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生态文化概念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原则 被引量:9
1
作者 谭志松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非物质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反映,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那些最能体现民族特性的原生态文化得到更科学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处理好一... 非物质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反映,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那些最能体现民族特性的原生态文化得到更科学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处理好一些基本关系,在了解非物质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手段和发展的眼光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非物质文化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从题画诗看近古昭君诗主题的嬗变——兼论明代理学家丘濬的昭君诗
2
作者 徐晓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4-71,共8页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人物之一,也是被古代文艺界关注、赞美最多的古代女性。昭君出塞作为绘画和诗歌表达的重要主题,彼此交流融合,使历代作家创作出了数量惊人的题画诗。从宋代中叶至清朝中期,随着时代的变迁,题昭君图诗不...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人物之一,也是被古代文艺界关注、赞美最多的古代女性。昭君出塞作为绘画和诗歌表达的重要主题,彼此交流融合,使历代作家创作出了数量惊人的题画诗。从宋代中叶至清朝中期,随着时代的变迁,题昭君图诗不仅在主题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嬗变,而且在艺术上通过诗画互补对题画诗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古代绘画和诗学理论,让“诗画一律”理论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出塞图 昭君诗 诗画互补
下载PDF
平淡:理学文学的审美基调 被引量:4
3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4-177,共4页
"平淡"被作为审美理想和时代风尚而得到两宋艺术家的大力提倡和普遍表现。与宋代整个审美思潮相一致,理学家为了使美的形式适应儒家所规定的美的实质,也欣赏"平淡"之美,在心态上保持宁静澹泊,在艺术上提倡冲和淡远... "平淡"被作为审美理想和时代风尚而得到两宋艺术家的大力提倡和普遍表现。与宋代整个审美思潮相一致,理学家为了使美的形式适应儒家所规定的美的实质,也欣赏"平淡"之美,在心态上保持宁静澹泊,在艺术上提倡冲和淡远,并把崇尚"平淡"与儒家的"中和"诗教有机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淡 理学文学 审关
原文传递
试论宋代理学文学“感物道情”的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7-61,共5页
情感是诗歌艺术的审美本体,理学家虽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但并没有极端地否定人的情感;相反,正是在肯定情感的基础上,理学家认为“盖诗者,古人所以咏歌情性”,“道情”是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从而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作出了具有一定唯... 情感是诗歌艺术的审美本体,理学家虽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但并没有极端地否定人的情感;相反,正是在肯定情感的基础上,理学家认为“盖诗者,古人所以咏歌情性”,“道情”是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从而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作出了具有一定唯物精神的合理解释。当然,这种情感在理论上还规范于“情”、“理”合一的中庸尺度之中,以理节情,以性范情,因此显示出与纯粹文学家的发愤抒情有所不同的言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理学美学 感物道情
下载PDF
论姜白石词“清空”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荆州师专学报》 1994年第6期44-48,78,共6页
论姜白石词“清空”的美学意蕴邓莹辉南宋词坛可谓人才辈出,而其中的辛弃疾、姜白石、吴文英则三足鼎立于南宋后期,在中国词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作为“清空”词派创立者的姜白石是一位颇具匠心、精工独创的词人。他的词上承苏拭、周... 论姜白石词“清空”的美学意蕴邓莹辉南宋词坛可谓人才辈出,而其中的辛弃疾、姜白石、吴文英则三足鼎立于南宋后期,在中国词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作为“清空”词派创立者的姜白石是一位颇具匠心、精工独创的词人。他的词上承苏拭、周邦彦,横接稼轩,转益多师,不拘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姜白石 美学意蕴 艺术风格
全文增补中
古道、古文、古式:宋代文学复古的方式 被引量:3
6
作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1-26,共6页
宋代的文学复古和儒学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都是以恢复和绍述儒家文化为明确的主题的。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宋代文人的理论和创作的实际情况尽管复杂,但从复古的方式上看,主要就是内容上对“道”的极端强调、语言形式上崇尚质朴平... 宋代的文学复古和儒学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都是以恢复和绍述儒家文化为明确的主题的。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宋代文人的理论和创作的实际情况尽管复杂,但从复古的方式上看,主要就是内容上对“道”的极端强调、语言形式上崇尚质朴平淡、体裁上重视散体文和古体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复古运动 散文 诗歌
下载PDF
“有德然后有言”辨——论宋代理学家对文道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0-43,共4页
