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宋卫东 彭岳文 +2 位作者 李德 陈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7999-8003,共5页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系统是AO/ASIF于2004年为减少各种并发症而改进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其微创的理念与锁定防旋转的设计较以往内固定有更大的优势。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系统是AO/ASIF于2004年为减少各种并发症而改进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其微创的理念与锁定防旋转的设计较以往内固定有更大的优势。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07/2009-1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16例,人工关节置换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8例,全髋置换3例)。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明显优于人工关节置换(P<0.05)。提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医学植入物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侯念宗 宋卫东 +3 位作者 陈皓 刘文宙 陈炳豪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对21例拒绝截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作清创、Ⅰ期VSD覆盖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符合要求后进行Ⅱ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对21例拒绝截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作清创、Ⅰ期VSD覆盖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符合要求后进行Ⅱ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照组21例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传统清创、换药、皮瓣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溃疡复发、截肢率、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7个月。试验组21例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或形成新的溃疡。3例皮瓣皮缘坏死,给予清创后皮片修复;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处理后皮瓣均成活,未形成新的溃疡,足部功能良好。在住院时间、溃疡复发、截肢率、住院费用等方面,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VSD可保持创面清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创面提供良好覆盖,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糖尿病足溃疡复发、保留足部结构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 清创术 负压封闭引流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下载PDF
距骨骨折后缺血性坏死与功能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卫东 洪劲松 +4 位作者 王光耀 刘尚礼 彭岳文 沈慧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分析距骨骨折后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及功能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9年11月收治12例13足得到随访的距骨骨折的坏死发生率、足踝功能及致残率.按Hawkins分型:Ⅰ型2足,Ⅱ型4足,Ⅲ型5足,Ⅳ型2足.结果 12例随访11~52个月,平... 目的分析距骨骨折后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及功能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9年11月收治12例13足得到随访的距骨骨折的坏死发生率、足踝功能及致残率.按Hawkins分型:Ⅰ型2足,Ⅱ型4足,Ⅲ型5足,Ⅳ型2足.结果 12例随访11~52个月,平均19.6个月.8足出现距骨坏死,3足需处理,其中1足行踝关节融合,1足行距下关节融合,1足行减压植骨;另5足踝关节、距下关节功能良好,无距骨塌陷、骨关节炎表现.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8足,良2足,可1足,差2足,优良率为77%.结论 距骨骨折脱位后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与骨折的部位及创伤能量相关,但其功能预后与缺血坏死并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踝损伤 骨坏死
原文传递
高糖培养对雪旺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卫东 +4 位作者 王光耀 陈皓 侯念宗 沈慧勇 刘尚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25-2326,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培养下雪旺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量的改变,探讨高糖对雪旺细胞的影响。方法: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30、60mm/L的培养基中培养雪旺细胞,分别于24、48、72h,用CCK-8检测雪旺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培养下雪旺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量的改变,探讨高糖对雪旺细胞的影响。方法: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30、60mm/L的培养基中培养雪旺细胞,分别于24、48、72h,用CCK-8检测雪旺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VEGF浓度。结果:高糖培养后,雪旺细胞比正常葡萄糖培养,增殖速度减慢,VEGF分泌减少。结论:高糖抑制雪旺细胞增殖,VEGF分泌减少,对周围神经修复过程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周围神经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高糖
下载PDF
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48例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卫东 +2 位作者 潘晓华 李德 陈皓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病例,比较死亡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骨不连例数、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急诊行内固定手术(≤48小时)、早期外固定延期内固定(>48小...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病例,比较死亡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骨不连例数、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急诊行内固定手术(≤48小时)、早期外固定延期内固定(>48小时)对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外固定延期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失血量更少(P<0.05),而在死亡率、住院时间、骨不连例数、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无明显区别。结论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行早期外固定延期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颅脑损伤 复合伤 治疗
下载PDF
益肾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德坚 +1 位作者 冼淑仪 陈锦钊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0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索益肾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益肾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左椎动脉... 目的探索益肾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益肾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舒张期未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Vd、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Vd、Vs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肾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脑血流,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通络汤 脊髓型颈椎病 脑血流 脊髓功能
