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588
1
作者 刘纪远 刘明亮 +2 位作者 庄大方 张增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31-1040,T003-T005,共13页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动态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依据覆盖中国1990年代末期5a时间间隔的陆地卫星数据资料,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概念。在1 km格网土地利...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动态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依据覆盖中国1990年代末期5a时间间隔的陆地卫星数据资料,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概念。在1 km格网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础上,根据区域近期土地利用动态特点与社会、自然环境综合特征,设计了全国土地利用动态区划图,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空间格局.总体上,传统农作区(包括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四川盆地等)城镇居民建设用地的扩张侵占了大面积的耕地,而北方农牧交错带与西北绿洲农业区由于生产条件、经济利益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原因,耕地开垦现象最为突出,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局部地区有所体现,但截至2000年,尚未对土地覆被变化产生区域性的影响,此5 a期间森林砍伐现象依然比较严峻.本项研究,实现了中国现代土地利用动态区域单元的划分,揭示了中国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空间属性并为其特征分析提供了区域格局框架.该项研究是地理科学对研究对象的“空间格局”与“时间过程”特征进行集成研究,揭示研究对象“变化过程的格局”,以及“格局的变化过程”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中国 空间格局 土地利用区划 空间分布规律 土地覆被变化
原文传递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2
作者 赵永宏 +2 位作者 战金艳 席北斗 鲁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8,共7页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提速,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湖泊氮、磷营养盐严重富集,某些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紊...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提速,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湖泊氮、磷营养盐严重富集,某些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紊乱,一些区域的湖泊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湖泊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带来挑战。尽管为了防控湖泊富营养化,我国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在一些湖泊富营养化频繁区,一些防治与控制措施还没有收到理想而满意的效果。文章在综述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在富营养化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分区、分类控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 湖泊富营养化 控制策略 分区控制
下载PDF
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方法进展 被引量:139
3
作者 刘纪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251-3258,共8页
历经过去十多年的发展,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方法渐成体系,并不断完善.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是以地理学为理论依据,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依托,适应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科学需求而形成的学科领域.它涵盖LUCC时空过程... 历经过去十多年的发展,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方法渐成体系,并不断完善.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是以地理学为理论依据,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依托,适应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科学需求而形成的学科领域.它涵盖LUCC时空过程探测、驱动机理分析、过程刻画与模拟及宏观生态效应评价等多个方面,促进了地理学、地球信息科学、宏观生态学的跨学科交叉,并推动了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LUCC遥感动态信息提取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和LUCC时空过程模拟手段的创新,促进了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的发展,并推动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日臻深入.综合利用遥感动态信息探测与分析技术,建立多源时空数据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集成,是支撑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的重要能力建设之一.LUCC时空过程研究方法体系将为区域乃至全球尺度LUCC研究提供综合技术手段,并最终成为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土地利用 时空过程 格局演替 LUCC动态区划 时空数据平台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 被引量:119
4
作者 刘纪远 岳天 +5 位作者 王英安 邱冬生 刘明亮 杨小唤 黄裕婕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4,共8页
运用基于格点生成法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模型,通过运行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数字高程、城市规模及其空间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等数据集,模拟了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人口密度的最高值集中在北京、上... 运用基于格点生成法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模型,通过运行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数字高程、城市规模及其空间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等数据集,模拟了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人口密度的最高值集中在北京、上海和郑州之间的三角区(BSZ)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这个BSZ峰值三角区有发展为以上海-南京-杭州大都市密集区、武汉市、西安市、北京-天津-唐山大都市密集区和沈阳-大连大都市密集区为顶点的五角形峰值区的趋势,珠江三角洲峰值区也正在向外围地区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空间分布 数字模拟 中国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 被引量:135
5
作者 金贵 +2 位作者 赵晓东 郭柏枢 杨俊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42-1252,共11页
如何以最小的城市土地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重点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4年的市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引入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测度城市土... 如何以最小的城市土地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重点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4年的市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引入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对其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由0.344升至0.53,累计提升率为54.07%,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上游效率增长速率快于中游和下游,全域土地利用效率仍有较大上升潜力;(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条块状"分布特征,从东向西逐步递减,不仅省内、省际差异显著,上中下游的差异也较大,下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3)10年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Moran's I均大于0且逐年上升,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集聚特征逐年增强,LISA空间形态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特征,H-H集聚区沿浙江、上海向外扩散,L-L集聚区集中于皖北、川北等地。研究框架和结果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格局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3
