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展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5
1
作者 欣卫 刘池洋 +2 位作者 李元昊 毛光周 王建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8-1146,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分布广泛,通过众多凝灰岩夹层的实际岩心观察,归纳总结出凝灰岩夹层的常规测井曲线表现为具有相对低电位、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值的特征,并且高值常略低于致密泥岩段;单井分析凝灰岩夹层与上...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分布广泛,通过众多凝灰岩夹层的实际岩心观察,归纳总结出凝灰岩夹层的常规测井曲线表现为具有相对低电位、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值的特征,并且高值常略低于致密泥岩段;单井分析凝灰岩夹层与上、下部岩石整合接触,较少发育同沉积构造,以典型的火山尘灰大气降落沉积产物为主,但也偶见凝灰岩与砂泥岩一起发育扰动构造,明显经受了水动力改造;连井剖面分析说明延长组长1—长9皆有凝灰岩分布,横向上可对比性凝灰岩主要有4套,分别为长91、长73底、长72、长71期,以盆地西南部长73期最发育;凝灰岩平面展布特征整体呈北西向展布,由南西—北东向凝灰岩厚度逐渐变薄,并且与烃源岩、放射性异常展布形态一致,因此认为凝灰岩的沉积作用所引起的元素迁移和古环境变化,可能对延长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凝灰岩夹层 展布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火山灰沉积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7
2
作者 欣卫 刘池洋 +1 位作者 毛光周 吴柏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火山灰沉积物分布广泛,为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荧光光谱分析(XRF)、ICP-MS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等手段,对延长组火山灰层进行了细致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火...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火山灰沉积物分布广泛,为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荧光光谱分析(XRF)、ICP-MS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等手段,对延长组火山灰层进行了细致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火山灰沉积物富含晶屑、玻屑等火山物质,整体蚀变强烈,可分为凝灰岩和斑脱岩,以伊利石、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为主;主量元素SiO2含量为50.29%~79.82%,富钾,K2O+Na2O在3.20%~7.88%之间,SiO2与Al2O3、TFe2O3、MgO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EE在(99.82~550.15)×10-6之间变化,总体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曲线形态整体表现为右倾型,Eu负异常,δEu为0.147~0.837,没有明显的Ce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呈正异常,在Nb/Y-Zr/TiO2图解中,数据点主要落在安山岩-流纹岩之间,说明火山物质主体来源于中酸性岩.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和沉积学分析,认为延长组火山灰沉积物包括空降型和水携两种形成机制,大地构造环境判识图解反映了火山灰源于火山弧钙碱性岩浆原区,与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火山灰沉积物 凝灰岩 斑脱岩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世界砂岩型铀矿探明资源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飞飞 刘池洋 +3 位作者 欣卫 郭佩 张少华 程相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1-2046,共26页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初,起点较晚,在实际勘探和研究中也遇到较多难题及困惑。因此与全球同类型矿床的对比研究亟需展开,亦要求首先了解世界各国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和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大量文献和最新勘探形势的调研整理,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全球主要产铀国砂岩型铀矿资源量的变化,系统全面地编制了全新的全球和各国(或各大洲)已发现砂岩型铀矿床及其容矿层位分布图,总体可较精细地反映迄今全球各国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分布面貌的现状,同时提炼了重点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总结出全球已发现砂岩型铀矿时空分布具有五大特征:(1)全球分布广泛但不均衡,跨欧亚存在东西向巨型铀矿带;(2)规模因地而异、(超)大型矿床较多;(3)平面分布与气候环境耦合明显;(4)容矿层时代跨度长、成矿时间相对较晚;(5)主要赋存于含油气或聚煤能源盆地中。本文提供了一份可以快速了解和全面把握全球砂岩型铀资源分布及其重要地质特征的材料,为科研人员提供可对比研究的国外矿床实例,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走向哪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容矿层 资源量 分布特征 国外 全球