传统儒学一向十分注重作家道德修养与其创作实践的关系,宋代文人尤其是理学家对德言关系的讨论有了新的进展,使之不仅更具思辨性,而且注意到"言"与"文"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 理学 道德 文学
下载PDF
土家诞生礼仪的独特内涵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姜秀 《三峡论坛》 2013年第4期52-56,共5页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它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概而言之,礼仪包括政治和生活两大类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视的礼俗之一的诞生礼属于生活礼仪,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差异。从形式上看,土家族诞生礼仪与汉...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它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概而言之,礼仪包括政治和生活两大类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视的礼俗之一的诞生礼属于生活礼仪,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差异。从形式上看,土家族诞生礼仪与汉民族大致相似,主要包括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主要礼仪,但仪式的内容却多有不同,体现了土家民族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诞生礼 文化
下载PDF
试论理学美学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8-52,共5页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规则,我们不能站在文学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理学美学,而应该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理学美学。理学美学既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美善结合的伦理美学,同时还把"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作为其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化、功能化和思辨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美学 本体论 道德 境界
下载PDF
揭开“夸父逐日”神话的神秘面纱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庆保 《学术探索》 2003年第4期87-89,共3页
本文从夸父其人及与日之关系、逐日的目的和逐日失败的原因等三个方面对“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作了新的阐释 。
关键词 “夸父逐日”神话 文化底蕴 《山海经·大荒北经》 目的 失败原因
下载PDF
乐:理学美学的终极关怀 被引量:1
11
作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9-44,55,共7页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关注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又对“孔颜乐处”从本体论层次上加以阐释,从而为士大夫的理想审美人格找到了形上之终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美学 天人合一 终极关怀
下载PDF
从“撒叶儿嗬”的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2
12
作者 《三峡论坛》 2010年第2期77-82,共6页
"撒叶儿嗬"是流行于湖北清江流域中游地区的最具土家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这一承载着丰厚历史文化信息、蕴涵着深邃的哲学意义的艺术形式不仅历史十分悠久,而且仍然活跃在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在各种力量共同推动... "撒叶儿嗬"是流行于湖北清江流域中游地区的最具土家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这一承载着丰厚历史文化信息、蕴涵着深邃的哲学意义的艺术形式不仅历史十分悠久,而且仍然活跃在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在各种力量共同推动下,处于迅猛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撒叶儿嗬"没有像其它文化遗产那样濒临灭绝,而是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惊人的艺术活力,其发展模式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叶儿嗬” 非物质文化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屈原、辛弃疾作品心理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荆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55-59,共5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 ,屈原与辛弃疾一向被视为完美人格的典范。但大凡常人皆有的性格弱点或缺陷 ,在伟人身上同样有所表现 ,有时甚至更为突出。有鉴于此 ,本文通过对屈、辛心理特征的对比分析 ,对其作品中的眷恋故国。
关键词 屈原 辛弃疾 心理批评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诗歌 心理特征
全文增补中
“诗以道情性之正”--论宋代理学文学的情性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继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81,共8页
"情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理学家借助于体用论的思维模式来阐释情与性的关系,并且通过"心统性情"说和"性体情用"说,将性与情统一于心,以此展开对"性"与"情"... "情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理学家借助于体用论的思维模式来阐释情与性的关系,并且通过"心统性情"说和"性体情用"说,将性与情统一于心,以此展开对"性"与"情"关系的讨论。他们认为诗可以咏歌情性,"道情"是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但这种情感在理论上还规范于"情"、"理"合一的中庸尺度之中,并且必须与言志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性 理学 文学