6
作者 庄大方 +1 位作者 战金艳 赵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7-674,T001-T003,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短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LandsatTM图像的解译成果 ,分析了北京市 1985~ 2 0 0 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短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LandsatTM图像的解译成果 ,分析了北京市 1985~ 2 0 0 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在这 15年的时间里 ,北京市林地和城乡、工矿、居住用地的转移趋势明显 ,两者的转移率分别达到 4 0 78%和37 60 % ,主要以林地内部、林地向草地转移、居住用地的内部和工矿废弃地还林还草等类型为主。同时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净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 北京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6
7
作者 黄季焜 朱莉芬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35-1241,共7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提供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作者收集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2000年期间,中国建设用地在不同区域扩展的变动趋势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1996~2000年间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影响... 利用中国科学院提供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作者收集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2000年期间,中国建设用地在不同区域扩展的变动趋势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1996~2000年间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989~2000年间,虽然全国建设用地总体扩张速度加快了,但其变化趋势在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有所减缓,而中西部地区明显加速.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建设用地增速减缓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并没有引起人均建设用地的扩张,建设用地已经向集约利用的方向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增长加速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长,建设用地向平面扩张更快,这可能同当地政策及当地相对便宜的地价有关.因此,经济增长带来的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减少可能在中西部地区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土地利用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7
8
作者 赵永宏 +2 位作者 战金艳 何连生 鲁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48-2552,共5页
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污染 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技术
下载PDF
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 被引量:90
9
作者 陆大道 王铮 +14 位作者 封志明 曾刚 方创琳 董晓峰 刘盛和 贾绍凤 方一平 孟广文 叶超 曹广忠 杜宏茹 张华 马海涛 陈明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5-824,共20页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简称"胡焕庸线"),被广泛认可和引用,是中国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高度关注胡焕庸线,并提出了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问...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简称"胡焕庸线"),被广泛认可和引用,是中国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高度关注胡焕庸线,并提出了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问题。胡焕庸线因而再度引起争论和热议。据此,组织了一些地理学者围绕该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力图从不同层面展现学者们对胡焕庸线的理解与反思,从而深化胡焕庸线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而指导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区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学术争鸣 新型城镇化 地理学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方法初探 被引量:86
10
作者 刘纪远 邵全琴 +9 位作者 延晓冬 樊江文 战金艳 高学杰 黄麟 徐新良 胡云峰 王军邦 匡文慧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5-1022,共8页
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等特点,提出并初步设计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星地一体化LUCC—气候—生态系统... 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等特点,提出并初步设计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星地一体化LUCC—气候—生态系统耦合研究技术方法体系,并就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LUCC演变规律及动力学机制、LUCC影响生态系统与气候的机理与效应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途径,以及星地一体化耦合研究技术体系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中的应用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该研究途径的探讨与技术路线的设计,将有力支持下述科学目标的实现:①深入研究典型区、重要国家和全球3个尺度上的LUCC时空过程基本规律、驱动机制与区域差异及其气候/生态效应;②阐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LUCC过程的互馈机理,揭示大尺度LUCC过程对气候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③构建多尺度LUCC及其气候/生态效应综合模拟平台,定量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不同时空尺度LUCC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与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厘定大尺度LUCC通过引发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与改变地表陆—气界面过程2个方面影响气候变化的贡献率;④提出未来应对LUCC对气候与生态系统影响的策略,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生态效应 驱动机制 研究途径 技术体系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 被引量:86
11
