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奕从瘀阻玄府论治视神经萎缩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佩云 +2 位作者 段亚姣 王保国 曹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453-457,共5页
曹奕教授认为,视神经萎缩的发生与外感温热、情志异常、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有关,各类虚实之邪均可损伤玄府及其周围脉络,致气血内停,玄府失养,瘀血内生,阻滞脉络而视物不清,故基本病机为瘀阻玄府,病位主要在肝,与肾、脾密切相... 曹奕教授认为,视神经萎缩的发生与外感温热、情志异常、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有关,各类虚实之邪均可损伤玄府及其周围脉络,致气血内停,玄府失养,瘀血内生,阻滞脉络而视物不清,故基本病机为瘀阻玄府,病位主要在肝,与肾、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主要有虚、热、瘀,其中又以瘀为重要。治疗上曹奕教授注重化瘀行血、清热生津、调补肝脾肾。曹奕教授认为艾灸能够温经散寒、引热外行、消瘀散结,故常在针刺补虚祛瘀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温散气血,扶正祛邪,在临床上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萎缩 针刺 艾灸 曹奕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探讨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方案优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琪琪 马守亮 +6 位作者 姜天鑫 吴伟伟 韩新宇 李蔚然 周欣华 李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6-103,共8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隔物灸贴组、中药联合隔物灸贴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隔物灸贴组、中药联合隔物灸贴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方案》)的恢复期中医药方案进行治疗,中药组予以辨证中药口服治疗,每日1剂,日服2次;隔物灸贴组予以足三里、脾俞、大椎、肺俞、孔最、天突等穴灸贴治疗,每日1次,每次贴敷40 min;联合组予以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各组中医症状评分、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总分及单项评分、肺部CT评分、SGRQ评分、CRP、IL-6、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BC、LYM明显升高(P<0.05),NEU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药组和隔物灸贴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中药组与隔物灸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愈显率为76.7%(23/30),中药组患者愈显率为50.0%(15/30),隔物灸贴组患者愈显率为46.7%(14/30),联合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中药组(χ^(2)=4.593,P<0.05)和隔物灸贴组(χ^(2)=5.7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29/30),中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28/30),隔物灸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26/30),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隔物灸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可有效改善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炎症、血常规、炎症指标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较单纯中药治疗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恢复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 中药治疗 隔物灸贴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胡梦露 李飞 +6 位作者 谷娜 韩舒煜 李蔚然 王克坡 周欣华 李申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VD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辨经刺井针治疗)、艾灸组(化瘀通络灸治疗)及针灸组(辨经刺井结...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VD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辨经刺井针治疗)、艾灸组(化瘀通络灸治疗)及针灸组(辨经刺井结合化瘀通络灸治疗),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予以基础药物及康复训练、普通针刺治疗,每周6次,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当天观察各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血液流变学、血清IL-1β、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MMSE、MoCA及ADL量表的评分均升高(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血清IL-1β水平均降低(P<0.05),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治疗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针灸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与艾灸组相比,针灸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灸结合治疗VD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VD患者智能缺损、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辨经刺井针 化瘀通络灸 康复训练 血液流变学 IL-1β IL-10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曹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用药经验
4
作者 王佩云 +2 位作者 段亚姣 王保国 曹奕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目的 研究曹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组方规律,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收集整理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曹奕门诊治疗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采取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 目的 研究曹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组方规律,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收集整理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曹奕门诊治疗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采取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对统计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Gephi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以探索其用药配伍规律及药物间应用特点。结果 114例有效处方中,共统计出药物101味、用药频数2122次,其中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主归肝、脾经;使用频数≥30的高频药物共有22味;通过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得到15条高频药物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药物组。结论 曹奕善于应用五味合化理论,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药味配伍入手,以“葛根加桂枝汤”为主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各位医者学习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数据挖掘 曹奕 用药经验 五味合化
下载PDF
子午流注结合俞募配穴治疗原发性失眠验案2则
5
作者 王佩云 +3 位作者 段亚姣 王保国 王振亚 曹奕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失眠症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无法入睡或无法维持睡眠状态,从而导致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不足的病症。临床以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及醒后难以再入睡为主要表现,由于长期不能获得足够睡眠,患者常常伴有身体乏力、焦虑抑郁、甚至认知障碍等问... 失眠症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无法入睡或无法维持睡眠状态,从而导致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不足的病症。临床以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及醒后难以再入睡为主要表现,由于长期不能获得足够睡眠,患者常常伴有身体乏力、焦虑抑郁、甚至认知障碍等问题[1]。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失眠是指因神经系统疾病、躯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睡眠质量低下和睡眠时间不足。而原发性失眠无法确定具体病因,是一个单纯的失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子午流注 俞募配穴 针刺 验案
原文传递
温经浴袋熏洗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33例临床研究
6
