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指再植的现状与护理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黎艳 于绍斌 +2 位作者 张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17-419,共3页
关键词 断指再植手术 护理技术 再植成活率 显微外科技术 离断手指 再植技术 适应症
下载PDF
运用项目管理防范非计划拔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秀平 张莉 +5 位作者 苏敏谊 李绮慈 李冠琼 杨少仪 毛小英 《护理学报》 2016年第17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非计划拔管防护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规范14种管道固定、制定管道维护指引并强化培训,观察实施前后护士非计划拔管防护问卷调查、管道维护质量检查达标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项目实施前后护...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非计划拔管防护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规范14种管道固定、制定管道维护指引并强化培训,观察实施前后护士非计划拔管防护问卷调查、管道维护质量检查达标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项目实施前后护士非计划拔管防护问卷调查、管道维护质量检查达标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管理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并提高了非计划拔管的防护质量,降低了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非计划拔管 管道维护
下载PDF
运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开展预警性干预对防范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4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开展预警性干预对防范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6月于本院诊治的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诊治的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运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开展预警性干预对防范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6月于本院诊治的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诊治的神经外科急重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进行预警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2个月时VTE发生率、VTE相关症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2个月时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VTE相关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预警性干预可有效预防VTE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预警性干预 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PDCA应用于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护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秀平 曾勇 +5 位作者 朱峥嵘 张莉 白志宝 王辉 钟伟健 《中国临床护理》 2019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PDCA管理工具在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PDCA循环程序,制定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模型、信息化上报系统、VTE危险分层预防策略、多元化健康教育和VTE综合防... 目的探讨PDCA管理工具在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PDCA循环程序,制定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模型、信息化上报系统、VTE危险分层预防策略、多元化健康教育和VTE综合防护方案。对实施前后VTE评估率、VTE预防覆盖率、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VTE发生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神经外科VTE评估率、VTE预防覆盖率及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均提高;VTE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DCA循环能有效的提升神经外科VTE防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危重病人非预期48小时内重返ICU的原因分析及管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绮慈 +2 位作者 魏雅娟 景云 《现代医院》 2018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通过干预,减少危重病人非预期48小时内重返ICU。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2月转出ICU的危重病人在病房48小时内非预期重返的主要影响因素,将该组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12月转出ICU的危重病人设为研究组,对该组病人实施住ICU... 目的通过干预,减少危重病人非预期48小时内重返ICU。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2月转出ICU的危重病人在病房48小时内非预期重返的主要影响因素,将该组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12月转出ICU的危重病人设为研究组,对该组病人实施住ICU期间的高危重返评估、建立档案、提前护理干预、多学科护理合作及转出后护理跟踪服务。两组病人均经过医疗评估,符合转出ICU的条件,同时两组病人均执行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结果两组病人转出前的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转出后48小时内重返ICU的病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提前护理干预与多学科护理合作模式的开展,使到危重病人的护理重点有专人跟进,延续之前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多学科合作 危重病人 重返ICU
下载PDF
改良冲吸式口腔护理在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8期1565-1566,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于本科室有人工气道的住院患者100例,根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口腔护理,改良组给予改良式口腔护理,采用数字评定量表对护士劳累程度进行评价,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口腔护...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于本科室有人工气道的住院患者100例,根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口腔护理,改良组给予改良式口腔护理,采用数字评定量表对护士劳累程度进行评价,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发生呛咳、口臭、炎症或溃疡例数及护士劳累程度、材料费用情况。改良组患者呛咳、口腔炎症或溃疡、口臭的发生率、材料费用及护士劳累程度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冲吸式口腔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舒适度,降低护士劳累程度及材料费用,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冲吸式口腔护理 神经外科 人工气道
下载PDF
大病房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骆秀梅 +2 位作者 李丽香 张艳新 江文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5期2519-2520,共2页
