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和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合并食管裂孔疝患儿的诊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闭锁术后确诊食管裂孔疝患儿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5例;出生体重为(2438.0±381.2)g,范围在1750~306...目的总结和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合并食管裂孔疝患儿的诊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闭锁术后确诊食管裂孔疝患儿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5例;出生体重为(2438.0±381.2)g,范围在1750~3060 g;出生孕周为(37.5±2.1)周,范围在33~40+6周。22例患儿中原发食管闭锁Ⅰ型7例,Ⅲ型15例,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食管裂孔疝。其中4例患儿临床症状不显著,于我科定期随访;1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手术患儿中15例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3例因胃与肝粘连严重行开放手术;采用Nissen术式10例,Toupet术式8例。18例患儿至今随访1~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复发4例。其中,2例行24 h pH监测提示夜间病理性反流,再次行Nissen手术修补;2例无病理性反流症状,暂未再次手术治疗。18例手术患儿术后反流症状均较前明显好转,5例夜间偶有反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中。14例生长发育良好,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异,4例患儿身高体重暂处于同龄儿2个标准差以下。结论食管闭锁患儿应重视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可能;定期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合并食管裂孔疝,尤其是Ⅰ型食管闭锁术后获得性食管裂孔疝的发生;腹腔镜Nissen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腹腔镜再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自2010年至2014年我们对6例复发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再修补、胃底折叠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7月,平均9.6个月。术后复发时间3~9个月,平均6.2...目的:探讨腹腔镜再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自2010年至2014年我们对6例复发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再修补、胃底折叠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7月,平均9.6个月。术后复发时间3~9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复查食管钡餐造影(GI)和24 h 食管 PH 值监测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中,5例首次手术经腹腔镜完成,1例经右侧胸腔完成。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再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2例修补膈肌脚的缝线脱落,2例一侧膈肌脚被缝线切割裂开,2例膈肌脚缝合不紧密,均通过缝线再次缝合,未使用人工补片。手术时间2~3 h。术中出血25 mL,无一例食管穿孔。随访1~4年,术后无呕吐、呛咳、肺炎等症状,吞咽功能良好,复查 GI 无复发,24 h 食管 pH 值监测无病理性反流。结论小儿食管裂孔疝经腹腔镜或经胸修补后复发者,通过腹腔镜再次修补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long 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的治疗仍是全球小儿外科医生的挑战。尽可能利用自身食管以重建食管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应用食管内牵引技术延长食管,从而达到利用自身食管重建食管的目的。方法自2015年...目的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long 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的治疗仍是全球小儿外科医生的挑战。尽可能利用自身食管以重建食管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应用食管内牵引技术延长食管,从而达到利用自身食管重建食管的目的。方法自2015年全年本院收治LGEA患儿5例。Ⅲa型1例,Ⅰ型4例。5例患儿经综合评估后行食管内牵引延长方案,近远端利用胆道探条予以合适力量进行延伸,并利用食管造影定期进行距离评估,内牵引延伸期间均持续通过胃造瘘提供患儿营养支持,近端食管持续负压吸引排除分泌物,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结果5例患儿食管盲端之间的距离最初为5.0~7.5个椎体不等,内牵引食管延长后两盲端距离为0~2.5个椎体不等,内牵引持续总时间在6~14周。最终5例患儿均成功施行食管重建术,其中1例行食管端端吻合术,3例行食管肌层环形切开吻合术(Livaditis),1例行食管肌瓣翻转吻合术。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未见明显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3例,分别予以3~7次食管球囊扩张后好转。随访至今5例患儿均已完全经口喂养,无明显呕吐或喂养困难,生长发育相较同龄人无落后,无需特殊饮食食谱。结论通过内牵引技术可以有效地达到延长食管的目的,使利用食管本身完成一期食管重建术成为可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总结和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合并食管裂孔疝患儿的诊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闭锁术后确诊食管裂孔疝患儿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5例;出生体重为(2438.0±381.2)g,范围在1750~3060 g;出生孕周为(37.5±2.1)周,范围在33~40+6周。22例患儿中原发食管闭锁Ⅰ型7例,Ⅲ型15例,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食管裂孔疝。其中4例患儿临床症状不显著,于我科定期随访;1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手术患儿中15例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3例因胃与肝粘连严重行开放手术;采用Nissen术式10例,Toupet术式8例。18例患儿至今随访1~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复发4例。其中,2例行24 h pH监测提示夜间病理性反流,再次行Nissen手术修补;2例无病理性反流症状,暂未再次手术治疗。18例手术患儿术后反流症状均较前明显好转,5例夜间偶有反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中。14例生长发育良好,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异,4例患儿身高体重暂处于同龄儿2个标准差以下。结论食管闭锁患儿应重视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可能;定期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合并食管裂孔疝,尤其是Ⅰ型食管闭锁术后获得性食管裂孔疝的发生;腹腔镜Nissen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文摘目的:探讨腹腔镜再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自2010年至2014年我们对6例复发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再修补、胃底折叠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7月,平均9.6个月。术后复发时间3~9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复查食管钡餐造影(GI)和24 h 食管 PH 值监测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中,5例首次手术经腹腔镜完成,1例经右侧胸腔完成。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再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2例修补膈肌脚的缝线脱落,2例一侧膈肌脚被缝线切割裂开,2例膈肌脚缝合不紧密,均通过缝线再次缝合,未使用人工补片。手术时间2~3 h。术中出血25 mL,无一例食管穿孔。随访1~4年,术后无呕吐、呛咳、肺炎等症状,吞咽功能良好,复查 GI 无复发,24 h 食管 pH 值监测无病理性反流。结论小儿食管裂孔疝经腹腔镜或经胸修补后复发者,通过腹腔镜再次修补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文摘目的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long 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的治疗仍是全球小儿外科医生的挑战。尽可能利用自身食管以重建食管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应用食管内牵引技术延长食管,从而达到利用自身食管重建食管的目的。方法自2015年全年本院收治LGEA患儿5例。Ⅲa型1例,Ⅰ型4例。5例患儿经综合评估后行食管内牵引延长方案,近远端利用胆道探条予以合适力量进行延伸,并利用食管造影定期进行距离评估,内牵引延伸期间均持续通过胃造瘘提供患儿营养支持,近端食管持续负压吸引排除分泌物,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结果5例患儿食管盲端之间的距离最初为5.0~7.5个椎体不等,内牵引食管延长后两盲端距离为0~2.5个椎体不等,内牵引持续总时间在6~14周。最终5例患儿均成功施行食管重建术,其中1例行食管端端吻合术,3例行食管肌层环形切开吻合术(Livaditis),1例行食管肌瓣翻转吻合术。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未见明显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3例,分别予以3~7次食管球囊扩张后好转。随访至今5例患儿均已完全经口喂养,无明显呕吐或喂养困难,生长发育相较同龄人无落后,无需特殊饮食食谱。结论通过内牵引技术可以有效地达到延长食管的目的,使利用食管本身完成一期食管重建术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