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 被引量:493
1
作者 泽奇 张樹沁 +1 位作者 刘世定 许英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115,203-204,共23页
接入鸿沟曾是数字鸿沟的基本形态。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使接入鸿沟缩小、应用覆盖性增强,也触发了互联网红利差异。在互联网资本框架下,以互联网市场为例,对红利差异来源和影响红利差异的机制进行考察发现:接入鸿沟缩小带来的是连通性... 接入鸿沟曾是数字鸿沟的基本形态。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使接入鸿沟缩小、应用覆盖性增强,也触发了互联网红利差异。在互联网资本框架下,以互联网市场为例,对红利差异来源和影响红利差异的机制进行考察发现:接入鸿沟缩小带来的是连通性的增强和平台的发展,这使人们有机会把以往投入的各类资产在互联网上转化为有差别的、组合性的互联网资本并从中受益;其中,转化规模差异和转化率差异既受两个"乘数效应"的影响,更受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并最终表现为红利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资本 互联网红利 互联网红利差异 乘数效应 数字鸿沟
原文传递
“内卷化”概念辨析 被引量:444
2
作者 刘世定 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6-110,共15页
关键词 社会学 “内卷化” 格尔茨 黄宗智 劳动边际收益
原文传递
技术与组织的互构——以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202
3
作者 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54,243,共24页
在讨论技术与组织关系的研究中 ,有两种基本的理论模型 ,一为技术对组织的建构 ,认为技术引入组织后会重塑组织的结构或影响组织结构的变迁 ;另一为社会对技术的建构 ,认为技术是否适用取决于技术是否适应组织的结构 ,因而组织既有的结... 在讨论技术与组织关系的研究中 ,有两种基本的理论模型 ,一为技术对组织的建构 ,认为技术引入组织后会重塑组织的结构或影响组织结构的变迁 ;另一为社会对技术的建构 ,认为技术是否适用取决于技术是否适应组织的结构 ,因而组织既有的结构直接影响了技术的创新。这两种模型均因为忽视了技术的实践性而没有获得技术与组织关系的机制。通过对传统制造企业引入信息技术过程的研究 ,我们发现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是一个技术提供方和技术使用方之间相互建构的过程。信息技术因其技术结构性而具有组织刚性 ,同时也因其细节的可塑性而具有组织弹性 ;同样 ,组织结构也具有技术刚性和弹性的两面。既有的组织因为信息技术的组织刚性而产生结构重组 ;同时 ,建构中的技术也会因为组织结构的技术刚性而被修订或改造。由此 ,形成了技术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建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成功既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可互构性 ,也取决于组织结构的可互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应用 组织结构 传统制造企业 组织关系 理论模型 技术引入 直接影响 结构重组 建构 刚性 实践性 结构性 可塑性 弹性 重塑 社会 供方
原文传递
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儿童学业成就?——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差异分析 被引量:204
4
作者 李忠路 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44,244-245,共24页
对于家庭背景与儿童学业成就间的关系,既有研究大多着眼于家庭背景对最终教育获得的影响,但教育获得是一个连续过程,对受教育过程缺少分析,就难以理解家庭背景影响儿童受教育机会的过程性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基线数据(CF... 对于家庭背景与儿童学业成就间的关系,既有研究大多着眼于家庭背景对最终教育获得的影响,但教育获得是一个连续过程,对受教育过程缺少分析,就难以理解家庭背景影响儿童受教育机会的过程性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基线数据(CFPS2010),探讨了家庭背景影响儿童学业成就的路径和机制。本文分析结果表明:(1)家庭通过其社会经济资源为儿童提供有差异的教育机会,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业表现;(2)家庭通过家长的教育参与和行为支持,培养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对其学业成就产生影响。进一步的探讨还发现,家庭背景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路径和机制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城市学生成绩的影响大于对农村学生的影响;相比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的学业成就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学习行为。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如何缩小儿童学业成就的阶层差异以及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教育机会 教育参与 学业成就
原文传递
技术化社会治理的异步困境 被引量:129
5
作者 泽奇 《社会发展研究》 2018年第4期2-26,共25页