下载PDF
有机-无机能源矿产相互作用及其共存成藏(矿)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池洋 毛光周 +3 位作者 欣卫 吴柏林 赵红格 王建强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5,共9页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形成、分布关联密切;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成因机理和联系纽带。有机油、气、煤所提供的强大的吸附作用、还原环境和络合作用等,对无机铀的沉淀、富集和成矿具有重要的... 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形成、分布关联密切;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成因机理和联系纽带。有机油、气、煤所提供的强大的吸附作用、还原环境和络合作用等,对无机铀的沉淀、富集和成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烃类生成过程中,无机组分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如铀因其特殊的原子结构,具有独特良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络合催化及氧化还原催化特性。铀的存在,为生物的繁殖提供能量,使之勃发繁衍,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可导致烃源岩在温度较低阶段液态烃提前生成,并使总烃产量增加;同时在高温阶段可减缓有机质过度成熟,利于所生烃类的保存。铀应为低(未)熟油、气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少量烃类的提前生成和运移,可使成岩早期阶段孔渗性能良好的储层较大范围变为亲油性,为后期大规模生成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即使是致密储层也有形成大规模商业油气藏(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多种能源矿产 地质催化作用 生烃演化 还原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砾岩砾组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建强 贾楠 +3 位作者 刘池洋 欣卫 赵红格 郭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34,共9页
运用砾组分析方法,结合邻区基岩地层,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砾岩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研究区不同区域砾岩的成分来源、成因、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古水流方向。表明宜君组砾岩为早白垩世初期干旱环境... 运用砾组分析方法,结合邻区基岩地层,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砾岩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研究区不同区域砾岩的成分来源、成因、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古水流方向。表明宜君组砾岩为早白垩世初期干旱环境下山麓洪积扇—河流相沉积产物,具多物源和快速沉积的特点,砾石分选普遍较差,磨圆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低。其中南部麟游—彬县地区的砾石主要来自北秦岭造山带,西南部陇县—千阳地区主要来自陇山古生界;进而认为今渭北隆起南部及渭河地区在早白垩世仍在接受沉积,渭北隆起的发育时限主要是早白垩世末期以来,早白垩世原始盆地沉积南界可在今渭河地区甚或达秦岭北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早白垩世 宜君砾岩 砾组分析 渭北隆起 原盆边界
下载PDF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池洋 欣卫 +1 位作者 吴柏林 赵红格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15,共15页
世界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的82%以上与已经探明的油气田或煤田同盆共存,表明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中尤以中-东亚地区诸能源盆地典型.中-东亚巨型能源矿产成矿域(简称为中-东亚成矿域)东起我国松辽盆地,西... 世界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床的82%以上与已经探明的油气田或煤田同盆共存,表明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存在普遍,其中尤以中-东亚地区诸能源盆地典型.中-东亚巨型能源矿产成矿域(简称为中-东亚成矿域)东起我国松辽盆地,西止里海,地跨中国、蒙古国和中亚诸国,东西连绵逾6000km.该成矿域诸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赋存和分布具有以下特点:空间分布复杂有序、含矿层位和地区联系密切、成藏(矿)-定位时期相同或相近、赋存环境和成藏(矿)作用有机相关、并共具丰富的矿源物质背景,表明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中-东亚成矿域外生铀成矿过程可以距今100,50±2,20±(2~4),8~5Ma为界划分为5个时期.各主要含铀盆地的主成矿期及其差异,与所在盆地油气的成藏-定位时期和期次基本一致;并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响应关系,总体受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演变的控制.从工业利用和商业开采考虑,油、气、煤、铀共存、成藏和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主要发生在盆地演化晚(末)期和之后.综合分析和对比中亚和我国诸能源盆地的成藏(矿)环境认为,相对稳定的区域构造背景和适度(较弱)的构造变动,是大中型砂岩型铀矿床、油气田(区)和煤田形成、共存和保存的必要条件;适于油、气、煤、铀同盆共存成藏、且资源甚丰的盆地类型,主要为内克拉通盆地和中间地块盆地及其相关的改造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 油-气-煤-砂岩型铀矿 同盆共存 成藏(矿)机理 盆地动力学