目的探讨大病房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间双人病房改造为6人大病房,固定监护系统,把相对危重、疑难、对护理要求和需求高的患者集中在大病房管理。结果护士主动性、责任心提高,患者、医生满... 目的探讨大病房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间双人病房改造为6人大病房,固定监护系统,把相对危重、疑难、对护理要求和需求高的患者集中在大病房管理。结果护士主动性、责任心提高,患者、医生满意度提高,陪护率下降。结论大病房适合在神经内、外科及危重病人较多的科室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 示范工程
下载PDF
异体骨及皮瓣移植修复骨与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8
作者 黎艳 肖榕婵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7年第10期33-34,共2页
外伤及肿瘤引起的四肢骨缺损及皮缺损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四肢皮肤和骨干坏死或感染造成的四肢皮肤和骨缺损,临床上修复起来十分困难,主要是由于骨缺损范围较大,常〉6cm;受伤区常有污染创面,血管受损以及皮肤缺损... 外伤及肿瘤引起的四肢骨缺损及皮缺损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四肢皮肤和骨干坏死或感染造成的四肢皮肤和骨缺损,临床上修复起来十分困难,主要是由于骨缺损范围较大,常〉6cm;受伤区常有污染创面,血管受损以及皮肤缺损面积较大。鉴于上述困难,我科2003年3月-2005年3月,应用同种异体骨加自体皮瓣技术共修复骨缺损并皮肤缺损27例,除1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外其余26例患者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修复 同种异体骨 皮肤缺损 四肢骨缺损 护理 四肢皮肤 创伤骨科 缺损范围
下载PDF
掌背动脉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1 位作者 郑璘 曾月凤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5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带掌背浅静脉的掌背动脉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32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皮瓣血运观察、预防血管痉挛、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个月,皮瓣的质地色泽与周边正常... 目的:探讨带掌背浅静脉的掌背动脉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32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皮瓣血运观察、预防血管痉挛、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个月,皮瓣的质地色泽与周边正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做好掌背动脉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心理护理、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动脉皮瓣 带掌背浅静脉 修复 软组织缺损 护理
下载PDF
风险评估模型在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志宝 +1 位作者 黄丽萍 骆秀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7期3005-3006,共2页
目的探究使用风险评估模型在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2610例神经外科患者,患者均接受风险评估模型来评估VTE风险等级,神经外科VTE发生率以及Caprini评分,VTE与非VTE患者VTE... 目的探究使用风险评估模型在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2610例神经外科患者,患者均接受风险评估模型来评估VTE风险等级,神经外科VTE发生率以及Caprini评分,VTE与非VTE患者VTE风险分级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出现VTE患者16例(0.61%),未出现VTE发生2594例(99.39%),分别纳入VTE组与非VTE组,两组Caprini评分分别为8.64±0.34分和5.64±0.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E组与非VTE组患者VTE风险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高危以及极高危风险患者均占比较高。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存在高危VTE发生风险,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神经外科VTE发生风险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VT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模型 神经外科 静脉血栓 栓塞症防护
下载PDF
改良残余尿量监测对预防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373-1374,共2页
目的:探究改良残余尿量监测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泌尿系感染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使用他助式清洁导尿法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以及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采用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仪测定法患者5... 目的:探究改良残余尿量监测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泌尿系感染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使用他助式清洁导尿法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以及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采用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仪测定法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测定患者的残余尿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排尿护理,统计比较这两种方法测定的残余尿量、泌尿系统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测定平均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1.79%)明显小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仪测定法相比他助式清洁导尿法为无创非侵入性操作,减少病菌感染的几率,降低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且更易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尿量监测 便携式膀胱容量测定仪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泌尿系感染
下载PDF
基于“一床式”管理模式下的跨专科接收病患制度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小春 +1 位作者 陈书人 向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2514-2516,共3页
目的:探讨“一床式”管理模式下的跨专科接收病患制度的建设及实践效果。方法:2022年1月我院在完善跨专科接收病患管理制度、奖励制度、人力资源调配、培训管理制度后,加强开展跨专科接收病患实践,比较实施前(2021年1—9月)与实施后(202... 目的:探讨“一床式”管理模式下的跨专科接收病患制度的建设及实践效果。方法:2022年1月我院在完善跨专科接收病患管理制度、奖励制度、人力资源调配、培训管理制度后,加强开展跨专科接收病患实践,比较实施前(2021年1—9月)与实施后(2022年1—9月)床位紧张与床位宽松科室的月平均床位使用率,对比实施前后住院患者接收数量、手术患者数量及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状况。结果:实施后,床位紧张科室月平均床位使用率同比下降5.08%~13.93%,实施后的床位使用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床位宽松科室月平均使用率同比上升9.61%~16.79%,实施后床位使用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接收住院患者数量同比上升3.59%,手术患者数量同比上升4.43%,平均住院时间同比下降3.80%;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对医疗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床式”管理模式下的跨专科接收病患制度实现了调动医院空闲床位使用的目标,减轻了床位紧张科室的收治压力,提升了住院患者、手术患者收治能力,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且患者对医疗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床式”管理模式 跨专科管理 床位使用率 接收病患能力 满意度
