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地幔柱作用“遗迹”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赟 王振华 +9 位作者 郭希 徐涛 梁晓峰 田小波 吴晶 陈林 张晰 唐国彬 徐义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403,共10页
大火成岩省成因是国际地学界的研究热点,涉及地球内部运行机制和过程、资源和生物环境效应等多个地学前沿研究领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不仅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大火成岩省,也是全球范围内研究程度最高的大陆溢流玄... 大火成岩省成因是国际地学界的研究热点,涉及地球内部运行机制和过程、资源和生物环境效应等多个地学前沿研究领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不仅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大火成岩省,也是全球范围内研究程度最高的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之一。前人基于沉积地层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系列证据提出了该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头熔融"成因模型。深部是否存在"地幔柱头熔融"假说所预示的大规模岩浆作用"遗迹",有待地球物理探测的进一步检验。地球物理方法是探测现代地幔柱的常用手段。本项研究集成利用人工源地震、天然源宽频带地震探测,以及密集重力/地磁剖面测量等综合地球物理手段探测"古地幔柱"作用,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成果,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其他古地幔柱作用"遗迹"的识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几何结构-物性结构-动力学属性参数之间的联合约束,以及与地球化学、地质学研究成果的有机结合,可靠地揭示出与古地幔柱作用有关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导致的地壳结构和组分变化以及深浅响应过程等,显示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在重建古老重大地质事件深部过程方面的巨大潜力。大规模岩浆作用"底侵"位置的确定、"透明"上地壳特征的发现等,对于该区未来的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幔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底侵 地壳生长 “透明”上地壳
下载PDF
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黎世杰 陈锦艳 +6 位作者 谢桂芸 梁燕梅 学成 蓝琴 汪传喜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首次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全血且接受了电话回访的初次献血者66976名,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214名献血者,自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调取相关社会学信息,献...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首次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全血且接受了电话回访的初次献血者66976名,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214名献血者,自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调取相关社会学信息,献血者服务中心对首次献血者的电话回访记录调取回访信息.卡方检验筛选出的对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结果2214名初次献血者中,卡方检验显示对初次全血献血者是否再次献血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是性别、献血类型、献血量和有无献血反应.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无献血反应(OR=1.753,OR95%CI:1.100~2.794,P=0.018)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可能性较大,男性(OR=0.681,OR95%CI:0.539~0.859,P=0.01),街头献血者(OR=0.641 OR95%CI:0.509~0.808,P<0.001)和200 mL献血量(OR=0.641 OR95%CI:0.509~0.808,P<0.001)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的可能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是否有献血反应、献血量、性别及献血类型是首次献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有献血反应,献血量200 mL,男性,街头的初次献血者更容易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再次献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利用密集地震台网高频环境噪声研究广东新丰江库区浅层地下结构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爽 孙新蕾 +2 位作者 秦加岭 何立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3-603,共11页
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位于华南典型断层上,自1959年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强,并发生了6.1级触发地震.然而我们对其地下结构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库区地震的研究也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了研究库区浅层地下结构,我们在2015年... 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位于华南典型断层上,自1959年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强,并发生了6.1级触发地震.然而我们对其地下结构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库区地震的研究也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了研究库区浅层地下结构,我们在2015年初在新丰江库区人字石断裂周边布设了42个短周期地震仪的密集地震台网.台间距大约为100~500m,时间跨度为1个月.我们对获得的每个台站的连续信号分段进行处理,并对任意台站对的信号进行互相关和叠加处理,恢复所有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EGF).然后利用多次滤波分析方法测量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该区域的群速度分布和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我们的结果表明,对于这样比较密集的台站间距,高频(0.2~1.2s)频散信号基本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且该频段信号对浅层地下结构(<1km)较为敏感.剪切波速度分布表明该区域人字石断裂位置出现明显的低速分布,并且低速区在断裂南端向两侧延伸,有可能代表与人字石断裂交错的小断裂区域.同时,人字石断裂把该区域划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两侧整体上呈现高速异常,与地表山丘相吻合.我们的结果得到了新丰江人字石断裂附近的近地浅层的小尺度精细速度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该区域的构造以及地震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丰江水库 密集台网 环境噪声 层析成像