原文传递
论东胜矿床油气逸散蚀变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吴柏林 欣卫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5-46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的显著特点,首先是矿床存在明显的绿色蚀变控矿带以及漂白现象,其次是含矿层较广泛地分布有不连续透镜状碳酸盐化钙质胶结砂岩。经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鉴定、包裹体化学成分等项测试,认为绿色蚀...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的显著特点,首先是矿床存在明显的绿色蚀变控矿带以及漂白现象,其次是含矿层较广泛地分布有不连续透镜状碳酸盐化钙质胶结砂岩。经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鉴定、包裹体化学成分等项测试,认为绿色蚀变和漂白现象是在大范围还原性环境下形成的,而其中的还原性流体主要与油气逸散作用有关;经对含矿层罐顶气和碳酸盐碳同位素以及部分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后认为,上述蚀变现象主要与上古生界来源的含CH4、H2S、CO、CO2等成分的煤成气向北东方向的逸散蚀变作用有关。故可认为,顺油气逸散方向的盆地边缘且位于绿色蚀变带前锋线的区域是铀矿成矿及找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胜矿床 油气逸散蚀变 绿色蚀变 漂白现象 砂岩型铀矿 同位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坳陷形成的动力学环境与构造属性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池洋 王建强 +4 位作者 欣卫 张东东 赵俊峰 赵红格 邓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3-1930,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来自盆地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富烃坳陷,其中贡献最大的长7段页状优质烃源岩以富铀、夹多层凝灰岩为特征。延长期大型富烃坳陷具南深北浅的坳陷型结构,内部接受统一的湖相沉积。在富烃坳陷的深湖-较深湖区,... 鄂尔多斯盆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来自盆地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富烃坳陷,其中贡献最大的长7段页状优质烃源岩以富铀、夹多层凝灰岩为特征。延长期大型富烃坳陷具南深北浅的坳陷型结构,内部接受统一的湖相沉积。在富烃坳陷的深湖-较深湖区,为优质烃源岩发育区;亦为烃源岩中较高铀含量(测井高伽马异常)和凝灰岩夹层较厚分布区,在位置上三位一体、彼此交互叠置。盆地上古生界-中侏罗统多层系高热演化区上下同位,早-中侏罗世多期持续沉降区先后叠置,均位于延长期富烃坳陷范围内。综合调查研究揭示,在延长期,特别是长7段沉积期间,各类深部物质上拱挤入构造(如砂岩墙(脉)、泥岩脊和热液碳酸盐岩结核)、同沉积变形构造(如断裂、褶皱、揉皱、滑塌、滑坡等(软)地层变形)和事件沉积(如浊流沉积、震积岩及湖底扇等)发育,主要分布在富烃坳陷深湖-较深湖区。在烃源岩等地层中,检测出多种指示深部热流体活动的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异常。深部探测显示,在富烃坳陷深部400km以上壳幔各界面呈上拱的结构特征。这表明延长期富烃坳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是在构造活动明显、深部作用活跃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中形成演化的,从深层次揭示了其形成条件与发育环境。延长期富烃坳陷与印支期秦岭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及其岩浆活动,在空间上相邻、发育时限相当、演化阶段响应、活动兴衰同步,是在华北-扬子两大陆块汇聚碰撞,进而向板内构造环境转换的动力学环境中进行的。延长期富烃坳陷两次较长距离的沉积-沉降中心迁移,是对秦岭碰撞造山环境重大变革始发的响应和纪录。在南北两大陆汇聚碰撞过程中,在仰冲华北板块后陆地带深部积聚的巨量俯冲物质发生熔融和热量转换,促使该区深部物质过饱和聚集、热能及压力超常骤增,形成较小尺度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晚三叠世延长期 富烃坳陷 事件沉积 深部作用 后陆盆地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富铀烃源岩铀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本浩 吴柏林 +1 位作者 刘池阳 欣卫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4-13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是一套深湖相富铀烃源岩,铀含量很高,其矿物学特点是富含胶磷矿、草莓状黄铁矿、有机质等。通过光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α放射性照相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长7段富铀烃源岩中铀的赋存状态,结...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是一套深湖相富铀烃源岩,铀含量很高,其矿物学特点是富含胶磷矿、草莓状黄铁矿、有机质等。