本文以技术作恶的特征性现象为讨论起点,认为技术作恶有一个共同的社会特征:既有的社会规范无力约束新兴的技术行为。文章回顾了社会学的技术研究知识脉络,指出埃吕尔的技术化社会是理解治理困境的知识路径,技术化社会3. 0版的基本特征... 本文以技术作恶的特征性现象为讨论起点,认为技术作恶有一个共同的社会特征:既有的社会规范无力约束新兴的技术行为。文章回顾了社会学的技术研究知识脉络,指出埃吕尔的技术化社会是理解治理困境的知识路径,技术化社会3. 0版的基本特征是技术从组织化应用迈向社会化应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个体化发展,也推动了行动者不可识别、不在场的场景化行动空间的发展。个体化、场景化、不可识别、不在场的叠加,让技术行为特征变得难以预见,进而让现行的属地治理逻辑失灵、规则失效,这构成了技术行动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异步,也是技术化社会治理困境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化社会 治理 异步困境
原文传递
技术与组织:多学科研究格局与社会学关注 被引量:108
6
作者 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7-192,共26页
技术与组织研究始终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既有文献的研究目的大多指向提高组织绩效。其中,社会学之外的学科关注绩效相关的因素,如创新,其细分主题结构清晰;社会学则关注人群关联的因素,如工作,其细分主题较为分散。就其理论而言,早期研... 技术与组织研究始终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既有文献的研究目的大多指向提高组织绩效。其中,社会学之外的学科关注绩效相关的因素,如创新,其细分主题结构清晰;社会学则关注人群关联的因素,如工作,其细分主题较为分散。就其理论而言,早期研究以技术中心论为主,20世纪90年代之后情境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逐渐凸显,形成了多取向并存的格局。如果说以工厂为代表的组织是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基本形态,其组织绩效议题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在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发展走向纵深的时代,人的个性化凸显则呼唤社会学对人群加以更多关注,为理解信息时代的技术与组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与组织 多学科格局 技术中心论 情境中心论
原文传递
电商技术变革与农户共同发展 被引量:92
7
作者 泽奇 乔天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5-166,207,共23页
数字技术的创新与社会化应用是人类未有之技术变革,在中国已经进入起飞阶段,其中电商是数字技术变革在当下的典型形态之一。既有研究认为技术变革的总效应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关注数字技术变革初始阶段对发展机会的影响,聚焦最不可能... 数字技术的创新与社会化应用是人类未有之技术变革,在中国已经进入起飞阶段,其中电商是数字技术变革在当下的典型形态之一。既有研究认为技术变革的总效应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关注数字技术变革初始阶段对发展机会的影响,聚焦最不可能获得新发展机会的贫困乡村数字技能弱势农户的发展机会,研究发现,顺着数字技术变革的自然逻辑,电商技术在乡村的确制造了技术门槛,带来了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但有利的乡村内部社会环境可以消解技术变革自然逻辑的消极影响,为数字技能弱势农户提供发展机会,甚至缩小其过去累积的贫富差距。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则为数字技术红利普惠经由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变革 乡村电商 数字技能 机会平等
原文传递
技术与组织关系的三个视角 被引量:84
8
作者 张燕 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15,共16页
技术与组织的关系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三个视角。"技术决定论"突破了古典理论"惟一最佳组织方式"的局限,用技术因素解释组织间的结构差异,其局限在于将组织方式与技术简单对应;"技术结构... 技术与组织的关系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三个视角。"技术决定论"突破了古典理论"惟一最佳组织方式"的局限,用技术因素解释组织间的结构差异,其局限在于将组织方式与技术简单对应;"技术结构化理论"引入了新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变迁过程,展现了组织结构动态变化的一面。在"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结构理论"之后我们提出了"互构理论"。"互构论"从技术的外源定制性以及技术自身的层级结构等应用性特质出发,分析技术与组织关系背后的行动者之间的互动,通过重视技术的应用环境,展现结构多样性以及结构变化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技术结构化理论 互构理论
原文传递
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 被引量:63
9
作者 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7,共25页
本文分三个时期回顾了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组织研究的重点是组织内部劳动分工、人际关系,以及组织决策和管理,没有形成对组织的系统研究,也不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第二个时期是40—60年代,对... 本文分三个时期回顾了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组织研究的重点是组织内部劳动分工、人际关系,以及组织决策和管理,没有形成对组织的系统研究,也不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第二个时期是40—60年代,对古典命题的反动促进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组织研究,特别是西蒙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系统论的应用,马奇等人的努力更使组织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以后,对前人研究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以实证主义传统为主流的一系列理论流派,包括权变理论、资源依附理论、种群生态理论、制度主义理论等;80年代中期以后,反主流的理论逐步产生影响,譬如文化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最后,本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经典假设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认为在迈向网络化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理论 组织研究 新制度主义理论 现代主义 非正式组织 工厂化模式 科层制 权变理论 依附理论 种群生态学
