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8期6155-6160,共6页
背景: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植入后患者恢复较好,且效果与微型钛内固定相似,并且由于其可吸收性,不会作为异物长期存在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并且不影响骨的应力,不会出现骨组织萎缩的现象,并发症较传统金属内固定少。目的:比较微型钛内... 背景: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植入后患者恢复较好,且效果与微型钛内固定相似,并且由于其可吸收性,不会作为异物长期存在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并且不影响骨的应力,不会出现骨组织萎缩的现象,并发症较传统金属内固定少。目的:比较微型钛内固定系统与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所用材料不同分为微型钛组与生物可吸收组。微型钛组患者采用微型钛固定系统内固定骨折,生物可吸收组患者采用生物可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骨折部位。结果与结论:生物可吸收组患者内固定后3个月骨折稳定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微型钛组;微型钛组患者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内固定后1年髁状突移动的幅度明显高于可吸收组。结果说明2种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均有良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内固定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可吸收性内固定可以减少异物对机体的反应防止骨质疏松,联合颌间牵引后其稳定性也较为理想。因此临床应用哪一种材质进行内固定应视病变情况及患者意愿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骨折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微型钛内固定系统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 骨折稳定性 下颌骨骨折 髁状突移动度 颞下颌关节功能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老年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反应性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廖天安 邓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860-6861,共2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老年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反应性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下颌阻生智齿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口服安慰剂胶囊。观察组:在智齿拔出后注射...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老年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面部反应性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下颌阻生智齿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口服安慰剂胶囊。观察组:在智齿拔出后注射地塞米松。对比两组在术后1、3、5 d的肿胀程度、肿胀厚度、肿胀体积以及开口度,并且分析两组在术后1、3 d的疼痛强度情况。结果术后1、3、5 d,观察组肿胀度、肿胀厚度、肿胀体积等都低于对照组(P<0.01~0.05),两组开口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 d,观察组的疼痛强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用于老年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能够有效抑制面部局部肿胀,减轻术后软组织肿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 面部反应性肿胀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群咀嚼能力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晓华 +5 位作者 刘凯 高照 张堃 卢少泉 胡安全 王春苗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及MCI与咀嚼能力的关系。方法在海口市210个城乡社区中共抽取295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参与横断面研究。由接受过培训的护士进行面对面访谈,收集参与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评估其日常生活活...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及MCI与咀嚼能力的关系。方法在海口市210个城乡社区中共抽取295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参与横断面研究。由接受过培训的护士进行面对面访谈,收集参与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评估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营养状况及咀嚼能力。采用MoCA和MMSE量表对研究对象认知水平进行评估。结果2950例参与者的中位年龄为81.5岁(70~102岁),67.8%为女性。MCI有590例(20%)。MCI组年龄、女性占比较非MCI组高(P<0.001),ADL、营养状态、咀嚼能力较非MCI组差(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咀嚼能力是社区老年人群M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群MCI的患病率约为20%,咀嚼能力差与MC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 咀嚼能力 轻度认知障碍 患病率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院内发生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廖天安 +1 位作者 邓伟 甘成文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8期2707-2710,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院内出现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病因分类及院内发生并发症的构成比进行收集统计,并对发生院...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院内出现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病因分类及院内发生并发症的构成比进行收集统计,并对发生院内不良结局(住院时间延长及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中有4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9.3%,122例患者以牙源性感染为主(70.5%),其发生院内并发症的构成比为87.5%(42/48),单因素分析中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与合并系统性疾病、症状发作到入院时间、累及间隙数量、入院时血糖浓度、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关(P<0.05),而并发症与年龄、合并系统性疾病、累及间隙数量、入院时血糖浓度、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间隙数量、入院时血糖水平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80)、合并系统性疾病(OR=1.814)、累及间隙数量(OR=2.024)、入院时血糖浓度(OR=1.137)、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1.532)是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出现院内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间隙数量、入院时血糖浓度、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与治疗转归密切相关,临床应当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加强干预治疗措施,积极扭转不良转归趋势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 预后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创种植术在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廖天安 +3 位作者 王鸿 谢莉莉 郭秋云 李勇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种植技术实施修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采用种植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种植技术实施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老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种植技术实施修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采用种植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种植技术实施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牙种植技术实施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年评价两组患者修复后美学效果及种植成功率。结果:微创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手术完成1年后,微创组的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唇侧龈缘曲度、唇侧龈缘高度、根部凸度、软组织颜色和软组织质地7个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手术完成1年后,微创组的种植体成功率97.5%,对照组种植成功率95.0%,两组间种植成功率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种植技术实施修复治疗能够取得与传统方法相同的效果,同时具有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缩短,修复后近期修复体美观效果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牙列缺损 牙种植 微创种植 常规种植
下载PDF
