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正 樊立宏 +3 位作者 董炜 武君 尚卫华 胡柯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1期4175-41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7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7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VT发生率、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HTC)、全血黏度(WBV)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DVT的总发生率为9.7%(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DD、Hcy、hs-CRP、HTC、WBV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该6个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7.94%,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通 利伐沙班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CT引导微创穿刺引流尿激酶液化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涛 德吉卓嘎 +3 位作者 次旦扎西 贡桑明久 王文涛 武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1期2931-2933,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一种典型高血压并发症。据统计,高血压性脑出血占所有脑出血的70%,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与致死率[1]。高原血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一种由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生活,由慢性低氧所引起...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一种典型高血压并发症。据统计,高血压性脑出血占所有脑出血的70%,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与致死率[1]。高原血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一种由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生活,由慢性低氧所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度的临床类型,格桑顿珠等[2]研究发现由于血小板(PLT)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血红蛋白(HGB)与PLT呈负相关,高原地区HAPC可能是导致HICH的风险因素之一。HICH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药物保守和外科手术(包括开颅血肿清除和颅脑穿刺血肿引流术)。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CT引导下微创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联合尿激酶治疗HICH具有定位准确、血肿清除率高等优点,利于患者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可以作为极高海拔地区治疗HICH的选择。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开展CT引导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液化术治疗HICH的患者中合并HAPC患者21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并发症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高血压性脑出血 慢性低氧 血肿清除率 外科手术 尿激酶
下载PDF
多发伤救治体系与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琦 蔡瑜 +3 位作者 尚卫华 李正 武君 刘晔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救体系建设与损伤控制外科对多发伤救治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2月严重多发伤261例的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并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19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急诊... 目的探讨急救体系建设与损伤控制外科对多发伤救治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2月严重多发伤261例的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并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19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院内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抢救至手术时间缩短,早期漏诊误诊率、早期死亡率下降,抢救成功率分别是94.91%和88.02%。结论良好的急救体系建设,控制性液体复苏和有效地损伤控制外科理论临床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创伤 损伤控制外科
下载PDF
脑肿瘤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俊锋 吴涛 +2 位作者 丁志斌 钟海 武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0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均行脑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行ICP监测,统计颅内压升高率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均行脑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行ICP监测,统计颅内压升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预后。结果术后6h,各类型患者颅内压水平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h和72h,胶质瘤Ⅰ~Ⅳ级患者颅内压恢复,与术前比较无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Ⅰ~Ⅱ级患者颅内压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h,患者颅内压升高率为38.3%,其中胶质瘤Ⅳ级为58.3%,脑膜瘤Ⅱ级为47.6%,高于胶质瘤Ⅰ级的10.5%和胶质瘤Ⅱ级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压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9%,高于对照组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出院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级0例,2级10例,3级18例,4级61例,5级31例,良好率76.7%(92例)。结论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术后围手术期行颅内压监测,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时且持续发现术后颅内压升高,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良恶性脑肿瘤 围手术期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跃琨 郎岩 武君 《中医正骨》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各种原因所致足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较常见,其缺损创面常伴有骨、肌腱外露,因而不能植皮修复,并且进行游离组织移植操作复杂且有一定的风险。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7年9月应用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例,获得满... 各种原因所致足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较常见,其缺损创面常伴有骨、肌腱外露,因而不能植皮修复,并且进行游离组织移植操作复杂且有一定的风险。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7年9月应用带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