作者 金贵 +2 位作者 张倩 王占岐 李兆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典型案例区开展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实证研究。首先基于县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补充调查数据,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功能角度遴选出表征国土空间不同主题要素的24个指标因子,构建基于"要素—功能"... 以武汉城市圈为典型案例区开展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实证研究。首先基于县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补充调查数据,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功能角度遴选出表征国土空间不同主题要素的24个指标因子,构建基于"要素—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从评价单元开始对10类空间二级功能进行比例关系表达,并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三生功能承载力;最后引入双约束聚类法划定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区,并匹配相应的调控政策。研究表明:基于统一的功能分类和指标体系实现功能比例表达在不同尺度间传递;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可划分为3个一级综合功能区和7个二级综合功能区。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比例关系 综合分区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1995—2000 被引量:76
12
作者 刘纪远 刘明亮 +2 位作者 庄大方 张增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4期373-384,共15页
It is more and more acknowledged that land-use/cover dynamic change has become a key subject urgently to be dealt with in the study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Supported by the Landsat TM digital images, spatial p... It is more and more acknowledged that land-use/cover dynamic change has become a key subject urgently to be dealt with in the study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Supported by the Landsat TM digital images, spati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land-use change during 1995—2000 are studi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land-use dynamic degree model, supported by the 1km GRID data of land-use change and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of phys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features, a dynamic regionalization of land-use change is designed to disclos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processes. Generally speaking, i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zones, e.g., Huang-Huai-Hai Plains,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ichuan Basin, the built-up and residential areas occupy a great proportion of arable land, and in the interlock area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of northern China and the oases agricultural zones, the reclamation of arable land is conspicuously driven by changes of production conditions, economic benefits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arable land into woodland or grassland policies has won initial success in some areas, but it is too early to say that the trend of deforestation has been effectively reversed across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division of dynamic regionalization of land-use change is designed, for the sake of reveal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land-use change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 scale land-use changes. Moreover, an integrated study, in-cluding studie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of land-use change,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which is an interesting try on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patial pattern on change process and the change process of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use change China spatial pattern regionalization. Land
原文传递
城乡关联发展评价模型系统构建——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57
13
作者 战金艳 鲁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502,共8页
本文分析了城乡关联水平的系统架构 ,并在此基础上 ,依据整体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了城乡关联水平评价模型 ,通过对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得出了较有价值的结论。研究表明 :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地域社会经济过程 ... 本文分析了城乡关联水平的系统架构 ,并在此基础上 ,依据整体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了城乡关联水平评价模型 ,通过对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得出了较有价值的结论。研究表明 :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地域社会经济过程 ,是区域内城乡要素优化组合、城乡关联度、融合度日益提高的过程 ,其本质是城乡的联系程度 ,因此 ,运用城乡关联发展理念及其指标体系 ,就城乡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这对于实现城乡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空间表达、把握城乡协调的过程与阶段性、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乃至实施城市化发展的宏观调控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联水平 空间格局 模型
下载PDF
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70
14
作者 刘纪远 +1 位作者 战金艳 赵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本文以太仆寺旗为研究区 ,通过将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分解为稳定少动控制因子、年际变动影响因子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求解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作用系数矩阵 ,揭示了不同类型因子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与强度。在此基础上 ,以C... 本文以太仆寺旗为研究区 ,通过将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分解为稳定少动控制因子、年际变动影响因子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求解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作用系数矩阵 ,揭示了不同类型因子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与强度。