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1
1
作者 魏萍 罗红丽 +2 位作者 胡艳华 陈宜兰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二者入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二者入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入组前,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自我管理量表及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三个月,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自我管理量表及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入组前增加,但是观察组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行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Th17/Treg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2
作者 龚臣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41-45,共5页
Th17/Treg的提出突破了经典理论Th1/Th2失衡的局限性,IL-17、IL-10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发生发展已经引起高度关注,然而基于它们之间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本文就Th17/Treg细胞及其它们的主要相关因子IL-17、IL-10、... Th17/Treg的提出突破了经典理论Th1/Th2失衡的局限性,IL-17、IL-10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发生发展已经引起高度关注,然而基于它们之间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本文就Th17/Treg细胞及其它们的主要相关因子IL-17、IL-10、中性粒细胞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TH17 TREG
原文传递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与阳性者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建全 杨美玲 +4 位作者 钟小宁 何志义 柳广南 李梅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0-746,共7页
目的比较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与阳性者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确诊的3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3例分为HIV抗体阳性组:22例,男18例... 目的比较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与阳性者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确诊的3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3例分为HIV抗体阳性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9~60岁,平均(39.5±4.4)岁;HIV抗体阴性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66岁),平均(45.1±4.6)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均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临床均表现发热及多器官功能损害,以发热、肺部、皮肤、消化系统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主,预后差。两组比较,有明显区别:(1)HIV抗体阴性组病程(中位数为180d)较HIV抗体阳性组(45d)长,前者表现为慢性起病,后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HIV抗体阴性组11例中合并其他基础疾病5例,误诊7例;HIV抗体阳性组未见。(2)HIV抗体阳性组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出现早,以皮肤软疣样损伤为突出表现;HIV抗体阴性组间歇性反复发热,皮下结节或脓肿明显,而浅表淋巴结肿大(10/11)、骨痛(5/11)、胸痛(7/11)者较HIV抗体阳性组更突出(10/22、2/22、0/22)。(3)HIV抗体阴性组白细胞总数增高多见(9例),而HIV抗体阳性组正常(15例)或降低(7例),且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HIV抗体阴性组(中位数为18.6×10^9/L、14.24×10^9/L、2.08×10^9/L)高于HIV抗体阳性组(中位数为4.71×10^9/L、4.16×10^9/L、0.42×10^9/L)。(4)HIV抗体阴性患者CD4/CD8〉0.5,HIV抗体阳性患者低于0.5;(5)HIV抗体阳性组马尔尼菲青霉菌血培养18例均阳性,骨髓培养20例中14例阳性,HIV抗体阴性组分别为7/10例和2/8例。(6)两组胸部影像检查表现为广泛多样的实质性或间质性病变,HIV抗体阴性组常出现高密度实变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属 人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膜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4
作者 钟小宁 +4 位作者 柳广南 张建全 白晶 唐海娟 王自秀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我科住院确诊的5例癌性胸水患者予胸膜腔内注入恩度治疗,于注药前及注药后第1天、注药后1月观察记录患者症状、毒副反应...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我科住院确诊的5例癌性胸水患者予胸膜腔内注入恩度治疗,于注药前及注药后第1天、注药后1月观察记录患者症状、毒副反应并判断疗效。结果:5例癌性胸水患者均为女性,肺癌3例,乳腺癌2例,年龄40~73岁,4例有效,1例未评价,均无毒副反应发生。结论:胸膜腔内局部注入恩度治疗癌性胸水有一定疗效且毒副反应少,对于无法化疗或化疗无效的癌性胸水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癌性胸水
下载PDF
肺诺卡菌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凤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0期848-852,共5页
肺诺卡菌病(PN)是由诺卡菌导致的严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少见,易被误诊为肺部其他细菌、真菌、结核感染性疾病、肿瘤、血管炎等。PN常发生于全身或肺部局部免疫功能缺陷的宿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影像学表现包括... 肺诺卡菌病(PN)是由诺卡菌导致的严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少见,易被误诊为肺部其他细菌、真菌、结核感染性疾病、肿瘤、血管炎等。PN常发生于全身或肺部局部免疫功能缺陷的宿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影像学表现包括实变、结节、肿块及空洞等,肺部典型病理损害为坏死性脓肿,慢性感染者形成有肉芽肿,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低淋巴细胞、低白蛋白血症亦常见。确诊依靠病原学检查,镜下诺卡菌菌体呈多向分枝丝状,可表现为白色、黄色或紫色的粉状或天鹅绒样菌落,细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易致漏诊,分子技术有助于诊断。治疗上应足量、足疗程、个性化,将药敏试验作为指导。磺胺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联合治疗可作为初始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该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 肺诺卡菌病 诊治
原文传递
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外周血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长荣 +5 位作者 龚臣 邹小英 韦旋 杨美玲 王自秀 陈晓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清IL... 目的:探讨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清IL-17、IL-10及IL-4、IFN-γ水平,同时检测12例正常人上述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7水平为(227.17±17.76)ng/L,高于正常组水平(148.92±15.50)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0水平为(202.29±8.07)ng/L,低于正常组(265.11±12.97)ng/L(P<0.01)。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2)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L-4水平为(139.45±5.52)ng/L,高于正常组(78.70±4.75)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FN-γ为(6.58±1.80)ng/L,低于正常组(47.19±5.87)ng/L(P<0.05)。治疗1周、1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同时存在IL-17、IL-10和IL-4、IFN-γ的失衡状态,提示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共同参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白介素4 γ-干扰素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发溶骨性破坏八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建全 柳广南 +4 位作者 杨美玲 白晶 何志义 钟小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3期3912-3915,共4页
