍体克隆常见。结构畸变可见t(11;14),累及1号染色体和多种标记染色体等。4例染色体具有高度复杂畸变的患者预后差。结论:MM的细胞遗传学多为复杂畸变,涉及多条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初诊或疾病进展时应做染色体检查,以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及遗传学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辉 +5 位作者 陆道培 洪波 史惠琳 师岩 党辉 何琪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观察四硫化四砷 (TATS)治疗初治和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变化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骨髓短期培养法、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形态学技术 ,对 13例初治及 7例复发APL患者进... 目的 观察四硫化四砷 (TATS)治疗初治和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变化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骨髓短期培养法、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形态学技术 ,对 13例初治及 7例复发AP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分析。结果8例患者的骨髓APL细胞中均出现分化现象。 2 0例患者中 ,19例在TATS治疗过程中t(15 ;17)阳性细胞呈逐渐下降 ,与形态学APL细胞百分比的下降具有相关性 (r值范围 0 .72 98~ 0 .9989)。 19例具有t(15 ;17)染色体易位的患者治疗后均达血液学完全缓解 (CR) ,16例达细胞遗传学CR ,1例具有t(11;17)易位的患者未达血液学CR。结论 TATS对初治及复发APL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单药TATS治疗初治及复发APL患者可达到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应用FISH技术监测t(15 ;17)阳性细胞可以客观反映APL细胞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四硫化四砷 细胞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72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赖悦云 +7 位作者 江滨 卢锡京 黄晓军 刘艳荣 师岩 党辉 何琦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实验室及临床特性,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与单纯t(8;21)AML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t(8;21)AML患者,包括细胞形态学、血象、细胞遗传学G显带核型、... 目的:探讨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实验室及临床特性,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与单纯t(8;21)AML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t(8;21)AML患者,包括细胞形态学、血象、细胞遗传学G显带核型、免疫表型、AML1/ETO融合基因及临床特征,并按染色体核型分为单纯组(A组)及伴有附加异常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72例t(8;21)AML按FAB分型M2占65例(90%),M4占5例,2例为M5.单纯易位27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45例(62.5%),主要的附加异常类型为-Y,+4,del(9q).A,B两组在年龄分布、骨髓幼稚细胞数、骨髓Auer小体检出率、骨髓嗜酸细胞数、免疫表型分布、髓外白血病发生率及化疗诱导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略低,且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A组.随访1~96月,A组3年预期生存率为(63.9±11.2)%,中位生存时间为65个月;而B组3年预期生存率为(20.9±9.2)%,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P<0.05),但B组各种主要附加异常之间生存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是t(8;21)AML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伴有附加异常的t(8;21)AML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单纯t(8;21)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t(8 特征分析 附加染色体异常 AML1/ETO 外周血白细胞数 生存时间 AUER小体 回顾性分析 细胞形态学 G显带核型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核型 FAB分型 嗜酸细胞数 髓外白血病 临床特性 免疫表型 临床特征 融合基因
下载PDF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伟 +8 位作者 张艳 陈珊珊 江滨 史惠琳 师岩 何琦 党辉 王德炳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8-363,共6页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MAL)13例。56例Ph+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8等。Ph+ALL组和Ph+MAL组缓解率为57.0%,Ph+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ALL、Ph+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 MIC分类 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下载PDF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特征和预后分析(英文) 被引量:9
7
作者 赖悦云 +6 位作者 江滨 卢锡京 黄晓军 张艳 刘艳荣 史惠琳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33-740,共8页
t(8;21)是急性髓性白血病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t(8;21)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化疗缓解率较高,生存期较长,但亦有预后较差的报道。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t(8;21)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对75例t(8;21)AML患者,其中包括68例FABM2,5例... t(8;21)是急性髓性白血病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t(8;21)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化疗缓解率较高,生存期较长,但亦有预后较差的报道。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t(8;21)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对75例t(8;21)AML患者,其中包括68例FABM2,5例M4,2例M5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39例患者骨髓中可见Auer小体(52%),而骨髓嗜酸细胞增多(>5%)见于5例(6.7%);免疫分型高表达CD34和HLADR,仅有13例患者表达CD19(20.9%);细胞遗传学分析示62.5%患者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附加异常类型为性染色体丢失(LOS),+4,del(9q)及+8;通过常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82.7%;随访1-96月,19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0.5月(3-42月),中位生存时间是20个月,5年预期生存率为32.3%;多因素分析显示染色体核型,髓外白血病,年龄及缓解后治疗方式是影响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生存期较单纯t(8;21)患者短(P=0.019),而不同附加异常之间无明显差异;髓外白血病亦是不良的预后因素(P=0.012),年龄≤15岁患者比年龄>15岁者生存期长(P=0.04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预后好于单纯化疗者(P=0.030)。