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全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史雪威 陈绪慧 +6 位作者 蔡明勇 张新胜 申振 李静 肖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9-1011,共13页
宁夏作为我国首批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省份,近四分之一的国土被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显著提升了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能力。为了评估宁夏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安全屏障的贡献,以及为干旱半干旱区域制定生态保护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 宁夏作为我国首批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省份,近四分之一的国土被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显著提升了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能力。为了评估宁夏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安全屏障的贡献,以及为干旱半干旱区域制定生态保护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当量因子法和2米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了宁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础当量表,分析了宁夏2018—2020年生态资产存量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结果显示:(1) 2020年全区生态资产存量共计332.11万hm2,主要由森林、草地及湿地三部分组成,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为889亿元,2018—2020年宁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1.06亿元;(2)生态保护红线以不到1/4的国土面积提供了全区1/3以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在评估期内贡献63%价值增长量(0.67亿元);(3)草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供主体(52%价值总量),但仅约31%位于红线范围内,同时面临存量减少、沙化退化等问题,合理提高草地存量与质量是未来宁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的关键;(4)建议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围绕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因地制宜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保护红线 价值当量因子 生态系统分类 宁夏
原文传递
陕西秦岭地区生态干扰风险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新胜 蔡明勇 +2 位作者 陈绪慧 史雪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21,129,共8页
[目的]揭示不同自然生态状况、资源环境禀赋以及人类干扰强度条件下秦岭地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对秦岭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以秦岭地区(陕西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空间类型等14个指... [目的]揭示不同自然生态状况、资源环境禀赋以及人类干扰强度条件下秦岭地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对秦岭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以秦岭地区(陕西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空间类型等14个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权重赋值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构建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开展了秦岭地区(陕西段)生态干扰风险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秦岭地区(陕西段)生态干扰风险整体呈现“北高—中低—南中”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生态干扰较高和高风险区分布在秦岭北麓一带以及汉滨区、汉台区、城固县部分区域。低风险、较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分别占比26.46%,42.44%,19.92%,8.62%和2.56%。秦岭地区(陕西段)人类活动分布较为集中,占研究区面积11.18%的生态干扰较高和高风险区域集中了研究区内36.26%的人类活动面积,并提出了县域单元生态干扰风险预警机制。[结论]陕西秦岭地区生态干扰风险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生态干扰风险程度较低,研究结果对于秦岭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监管策略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扰风险 生态保护红线 秦岭地区(陕西段)
下载PDF
高分三号卫星影像在地表变化检测中的应用试验
3
作者 陈绪慧 +4 位作者 张新胜 蔡明勇 任致华 王丽霞 史雪威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受相干斑噪声、成像几何畸变和背景信息复杂等因素影响,在地表变化检测领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研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基于SAR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及技术流程,构建“高分三号”(GF-3)卫星SAR影像差分干涉测量和... 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受相干斑噪声、成像几何畸变和背景信息复杂等因素影响,在地表变化检测领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研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基于SAR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及技术流程,构建“高分三号”(GF-3)卫星SAR影像差分干涉测量和极化数据变化检测技术方法与流程,并选择内蒙古新井露天煤矿区域进行试验,成功验证了GF-3影像应用于地表变化检测的技术可行性和结果可靠性。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GF-3卫星影像差分干涉测量成功获取新井煤矿范围形变图,形变较大区域与光学影像解译结果基本吻合,证明GF-3卫星具有差分干涉测量能力;2)基于GF-3影像变化检测提取的新井煤矿事故发生位置准确,提取变化区域面积为0.128 km^(2),与公开发布的监测结果(0.1 km^(2))基本一致,证明GF-3影像可应用于地表变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变化检测 “高分三号”卫星影像 形变图 遥感应用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的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明勇 +2 位作者 申振 张新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8,共8页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结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是今后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和重点工作。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监管业务系统,研究基于卫星遥感的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提取方法和流程,并以...