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00MPa级高伸长率双相钢的组织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孙航 褚晓红 +3 位作者 唐梦霞 高鹏飞 赵征志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3,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双相钢的性能,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在实验室研发了1500 MPa级Nb-Ti微合金化的高伸长率冷轧双相钢,并且利用连退模拟试验机、扫描电镜等设备,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拉强... 为了进一步提高双相钢的性能,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在实验室研发了1500 MPa级Nb-Ti微合金化的高伸长率冷轧双相钢,并且利用连退模拟试验机、扫描电镜等设备,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拉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840℃时可达到1650 MPa。当温度继续升高时,组织中开始出现回火马氏体,抗拉强度略有下降。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的回火马氏体含量减小,淬火马氏体含量增大,温度继续升高后,还有部分贝氏体生成,因此伸长率总体上不断增大,在380℃时抗拉强度可达1520 MPa,伸长率达到8.3%,获得最佳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Nb-Ti微合金化 退火温度 过时效温度 组织性能
原文传递
均热温度对59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郑之旺 王礞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136,共4页
将C-Mn钢分别加热至760、800和850℃均热120 s后,快速冷却至460℃以模拟热镀锌工艺。退火后对试验钢进行预应变(2%)和烘烤处理(170℃×20 min)以测量其烘烤硬化(BH)值。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等技术,研究了均热温度... 将C-Mn钢分别加热至760、800和850℃均热120 s后,快速冷却至460℃以模拟热镀锌工艺。退火后对试验钢进行预应变(2%)和烘烤处理(170℃×20 min)以测量其烘烤硬化(BH)值。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等技术,研究了均热温度对590 MPa级热镀锌双相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50℃范围内退火时,试验钢中未观察到贝氏体组织,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抗拉强度均达到590 MPa以上。热镀锌双相钢在800℃退火时,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295 MPa,抗拉强度为606 MPa,伸长率为32.1%,强塑积为19 450 MPa·%。随着均热温度提高,BH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热温度为800℃时,BH达最大值8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热温度 热镀锌双相钢 力学性能 烘烤硬化
原文传递
退火温度对冷轧DP980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康涛 郭杰 +3 位作者 周伟 陈俊 赵征志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连续退火模拟机对DP980试验钢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775、800、825和850℃),试验钢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随着退火温... 利用连续退火模拟机对DP980试验钢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775、800、825和850℃),试验钢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从705 MPa增大到850 MPa),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则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减小(抗拉强度从1150 MPa减小到1030 MPa;伸长率从8. 9%减小到5. 3%),这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构成和形态分布密切相关。此外,不同退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加工硬化率曲线均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DP980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加工硬化
原文传递
预应变与烘烤温度对低碳钢和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156,共7页
研究了预应变和烘烤温度对低碳钢和双相钢微观组织演变和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将低碳钢和双相钢加热至800℃保温90 s后再缓冷至680℃,随即快速冷却至300℃进行过时效处理以模拟连续退火工艺,最终分别获得铁素体—渗碳体和铁素体—马氏... 研究了预应变和烘烤温度对低碳钢和双相钢微观组织演变和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将低碳钢和双相钢加热至800℃保温90 s后再缓冷至680℃,随即快速冷却至300℃进行过时效处理以模拟连续退火工艺,最终分别获得铁素体—渗碳体和铁素体—马氏体组织,然后进行预应变和烘烤处理以测量其BH值。结果表明,对于低碳钢,在0%~8%范围内,随着预应变增加,BH值明显提高;预应变为8%时,BH值达到最大值65 MPa。对于双相钢,随着预应变增加,BH值先提高后降低;预应变为1%时,BH值达到最大值79 MPa。在140~300℃范围内,随着烘烤温度提高,在铁素体中形成的Cottrell气团和碳化物数量增加,低碳钢和双相钢的BH值均明显提高;烘烤温度为300℃时,低碳钢和双相钢BH值分别达到最大值71 MPa和148 MPa。对于低碳钢,烘烤后拉伸曲线均出现明显的屈服平台。对于双相钢,在140~170℃范围内,烘烤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仍保持连续屈服状态;在210~300℃范围内,烘烤后拉伸曲线均出现明显的屈服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双相钢 BH值 预应变 烘烤温度
原文传递
贝氏体等温温度对超高强冷轧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劲超 +1 位作者 郑之旺 赵娟妮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将C-Si-Mn钢加热至800℃保温120 s后,分别快速冷却至350~410℃保温600 s以模拟贝氏体等温转变工艺。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拉伸测试的方法研究了贝氏体等温温度对超高强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 将C-Si-Mn钢加热至800℃保温120 s后,分别快速冷却至350~410℃保温600 s以模拟贝氏体等温转变工艺。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拉伸测试的方法研究了贝氏体等温温度对超高强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轧TRIP钢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形成于等温转变阶段,而马氏体形成于等温后的终冷阶段。随着贝氏体等温温度增加,固溶C原子扩散系数提高,促进残余奥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因此,奥氏体中的平均固溶C含量降低,使得TRIP钢残余奥氏体分数降低,马氏体体积分数增加。贝氏体等温温度由350℃增加至410℃时,TRIP钢屈服强度由720 MPa降低至573 MPa,抗拉强度由1 195 MPa提高至1 312 MPa,伸长率A80由17.8%降低至12.5%。贝氏体等温温度为350℃时,冷轧TRIP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21 2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相变诱导塑性钢 贝氏体等温温度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烘烤硬化钢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深根 +2 位作者 李俊 王健 刘华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95,共4页
概述了烘烤硬化(BH)钢板的分类、烘烤硬化机理和组织性能研究现状等,介绍了BH钢板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序对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BH钢板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烘烤硬化钢板 硬化机理 仿真技术
下载PDF
快速热处理对低碳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深根 +2 位作者 李俊 王健 徐德超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2-268,共7页
将低碳钢以200℃/s分别加热至660℃和750℃超快速退火,将其预应变2%后进行烘烤处理(180℃×20 min),研究了加热温度、均热时间和冷却速率对低碳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加热温度可增加碳化物溶解量,使BH值升高。随着均... 将低碳钢以200℃/s分别加热至660℃和750℃超快速退火,将其预应变2%后进行烘烤处理(180℃×20 min),研究了加热温度、均热时间和冷却速率对低碳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加热温度可增加碳化物溶解量,使BH值升高。随着均热时间的延长,660℃低温退火时BH值明显降低。但是在750℃高温退火时碳化物在超快速加热过程中不能充分溶解,因此BH值随均热时间的变化比较复杂:在0-10 s范围内,BH值随着均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热时间超过10 s后,BH值则随着均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快速冷却抑制固溶C原子析出,使烘烤硬化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快速热处理 烘烤硬化 低碳钢 BH值 固溶C原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