目的分析马尔尼菲青霉病(PSM)并发溶骨性破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间8例确诊为PSM并发溶骨性破坏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改变及治疗转归。结果 (1)8例患者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目的分析马尔尼菲青霉病(PSM)并发溶骨性破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间8例确诊为PSM并发溶骨性破坏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改变及治疗转归。结果 (1)8例患者均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无任何基础疾病的健康宿主,起病到确诊时间为7~40个月,平均14.5个月。6例误诊为全身结核病及骨结核抗结核治疗2~20个月,2例误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8例患者均有发热、消瘦、乏力、贫血及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剧烈骨痛或胸痛最为突出。皮下脓肿或结节8例,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部湿啰音各7例。(3)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平均(22.3±7.4)×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平均(18.8±4.5)×109/L,所占百分比平均84.4%±4.2%;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平均(1.78±0.52)×109/L。(4)病原学依据来源于脓液培养4例,组织病理1例,组织培养2例,脓液培养、组织培养同时阳性1例。(5)影像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骨骼,病变多发性,可伴有骨膜反应、周围脓肿、病理性骨折等。(6)好转5例,死亡2例,未治1例。结论 PSM并发溶骨性破坏好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上除表现播散性PSM的特征外,突出的表现有剧烈骨或关节疼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骨髓呈多发性、局灶性、化脓性溶骨破坏,全身应用有效抗真菌治疗能较快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感染 马尔尼菲青霉菌 溶骨病变
原文传递
Th17/Treg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龚臣 《国际呼吸杂志》 2013年第9期684-688,共5页
Th17/Treg的提出突破了经典理论Th1/Th2失衡的局限性,IL-17、IL-IO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发生发展已经引起高度关注,然而基于它们之间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本文就Th17/Treg细胞及其它们的主要相关因子IL-17... Th17/Treg的提出突破了经典理论Th1/Th2失衡的局限性,IL-17、IL-IO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发生发展已经引起高度关注,然而基于它们之间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本文就Th17/Treg细胞及其它们的主要相关因子IL-17、IL—IO、中性粒细胞与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TH17 TREG
原文传递
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不同降级方案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珊梅 陈一强 +5 位作者 温红侠 邹小英 蔡双启 唐丽安 施焕中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治疗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合理降级方案。方法收集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哮喘专科门诊收治的111例重度哮喘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将重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治疗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合理降级方案。方法收集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哮喘专科门诊收治的111例重度哮喘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将重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A、C组先减少丙酸氟替卡松剂量;B、D组先减少沙美特罗剂量。A、B两组每24周降阶梯治疗,C、D两组每12周降阶梯治疗。每治疗阶梯评估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改变情况、哮喘加重、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各组经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质量分数[20%(50μg/250μg)]吸入治疗4周后,总控制率达90%以上,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4组各降级阶梯哮喘控制率、肺功能和哮喘加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冒是诱发各组哮喘加重的主要原因。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以咽干、痰多等局部反应为主。结论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质量分数[20%(50μg/250μg)]吸入治疗重度哮喘总控制率达90%以上。降阶梯治疗时,先减少丙酸氟替卡松剂量或先减少沙美特罗剂量,以及每治疗阶梯维持12周或24周降级,在维持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改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合总的药物费用考虑,维持12周组降级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过程 被引量:9
10
作者 施焕中 +2 位作者 覃寿明 陈一强 姚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4-548,共5页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 (EOS)在体内能否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了解EOS在体内呈递抗原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以鸡卵清蛋白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收集并纯化气道EOS以荧光素标记后注入小鼠气道 ,应用荧光...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 (EOS)在体内能否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了解EOS在体内呈递抗原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以鸡卵清蛋白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收集并纯化气道EOS以荧光素标记后注入小鼠气道 ,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OS的移行过程。将接受气管EOS注入小鼠的气管旁淋巴结取出后制备单细胞悬液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T细胞的增殖反应并鉴定增殖T细胞的亚群。结果 荧光标记的EOS注入正常鼠气道后 8h即可出现于气管旁淋巴结 (19.0个 /mm2 ± 1.8个 /mm2 ) ,2 4h达高峰 (5 9.2个 /mm2 ± 7.2个 /mm2 ) ,并至少可以维持 12 0h(2 9.6个 /mm2 ± 2 .8个 /mm2 )。致敏小鼠气管内注入 5× 10 5个接触过抗原的EOS 1d后气管旁淋巴结增殖的T细胞百分数 (6 .9%± 0 .5 % )即明显高于基础对照值 (3.2 %± 0 .3% ,P <0 .0 1) ,3d后达到峰值 (10 .8%± 0 .8% ,P <0 .0 1) ,7d以后下降 (6 .1%± 0 .6 % ,P <0 .0 5 )。此外 ,EOS呈递抗原所引起的T细胞增殖反应具抗原特异性 ,出现增殖反应的T细胞仅限于CD+ 4细胞。结论 气道EOS在体内可成为抗原呈递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提呈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支气管哮喘
原文传递
健康宿主马尔尼菲青霉病肺部受累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4
11
