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十年代反映“丰收成灾”的文学作品述评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邝中秋
-
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
1983年第1期72-76,共5页
-
文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种饶有兴味的现象,即在同一个时期,几个作家选择同样的题材,分别以不同的文体,不约而同地反映同一种社会现象,表现相同的主题。譬如,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洪深写了话剧《香稻米》(1931年),茅盾写了短篇《春蚕》(1932年10月)、《秋收》(1932年11月),叶紫写了短篇《丰收》(1933年5月),叶绍钧写了短篇《多收了三五斗》(1933年7月),这些都是以描写“丰收成灾”
-
关键词
三十年代
生活积累
文学作品
性格
地主
青年一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
老通宝
农民协会
丰收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斯巴达之魂》的主题
- 2
-
-
作者
邝中秋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53-56,共4页
-
文摘
鲁迅留日时期译作的《斯巴达之魂》是一篇鼓吹尚武精神,唤醒国民自强的文言小说。关于这篇作品的主题,有同志认为:《斯巴达之魂》是中国近代拒俄运动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反映,也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反对沙俄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年青的鲁迅当时正在东京留学,他积极参加了拒俄运动。锦辉馆大会后。
-
关键词
斯巴达人
拒俄运动
帝国主义侵略
爱国主义精神
文言小说
锦辉
巴达
留日学生
东北人民
排满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N55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 3
-
-
作者
邝中秋
-
机构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复和中心学校
-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6期260-260,共1页
-
文摘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本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教学策略、优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共同参与、多向沟通互补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联系生活
优化资源
参与合作
-
分类号
G6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