通过光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α放射性照相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长7段富铀烃源岩中铀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铀除了以类质同象赋存于胶磷矿中,以及以吸附态赋存于黄铁矿和有机质中以外,还在长7富铀烃源岩中发现铀以独立铀矿物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铀矿物颗粒大小在2~14μm,矿物类型为铀石、含钛铀矿物。两种独立铀矿物的存在表明其生成环境为中低温、还原—强还原环境,认为长7优质烃源岩曾遭受过低温热液作用。总之,长7富铀烃源岩中铀的赋存主要以类质同象、独立铀矿物和离子吸附三种状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铀烃源岩 铀的赋存状态 铀矿物 长7段 胶磷矿 黄铁矿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构造活动及对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熊林芳 刘池阳 +1 位作者 欣卫 杜芳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4,13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一套优质烃源岩,然而关于这套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的研究相对有限,通过对这套优质烃源岩岩心观察与薄片分析,结合有关延长组岩石学、湖盆底形、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确定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一套优质烃源岩,然而关于这套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的研究相对有限,通过对这套优质烃源岩岩心观察与薄片分析,结合有关延长组岩石学、湖盆底形、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确定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存在构造活动并探讨了这次构造对长7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长8末-长7初存在一次构造活动,此次构造活动引起湖盆快速扩张,在湖盆内产生了多种响应,如盆地西南部湖盆底形变陡,沉积体系由曲流河体系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体系,沉积物源发生改变,沉积中心向西南方向迁移,事件沉积丰富等。此次构造活动对长7段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1构造活动使得湖盆扩张,浮游生物生存空间增加,火山物质为生物繁盛提供了养分,极大地提高了生物生产力;2构造活动导致湖盆水体加深并分层,底层水体形成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3火山物质形成的凝灰岩与优质烃源岩互层沉积,可能为烃源岩提供大量U元素作为催化剂,促进烃源岩生烃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构造活动 优质烃源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凝灰岩夹层Th元素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欣卫 刘池洋 +2 位作者 毛光周 邓煜 王飞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85-119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分布广泛,能谱测井资料解释凝灰岩夹层Th元素含量为25×10^(-6)~35×10^(-6),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Th含量在15×10^(-6)~80×10^(-6)之间,平均36.6×10^(-6),明显高于与其...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分布广泛,能谱测井资料解释凝灰岩夹层Th元素含量为25×10^(-6)~35×10^(-6),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Th含量在15×10^(-6)~80×10^(-6)之间,平均36.6×10^(-6),明显高于与其互层的泥岩或炭质泥岩的平均值,也高于地球各圈层的平均值,属于Th富集状态。延长组凝灰岩夹层中Th的富集可能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原始岩浆中Th含量较高,因其性质相对不活泼,未发生明显的迁移;其二是凝灰岩经历了较强烈的水解蚀变作用,蚀变产物以粘土矿物为主,从而可能吸附了上下地层中的Th,最终导致了凝灰岩夹层中Th的富集。Th的富集可以作为研究区识别凝灰岩夹层的标志,有利于进行更精细的地层对比。同时,Th/U比值反映出的延长期凝灰岩沉积作用所引起的元素迁移和古环境变化,可能对延长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延长组 沉积环境 凝灰岩夹层 烃源岩 Th元素
下载PDF
中-东亚能源矿产成矿域区划和盆地类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池洋 欣卫 +1 位作者 吴柏林 赵红格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8,共7页