下载PDF
钦杭-武夷山成矿带上地壳速度结构与基底特征:万载-惠安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约束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吉焱 唐国彬 +6 位作者 徐涛 蔡辉腾 吕庆田 白志明 黄敏夫 金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96-4409,共14页
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是华南大陆两个重要的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陆内造山时期.地质研究表明,基底和地表断裂的特征对成矿过程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上地壳结构特征对成矿差异性特征的认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文基... 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是华南大陆两个重要的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中生代陆内造山时期.地质研究表明,基底和地表断裂的特征对成矿过程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上地壳结构特征对成矿差异性特征的认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文基于跨越钦杭、武夷山成矿带江西万载至福建惠安的NW-SE向深地震测深剖面初至波数据,利用有限差分走时反演方法,获得了钦杭、武夷山成矿带8 km深度范围内的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1)钦杭、武夷山成矿带上地壳P波速度横向非均匀特征明显,以5.8 km·s^-1速度等值线作为基底参考面,发现剖面基底埋深较浅,约1.0~3.0 km;钦杭成矿带的基底埋深总体小于武夷山成矿带,分别为0.5~2.0 km和1.5~3.0 km;(2)P波高速区(速度正异常区)与地表出露的岩浆岩对应较一致,P波低速区(速度负异常区)与主要的断裂位置或沉积盆地对应较一致,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和政和—大浦断裂下方的低速特征显示两条断裂至少向深部延伸8 km以上,暗示两条断裂具备深大断裂的性质,推测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可能是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的边界;(3)综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我们推测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上地壳P波速度的不同,反映了深部岩浆作用过程的差异,基底深度及断裂性质是造成两个成矿带成矿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成矿带 武夷山成矿带 有限差分走时反演 结晶基底 上地壳速度结构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希 陈赟 +4 位作者 李士东 徐涛 李玮 谭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38-3351,共14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我国境内最早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对于认识地幔柱形成与作用机理、生物与环境演化、资源富集与成矿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宽频带地震台阵(COMPASS-ELIP)以及云南、四川区域地...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我国境内最早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对于认识地幔柱形成与作用机理、生物与环境演化、资源富集与成矿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宽频带地震台阵(COMPASS-ELIP)以及云南、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部分台站资料,基于分格加权叠加策略实现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在信息来源和分辨尺度方面的协同;进而开展联合反演,重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关键剖面下方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平均S波速度,沿剖面呈现自西向东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带性,内带中、下地壳速度较高,尤其是下地壳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V_s约3.8~4.2 km·s^(-1))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水城—紫云断裂带的东西两侧,中上地壳存在低速层(V_s约3.3 km·s^(-1)),尤其是水城—紫云断裂带东西两侧的中地壳低速层尤为明显.结合本文以及现有的系列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内带中、下地壳高速对应二叠纪古地幔柱作用的遗迹,大规模岩浆的底侵和内侵,不仅改造了滇中块体的地壳结构和组分,而且也改变了地壳的流变强度,进而对现今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深部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青藏高原东南缘 古地幔柱 横波速度 接收函数 环境噪声
下载PDF
连续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黎世杰 +5 位作者 陈锦艳 谢桂芸 学成 吴蕾 汪传喜 《广州医药》 2020年第5期27-32,共6页
目的探索连续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方法以2016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年期间首次献血且连续血小板捐献量在10 U及以上的849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同一群体的配对t检验来评估第一次与最... 