作者 戴小英 陈欢 +7 位作者 李梅华 张建全 白晶 柳广南 钟小宁 蓝秀万 何志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宿主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3例主要累及肺部、支气管及胸膜的健康宿主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病例报告,并以"马尔尼菲青霉病"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筛选出健康宿主感染的病... 目的探讨健康宿主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3例主要累及肺部、支气管及胸膜的健康宿主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病例报告,并以"马尔尼菲青霉病"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筛选出健康宿主感染的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健康宿主患者均以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表明肺部均有累及。病例2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多个息肉样结节,病例3胸腔镜下可见脏壁层胸膜有较多粘连带和多个白色小结节。3例患者均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而确诊,抗真菌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长未能停药。36例相关健康宿主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文献报告中,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皮疹/皮肤脓肿以及白细胞升高最为常见,胸部影像学以肺部炎性浸润常见,治疗上以使用两性霉素B单用或者联合伊曲康唑最为常见,高达47.22%误诊为结核。结论健康宿主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表现为多样性,易误诊为结核病,治疗较其他真菌感染需要更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健康宿主 临床特征 临床诊治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性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梁联哨 +5 位作者 邹小英 陈晓丽 韦旋 龚臣 梁斯巧 陈长荣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A)慢性持续期患者外周血、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吸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26例,据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分为NA组13例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EA)组13例,...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A)慢性持续期患者外周血、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吸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26例,据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分为NA组13例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EA)组13例,均给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痰ECP水平,且检测NA组外周血及痰标本中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血、痰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两组血、痰E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A组痰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NEU计数较前降低(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及75%和50%容量时的呼气流速-容量曲线较前上升(P<0.05),但血炎症细胞分类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NA组血ECP水平与NEU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痰标本的ECP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痰ECP水平、痰NEU百分比均与FEV1%、PEF%等呈负相关(P<0.05)。结论NA慢性持续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上清液中均有ECP表达,且表达水平与EA慢性持续期患者无差异,并与气流受限密切相关;联合吸入治疗初期对NA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有一定作用,但尚不能降低EC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哮喘 慢性持续期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外周血 诱导痰 吸入治疗 布地奈德 福莫特罗
下载PDF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呈递抗原对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施焕中 杨庆利 +3 位作者 莫晓云 陈一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62-2165,共4页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 (EOS)呈递抗原在体内和体外对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鸡卵清蛋白抗原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后将其分离纯化。将曾在气道接触抗原的EOS和致敏CD+ 4 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 ,在部...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 (EOS)呈递抗原在体内和体外对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鸡卵清蛋白抗原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后将其分离纯化。将曾在气道接触抗原的EOS和致敏CD+ 4 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 ,在部分实验中加入抗CD80或/和CD86单克隆抗体 ;同时 ,将EOS注入致敏小鼠气道 ,部分小鼠还接受抗CD80或 /和CD86单克隆抗体静脉注射 ,然后在预定的时间收集气管旁淋巴结细胞进行培养。应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IL 5、IL 13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的含量。结果 在和EOS体外共同培养的条件下 ,CD4 + 细胞产生较大量的IL 4、IL 5、IL 13等Th2类细胞因子 ,而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 γ的量相当低。抗CD80或 /和抗CD86单抗可以明显地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在体内实验中 ,接受EOS气管注入的小鼠引流淋巴结细胞主要被激发产生IL 4、IL 5和IL 13。在体外较短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加入外原性OVA抗原后所产生的Th2类细胞因子的量更高。和体外实验结果相类似 ,抗CD80或 /和抗CD86单抗同样可以明显地抑制EOS在体内的抗原呈递过程。结论 EOS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能摄取和处理抗原 ,然后激发Th2反应。提示EOS不仅作为终末效应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 嗜酸性粒细胞呈递抗原 Th1/Th2细胞分化 抗原提呈细胞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萍 胡艳华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并整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行循证护...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并整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水平;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KT/V、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GQOLI-74量表中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及总体评价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效果及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循证护理 透析效果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呈递抗原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最新的研究表明,EOS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参与哮喘发病机制。本文就EOS独特的APC作用有关研究作一综述,提出阻断EOS呈递抗原的每一步骤都可能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或... 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最新的研究表明,EOS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参与哮喘发病机制。本文就EOS独特的APC作用有关研究作一综述,提出阻断EOS呈递抗原的每一步骤都可能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或至少减轻气道变应性炎症,对于治疗哮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发病机制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哮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晓丽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411-2413,共3页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根据诱导痰炎症细胞的类型分为嗜酸粒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中性粒细胞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寡细胞哮喘(pauc...