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结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是今后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和重点工作。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监管业务系统,研究基于卫星遥感的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提取方法和流程,并以宁夏为例,验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基于卫星遥感技术构建的方法精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为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监管提供了思路;使用该技术方法的作业效率相比人工解译提升了2~3倍,提取的宁夏生态破坏问题图斑准确率达到66%,人类活动提取准确率更是达到95%,能够满足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监管需求;宁夏55%的县(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发现新增和规模扩大人类活动,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北部和中部分布较少,其中彭阳县、沙坡头区和中宁县人类活动影响面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遥感 人类活动 生态破坏问题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归一化植被指数时序数据拟合算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晶 +2 位作者 秦元萍 吴跃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17-323,共7页
长时间序列遥感植被指数数据集能够体现植被生长变化规律,已经广泛应用于覆被变化分析、环境变化分析与模拟、植被参数反演和信息提取等研究。但受云、气溶胶和太阳高度角等大气条件以及遥感器采集与传输过程、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NDV... 长时间序列遥感植被指数数据集能够体现植被生长变化规律,已经广泛应用于覆被变化分析、环境变化分析与模拟、植被参数反演和信息提取等研究。但受云、气溶胶和太阳高度角等大气条件以及遥感器采集与传输过程、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NDVI数据存在大量噪声。因此,重建高质量NDVI数据是其应用的必要过程和首要步骤。本文以美国西南弗吉尼亚煤田1984~2010年NDVI数据为数据源,基于TIMESAT3.1提供的三种滤波算法,即非对称高斯函数(AG)拟合、双Logistic曲线(D-L)拟合和Savitzky-Golay(S-G)滤波法,阐述了算法重建的原理和优缺点,然后对比三种算法的拟合效果、保真性和细节处理效果,优选出一种最佳滤波算法,进而通过变化曲线分析此地区露天矿区土地损毁和植被修复的过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TIMESAT 滤波算法 年际变化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互联互通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史园莉 张宏伟 +4 位作者 毕京鹏 毕晓玲 肖桐 《环境生态学》 2021年第1期17-22,28,共7页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国家和地方之间、行业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交换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分析4种常见的交换共享方式及其特点,并结合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需求,初步构建了“互联网+政务专网”双网并行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互联互通模式,测...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国家和地方之间、行业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交换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分析4种常见的交换共享方式及其特点,并结合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需求,初步构建了“互联网+政务专网”双网并行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互联互通模式,测试并分析了数据传输效率。结果表明:针对数据量大的卫星遥感影像产品以及现场移动核查信息等数据,可采用高带宽的互联网云平台作为传输通道;对于数据量小、敏感性强的人类活动问题图斑、红线台账、成果文档等数据,可采用前置机中间件的方式在政务专网环境中进行数据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互联互通 双网并行 云平台 前置机
下载PDF
两种应用场景下NDVI时间序列数据拟合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新胜 +4 位作者 蔡明勇 申振 史雪威 陈绪慧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2年第3期19-26,共8页
植被覆盖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包含地表植被的长势、生长周期、时空变化等信息,其拟合重建结果可应用于物候信息提取、生态质量评价、人类活动扰动识别、覆被变化动态监测等方面。基于TIMESAT软件,选取物候参数提取和扰动识别2个应... 植被覆盖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包含地表植被的长势、生长周期、时空变化等信息,其拟合重建结果可应用于物候信息提取、生态质量评价、人类活动扰动识别、覆被变化动态监测等方面。基于TIMESAT软件,选取物候参数提取和扰动识别2个应用场景,结合地面站点数据和Jacknife法模拟数据,对比分析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AG法)、双Logistic函数拟合法(D-L法)和Savitzky-Golay滤波法(S-G法)3种方法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1)3种方法拟合重建后提取的生长开始时间(SOS)、生长结束时间(EOS)、生长周期(LOS)等物候参数接近站点数据,AG法和D-L法保持NDVI时序曲线整体变化特征的能力较强,提取的SOS和EOS更接近站点数据;(2)人类活动扰动识别应用场景中,S-G法在滤波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时序曲线细节变化,恢复速率相关系数达到0.618,回归估计标准差低于AG法和D-L法,因此识别精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指数 时间序列 遥感 TIMESAT软件 拟合重建 物候参数 扰动识别
下载PDF
3种NDVI时序数据重建方法对比研究
8
作者 +2 位作者 蔡明勇 申振 张新胜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第7期83-88,共6页
受云、冰雪、气溶胶等因素的干扰,遥感时间序列数据集包含大量噪声。基于TIMESAT软件中非对称的高斯函数拟合法(AG)、双Logistic曲线拟合法(D-L)、Savitzky-Golay滤波(S-G)3种拟合方法重建了弗吉尼亚州韦兹县、陕西省神府地区、山东省... 受云、冰雪、气溶胶等因素的干扰,遥感时间序列数据集包含大量噪声。基于TIMESAT软件中非对称的高斯函数拟合法(AG)、双Logistic曲线拟合法(D-L)、Savitzky-Golay滤波(S-G)3种拟合方法重建了弗吉尼亚州韦兹县、陕西省神府地区、山东省兖州市不同类型的NDVI时序数据集,从空间格局和植被覆盖两个维度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①气候、海拔、地形和主要植被类型等因素将对数据重建结果产生影响,3种方法均有一定去噪能力,S-G方法的重建更关注“细节”,但保留了大量噪声,AG方法和D-L方法更加注重整体效果,重建后的时序曲线较平滑,符合植被生长变化的连续性规律,但会损失时序曲线的真实局部变化特征;②NDVI时序数据重建结果受植被覆盖类型影响较大,3种方法的耕地重建效果均较好且相差较小,AG方法和D-L方法对林地的重建质量高于S-G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TIMESAT NDVI 时间序列数据 数据重建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