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广伟 王鸿 +3 位作者 王涛 邓伟 甘成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静脉采用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动脉采用手工端端吻合,另选取30例同期手工吻合血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静脉吻合...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静脉采用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动脉采用手工端端吻合,另选取30例同期手工吻合血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静脉吻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皮瓣成活率。结果:应用血管吻合器行单根静脉吻合平均用时(5.8±1.8)min,明显低于手工吻合平均用时(13.2±2.2)min;两组均无血栓形成,对照组静脉危象发生率为6.67%,与研究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中应用,静脉吻合操作简单、快捷,吻合质量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吻合器 颌面部 游离组织瓣 静脉吻合 血管危象
下载PDF
口腔念珠菌感染1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廖天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158-2158,2246,共2页
目的总结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体会。方法采用涂片法或Sabouraud培养基培养法结合临床表现对134例患者进行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鉴别,采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同时进行真菌学涂片镜检,了解所用药物对白色念... 目的总结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体会。方法采用涂片法或Sabouraud培养基培养法结合临床表现对134例患者进行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鉴别,采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同时进行真菌学涂片镜检,了解所用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清除情况。结果治愈率为54.48%(73/134),好转率41.79%(56/134),无效3.73%(5/134));白色念珠菌清除率为80.59%。结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全身或局部因素诱导下容易发病,氟康唑等药物能有效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殊菌 口腔 诊断 治疗 分析
下载PDF
微创拔牙后临时义齿诱导牙龈成形对前牙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齿龈美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廖天安 +3 位作者 王鸿 谢莉莉 郭秋云 李勇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后临时义齿诱导牙龈成形对前牙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齿龈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医院行前牙种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牙处理,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后临时义齿诱导牙龈成形对前牙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齿龈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医院行前牙种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牙处理,研究组采用微创拔牙、牙龈成形术以及临时义齿技术,两组均在牙齿拔除6个月后,牙龈组织恢复良好稳定成熟后行二期种植体永久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理想的牙龈乳头比例、牙槽骨吸收度、种植体稳定度及植体修复优良率,牙龈美学效果。结果:种植体修复1年后研究组理想牙龈乳头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牙槽骨吸收度低于对照组(P<0.05),种植体稳定度高于对照组(P<0.05)。牙龈红色美学评分(PE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拔牙后临时义齿诱导牙龈成形可有效保护修复区软组织,提高种植体修复质量及牙龈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 牙龈成形 临时义齿 牙槽骨质量 种植牙牙龈 美学效果
下载PDF
下颌智齿拔除11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廖天安 邓伟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2614-2615,共2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智齿拔除患者的年龄特点及并发症发生规律,为临床下颌智齿的拔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颌面外科进行下颌智齿拔除的1 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智齿拔除原因、并发症发生等特... 目的了解海南省智齿拔除患者的年龄特点及并发症发生规律,为临床下颌智齿的拔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颌面外科进行下颌智齿拔除的1 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智齿拔除原因、并发症发生等特点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年龄为17~58岁,阻生、正畸需要两个群体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其余患者的平均年龄均超过33岁。智齿拔除的原因主要有阻生(30.63%)、邻牙病变(28.70%)、龋坏(13.82%)、冠周炎(11.00%),有少数患者是由于正畸需要(7.13%)、无对牙(5.11%)、神经痛怀疑对象(1.14%),另有28例(2.46%)患者的拔牙原因不在上述范围内。有203例(17.87%)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拔牙后出血30例,占2.64%,拔牙后感染44例,占3.87%,拔牙后疼痛102例,占8.98%。其他并发症合计27例占2.38%。将各种拔牙原因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总体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龋坏引发的并发症高于整体水平(P=0.025),而正畸需要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整体水平(P=0.003)。结论海南省下颌智齿拔除患者年龄跨度大,智齿拔除原因复杂,要根据年龄特点及智齿拔除原因针对性的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齿拔 阻生 并发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迁移及核因子-κB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勇伟 +2 位作者 顾明 邓旎 谢莉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下调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formin-like 2,FMNL2)基因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迁移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的影响。方法:FMNL2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i-FMNL2组)及阴性对照siR... 目的:探讨下调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formin-like 2,FMNL2)基因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迁移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的影响。方法:FMNL2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si-FMNL2组)及阴性对照siRNA(NC组)转染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1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作为NF-κB信号抑制剂,处理48h,Western blot检测FMNL2、E-钙粘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与NC组比较,si-FMNL2组和PDTC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Vimentin、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PDTC组比较,PDTC+si-FMNL2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下调FMNL2基因表达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从而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同源形成素样蛋白2基因 侵袭 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核因子-κB信号
下载PDF
平阳霉素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涛 +3 位作者 王鸿 邓伟 陈井鑫 甘成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417-3419,共3页
目的探究平阳霉素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鳞癌患者90例,均给予术前平阳霉素诱导化疗,按照不同平阳霉素的使用剂量分为低剂量组(80~112 mg)、中剂量组(120~160 mg)及高剂量组(168~200 mg),每组... 目的探究平阳霉素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鳞癌患者90例,均给予术前平阳霉素诱导化疗,按照不同平阳霉素的使用剂量分为低剂量组(80~112 mg)、中剂量组(120~160 mg)及高剂量组(168~200 mg),每组各30例,对比不同平阳霉素使用剂量下口腔鳞癌患者经诱导化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3年生存率。结果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随访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120~160 mg)平阳霉素应用于口腔鳞癌术前诱导化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随访3年生存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术前 诱导化疗 口腔鳞癌 生存率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局部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在舌再造中的应用
