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和凋落物呼吸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骆土寿 陈步峰 +4 位作者 李意德 林明献 周光益 陈德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13-2017,共5页
采用 CI-30 1 PS红外 CO2 测定系统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和凋落物的呼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原始林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表现为多峰曲线 ,最高峰在 2 0 :0 0 ,在 1 2 :0 0和 4 :0 0~ 6 :0 0出现 2个次高峰 ,平均呼吸速率为1 0... 采用 CI-30 1 PS红外 CO2 测定系统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和凋落物的呼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原始林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表现为多峰曲线 ,最高峰在 2 0 :0 0 ,在 1 2 :0 0和 4 :0 0~ 6 :0 0出现 2个次高峰 ,平均呼吸速率为1 0 .6 85 3μmol· m- 2· s- 1;更新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大 ,平均为 1 4 .75 36 μmol· m- 2· s- 1,高峰主要在 1 3:0 0和 2 :0 0 ;凋落物分解过程在林地 CO2 排放总量中贡献很少 ,仅占 1 .74 1 %~ 2 .831 % ;原始林凋落物 CO2 排放量明显比更新林大 ,而各层的排放比例不一样 ,原始林是 b层 (半分解凋落物及腐殖质层 ) >a层 (未分解凋落物层 ) ,更新林是 b层 <a层 ;森林凋落物覆盖层对林地土壤 CO2 排放起到减缓的屏蔽作用 ;林地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较复杂 ,原始林土壤呼吸速率除与大气 CO2 浓度有关外 ,主要是时间节律影响 ,以及与气温变化有关 ,与大气湿度关系不明显 ;更新林地除与大气CO2 浓度和时间节律有关外 ,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土壤呼吸 调落物 CO2排放速率 CO2排放节律 森林 C循环
下载PDF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对降雨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步峰 林明献 +2 位作者 吴仲民 周铁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338,共6页
3a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集水区岩石、土壤及水化学质流含量的检测 ,雨林集水区降雨、总径流水体 COD、NH+4 - N、酚、Zn、Cu、Pb、Cd、Ni的加权浓度含量远低于地面水质 类标准 ;岩石组成属钾长石类 ,其 8项测定的重金属中 Zn、Mn... 3a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集水区岩石、土壤及水化学质流含量的检测 ,雨林集水区降雨、总径流水体 COD、NH+4 - N、酚、Zn、Cu、Pb、Cd、Ni的加权浓度含量远低于地面水质 类标准 ;岩石组成属钾长石类 ,其 8项测定的重金属中 Zn、Mn、Pb含量相对较高 ,水质迁移中以溶解、水解及氧化为特征 ;在降雨—径流水循环中 ,山地雨林冠层减少降雨中 COD、NH+4 - N、酚、Zn、Cd、As、Ni、Fe浓度含量范围在 32 %~ 82 % ;土壤层对进入林内的雨水中的 COD、Cu、Zn、Mn、Fe产生吸附效应 ,雨林系统对降雨中 COD、NH+4 - N、酚、Cu、Zn、Cd、Fe贮滤强度分别达 44.4%、2 3.7%、40 .2 %、8.9%、5 7.0 %、2 7.7%、88.3%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水化学贮滤净化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水质 水质贮滤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近冠层CO_2及通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步峰 林明献 +2 位作者 李意德 骆土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66-2172,共7页