原文传递
群体性事件与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57
10
作者 泽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4-59,共6页
解决群体性事件,人们可采取诉诸法律的方式,但现实上却并非如此。选择不进法院的实质不在于没有法律可依,也不在于群体性事件的双方不懂法,而在于双方都认为进法院不能解决问题。因此,群体性事件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虽然不可以被简... 解决群体性事件,人们可采取诉诸法律的方式,但现实上却并非如此。选择不进法院的实质不在于没有法律可依,也不在于群体性事件的双方不懂法,而在于双方都认为进法院不能解决问题。因此,群体性事件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虽然不可以被简单地判定为社会危机,但却说明了法治社会基础的缺失。群体性事件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很快消逝,但法治社会基础的培育却需要漫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法治 社会基础
下载PDF
乡镇企业改制与地方威权主义的终结 被引量:61
11
作者 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4-94,共11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乡镇企业改制的政治经济影响。提出乡镇企业早期的发展主要得宜于集体所有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的管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消费品市场真空等因素的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权力对市场的替代。在... 本文主要考察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乡镇企业改制的政治经济影响。提出乡镇企业早期的发展主要得宜于集体所有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的管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消费品市场真空等因素的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权力对市场的替代。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后,市场竞争凸显了乡镇企业在改革初期形成的弱势性格。乡镇企业自身的改革问题变得日见突出。从承包责任制到股份制的改革又是一个让乡镇政府渐渐退出地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当乡镇政府完全退出乡镇企业经营活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民公社时期制度化的那种由地方政府操纵的集体所有制度的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 威权主义 乡镇企业改制 集体所有制 人民公社制度 乡镇政府 乡镇企业股份制 法团主义 集体股 制度安排
原文传递
技术应用为什么失败--以近代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机器缫丝业为例(1860-1936) 被引量:53
12
作者 张茂元 泽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32,共17页
1860—1936年的近80年间,长江三角洲在技术、资本、管理等经济条件均有极大优势的条件下,其机器缫丝业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通过对机器缫丝业发展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长三角机器缫丝工厂没有建立在蚕茧原料供应地,蚕农为了保... 1860—1936年的近80年间,长江三角洲在技术、资本、管理等经济条件均有极大优势的条件下,其机器缫丝业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通过对机器缫丝业发展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长三角机器缫丝工厂没有建立在蚕茧原料供应地,蚕农为了保持自己从家庭缫丝中获得的利益而不愿意出售蚕茧,从而导致长三角地区机器缫丝业因缺乏原料而发展迟滞。珠三角在引进机器缫丝技术之初则通过对技术的退步性改良使丝厂落户乡村,将蚕农直接卷入技术进步和技术应用的红利分配中。由此,技术应用活动成败的关键不在于社会结构或文化是否构成阻碍,甚至不在于技术是否先进,而在于是否惠及相关的利益团体。让相关利益群体从中受惠,既是技术影响社会变迁的基础,也是社会结构或文化塑造技术特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应用 技术与社会 互构性发展 机器缫丝
原文传递
三秩归一:电商发展形塑的乡村秩序——菏泽市农村电商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泽奇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4,共8页