下载PDF
影像学参数的变化与膝关节炎疼痛程度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延涛 杨雅钦 +6 位作者 江桦清 陈锦钊 刘德坚 冼淑仪 李伟宽 周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X线影像学参数的改变与膝骨关节炎(KOA)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因KOA就诊患者90例,入选患者均拍摄膝关节轴位片,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测量5个影像学指标,分别是髌股指数、... 目的探讨X线影像学参数的改变与膝骨关节炎(KOA)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因KOA就诊患者90例,入选患者均拍摄膝关节轴位片,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测量5个影像学指标,分别是髌股指数、髌股协调角(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倾斜角、股骨滑车沟角;对KOA患者疼痛的程度进行模拟视觉疼痛评分(VAS),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VAS评分≥5分与VAS评分<5分两组,对两组的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定义VAS评分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以VAS评分等级为因变量,各影像学参数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髌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其他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髌股指数为中度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1.345,P<0.05)。结论髌股指数与KOA患者疼痛程度有关,是引起中度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髌股指数可作为评估KOA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优化PMMA骨水泥剂量强化伴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德坚 +3 位作者 冼淑仪 王延涛 李伟宽 陈锦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4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优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剂量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伴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 目的:研究优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剂量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伴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中PMMA骨水泥剂量的不同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每组15人。各组均予以PMMA骨水泥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分别使用骨水泥剂量为0 mL、0.5 mL、1 mL、2 mL及3 mL。观察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和3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和5组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跟1组、2组、3组相比较长;术后1年,3组、4组和5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好于1组和2组;5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各项对比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钉道强化从长远来看能有助于术后恢复,VAS评分,ODI指数较好。但较多骨水泥注射会增加手术出血及手术时间,增多并发症,目前来看1 mL强化剂量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骨质疏松症 腰椎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骨水泥钉道(PMMA)强化方法应用于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德坚 +3 位作者 冼淑仪 曾文艳 李伟宽 陈锦钊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2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析骨水泥钉道(PMMA)强化方法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形象病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伴骨质疏松症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选出64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析骨水泥钉道(PMMA)强化方法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形象病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伴骨质疏松症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选出64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骨水泥钉道强化后进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脊柱稳定率为96.875%,对照组脊柱稳定率为78.12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钉道强化处理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维持脊柱稳定性,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钉道强化 骨质疏松症 腰椎退行性病变 脊柱稳定性
原文传递
儿童足踝部开放性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卫东 陈皓 +4 位作者 高峻青 王光耀 侯念宗 张金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6-761,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足踝部开放性损伤的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5例足踝部损伤的病历资料,男22例,女13例;年龄3-14岁,平均8-4岁。交通伤28例,利器切割及机器辗绞伤7例。左18例,右17例,均... 目的探讨儿童足踝部开放性损伤的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5例足踝部损伤的病历资料,男22例,女13例;年龄3-14岁,平均8-4岁。交通伤28例,利器切割及机器辗绞伤7例。左18例,右17例,均为单侧;前中足5例,后足及踝部30例。其中合并骨折30例。按照Gustilo分型,Ⅰ型5例、Ⅱ型8例、Ⅲ型22例。I型、Ⅱ型及早期收治的10例Ⅲ型病例在急诊行清创缝合或(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皮瓣移植术;后期收治的12例Ⅲ型病例一期行清创、闭式负压引流术+石膏外固定或克氏针临时固定,二期行骨折复位(伴或不伴植骨)内固定+皮瓣移植术。结果30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89个月,平均38.7月。2例Ⅱ型患儿术后伤口皮肤局部坏死,行植皮术愈合;10例Ⅲ型患儿一期行急诊手术,手术次数2~6次,平均3.6次;创面愈合时间3~15周,平均8.3周。1例出现慢性骨髓炎,窦道残留,经多次病灶清除植骨后痊愈;2例足踝及小腿外侧肌肉坏死行皮瓣移植.术后3年因瘢痕组织挛缩出现足踝部内翻畸形,行外固定架矫形后正常行走。12例行分期治疗的Ⅲ型患儿皮瓣均存活,色泽及弹性良好,愈合时间3-8周,平均6.8周。伴发足踝部骨折者骨折愈合良好。按Maryland标准评分,优17足、良9足、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儿童足踝部创伤以车祸伤为多见;按损伤程度分级分期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折 开放性 软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王延涛 陈锦钊 +4 位作者 刘德坚 冼淑仪 曾冬芳 李伟宽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14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 寒凝血瘀 疼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瘦素在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12
作者 宋卫东 李德 +3 位作者 彭岳文 沈慧勇 刘尚礼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7-897,共1页
骨关节炎(OA)是一组多病因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破坏和骨赘增生。我们通过检测OA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在OA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血清瘦素水平 关节炎患者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破坏 退行性疾病 骨赘增生 病理特征 正常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