采用梯度法及 CI-30 1 PS CO2 系统 ,实现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近冠层 CO2 、微气象因子梯度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雨季晴、晴间少云及多云天气 ,9:0 0~ 1 8:0 0 CO2 浓度平均值分别在 34 9~ 35 0 ml/m3 (冠上 2 .8m)、34 6~ 34 8... 采用梯度法及 CI-30 1 PS CO2 系统 ,实现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近冠层 CO2 、微气象因子梯度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雨季晴、晴间少云及多云天气 ,9:0 0~ 1 8:0 0 CO2 浓度平均值分别在 34 9~ 35 0 ml/m3 (冠上 2 .8m)、34 6~ 34 8ml/m3(冠上 0 .8m)、34 5~ 34 9ml/m3 (林内 1 6 m)、35 2~ 35 7ml/m3 (林内 5 m) ,较旱季相应天气分别小 1 4~ 1 7.5、1 0 .1~ 2 3.7、1 6 .4~ 35 .7和 1 8.1~ 36 .1 ml/m3 ;1 :0 0~ 8:0 0 ,则雨季 CO2 浓度大于旱季 ;梯度浓度廓变量和实时动力计算反映出 ,8:0 0~ 1 8:0 0 CO2 通量由大气向林冠层 ,旱、雨季平均 CO2 通量分别为 ( 0 .6 1× 1 0 - 6kg/( m2· s)和 0 .71× 1 0 - 6kg/( m2· s) ,1 9:0 0通量甚微 ,2 0 :0 0~ 7:0 0 CO2 通量则由林冠向大气 ,平均 CO2 通量分别为 0 .36× 1 0 - 6kg/( m2 · s)和 0 .32× 1 0 - 6kg/( m2· s) ;雨季昼夜大气流向冠层的净 CO2 通量是相应旱季的 1 .5 6倍。总辐射、冠顶净辐射通量以 1 3:0 0~ 1 5 :0 0为最大时域 ,相对林内 2 1 m,80 %的辐射热能被冠层吸收 ,与 CO2 通量正相关 ;晴天冠上潜热、感热最高值分别在 1 3:0 0~1 4 :0 0和 9:0 0 ,反映热带山地雨林近冠层的汇、源即白昼光合固定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近冠层 能量 水热通量 CO2梯度 CO2通量 海南
下载PDF
海南吊罗山与尖峰岭热带林区气象要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治军 +2 位作者 周光益 刘海伟 李桂梅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统计分析了海南吊罗山与尖峰岭地面气象站2001年7月-2003年7月的资料,对比研究了这两大林区气象要素的特点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两大林区的共同点是年降雨量多,蒸发量大,全年旱季雨季分明,降雨具有季风型和台风型的特点;由于受山体位置... 统计分析了海南吊罗山与尖峰岭地面气象站2001年7月-2003年7月的资料,对比研究了这两大林区气象要素的特点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两大林区的共同点是年降雨量多,蒸发量大,全年旱季雨季分明,降雨具有季风型和台风型的特点;由于受山体位置与山系走向的影响,吊罗山和尖峰岭两大热带林区的气温及降雨的差异较大。年均气温尖峰岭热带林区比吊罗山偏高0.4℃,最热月和最冷月分别高0.5℃和2.7℃;年降雨量尖峰岭林区比吊罗山林区少500 mm左右,而且尖峰岭林区有效降雨少,早期较长。气象条件的不同导致了两地在森林植被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罗山 尖峰岭 气象要素
下载PDF
热带山地雨林CO_2浓度环境的时空梯度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步峰 李意德 +3 位作者 林明献 骆土寿 周铁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89-2095,共7页
基于 2 0 0 0年旱、雨季梯度观测结果叠加分析 :晴及晴间少云天气 ,山地雨林垂直 CO2 浓度雨季在 333~ 35 0 ml/ m3的时间空间特征显著即 8:0 0~ 1 8:0 0林内 1 6 m至冠顶 2 8m,较旱季浓度分别小 1 0~ 2 1、7~ 2 0 .2 ml/ m3 ,夜间... 基于 2 0 0 0年旱、雨季梯度观测结果叠加分析 :晴及晴间少云天气 ,山地雨林垂直 CO2 浓度雨季在 333~ 35 0 ml/ m3的时间空间特征显著即 8:0 0~ 1 8:0 0林内 1 6 m至冠顶 2 8m,较旱季浓度分别小 1 0~ 2 1、7~ 2 0 .2 ml/ m3 ,夜间呼吸影响空间的最大浓度均在近林地上 5 m、出现时段有季节性差别。 8:0 0~ 1 8:0 0林冠上 CO2 浓度梯度、气温梯度表明 ,大气至林冠的 CO2 通量和冠层指向大气的热通量特征显著 ,夜间则梯度值减小、方向相反 ,且雨季晴天的 ΔCt/ ΔZ大于旱季 ,旱季气温梯度大于雨季 ;林内二氧化碳垂直梯度 ( ΔCt/ ΔZ<0 )昼夜均小于零 ,即林地指向上层的 CO2 通量特征显著 ,且两类天气均表现出雨季的浓度梯度大于相应的旱季。从而 ,科学地揭示出在 2 8m的山地雨林垂直高度上 ,植物光合固定 CO2最多而导致空间浓度最低的季节、天气、时间和空间 ,同时证实冠上两个高度实时气温与相应 CO2 浓度成 CCO2 =a1 0 b/ T。而山地雨林水汽压时空则较为直观地解释了蒸发、扩散和乱流机制影响的效果以及雨林“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CO2浓度 微气象梯度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不同路径台风或热带风暴对海南尖峰岭强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光益 +1 位作者 治军 吴仲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23-2727,共5页