下载PDF
论屈原在宋代文化语境中的受容
15
作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9-53,共5页
宋人站在儒学的立场评价屈原其人其诗,既高度赞扬其爱国忠君精神,又贬斥其"怨君"、"沉江自戕"等不符合儒家规范的行为;既肯定其诗"发乎情",又批评其不能"止乎礼义"。这种对古人褒贬的矛盾态度... 宋人站在儒学的立场评价屈原其人其诗,既高度赞扬其爱国忠君精神,又贬斥其"怨君"、"沉江自戕"等不符合儒家规范的行为;既肯定其诗"发乎情",又批评其不能"止乎礼义"。这种对古人褒贬的矛盾态度,是宋代文道冲突、情理冲突的文学思潮的反映,渗透着当下的时代精神与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宋代文化 儒学 《离骚》
下载PDF
论宋学背景下王安石对韩愈的承与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玮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220,共7页
与北宋前期文人几乎众口一词褒誉、推崇韩愈不同,王安石对韩愈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从崇拜、模仿到批判、超越,逐渐摆脱韩愈的影响,最终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新学和独具特色的诗文风格——荆公体。其犀利洞彻而又不失理性客观的批评... 与北宋前期文人几乎众口一词褒誉、推崇韩愈不同,王安石对韩愈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从崇拜、模仿到批判、超越,逐渐摆脱韩愈的影响,最终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新学和独具特色的诗文风格——荆公体。其犀利洞彻而又不失理性客观的批评和自成一体、个性特色鲜明的创作,不仅相当程度地改变了韩愈在宋代文人心中一代儒宗和文宗的神圣地位,同时也刺激了宋代哲学的繁荣发展和文学的变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体 韩愈 宋学
下载PDF
论宋代理学家的自然诗观及其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8,170,共10页
"自然"既是诗歌的一种美学准则,也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审美境界,它堪称两宋时期诗学的最高审美标准。就理学家的诗学思想而言,平淡自然几乎是其唯一的创作原则和评价标准,他们多借助雪月风花来观察天理流行,从自然事物中... "自然"既是诗歌的一种美学准则,也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审美境界,它堪称两宋时期诗学的最高审美标准。就理学家的诗学思想而言,平淡自然几乎是其唯一的创作原则和评价标准,他们多借助雪月风花来观察天理流行,从自然事物中体察天道义理。相对文人多重视"尚于作用"的自然,理学家更提倡"未有作用"的自然。这源于他们对传统儒学"有诸内必形诸外""有德必有言"观念的继承和"文从道出""道本文末"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而"自然"境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内外双修,最终达到心之所发、言即为法、行即合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诗学 理学 道本文末 修养工夫
下载PDF
论“太学派”三先生的思想与创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太学体”是流行于宋仁宗时期的一种文体。长期以来,评论界几乎忽视了它的存在。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理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考察分析,确立“太学派”在宋代思想、文学史上相应的地位。
关键词 “太学体” 理学 石介 道统
下载PDF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促进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基于武陵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志松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要解决长期困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出务工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其能"输得出去,能够提高";另一方面,要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使本地区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 要解决长期困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出务工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其能"输得出去,能够提高";另一方面,要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使本地区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产业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地区 文化素质教育 劳动力转移
原文传递
论理学家“气象”说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1
20
作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41-45,共5页
“气象”是一个兼具文学、美学与文化品格的范畴。与文学家主要把“气象”运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诗歌的整体艺术风貌不同,理学家则多指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人格精神,提倡孔颜式的脱略世故、超然于富贵功名之外的精神风貌。因此,重... “气象”是一个兼具文学、美学与文化品格的范畴。与文学家主要把“气象”运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诗歌的整体艺术风貌不同,理学家则多指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人格精神,提倡孔颜式的脱略世故、超然于富贵功名之外的精神风貌。因此,重视“气象”,充分体现“圣人气象”的“寻孔颜乐处”成为了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而熟观圣人之气象是实现“学至圣人”修养目标最重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美学 气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