结论:中国人群t(8;21)AML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性,其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及髓外白血病者预后更差;对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t(8;21)AML患者应该建议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 21) 附加染色体异常 急性髓性白血病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艳 何琦 +8 位作者 黄晓军 江浩 杨申淼 路瑾 秦亚溱 师岩 党辉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4-457,共4页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连续性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赖悦云 +5 位作者 张艳 张彦 师岩 何琦 党辉 陆道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45-648,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染色体核型演变与病情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危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 4 1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连续性监测至少 2次 ,同时密切追踪随...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染色体核型演变与病情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危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 4 1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连续性监测至少 2次 ,同时密切追踪随访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结果 4 1例患者中初诊时具有异常克隆者 2 4例 ,占 5 8.5 %。随访 7~ 72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 34个月 ) ,病情有进展者 12例 ,其中 6例具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克隆演变 ,病情无进展者 18例 ,其中只有 1例出现核型演变。 7例核型演变的附加异常主要累及 2 ,4 ,7,8,10 ,11,17,2 1号染色体。 4 1例中 4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病情缓解的同时染色体异常克隆消失 ,7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除 1例早期死亡外 ,6例完全治愈 ,染色体异常克隆消失。结论 连续监测证实MDS染色体核型演变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病情有进展者出现克隆演变的比例远高于病情稳定者。在MDS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者预后更差 ,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染色体核型 病情 MDS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异常 克隆 21号染色体 消失
原文传递
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卉 江滨 +4 位作者 刘开彦 韩伟 陈欢 陆道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6-327,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疗法 酞胺哌啶酮 治疗
原文传递
表达CD7抗原的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蕊 王德炳 +3 位作者 付剑峰 陈珊珊 陆道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1992年8月至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成人AML患者99例... 目的: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cytic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1992年8月至199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成人AML患者99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G显带进行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采用我院常规化疗方案。结果:12例(12.12%)AML患者表达CD7抗原,其中11例(11/12)同时表达HLADR;受检的8例患者(100%)皆同时表达CD38;骨髓染色体分析,3例异常,可见-7,17p+,9q+,5q-,+8及t(8;21)。此外,肝肿大者6例(6/12),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者5例(5/12),与CD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7+AML多同时表达HLADR、CD38,染色体核型无特征性异常,肝肿大发生率高,CR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ML 免疫学 抗原CD7 遗传学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附加染色体异常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淑琴 裴仁治 +7 位作者 马俊霞 刘旭辉 胡卫东 杜小红 方亚晖 熊少华 洪波 《浙江医学》 CAS 2000年第7期385-38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附加染色体异常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65例初诊APL患者 ,采用常规G显带联合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方法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 核型异常62例 (95.2% ) ,其中仅有t(15;17)异常52例 (86.8% ) ,除t(15;...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附加染色体异常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65例初诊APL患者 ,采用常规G显带联合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方法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 核型异常62例 (95.2% ) ,其中仅有t(15;17)异常52例 (86.8% ) ,除t(15;17)异常外具有附加异常及变异易位10例 (16.3% )。临床可评估者37例 ,其中仅有t(15;17)异常27例 ,除t(15;17)异常外具有附加异常及变异易位10例 ,两者临床表现、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变异易位及附加异常者的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仅有t(15;17)异常者 (P<0.01) ,而完全缓解率低于无附加异常者 (P<0.05)。结论 t(15;17)是APL高度特异的染色体畸变。具有变异易位和附加异常者预后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银屑病合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的治疗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焱玲 卢锡京 +2 位作者 齐焕英 朱铁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报告继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4EO型)的慢性斑块状银屑病1例临床研究及骨髓移植治疗。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收集,组织病理检查,骨髓和外周血涂片检查,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分型,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做染色体检查及G显带分析。