作者 王佩云 +6 位作者 张芳馨 韩啸宇 李琴 段亚姣 王保国 王振亚 曹奕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温经浴袋熏洗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来氟米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浴袋熏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 目的:观察温经浴袋熏洗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来氟米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浴袋熏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计数(TJC)、肿胀关节计数(SJC)、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及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钙离子(Ca^(2+))、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TJC、SJC及CDAI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hs-CRP、ESR、D-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Ca^(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刺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等中医证候单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浴袋熏洗可显著缓解寒凝血瘀型R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减少骨破坏以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与其对hs-CRP、ESR、D-D以及血清Ca^(2+)水平的调节作用有关,需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温经浴袋 中药熏洗 外治法 寒凝血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探析针灸治疗眩晕腧穴的应用规律
7
作者 李飞 +2 位作者 韩舒煜 谷娜 王佩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临床针灸治疗眩晕的穴位选择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和眩晕穴位处方选择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本次...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临床针灸治疗眩晕的穴位选择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和眩晕穴位处方选择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的文献,并建立针灸治疗眩晕原始数据库。通过IBM 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再利用Gephi0.9.2对腧穴数据进行“Fruchterman Reingold”算法建模,进行k-core层次分析,通过modularity class算法进行社团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类型文献102篇,提取针灸处方169条,包含103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1163次。其中,使用腧穴以足少阳胆经为主,而足少阳胆经中又以风池穴使用频次最高(128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风池-夹脊穴在腧穴间支持度最高;风池-天柱在腧穴间置信度最高。运用k-core优化腧穴处方,得到31个核心腧穴,通过modularity class算法聚类得到3个社团。结论针灸治疗眩晕处方所选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部,特定穴中以五输穴、原穴以及背俞穴使用较多,而在选穴和腧穴配伍方面则以远近配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针刺 腧穴应用规律 复杂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上病下取”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
8
作者 谷娜 李飞 +1 位作者 韩舒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眩晕”、“针刺”、“温针灸”、“电针”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 目的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眩晕”、“针刺”、“温针灸”、“电针”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02篇相关文献,涉及下肢穴位17个,腧穴的总频次为212次。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眩晕的下肢穴位所属经络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取穴频次较高的前六位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血海、太溪。其中,以特定穴的使用频率最高,以五腧穴最为常用。穴位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大类由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组成。第二大类由太冲-悬钟-足三里-太溪、侠溪-行间、三阴交-血海-足临泣组成。运用k-core优化腧穴处方共得到7个核心腧穴节点,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临泣、侠溪、丰隆。结论针灸治疗眩晕处方所选下肢穴位多以脾胃肝肾经为主,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并显示出辨证循经取穴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病下取 下肢穴位 眩晕 应用规律 复杂网络分析
下载PDF
李飞针灸治疗“长新冠”后失眠经验
9
作者 李申林 +4 位作者 王佩云 谷娜 韩舒煜 田梦卓 李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18-422,共5页
总结李飞教授针灸治疗“长新冠”(新冠感染恢复后遗留的并发症、后遗症)后失眠经验。李飞教授认为,“长新冠”后失眠患者,其病机关键在脾,病位涉及脾、心、肾、肝,病性多以虚为主。针灸以健脾祛湿、通调阴阳为治疗原则,强调行针手法的应... 总结李飞教授针灸治疗“长新冠”(新冠感染恢复后遗留的并发症、后遗症)后失眠经验。李飞教授认为,“长新冠”后失眠患者,其病机关键在脾,病位涉及脾、心、肾、肝,病性多以虚为主。针灸以健脾祛湿、通调阴阳为治疗原则,强调行针手法的应用,如:捻转补法足三里,补脾益气,捻转泻法神门,宁心安神,并通过隔附子饼灸足三里、中脘、关元穴,温补脾阳,强气血生化之源;采用“百会-神门-三阴交”“印堂-中脘-足三里”等三才穴组,沟通上下、调和气血;协同使用补母泻子法、通调任督法,补虚泻实,通调全身阴阳。在临床取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新冠感染 长新冠 失眠 行针手法 经验 李飞
原文传递
针刀联合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佩云 +2 位作者 谷娜 韩舒煜 李飞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UCLA)评分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ASES评分、UCL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刀联合穴位注射及温针灸治疗可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针刀 穴位注射 温针灸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玄栀颗粒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夏仕银 +2 位作者 汪锋 李学军 李飞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玄栀颗粒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甲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玄栀颗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甲状腺功能、肝功... 目的观察玄栀颗粒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甲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玄栀颗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水平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8.89%,(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较前提高(P<0.05),SAS评分、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均较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水平较前升高(P<0.05),治疗组则变化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SH水平提高(P<0.05),而FT4、FT3及肝功能指标水平降低(P<0.05)。结论玄栀颗粒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可有效改善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肝功能损伤,改善焦虑状态,提升治疗的整体效果,对甲亢的整体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栀颗粒 甲巯咪唑 甲亢 甲状腺素水平 焦虑
下载PDF
针刺联合疏经止痛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韩舒煜 李飞 +1 位作者 谷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疏经止痛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疏经止痛膏的治疗方式,治疗4W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疏经止痛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疏经止痛膏的治疗方式,治疗4W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中社会功能(FDIS)评分差异,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00%,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H-B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FDI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疏经止痛膏与普通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相比,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 疏经止痛膏 H-B面神经功能分级 面部残疾指数中社会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