12
作者 马心赤 +3 位作者 廖天安 周钢 王和驹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局部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在舌再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1例舌癌根治Ⅰ期舌再造术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局部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结果进行随访,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术后31例舌癌创面Ⅰ期舌再造全部成...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局部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在舌再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1例舌癌根治Ⅰ期舌再造术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局部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结果进行随访,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术后31例舌癌创面Ⅰ期舌再造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血管危象1例,抢救成功,皮瓣移植成活率100%,随访6个月至1年半,再造舌吞咽功能良好,舌外观满意。结论静脉留置针局部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在舌再造中的应用明显提高前臂皮瓣的成活率,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低分子右旋糖酐 前臂皮瓣 舌癌 舌再造
下载PDF
电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天安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65-65,34,共2页
电化疗于1987年由辛育龄教授引入国内,随着电化疗的推广应用,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我科将之应用于治疗口腔颌面部的海绵状血管瘤9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电化疗 血管瘤 颌面部
下载PDF
两种斜面修复术治疗楔状缺损临床脱落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巩蕾 郝春波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549-2550,共2页
目的比较制备短斜面、凹斜面两种洞缘斜配合Filtek A350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后一年内的脱落率。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楔状缺损患者58例,患牙106颗,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短斜面组和凹斜面组,每组53颗,... 目的比较制备短斜面、凹斜面两种洞缘斜配合Filtek A350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后一年内的脱落率。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楔状缺损患者58例,患牙106颗,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短斜面组和凹斜面组,每组53颗,分别在釉质合面制备短斜面、凹斜面后流体树脂进行充填,观察充填治疗一年内的脱落率。结果凹斜面组与短斜面组患者修复1年内充填体的脱落率分别为4.3%(2/46)和8.0%(4/50),凹斜面组的脱落率低于短斜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凹斜面组配合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相比短斜面组,修复一年内充填体的脱落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短斜面 凹斜面 流体树脂 脱落率
下载PDF
长期未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生存质量
15
作者 王涛 +3 位作者 王鸿 邓伟 陈井鑫 甘成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006-4008,共3页
目的分析长期未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长期未复发晚期O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肿瘤根治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术后生存时间超过18个月,选择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UWQOL)量... 目的分析长期未复发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长期未复发晚期O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肿瘤根治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术后生存时间超过18个月,选择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UWQOL)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长期未复发OSCC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患者疼痛指标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而外貌、吞咽、娱乐、咀嚼、活力、肩功能、语言、情绪、焦虑、唾液、味觉及总分值等生存质量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文化程度、焦虑、抑郁情况是长期未复发OSCC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文化程度、焦虑、抑郁是影响长期未复发SCC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焦虑、抑郁情况对长期未复发OSCC患者术后口腔健康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且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是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未复发 口腔健康生存质量 焦虑 抑郁 心理状态
下载PDF
造影剂在复发性腮腺炎造影中的应用比较
16
作者 王鸿 廖天安 +1 位作者 胡广伟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84-85,共2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腮腺炎患者腮腺造影的造影剂选择。方法对诊断为复发性腮腺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40%碘化油和76%泛影葡胺进行腮腺造影,对图像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满意程度碘化油组图像(48例)明显高于泛影葡胺组(46例),两组... 目的研究复发性腮腺炎患者腮腺造影的造影剂选择。方法对诊断为复发性腮腺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使用40%碘化油和76%泛影葡胺进行腮腺造影,对图像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满意程度碘化油组图像(48例)明显高于泛影葡胺组(4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复发性腮腺炎患者进行腮腺造影时,造影剂的使用应首选40%碘化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碘化油 复发性腮腺炎 腮腺造影
下载PDF
海南汉族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与腮腺良性肿瘤的关联性
17
作者 黄香 +1 位作者 孙明磊 何升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0-1361,1365,共3页
目的探讨海南汉族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与腮腺良性肿瘤的关联性。方法以65例海南汉族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实验组,69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对所有入选者行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CT、TT三种基因型的检出... 目的探讨海南汉族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与腮腺良性肿瘤的关联性。方法以65例海南汉族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实验组,69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对所有入选者行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CT、TT三种基因型的检出例(率)在实验组中为33(50.8%)、25(38.5%)、7(10.7%),对照组中为44(63.8%)、24(34.8%)、1(1.4%),统计学分析P=0.05。等位基因C/T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0%/30%和80.6%/19.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PLAG1基因rs6474051多态性与海南人群腮腺良性肿瘤可能存在关联,等位基因T可能是其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rs6474051
下载PDF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组织缺损五例
18
作者 蒋封运 廖天安 +4 位作者 郑长泰 钟少波 王鸿 柴益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6-266,共1页
关键词 口腔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修复 前臂 2002年10月 2003年 舌再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