结果患... 目的报告继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4EO型)的慢性斑块状银屑病1例临床研究及骨髓移植治疗。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收集,组织病理检查,骨髓和外周血涂片检查,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分型,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做染色体检查及G显带分析。结果患者女,33岁,有寻常性银屑病史20余年,反复出现红斑鳞屑,皮损以斑块为主,有家族史,用多种方法治疗(以中药为主)。近来不明原因肌肉酸痛,牙龈出血,发热伴胸骨叩痛。骨髓检查发现异常幼稚单核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并见含有粗大嗜碱颗粒的嗜酸粒细胞,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4EO型,经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检查符合诊断。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做染色体检查,+G-显带发现inv(16)的克隆异常和+8克隆异常,染色体核型为46,XX,inv(16)/47,XX,inv(16),+8(2/22)。经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银屑病皮损完全消退,急性髓性白血病症状缓解,骨髓异常幼稚细胞减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为国内首例寻常性银屑病(斑块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合并症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治疗 骨髓移植
原文传递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鲍立 江滨 +5 位作者 黄晓军 王德炳 卢锡京 陈欢 陆道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物学特点与临床治疗转归。方法30例成人ALL经MIC检查确诊为Ph+B细胞ALL。经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加或不加左旋门冬酰胺酶(CODP±L)方案诱导化疗,化疗不缓解... 目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物学特点与临床治疗转归。方法30例成人ALL经MIC检查确诊为Ph+B细胞ALL。经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加或不加左旋门冬酰胺酶(CODP±L)方案诱导化疗,化疗不缓解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400~600mg/d,持续服用至完全缓解(CR)。14例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6例进行巩固强化治疗。结果30例Ph+ALL患者占同期92例ALL患者的32.6%。中位年龄25.5(14~60)岁。单纯t(9;22)16例,有附加染色体异常14例;P190蛋白阳性率为68.4%;P210蛋白阳性率为31.6%;细胞免疫学标记均为B细胞表达,其中CD34细胞阳性率76.7%,髓系表达(CD13或CD33)阳性率43.3%。30例患者中WBC>30×109/L22例,其中9例WBC>100×109/L。经常规化疗,单纯Ph+ALL缓解率为68.8%,伴附加染色体异常者为28.6%(P>0.05);7例未缓解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均达CR,Ph+ALL总缓解率为73.3%。单纯Ph+ALL与伴附加染色体异常者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9及4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及7个月(P>0.05)。移植患者与持续化疗者中位缓解期分别为8个月及4.5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为12.5及6个月(P<0.05)。结论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对Ph+ALL患者的预后和疗效有一定的负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染色体异常 阳性率 伊马替尼 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缓解 蛋白 纯化 表达
原文传递
高白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鲍立 江滨 +5 位作者 王德炳 陈珊珊 卢锡京 黄晓军 陆道培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能有效降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病死率、减少血液和髓外复发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APL初诊时高白细胞与非高白细胞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29例初诊高白细胞的APL患者占131例... 目的探讨能有效降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病死率、减少血液和髓外复发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APL初诊时高白细胞与非高白细胞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29例初诊高白细胞的APL患者占131例初治APL的22.0%,其细颗粒型和CD34^+表达显著增多,早期病死率和复发率亦高于初治白细胞不高的患者。结论初诊高白细胞的APL为高危患者,治疗应个体化,尽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砷剂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亚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艳 +3 位作者 陆道培 赖悦云 何琦 师岩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从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的角度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部分病例是否可更早的诊断为白血病,并探讨亚急性髓性白血病(SubAML)作为白血病一种类型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部分病例联合应用荧光原位... 目的从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的角度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部分病例是否可更早的诊断为白血病,并探讨亚急性髓性白血病(SubAML)作为白血病一种类型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部分病例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42例细胞遗传学检查具有+8异常克隆,16例具有-7/7q-异常克隆,以及55例虽然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未检出异常克隆,但是骨髓涂片原始细胞≥0.10,按照FAB或WHO标准既往诊断为MDS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及血液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系列研究。结果在同期173例有异常克隆的患者中,+8患者最多42.8%(74例),其次-7/7q-为15.0%(26例);42例+8患者中位原始细胞计数0.08,在1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40.0%(12例)的患者进展为显著的白血病(FL),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6例-7/7q-患者中位原始细胞计数0.135,在20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43.8%(7例)的患者进展为FL,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仅10个月;55例核型正常的患者,骨髓中位原始细胞为0.148,52.7%(16例)的患者进展为FL,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结论+8和-7/7q-的患者均有恶性的白血病细胞克隆存在,亚急性而进行性的疾病经过表明宜归入SubAML。对于细胞遗传学检查为正常核型,但骨髓中原始细胞≥0.10的患者,应严密随访,他们中的部分患者实际也可能是早期Sub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亚急性 髓性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MDS 血液疾病
