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 被引量:12
1
作者 博来 辛景义 《中医正骨》 2017年第3期60-62,66,共4页
目的:观察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28岁。左侧5例,右侧9... 目的:观察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28岁。左侧5例,右侧9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7~12 mm,中位数10.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8°~12°,中位数11.5°。麻醉状态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11~15 mm,中位数12.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9°~13°,中位数10.5°。MRI检查显示,距腓前韧带Ⅳ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Ⅲ度损伤8例,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Ⅱ度损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随访观察踝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其中疼痛评分术前(22.14±8.00)分、末次随访时(33.57±8.40)分,功能评分术前(6.86±7.93)分、末次随访时(9.14±4.52)分。均未出现切口皮肤感染或坏死、腓骨骨折、肌腱滑脱及界面螺钉脱出等并发症。结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踝损伤 扭伤和劳损 外侧韧带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侧方压缩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宝虎 博来 +1 位作者 马智敏 吴乐彬 《中医正骨》 2021年第8期16-22,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侧方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侧方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23例...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侧方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侧方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23例(单侧入路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31例(双侧入路组)。男16例,女38例。年龄55~91岁,中位数71.5岁。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椎体压缩侧凸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①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后1周,单侧入路组骨水泥弥散系数低于双侧入路组[(17.12±5.14)%,(28.07±3.29)%,t=51.740,P=0.001]。②椎体压缩侧凸角。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4.107,P=0.074);2组患者椎体压缩侧凸角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8.371,P=0.241);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椎体压缩侧凸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28.107,P=0.000);2组患者椎体压缩侧凸角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且2组的下降趋势完全一致(单侧入路组:23.17°±3.51°,10.84°±2.53°,10.77°±2.61°,10.75°±2.70°,10.71°±2.73°,F=532.236,P=0.000;双侧入路组:25.08°±2.78°,9.70°±1.81°,9.67°±2.17°,9.69°±2.28°,9.69°±2.32°,F=219.463,P=0.000)。③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805,P=0.005);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8.963,P=0.014);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94.152,P=0.000);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单侧入路组:(8.1±2.1)分,(3.2±0.5)分,(2.7±0.5)分,(2.9±0.5)分,(3.1±0.4)分,F=414.275,P=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胸椎 腰椎 椎体后凸成形术 手术入路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乳香散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博来 王小军 +2 位作者 马智敏 吴乐彬 卢梓皓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观察乳香散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PMOPF)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18例PMOP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9例。2组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香散内服。比较2组... 目的:观察乳香散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PMOPF)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18例PMOP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9例。2组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香散内服。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期间再骨折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代谢指标[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NP)、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首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首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OPG、BGP、BALP、PⅠNP、BMP-2骨代谢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CTX-Ⅰ、TRACP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OPG、BGP、BALP、PⅠNP、BMP-2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TX-Ⅰ、TRACP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2组L1~4、全髋、股骨颈BMD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研究组上述3项BMD指标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2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及心电图异常,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再骨折发生率1.72%,对照组再骨折发生率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香散治疗PMOPF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骨折愈合,提升骨密度,调节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 乳香散 骨代谢 骨密度
原文传递
空心拉力螺钉逆行固定在Lisfranc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嘉欢 博来 吴乐彬 《中医正骨》 2018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时,以空心拉力螺钉逆行固定Lisfranc关节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12例单侧新鲜闭合性Lisfranc损伤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3~55岁,中位数31岁;根据Myserson分类法,A型(...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时,以空心拉力螺钉逆行固定Lisfranc关节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12例单侧新鲜闭合性Lisfranc损伤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3~55岁,中位数31岁;根据Myserson分类法,A型(同向脱位)1例、B型(孤立脱位)8例、C型(分离脱位)3例;车祸伤7例,运动损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均未合并足部其他损伤。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以空心拉力螺钉逆行固定Lisfranc关节。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关节对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8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脱出等并发症。内固定物均在术后1年内顺利取出,未发生螺帽滑丝、断钉等情况。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功能评分75~97分,中位数93分;优10例、良1例、可1例。疗效评定为可的患者术后出现了内固定物排异反应,术后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后经康复治疗后足部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12例患者Lisfranc关节解剖对应关系恢复良好,第1、第2跖骨间隙未见增宽,均无关节疼痛症状。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时,以空心拉力螺钉逆行固定Lisfranc关节,能很好地恢复关节间隙和维持关节稳定,后期螺钉取出方便,而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损伤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足外伤术后复位不良致平足畸形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博来 王宝虎 吴乐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64-367,共4页
患者,女,25岁,于2017年1月9日因车祸致右小腿出血、肿痛,右足皮肤擦伤,中足畸形、疼痛,右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胫腓骨开放骨折,右足舟骨骨折、右距舟关节脱位(图1a,1b)。诊断为右小腿开放伤,右胫腓骨骨折,右足舟骨骨折,Chopart关... 患者,女,25岁,于2017年1月9日因车祸致右小腿出血、肿痛,右足皮肤擦伤,中足畸形、疼痛,右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胫腓骨开放骨折,右足舟骨骨折、右距舟关节脱位(图1a,1b)。诊断为右小腿开放伤,右胫腓骨骨折,右足舟骨骨折,Chopart关节脱位。于急诊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清创缝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1周行右足距舟关节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中拍摄X线片示右距舟关节对位不良(图1c,1d)。但当时未发现关节错位,遂允许患者出院,术后2个月拔除克氏针,后该患者失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足畸形 骨折固定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内侧撑开器与斯氏针牵开纠正跟骨骨折内翻畸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博来 王宝虎 吴乐彬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比较使用内侧撑开器与斯氏针牵开纠正跟骨骨折内翻畸形的优缺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湖州市中医院收治跟骨骨折病例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19~63(39.8±5.9)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病例分为2组,撑... 目的:比较使用内侧撑开器与斯氏针牵开纠正跟骨骨折内翻畸形的优缺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湖州市中医院收治跟骨骨折病例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19~63(39.8±5.9)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病例分为2组,撑开器组30例,斯氏针组30例。术前术后拍摄患足X线平片,测量跟骨的Bǒhler’s角、Gissane’s角、内翻角、长度、宽度及高度,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影像学指标,术后随访观察患足功能,评估方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ǒhler’s角、Gissane’s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器组术后跟骨内翻角纠正情况优于斯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撑开器组的AOFAS评分为(85.29±6.67),与斯氏针组评分(63.11±9.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手术中使用内侧撑开器相较于使用斯氏针牵开,能更好地纠正跟骨内翻角,且没有对跟骨其他因素的改善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翻畸形 撑开器 斯氏针
下载PDF
改良Scarf截骨术矫正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型拇外翻 被引量:11
7
作者 博来 辛景义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Scarf截骨术矫正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增大型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拇外翻患者(33足)采用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足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的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DMAA的变化。依... 目的探讨改良Scarf截骨术矫正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增大型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拇外翻患者(33足)采用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足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的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DMAA的变化。依据AOFAS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33足术后足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所示的HVA、IMA及DMAA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术后未出现畸形复发、截骨处不愈合、跖骨头坏死及足趾坏死等并发症。其中有2足螺钉松动,1足术后感染,1足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僵硬。末次随访参照AOFA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9足,良2足,差2足,优良率93.94%。结论对于合并DMAA增大型拇外翻患者,采取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可有效矫正畸形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Scarf截骨术 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