利用尖峰岭气象站数 10 a间观测的历史资料 ,对尖峰岭暴雨特点、地形和不同路径台风和热带风暴对该地的暴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 :尖峰岭地区强降水主要来自台风和热带风暴的影响 ;其路径移向以尖峰岭为界 ,偏南和偏北台风... 利用尖峰岭气象站数 10 a间观测的历史资料 ,对尖峰岭暴雨特点、地形和不同路径台风和热带风暴对该地的暴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 :尖峰岭地区强降水主要来自台风和热带风暴的影响 ;其路径移向以尖峰岭为界 ,偏南和偏北台风所产生的雨量差异较大。尖峰岭暴雨产生除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外 ,地形也起到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尖峰岭 强降雨 地形 台风(或热带风暴)
下载PDF
尖峰岭热带林集水区一组水质背景值及水质生态效应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步峰 林明献 +3 位作者 曾庆波 周光益 李意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采用定位观测和多流域检测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尖峰岭热带林集水区水质及水质生态效应,41个检测集水区径流7.01≤pH<8.04的区域占81%,pH值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DO≥6.0mg/L的占90%,随海拔高度增加而... 采用定位观测和多流域检测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尖峰岭热带林集水区水质及水质生态效应,41个检测集水区径流7.01≤pH<8.04的区域占81%,pH值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DO≥6.0mg/L的占90%,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BOD5≤3.0cm/L占90%,TDS≥11.1mg/L占98%,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4项检测值为I类水质标准;热带山地雨林系统对雨水中水质项的有效功能为:径流中DO、pH、TDS、Mn浓度增加,BOD5、总N、总P浓度降低,热带原始山地雨林系统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效益。故实施原始林保护及扩大,对源头水保护、净化、林区居民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尖峰岭热带林 集水流域水质 水质效应
下载PDF
松突圆蚧对马尾松危害程度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顾茂彬 王宝生 +6 位作者 李意德 杨曾奖 陈佩珍 陈芝卿 连俊和 翁锦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62-567,共6页
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划分是以2年生枝条上松针的保存率、枝梢形状和生势作为依据,用60株平均木树干解析连年生长量验证,准确率达87.73%。对惠东、深圳等6个县(市)9个调查区60块标准地的综合调查结果:危害轻度和中等的林下植物多为草本植... 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划分是以2年生枝条上松针的保存率、枝梢形状和生势作为依据,用60株平均木树干解析连年生长量验证,准确率达87.73%。对惠东、深圳等6个县(市)9个调查区60块标准地的综合调查结果:危害轻度和中等的林下植物多为草本植物群丛组、桃金娘群丛,其土层松厚肥沃;危害较严重和严重的林下植物多为芒萁群丛、马唐+芒萁群丛及山的上部,其土壤酸度大、瘠薄。林分因子中,郁闭度与危害程度呈多项式二次幂关系,郁闭度0.5~0.65的危害最轻;水汽压与郁闭度也呈多项式二次幂关系,郁闭度0.5~0.6的水汽压最低。合理的修枝间伐,控制林分郁闭度在0.5~0.65之间,可提高林木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危害程度 马尾松害虫 林分特征 林下植物 土壤 小气候因子
下载PDF
海南省尖峰岭十八种热带乔木物候谱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庆波 丁美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物候观察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工作,要积累大量植物体生长发育资料,为农林业服务。此项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的。我国用物候知识指导农时虽历史悠久,但未形成观测网络。近20年来国内建立了个别观察站,配合气象资料做了一定工作,但... 物候观察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工作,要积累大量植物体生长发育资料,为农林业服务。此项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的。我国用物候知识指导农时虽历史悠久,但未形成观测网络。近20年来国内建立了个别观察站,配合气象资料做了一定工作,但进展缓慢。仅北京的林业院校、科学院进行了较详细的物候观察记载,并指导生产。我们在海南岛尖峰岭林区设置试验点,做了18种乔木的物候期记载工作,1981年以后由所树木园统一记载,现仅将1976—1980年观察资料进行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树种 物候 乔木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