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对家校共育引领作用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邰祥林
-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
出处
《天津教育》
2021年第25期115-116,119,共3页
-
基金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成果论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学校引领,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556)的研究成果。
-
文摘
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通常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两个方面的。学生在校时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以及一些校园活动的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与习惯,但是一旦家庭教育观念与课程教育内容存在相悖的地方,学生还是会按照家庭教育的观念行事,导致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观念始终无法形成。因此,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势,引导家校共育,以此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
家校共育
引领作用
-
Keyword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Leading role
-
分类号
G6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政资源应用分析
- 2
-
-
作者
邰祥林
-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
出处
《新一代(理论版)》
2022年第7期112-114,共3页
-
文摘
随着教育改革措施的落实与完善,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影响逐渐降低。教育行业对初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度逐渐增强,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时政资源,不仅有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三观的形成与培养。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深入研读教育改革刚要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时政资源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其知识储备,拓宽学生思想政治视野。
-
关键词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时政资源
运用
浅析
教学模式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
-
题名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研究
- 3
-
-
作者
邰祥林
-
机构
甘肃省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
出处
《成才之路》
2016年第30期16-16,共1页
-
文摘
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性、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实效性策略两方面,研究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提高实效性,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
关键词
德育
思想品德
实效性
策略
-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养成教育
- 4
-
-
作者
邰祥林
-
机构
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
出处
《成才之路》
2011年第14期62-62,共1页
-
文摘
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首要地位,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良好品质是可以养成的。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能使教学融洽,也能使学生受用一生。良好品质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的,属于非智力因素,包括正确的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流、为人处世等习惯。
-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
养成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
非智力因素
行为习惯
教育形成
人际交流
-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是家庭教育重点
- 5
-
-
作者
邰祥林
-
机构
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
出处
《成才之路》
2011年第1期I0008-I0008,共1页
-
文摘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目前西部农村许多父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一门心思盯住孩子的学习或者更甚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则忽略不管。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
-
关键词
行为习惯培养
家庭教育
教育重点
思想品质
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成绩
西部农村
孩子
-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