目的探索连续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方法以2016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年期间首次献血且连续血小板捐献量在10 U及以上的849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同一群体的配对t检验来评估第一次与最后一次血小板、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将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期间的血小板捐献量对献血者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配对t检验表明,外周血PLt有增加趋势(t=-8.58,P<0.001);白细胞总体来说有减少趋势(t=5.348,P<0.001);红细胞无改变趋势(t=0.515,P=0.607);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的变化值与献血者年龄、性别以及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献血的间隔期无关系,P>0.05;但是与血小板捐献量41 U及以上比起来,血小板捐献量在≤30 U的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增加的可能性相对较少(血小板捐献量为10~20 U,χ2=13.737,P<0.001;血小板捐献量为21~30 U,χ2=7.491,P=0.006);WBC的变化值与献血者年龄、性别及献血间隔期无关,P>0.05,但是与血小板捐献量41 U及以上比起来,血小板捐献量在10~20 U的献血者,白细胞计数增加的可能性相对较大,(OR=1.720,95%CI=1.136~2.605,P=0.010)RBC的变化值与献血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献血间隔期越长,红细胞计数增加的可能性就越大,(OR=1.005,95%CI=1.000~1.009,P=0.030);但是与血小板捐献量并无关系。结论血小板捐献间隔期不少于2周间隔期的连续血小板献血者,其外周血PLt和RBC在一定时间内变化情况会受到血小板捐献量的影响而发生增加和减少的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外周血血细胞计数 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变化值
下载PDF
地球陨石坑地球物理探测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恒 +4 位作者 张周 朱晟 黄润青 胡仲发 李鑫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地球物理探测在研究和发现撞击构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地球陨石坑的重、磁、电、震等常见地球物理特征.陨石坑最明显的地球物理特征是圆形或环形的负重力异常,其主要原因是岩石破裂和角砾化导致岩石密度降低;具有较低的磁异... 地球物理探测在研究和发现撞击构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地球陨石坑的重、磁、电、震等常见地球物理特征.陨石坑最明显的地球物理特征是圆形或环形的负重力异常,其主要原因是岩石破裂和角砾化导致岩石密度降低;具有较低的磁异常,细节特征复杂,其主要原因是撞击熔融降低了陨石坑内部岩石的磁化率,陨石撞击后的改造则造成了复杂的细节特征;简单陨石坑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复杂陨石坑具有从中央隆起向周缘升高的电导率,其受控于岩石的破碎程度和上覆沉积层的含水量,破碎程度、含水量越高电导率越高;具有低的地震波速,主要原因是破碎的角砾岩和断裂具有相对原岩更低的波速.此外,地震反射波探测发现陨石坑撞击构造有明显凹形特征.国际上已开展了大量陨石坑的地球物理探测研究,而我国现有被发现且证实的陨石坑不仅数量稀少,其相关的地球物理探测研究更是不多见.通过对国内外陨石坑的常见地球物理特征开展综述和总结,不仅可为我国发现更多潜在的陨石坑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同时也为公众认识和了解撞击构造提供可靠的科普素材,进而有效拓展地球陨石坑的科研和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构造 重力异常 磁异常 电性结构 地震波速结构
下载PDF
广州地区56~60岁献全血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蕾 学成 +2 位作者 余洁莹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广州地区56~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广州市安全实施高龄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56~60岁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其献血次数、性别、献血频率、献... 目的研究分析广州地区56~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广州市安全实施高龄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56~60岁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其献血次数、性别、献血频率、献血量选择、职业和文化程度等特征。结果观察期间广州地区56~60岁献血者共3 996名参加登记献血,其中男3 013名,女983名,共计登记献血次数为14 416人次,男性400 mL献血量人次占比为64.11%(6 999/10 918)明显高于女性57.77%(2 017/3 498);献血者人数逐年减少,男女比例稳定;献血者文化程度以高中、专科和本科为主,总计占比超60%,本科和研究生占比呈增加趋势;献血者职业中,职员、工人、医务人员和公务员占比较高,医务人员占比呈增加趋势。结论广州地区56~60岁人群男性献血者献血意愿较高,高等教育人群献血者和医务人员献血者占比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年龄 献血者性别 献血者文化程度 医务人员献血者
下载PDF
利用重力异常构建壳幔密度结构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晰 王芃 +3 位作者 张永谦 徐涛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利用重力异常构建壳幔密度结构,是获取地球内部物性参数、岩石结构的方法之一,可以为研究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约束.直接观测到的重力异常是获取壳幔密度结构的重要资料.重力异常是不同深度物质产生的重力场的叠加,针对不同的研究区域... 利用重力异常构建壳幔密度结构,是获取地球内部物性参数、岩石结构的方法之一,可以为研究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约束.直接观测到的重力异常是获取壳幔密度结构的重要资料.重力异常是不同深度物质产生的重力场的叠加,针对不同的研究区域,需要对重力异常进行必要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正演拟合和反演方法等途径获得壳幔密度结构.正演拟合可以获得精细壳幔密度结构,但需要较强的先验约束信息,受主观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大.反演方法计算快,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但获得壳幔密度结构具有平滑的特征,难以得到精细密度结构.反演结果对初始模型有一定的依赖性,非唯一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壳幔结构 重力异常分离 重力异常计算 正演拟合 反演
原文传递