和谐的乡村秩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社会、政府是影响乡村秩序的三股重要力量。文章以一个村庄的电商发展为案例发现,返乡创业人口触发了乡村秩序的重塑:电商为小乡村带来了大市场,大市场推动了乡村的经济生活的重组,建构... 和谐的乡村秩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社会、政府是影响乡村秩序的三股重要力量。文章以一个村庄的电商发展为案例发现,返乡创业人口触发了乡村秩序的重塑:电商为小乡村带来了大市场,大市场推动了乡村的经济生活的重组,建构了一个线上线下开放的经济秩序;经济秩序的变动触动了传统乡村的权威结构,基于传统文化的资历权威依然存在,家业兴旺则让能力权威从传统结构中分离出来并赋予了年轻人,形成了双雄并立的社会秩序;助力和引领乡村电商发展、积极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政策保障,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让政府服务融入乡村发展的大局之中,扮演组织者角色,重塑了乡村的政治秩序。政治、经济、社会三秩归一,形塑着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政府 市场 经济 社会 三秩归一
下载PDF
熟人社会、外部市场和乡村电商创业的模仿与创新 被引量:38
14
作者 泽奇 黄诗曼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158,228,229,共28页
数字技术变革为乡村发展带来新契机,乡村电商创业成为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新现象。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市多次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乡村电商创业兴盛是可见结果,在国家政策和支农惠农项目普惠的前提下,影响结果的一个因素是电... 数字技术变革为乡村发展带来新契机,乡村电商创业成为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新现象。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市多次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乡村电商创业兴盛是可见结果,在国家政策和支农惠农项目普惠的前提下,影响结果的一个因素是电商经营模仿与创新的持续和深化,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中,熟人社会为模仿与创新提供社会正当性,是必要条件;线上市场为模仿与创新提供巨量市场和资源,是充分条件;乡村能人则是点燃模仿与创新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是充要条件。三者组合,缺一不可。为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运用仿真实验方法,对"熟人社会—线上市场—能人触发"模式进行了模拟检验,获得了与实证分析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与创新 熟人社会 线上市场 能人引领 仿真实验
原文传递
子女因素对离婚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许琪 于健宁 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48,242-243,共23页
既有的研究运用不同的数据分别涉及了子女数量、年龄以及性别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运用一个数据,分析了是否婚前生育、子女数量、年龄和性别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并考察了城乡之间的差异性。本研究发现,婚前生育不利于婚姻的稳定,生育... 既有的研究运用不同的数据分别涉及了子女数量、年龄以及性别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运用一个数据,分析了是否婚前生育、子女数量、年龄和性别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并考察了城乡之间的差异性。本研究发现,婚前生育不利于婚姻的稳定,生育子女数量多对婚姻稳定有利但边际效应递减,子女的年龄小对婚姻稳定有保护作用,有男孩的夫妇离婚的风险更低。本研究还发现,子女因素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在城乡之间有显著的不同:农村地区子女对婚姻的保护作用比城市更强,有男孩的夫妇婚姻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风险 婚前生育 子女数量 子女年龄 子女性别 城乡 差异
原文传递
智慧生活的个体代价与技术治理的社会选择 被引量:33
16
作者 泽奇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28,共3页
智慧生活的个体代价在日常生活的发展中,人类越来越依赖工具。由广义工具支持的智慧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历史潮流。在依赖工具的发展中,人类越来越多地把规律性事件交给机器处理。最古老的,如计算,曾经,我们需要动用纸笔,即使用算盘,使... 智慧生活的个体代价在日常生活的发展中,人类越来越依赖工具。由广义工具支持的智慧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历史潮流。在依赖工具的发展中,人类越来越多地把规律性事件交给机器处理。最古老的,如计算,曾经,我们需要动用纸笔,即使用算盘,使用的还是人类智慧。现在我们完全交给了机器如计算器或计算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智慧 日常生活 社会选择 个体 治理 技术 工具 计算机
原文传递
患者因素如何影响医方对医患关系的看法 被引量:31
17
作者 谢铮 泽奇 张拓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了解医方对于医患关系的满意度,寻找影响医患关系的医方满意度的患者因素,为促进医患和谐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山东、重庆3地10所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医护人员对社会医患关系和谐程度的平均评分为59.9... 目的:了解医方对于医患关系的满意度,寻找影响医患关系的医方满意度的患者因素,为促进医患和谐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山东、重庆3地10所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医护人员对社会医患关系和谐程度的平均评分为59.9分,远低于患者的评价分值(84.5分);患者的社会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和行为特征对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互动关系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受到患者的信任程度的影响。结论:医患关系的医方视角对明确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程度、分析医患紧张原因非常必要;患者因素对医患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建立和谐医患关系需要重视针对患者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病人关系 医方满意度
