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4/NF-κB通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伦英俊 陈晨 +2 位作者 高宏程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首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等。目前认为免疫炎症机制在DR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Toll...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首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等。目前认为免疫炎症机制在DR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通路是介导炎症因子释放的重要途径,在免疫炎性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不少研究证实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可有效减轻DR。本文就TLR4/NF-κB通道在D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可为治疗DR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ΚB 小胶质细胞 炎症
原文传递
双眼视盘玻璃疣1例
2
作者 侯梦铃 伦英俊 +4 位作者 高宏程 陈晨 沈庆庆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双眼视物不清2年余”于2022年5月21日到眼科就诊。患者发病后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双眼视乳头水肿、双眼色素膜炎,治疗后视力提高不明显。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视力:右眼+1.50 DS→0.04,左眼+1.25 DS→0.04,眼... 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双眼视物不清2年余”于2022年5月21日到眼科就诊。患者发病后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双眼视乳头水肿、双眼色素膜炎,治疗后视力提高不明显。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视力:右眼+1.50 DS→0.04,左眼+1.25 DS→0.04,眼压:右眼1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检查 视盘玻璃疣 MMHG 视力提高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伦英俊 +3 位作者 葛瑶 高宏程 陈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1/2023-12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AION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完成健康体检者(未发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其他眼底血管病变...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1/2023-12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AION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完成健康体检者(未发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其他眼底血管病变)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评价RC与AION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ON患者残余胆固醇(RC)、空腹血糖(FBG)、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C与TG、TC、LDL-C呈正相关(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C、FBG是AION发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与FBG相比,RC水平对于AION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结论:RC与AION的发生相关,是AION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RC水平高的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可降低AION的发病风险,这对预防AION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残余胆固醇 血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及PRP前后对视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伦英俊 +3 位作者 侯梦铃 高宏程 陈晨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4908-14916,共9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研究进展,DR不单纯是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病变,其还伴随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异常改变。目前临床上按DR发展阶段和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研究进展,DR不单纯是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病变,其还伴随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异常改变。目前临床上按DR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无明显视网膜病变(non-obvious diabetic retinopathy, NDR)、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DR由于其复杂的病理变化早期即破坏了视网膜正常的功能,因而及时、安全、有效地对重度NPDR和P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显得极其重要。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s, mfERG)、眼底视野计(Fundus Perimetry)、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oals, P-VEP)作为眼科常用的检查技术,在早期监测视网膜功能的异常及PRP术后视网膜功能进展变化的追踪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DR诊断、治疗和后期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就近年来DR患者早期及PRP前后有关视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 视网膜功能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