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参数在血小板捐献前后的变化:1项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学成 +5 位作者 黎世杰 谢桂芸 吴蕾 陈锦艳 梁华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参数在血小板捐献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以在2019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于广州机采献血点的10444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将初次献血者作为对照组,献血次数≥2次的献血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倾向性匹配方法匹配... 目的分析研究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参数在血小板捐献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以在2019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于广州机采献血点的10444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将初次献血者作为对照组,献血次数≥2次的献血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倾向性匹配方法匹配2组的年龄和性别后,t检验对比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参数变化的差异。结果捐献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增加(P<0.05);白细胞计数减少(P<0.05);血红蛋白减少(P<0.05);红细胞计数减少(P>0.05);红细胞比积不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性别的影响外,捐献机采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增加,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和红细胞比积不变,但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外周血参数 倾向评分
下载PDF
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关键廊带的地球物理探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赟 丁巍伟 +3 位作者 郑勇 田晓峰 郭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0-566,共7页
伴随着中生代全球构造格局的重大转变,东亚大陆发生了多旋回地壳变形、大规模岩浆活动和爆发式金属成矿作用等重大地质事件,长期以来备受地学界关注,但迄今燕山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深部过程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机理等重大科学问题尚未根本... 伴随着中生代全球构造格局的重大转变,东亚大陆发生了多旋回地壳变形、大规模岩浆活动和爆发式金属成矿作用等重大地质事件,长期以来备受地学界关注,但迄今燕山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深部过程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机理等重大科学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项目"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的资助下,本课题拟横跨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南段和东海陆架区,组织实施综合地球物理剖面海-陆联测,结合徐淮及邻区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探测和区域重力/地磁异常分析,系统构建华北南缘及扬子陆缘地区深部结构的大深度、高精度、多参数地球物理探测体系,揭示太平洋俯冲作用关键区段的壳幔精细结构与物性特征,为探讨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和时空演化提供系统的地球物理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郯庐断裂带 徐淮地区 东海大陆架 综合地球物理海-陆联测 太平洋板块俯冲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流可能分布范围的探讨
12
作者 王寒枫 梁晓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5-1199,共15页
青藏高原拥有巨厚的地壳,在足够的温压条件下,其中、下地壳可能发生塑性变形,在地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类似流体的运动,从而形成中下地壳流。诸多研究表明,地壳流在青藏高原内部可能大范围存在,并在高原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青藏高原拥有巨厚的地壳,在足够的温压条件下,其中、下地壳可能发生塑性变形,在地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类似流体的运动,从而形成中下地壳流。诸多研究表明,地壳流在青藏高原内部可能大范围存在,并在高原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地壳流存在的范围、连通情况,及其是如何与其他构造作用一起调节青藏高原的动力学演化,还有待更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东部是青藏高原向外扩展的前缘,对其现有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讨地壳流分布特征,能够更好地讨论其在高原东向扩展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地震波速度结构探明的低速层分布为主要资料,同时综合电性结构和地震波各向异性特征,深入讨论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壳流可能的分布范围及其对高原演化的贡献,认为地壳流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东缘和东北缘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且三个区域的变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流 低速层 高导层 各向异性 高原扩展
下载PDF
深地震测深揭示的华南地区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60
13
作者 李守林 +1 位作者 范蔚茗 刘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60-2574,共15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与华南地区有关的深地震测深剖面达57条.本文收集该区的深地震测深研究成果,利用保真能力强的三维克里金插值技术构建了100°E~125°E,18°N~34°N区域内的三维地壳速度模型.基于三维地壳...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与华南地区有关的深地震测深剖面达57条.本文收集该区的深地震测深研究成果,利用保真能力强的三维克里金插值技术构建了100°E~125°E,18°N~34°N区域内的三维地壳速度模型.基于三维地壳结构模型,分别探讨了华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地壳厚度空间变化特征、地壳属性、上地幔顶部地震波速变化以及太平洋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方向等.研究结果表明:(1)扬子地块平均地壳厚度为40 km左右,地壳平均速度为6.30 km/s;华夏地块平均地壳厚度32 km左右,地壳平均速度6.24 km/s.(2)扬子地块的四川盆地与全球地台区具有相似的地壳速度-深度变化特征,华夏地块与全球伸展区结构相似,台湾造山带具有较典型全球大陆弧的特点.(3)华夏地块上地幔顶部Pn波平均速度为8.02 km/s;台湾造山带Pn波平均速度为7.98 km/s;扬子地块的Pn波速度为7.94 km/s,包含四川盆地(Pn速度达8.02 km/s)和川滇地区(Pn速度最低为7.75 km/s).川滇地区和松潘—甘孜褶皱带东部构造活动性较强,四川盆地和华夏地块相对较稳定.(4)推测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方向为Nw-SE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深地震测深 三维速度结构 莫霍面 PN波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