根据区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和成矿条件等的差异,将中-东亚巨型能源矿产成矿域划分为松辽—鄂尔多斯、阿拉善—河西走廊、新疆和中亚4个成矿区。综合分析和对比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条件和勘探现状认为,相对稳定的区域构造背景和适度... 根据区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和成矿条件等的差异,将中-东亚巨型能源矿产成矿域划分为松辽—鄂尔多斯、阿拉善—河西走廊、新疆和中亚4个成矿区。综合分析和对比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条件和勘探现状认为,相对稳定的区域构造背景和适度(较弱)的构造变动,是大中型砂岩型铀矿床、油气田(区)和煤田形成、共存和保存的必要条件。适于油、气、煤、铀同盆共存成藏的盆地主要为大中型内克拉通盆地、中间地块盆地以及由其肢解、分离的中小型残留盆地。中生代晚期兴衰的中型断陷盆地,也具有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及共存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东亚 能源矿产成矿域 油气 砂岩型铀矿 成矿区划 能源盆地类型
下载PDF
陆丰北地区构造特征及恩平组勘探方向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定伟 张向涛 +2 位作者 雷永昌 欣卫 杨亚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3,共10页
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北地区的断裂体系和洼陷结构,探讨了恩平组的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北地区断裂系统具有典型的上、下双层结构,发育伸展型和张扭型2种应力类型的断裂组合样式;... 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北地区的断裂体系和洼陷结构,探讨了恩平组的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北地区断裂系统具有典型的上、下双层结构,发育伸展型和张扭型2种应力类型的断裂组合样式;文昌期发育地堑式的陆丰07洼,恩平期发育半地堑式的惠州05洼和惠州11洼,厚度和面积均较大。陆丰凹陷控洼断裂在古近纪具有“翘翘板”的特点,即从早文昌期到晚恩平期活动强度整体向北迁移;陆丰北地区恩平期物源主要来源于西北侧和东边,以长轴断槽式源 汇体系和沟谷源 汇体系为主要物源通道,其中在恩平早期广泛发育中深湖相沉积,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而恩平晚期裂陷作用减弱,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相比陆丰南勘探成熟区的恩平组具有更好的储盖组合条件;惠州05底辟构造带和洼陷区的陡坡带发育大量的断背斜、断鼻和断块,是陆丰北地区探索恩平组勘探潜力可以优先开展评价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北地区 断裂系统 洼陷结构 恩平组 勘探潜力与方向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人”字型构造成因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福生 汪旭东 +5 位作者 欣卫 王丹丹 李超 吕旭阳 王逸群 王一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6-177,共12页
陆丰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北部,被陆丰中央低凸起分隔成为南、北两个洼陷带,可进一步划分出惠州5洼、惠州11洼、陆丰7洼、陆丰13西洼、陆丰13东洼、陆丰15洼等次级构造单元。地震资料解释表明,不同构造单元内发育的主要构造样... 陆丰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北部,被陆丰中央低凸起分隔成为南、北两个洼陷带,可进一步划分出惠州5洼、惠州11洼、陆丰7洼、陆丰13西洼、陆丰13东洼、陆丰15洼等次级构造单元。地震资料解释表明,不同构造单元内发育的主要构造样式具有差异性。其中'人'字型构造样式发育在陆丰中央低凸起的西部,向东逐渐演化为共轭式('X'型)构造样式。理论模型表明,只有在基底地垒顶面之上盖层的厚度大于共轭断层倾向交叉点的高度时,盖层中才能发育地堑,形成地堑叠加在地垒之上的'X'型构造样式,否则形成盖层地垒叠加基底地垒的构造样式。平衡演化剖面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人'字型构造样式受先存走向非平行的基底隐伏断层控制,其经历了文昌组沉积期强烈断陷、恩平组沉积期弱断陷、珠海组沉积期断坳转换、新近纪裂后差异沉降等构造演化阶段。基底隐伏断层差异活动是导致盖层变形差异的主控因素,伸展应力方向的顺时针转变及其与基底隐伏断层之间的交角变化是产生基底断层活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凹陷 伸展构造 “人”字型构造 共轭式正断层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油田断层封堵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超群 雷永昌 +1 位作者 欣卫 肖张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1,共8页
珠江口盆地断圈构造整体勘探的成功率不高,而断层封堵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断圈钻探成功率尤为重要。近年来,进展主要体现在考虑地应力因素、定量评价泥岩涂抹、考虑断面立体形态等方面。以陆丰凹陷A油田典型断圈构造为例,采用上述新的技术... 珠江口盆地断圈构造整体勘探的成功率不高,而断层封堵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断圈钻探成功率尤为重要。近年来,进展主要体现在考虑地应力因素、定量评价泥岩涂抹、考虑断面立体形态等方面。以陆丰凹陷A油田典型断圈构造为例,采用上述新的技术手段,开展了断层封堵性综合评价,剖析原因认为,断面应力、断面SGR值以及断貌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断块的成败,为类似断圈的勘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堵 断面应力 SGR 泥岩涂抹 断貌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阳东 林鹤鸣 +5 位作者 汪旭东 欣卫 阙晓铭 李敏 赵泽颖 陈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陆源营养物质输入是湖泊成油母质(细菌和藻类、浮游植物等)生长的主要外部营养源。