下载PDF
天然蜂蜜用于药物外渗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春梅 吴贞华 +3 位作者 周俏华 聂惠敏 张建华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3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天然蜂蜜外敷治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发生药物外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天然蜂蜜外敷,对照组给予0.2%呋喃西林湿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减轻时间、治愈时间。结果:观... 目的:观察天然蜂蜜外敷治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发生药物外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天然蜂蜜外敷,对照组给予0.2%呋喃西林湿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减轻时间、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减轻时间和治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然蜂蜜外敷治疗药物外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蜂蜜 药物外渗 外敷
下载PDF
头面部烧伤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景红 冯祥生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1期62-63,共2页
头面部等暴露部位易被烧伤,烧伤后不仅造成患者身体的伤痛,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在重视创面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尽快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应更为注重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消除其消极、紧张、焦虑... 头面部等暴露部位易被烧伤,烧伤后不仅造成患者身体的伤痛,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在重视创面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尽快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应更为注重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消除其消极、紧张、焦虑的情绪,解除病人身体和心理的伤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烧伤 心理负担 护理体会 病人 生命质量 身体 控制感染 患者 创面愈合 创面护理 人心理 并发症 预防 情绪 焦虑 畸形 报告 瘢痕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干预对腰大池引流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曾月凤 +2 位作者 冯丽燕 肖辉 易倩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5期175-176,共2页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护理干预对腰大池引流术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80例行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护理干预对腰大池引流术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80例行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的是护理干预方式,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性脑脊液的消失时间、头痛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护理效果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护理干预对腰大池引流术效果显著,可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并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老年烧伤患者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榕婵 何少丽 +2 位作者 沈锐 黎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491-1491,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68例60岁以上的老年烧伤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老年烧伤护理措施落实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老年人 烧伤 护理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术后的意义及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志宝 李文清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7期311-311,共1页
目的:临床观察颅脑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术后的意义和护理。方法:对30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颅压变化因素,调整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痊愈15例,基本生活自理11... 目的:临床观察颅脑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术后的意义和护理。方法:对30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颅压变化因素,调整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痊愈15例,基本生活自理11例,因再次发生颅内血肿死亡3例,并发多器官衰竭自动出院1例。结论:对颅脑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或水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测 颅脑术后 意义
下载PDF
集约化入院准备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书人 张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29-129,共1页
目的探讨集约化入院准备服务模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包括肿瘤中心放化疗病人,部分术科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集约化入院准备服... 目的探讨集约化入院准备服务模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包括肿瘤中心放化疗病人,部分术科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集约化入院准备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平均住院日、术前等待日、入院前等待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床位使用率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术前及入院前等待日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约化入院准备服务模式可提高病床运行效率,缩短入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 入院准备服务模式 平均住院日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