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与用药指导
1
作者 林蕾 华章 +1 位作者 陈宗元 许鲁宁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化脓性脑膜炎(PM)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情况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305例老年PM患者,均行脑脊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统计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根据... 目的探讨老年化脓性脑膜炎(PM)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情况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305例老年PM患者,均行脑脊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统计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05例老年PM患者脑脊液中共检出病原菌115株,检出率37.70%,其中革兰氏阳性菌72株,占比62.61%,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42株,占比36.5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1株,占比0.8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老年PM患者脑脊液革兰氏阳性菌中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小于2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小于1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革兰氏阴性菌中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小于2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小于10%;根据耐药性分析结果选择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脑脊液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用药前,糖浓度高于用药前(P<0.05),总有效率为81.97%(250/305)。结论老年PM患者脑脊液中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根据上述结果选择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 病原菌 耐药性 用药指导
下载PDF
HOTAIR在肿瘤的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华章 许鲁宁 《海峡药学》 2022年第5期6-9,共4页
HOTAIR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反式作用的lncRNAs,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本文就HOTAIR在肿瘤发展及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HOTAIR 肿瘤 发展 治疗 作用
下载PDF
一种基于SGI和DNA探针的CYP2C19*2、*3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免标记荧光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华章 许鲁宁 《海峡药学》 2021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SGI和DNA探针的CYP2C19*2、*3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免标记荧光传感器,为CYP2C19*2/CYP2C19*3的多态性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应用Primer express 3.0进行CYP2C19*2、*3的两个位点的检测探针设计;建立和优化实验体系;用突变序列... 目的建立基于SGI和DNA探针的CYP2C19*2、*3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免标记荧光传感器,为CYP2C19*2/CYP2C19*3的多态性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应用Primer express 3.0进行CYP2C19*2、*3的两个位点的检测探针设计;建立和优化实验体系;用突变序列、错配序列对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准确性进行评价;将所建立荧光传感体系用于模拟样本进行检测对其实际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建立的荧光传感体系对于CYP2C19*、*3目标序列具有较高荧光响应,且对于CYP2C19*2、*3各基因型具有不同的荧光响应,即可以准确地检测出CYP2C19*2、*3野生型、突变杂合型、突变纯合型;且所建立体系具有较较高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荧光传感器具有高灵敏性、高准确性、高稳定性,可为临床CYP2C19*2、*3多态姓检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标记 荧光传感器 CYP2C19*2、*3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三明地区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MACE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华章 许鲁宁 《海峡药学》 2020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对三明地区CYP2C19*2、*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氯吡格雷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19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且术后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三明地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对三明地区CYP2C19*2、*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氯吡格雷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19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且术后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三明地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分子检测技术检测患者的CYP2C19*2、*3基因型;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后发生MACE的情况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MACE在CYP2C19*2位点GG,GA及AA 3种基因型组间分布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YP2C19*3位点3种基因型组间分布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CYP2C19*2多态性是引起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后者的OR值为10.322(95%CI:3.223~33.053)。结论三明地区人群的CYP2C19*2位点的突变率较CYP2C19*3高,其与MACE的相关性大,其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重要因素,是影响氯吡格雷治疗后MACE是否再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2 CYP2C19*3 基因多态性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