古气候条件影响了陆源输入,湖盆水体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质保存,因此沉积期古气候古水体条件对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至关重要。针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凹... 陆源营养物质输入是湖泊成油母质(细菌和藻类、浮游植物等)生长的主要外部营养源。古气候条件影响了陆源输入,湖盆水体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质保存,因此沉积期古气候古水体条件对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至关重要。针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烃源岩进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运用CIA、V/Cr、Mn/Al、Sr/Cu、Ti/Al等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综合恢复了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期古风化强度与气候温湿度、湖泊古水深、古氧相、古盐度等环境条件,揭示了古环境对文昌组烃源岩的重要控制作用为:(1)珠江口盆地文昌组时期气候温湿度与化学风化强度呈明显分段,文三段下段与文四段高强度对应高有机质含量。(2)珠江口盆地文昌组时期古水深与古氧相对有机质富集起到重要控制作用,古盐度对有机质影响不大。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LF-A井文四段与文三段下部烃源岩形成于化学风化较强、气候温暖湿润、营养物质供应充足、湖盆生产力高、水体较深、含氧量较低的水体环境下,有机质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文昌组 沉积地球化学 古环境 烃源岩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构造变换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光荣 牛胜利 +3 位作者 欣卫 何雁兵 唐旭 余一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3,共12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断裂发育,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对油气成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编图,对惠州凹陷西南部构造变换带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惠...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断裂发育,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对油气成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编图,对惠州凹陷西南部构造变换带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惠西南地区主要发育软连接型和硬连接型两大类构造变换带,根据断层倾向组合特征和硬连接作用方式可进一步划分出同向叠覆型、对向叠覆型、背向叠覆型、同向共线凹型、同向共线凸型和变换断层型等6类。软连接型构造变换带发育于两条控洼断层的相互叠接区,形成变换斜坡或断槽,变换带处多发育地层翘倾并新生小规模次级断层以保持区域应变守恒。硬连接型构造变换带位于控洼断层内部,断层位移-距离曲线在变换带处呈明显低值区,断层下降盘发育横向背斜。在惠西南地区共识别出8个软连接型变换带和8个硬连接型变换带,而且受裂陷I幕沉积中心迁移及断层活动速率变化影响,南部变换带数量更多。构造变换带不仅控制了局部砂体和储层的发育,还伴生多种类型构造圈闭及岩性圈闭,变换斜坡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势通道。勘探实践证实,软连接型变换带的成藏效果优于硬连接型变换带。深入分析惠西南地区构造变换带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对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带 软连接 硬连接 控藏作用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断陷湖盆坡折带-古沟谷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珠江口盆地海丰33洼陷古近系文昌组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和子琛 刘豪 +4 位作者 林鹤鸣 欣卫 汪旭东 剧永涛 阙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1-451,共11页
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受构造活动强度、海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通量的控制,而其内部砂体展布特征还受坡折带-古沟谷体系配置的调控,深入探索坡折带-古沟谷的配置关系对断陷湖盆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珠江口盆地是南海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盆... 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受构造活动强度、海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通量的控制,而其内部砂体展布特征还受坡折带-古沟谷体系配置的调控,深入探索坡折带-古沟谷的配置关系对断陷湖盆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珠江口盆地是南海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北部海丰33洼陷勘探程度较低,需要开展沉积体系发育控制因素分析,为储层的分布预测和油气勘探部署提供支撑。