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根据诱导痰炎症细胞的类型分为嗜酸粒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中性粒细胞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寡细胞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PA)和混合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nd neutrophilic asthma,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支气管哮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受累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钟小宁 +2 位作者 何志义 张建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提高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受累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2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受累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以中老年多见,年龄... 目的提高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受累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2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受累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以中老年多见,年龄平均(59.17±16.85)岁。(2)主要临床表现为:①呼吸道症状为咳嗽(91.7%)、呼吸困难(50.0%)、咯血(16.7%);②常伴发热(83.3%)和体重下降(41.7%)等全身非特异性表现,肺外表现有贫血(100%)、关节肌肉痛(50.0%)及皮疹(50.0%)等;③泌尿系统症状:血尿(83.3%)、蛋白尿(75.0%);④所有患者均有3个或3个以上器官受累。(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00%),C-反应蛋白增高(83.3%);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明显增高(83.3%),ANCA阳性。(4)肺部影像学表现:①肺部多发性病变,可单侧、双侧,以双侧(66.7%)受累多见;②病变多样: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散在斑片状、斑点条索状致密影、多发结节影及胸腔积液;③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病灶明显吸收或消失。(5)12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病理上主要为少或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局灶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或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6)12例患者首诊全部误诊,最常误诊疾病为肺炎(50.0%)、肺结核(25.0%);确诊后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3例患者肺部病变复发,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复发及死亡病例与病理类型有关。结论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和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其他多器官受累为特点,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临床误诊率高,诊断需结合ANCA检测及病理检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预后与病理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小血管炎 肺脏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原文传递
影响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辉琼 方进博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2期2432-2433,2436,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原因,以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将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与肿瘤患者性别、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血管、有无PICC置管史及有无化疗史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原因,以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将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与肿瘤患者性别、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血管、有无PICC置管史及有无化疗史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影响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因素。结果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与患者性别、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血管及有无PICC置管史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患者有无化疗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要高于已行化疗患者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PICC宣教,鼓励患者在首次化疗前行PICC置管,以提高PICC的一次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 成功 原因 分析
下载PDF
85例伴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小英 施焕中 +1 位作者 梁国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2-594,共3页
目的:对伴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临床与病理讨论”栏目上发表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共145例,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85例,均有详细的临床资... 目的:对伴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临床与病理讨论”栏目上发表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共145例,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85例,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且诊断为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疾病。结果:感染性疾病31例(36.5%),肿瘤23例(27.1%),非传染性疾病19例(22.3%),其他12例(14.1%)。其中靠尸检确诊53例(62.3%),靠剖胸探查、组织活检、血清学和病因学检查、临床资料确诊分别为10例(11.8%)、10例(11.8%)、8例(9.4%)、4例(4.7%)。几种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80年代未被发现,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直至90年代才得以确诊。结论:感染性疾病中尤其是肺结核,是伴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原因。重视临床资料如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避免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 分析
下载PDF
以气管-支气管受累为主的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毛从政 何志义 +5 位作者 罗洪林 张建全 白晶 李梅华 钟小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1],常见于东南亚地区,我国以广西和广东多发.PM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非人免疫缺陷...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1],常见于东南亚地区,我国以广西和广东多发.PM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文献报道较少,特别是以气管-支气管感染为主者罕见,同时诊断十分困难,容易误诊.现报道1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 气管-支气管 真菌感染性疾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 人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功能低下 东南亚地区 条件致病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