下载PDF
真的有“七年之痒”吗?——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许琪 泽奇 李建新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6-241,246,共26页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的初访数据研究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发现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且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逐步提前。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自然演化论和总体异质性理论为&qu...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的初访数据研究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发现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且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逐步提前。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自然演化论和总体异质性理论为"倒U型"的离婚模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前两种理论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总体异质性理论则较好地拟合了观测数据。总体分割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有离婚经历的群体其离婚风险表现为线性递增,而大量不离婚夫妻群体的存在导致总体离婚模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分期群的比较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最终会离婚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而且离婚者离婚的速率快速增长,婚姻的不稳定性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模式 总体分割模型 自然演化论 总体异质性 家庭生 命周期
原文传递
农村婚嫁流动 被引量:24
19
作者 泽奇 丁浩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2-66,共5页
本文是笔者1988年在湖北省麻城市王福店乡农村婚嫁调查结果的一部分。根据当地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婚姻习俗,我们以7.5公里为中间值把婚嫁距离分为5组,以31~59岁为中间组把婚嫁年龄分为老中青三组,调查了王福店分两种类型的3个自然村共35... 本文是笔者1988年在湖北省麻城市王福店乡农村婚嫁调查结果的一部分。根据当地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婚姻习俗,我们以7.5公里为中间值把婚嫁距离分为5组,以31~59岁为中间组把婚嫁年龄分为老中青三组,调查了王福店分两种类型的3个自然村共356对已婚夫妇的婚姻距离。调查表明:以迁入户为主体的韩家墙村和王福店村与“土著”户为主体的上马石村的居民婚嫁流动表现出同样趋势,即婚姻距离在7.5公里以内的占绝大多数,其中5公里以下的近60%;在这些近距离婚嫁中本村之间的联姻又占绝大比例;近距离婚嫁随年龄组的下降又渐有加强。我们认为,农村婚媒形式的转变[包办(买卖)→媒人介绍→自由恋爱]、交通不便、农业的小农生产形式对劳动力的需求共同促成了农村婚姻距离的逐渐缩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农村人口素质的下降、农村社会关系的亲属化以及农村社区特别是村级微型社区的自我锁闭,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嫁 农村社区 近距离 婚姻距离 已婚夫妇 自由恋爱 年龄组 调查结果 麻城市 婚姻习俗
原文传递
复杂性研究与拓展社会学边界的机会 被引量:25
20
作者 乔天宇 泽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8,M0003,M0004,共26页
在讨论复杂性与社会现象关联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梳理了探索复杂性的方法及其演进,回顾了社会学家们对复杂性的探索与贡献。伴随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社会现象与复杂性的关联更加密切,给社会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学家们了解... 在讨论复杂性与社会现象关联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梳理了探索复杂性的方法及其演进,回顾了社会学家们对复杂性的探索与贡献。伴随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社会现象与复杂性的关联更加密切,给社会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学家们了解复杂性研究的相关知识与进展,积极参与其中,是回应时代挑战的有效方式。与此同时,拥抱复杂性也为拓展社会学边界提供了新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 互动与涌现 基于行动者建模 信息通讯技术影响 拓展社会学边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