根据海丰33洼陷3D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区域构造解释基础上,深入剖析海丰33洼陷古近系文昌组发育的坡折带和古沟谷类型及其特征,阐明坡折带-古沟谷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研究区文昌组发育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3种坡折带类型,自盆地边缘至沉积中心,坡折带具有多级分带的特征;②古沟谷类型以V型、U型、W型和单断槽型等4类为主,其中V型和U型沟谷数量较多且平面分布较为集中。坡折带控制了剥蚀区与物源区的边界,为沉积物输送提供了动力,控制了沉积物走向、搬运距离和沉积可容空间等。受坡折带组合的影响,研究区在不同阶段发育了不同的沉积体系类型。古沟谷作为沉积物搬运通道控制了沉积物的输送方向及卸载位置,且其大小控制了沉积体系的规模。因此,坡折带-古沟谷共同控制了沉积体系的类型、规模及其发育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古沟谷 古地貌 沉积体系 区域构造 文昌组 海丰33洼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3东洼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勇 欣卫 +3 位作者 雷永昌 谢世文 肖张波 李敏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2,共9页
陆丰13东洼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在精细解释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陆丰13东洼的洼陷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洼陷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恢复与研究,探讨了构造演化对圈闭形成... 陆丰13东洼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在精细解释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陆丰13东洼的洼陷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洼陷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恢复与研究,探讨了构造演化对圈闭形成与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陆丰13东洼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早—中始新世断陷、晚始新世断坳转换、渐新世—第四纪区域热沉降坳陷等3个阶段,其中断陷阶段具有完整的断陷旋回,根据断陷活动的强弱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初始期、断陷高峰期、断陷萎缩期,断陷初始期和断陷萎缩期储层较为发育,断陷高峰期烃源岩较为发育。(2)在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影响下,陆丰13东洼新生代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包括披覆背斜圈闭、断背斜圈闭、断块圈闭、断鼻圈闭、构造-地层圈闭(削截、超覆)、构造-岩性圈闭。众多的圈闭类型表明研究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特别是断陷阶段与断坳转换阶段沉积的文昌组和恩平组均发育大量各类型圈闭,且邻近优质烃源岩,成藏条件优越,是陆丰13东洼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平面上,南部缓坡带发育圈闭类型及数量最多,其次是中央隆起带与低凸起,均是研究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圈闭 新生代 陆丰13东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陆丰15洼与22洼古近系文昌组源-汇系统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永昌 赵鹏 +3 位作者 肖张波 欣卫 吴琼玲 何雁兵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501-515,共15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陆丰15洼、陆丰22洼勘探程度较低,文昌组沉积体系认识较薄弱。为了推进勘探进程,基于地震、钻井、岩矿分析等资料,对洼陷文昌组源-汇系统和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识别出沿陡坡、缓坡和轴向发育的6个一级水系、23个二...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陆丰15洼、陆丰22洼勘探程度较低,文昌组沉积体系认识较薄弱。为了推进勘探进程,基于地震、钻井、岩矿分析等资料,对洼陷文昌组源-汇系统和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识别出沿陡坡、缓坡和轴向发育的6个一级水系、23个二级流域单元。文昌组沉积时期,湖水经历了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过程,裂陷早期与晚期物源输入最强。陆丰15洼早期的物源主要来自轴向、缓坡,中期收缩,晚期物源整体推进,而陆丰22洼早期的物源主要来自缓坡、陡坡,中期收缩,晚期主要来自轴向。文昌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文四段发育湖泊相烃源岩,文三段、文五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储层,预测文五段为有利勘探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凹陷 陆丰15洼 陆丰22洼 文昌组 源-汇系统 沉积演化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