原文传递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附加异常Ph阳性克隆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艳 江倩 +3 位作者 陈珊珊 江滨 黄晓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附加异常的 Ph 阳性克隆的演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37例 CML 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 h,G 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患者的附加染色体种...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附加异常的 Ph 阳性克隆的演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37例 CML 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 h,G 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患者的附加染色体种类主要有双 Ph、+8、i(17q)等,其次还有-Y、除 i(17q)外17号的异常、inv(3q)等,以及少见的易位和其他异常。伊马替尼治疗后具有附加异常的 Ph 阳性克隆比例发生扩增、基本不变、比例下降、完全消失等4种形式的演变。24例加速期患者中有2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13例急变期患者中2例获 CCyR。附加异常克隆扩增/不变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无疾病进展时间显著短于比例下降/完全消失组(P<0.05)。结论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 Ph 阳性 CML 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后附加异常克隆比例可以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获得 CCyR,并伴生存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费城染色体 甲磺酸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鲍立 江滨 +7 位作者 黄晓军 王德炳 卢锡京 路瑾 石红霞 王峰荣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5-357,共3页
日的:回顾性分析氟达拉滨(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米托蒽醌(MIT)的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替尼泊苷(100 mg/d,5~7 d)+MIT(10 mg/d,2 d)的方案和Flu为主的方案[Flu 30 mg/(m2·d... 日的:回顾性分析氟达拉滨(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米托蒽醌(MIT)的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替尼泊苷(100 mg/d,5~7 d)+MIT(10 mg/d,2 d)的方案和Flu为主的方案[Flu 30 mg/(m2·d),3~5 d,阿糖胞苷(Ara-c)1~2g/(m2·d),5 d;及Flu(50 mg/d,5 d),Ara-c(200 mg/d,5 d),MIT(4 mg/d,4 d)]治疗42例难治复发成人ALL.WBC<1.0×109/L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直至WBC>1.0×109/L.结果:以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MIT方案(VM)相比: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5%和31.8%,P>0.05;中性粒细胞最低的中位时间均为第6天,WBC<1.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0 d和7.5 d,P>0.05;血小板最低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第10天和第6.5天,P<0.05;PLT<20.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第6天和第10天,P>0.05.Flu组非血液学毒副作用显著少于VM组.结论:两组方案对难治复发ALL均有效,Flu方案毒副作用小,骨髓抑制略轻,缓解率较高,尤其对Ph+ALL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达拉滨 替尼泊苷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下载PDF
31例12p染色体畸变血液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艳 +2 位作者 何琦 师岩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为研究 12 p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 ,收集临床病例并将患者骨髓细胞进行 2 4小时短期培养后 ,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31例中 12p平衡易位 16例 ,12 p缺失10例 ,add( 12 p) 6例 ,inv(... 为研究 12 p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 ,收集临床病例并将患者骨髓细胞进行 2 4小时短期培养后 ,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31例中 12p平衡易位 16例 ,12 p缺失10例 ,add( 12 p) 6例 ,inv( 12 ) 1例。按复杂核型分类法 ,16例 12p易位中简单畸变 6例 ,复杂畸变 6例 ,高度复杂畸变 4例。 10例 12 p缺失以高度复杂畸变为主 ,计有 7例 ,简单畸变仅 1例。 31例中急性白血病 2 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例 ,慢粒急淋变、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多发性骨髓瘤各 1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 14例 ,其中 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仅进行常规化疗 ,3例获得完全缓解 ,该 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 5 .5月。结论 :12 p染色体畸变累及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核型多为复杂畸变 ,病人缓解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p染色体畸变 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临床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2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残留病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淑琴 +6 位作者 陆道培 洪波 刘辉 党辉 何琪 师岩 王德炳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期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并探讨MRD的动态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8例具... 目的: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期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并探讨MRD的动态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8例具有t(15;17)的APL患者在CR期应用中期分裂相FISH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11例在CR的不同时期检出了不同比例的t(15;17)细胞,其中3例复发。17例在追踪的标本中均未检出异常细胞,目前均持续缓解。观察时间分别为10~33个月和15~44个月。结论:FISH追踪MRD较传统细胞遗传学更加快速和敏感,并具有可定量的优点,可作为APL患者CR期监测MRD的常规手段。FISH检测到MRD有增长趋势时,更有预示复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性 APL 诊断 微小残留病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