在此基础上 ,以CLUE S模型为框架 ,构建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模拟模型 ,通过集成基于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信息 ,动态模拟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式 ,进行了参考模式、生态模式与经济模式下的情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格局 CLUE—S模型 情景分析 农牧交错带 太仆寺旗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平台建设及其支持下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刘纪远 庄大方 +2 位作者 张增 高志强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3-7,共5页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我们建立了国家资源环境动态信息服务运行系统。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 ,其中 5 2 0景 L andsat TM遥感影像经过地理配准和几何校正后 ,在全数字解译环境下 ,解译并绘制了 1∶ 10万的土地利用图。现已将其矢...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我们建立了国家资源环境动态信息服务运行系统。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 ,其中 5 2 0景 L andsat TM遥感影像经过地理配准和几何校正后 ,在全数字解译环境下 ,解译并绘制了 1∶ 10万的土地利用图。现已将其矢量数据转换为 1km的栅格数据 (包括所有高分辨率的、通过计算每个网格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百分比而获得的土地利用信息 )。因此 ,国家资源环境动态服务系统可用来监测国家尺度的土地利用的变化。目前 ,在 1999~ 2 0 0 0 ,1989~ 1990年的两时相 TM数据的支持下 ,已完成了 L UCC数据库的更新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70
16
作者 杨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1-1118,共8页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对中国城市2006~2013年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随后采用Kernel密度函数对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3年,中国城市生态效率均值介于0.807 6~0.838 2,资源投入和社会投入对生态...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对中国城市2006~2013年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随后采用Kernel密度函数对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3年,中国城市生态效率均值介于0.807 6~0.838 2,资源投入和社会投入对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作用,环境投入中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废气排放和固废排放对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②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是一个波动起伏的动态变化过程,各等级城市生态效率均值都呈现增长趋势,其中超大城市的生态效率均值提升最快,城市生态效率规模等级递增效应逐渐显现,各等级城市生态效率趋同变化;③影响因素对各等级城市生态效率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各等级城市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随机前沿函数 演变特征 影响因素 中国城市
下载PDF
中国西部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58
17
作者 何书金 王秀红 +2 位作者 罗明 王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6,i0001,共9页
作者选择中国西部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的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和西南四川盆地丘陵区的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为3个典型研究区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遥... 作者选择中国西部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的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和西南四川盆地丘陵区的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为3个典型研究区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遥感图像判读以及136个典型农户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既受自然的地球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地域性。西部地区具有悠久的土地开发历史,其土地覆盖类型多种多样。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政治等驱动因素的复杂多变,本区的土地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农业、林业、牧业等与土地资源利用有关的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土地退化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影响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增长与城镇化、固定资产投入与工矿交通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发展和政策管理等人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因子 对比分析 西部地区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52
18
作者 王小彬 武雪萍 +2 位作者 赵全胜 蔡典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84-2293,共10页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的变化,尤其是农业土地利用与管理。在中国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形势的巨大压力的背景下,研究农业土地利用管理与土壤碳汇的关系,探讨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固碳减排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农业土...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的变化,尤其是农业土地利用与管理。在中国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形势的巨大压力的背景下,研究农业土地利用管理与土壤碳汇的关系,探讨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固碳减排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农业土壤固碳减排潜力具有一定作用。利用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碳汇功能及其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农业不仅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同时也可能是温室气体的吸收汇。改善和调整农业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农业土壤碳汇,如近20年,由于中国农业土壤管理的改善,农地土壤呈现碳增汇趋势。基于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下的土壤碳汇潜力估算,尤其是推行优化管理措施下(如增加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少免耕技术等),未来50年中国农业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约为87—393 TgC.a-1,相当抵消中国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1%—52%,其中实施农田管理措施(包括有机肥应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率约为30%—36%(相当抵消工业温室气体排放3.4%—19%)。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如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少免耕技术等农田管理措施)在固碳减排中的作用及其潜力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地利用管理 土壤固碳 碳排放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41
19
作者 战金艳 +3 位作者 岳天 包玉海 赵涛 马胜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88,共9页
农牧交错带以其典型的生态脆弱性特征与生产经营上的农牧过渡性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双重胁迫下,土地利用方式与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该文利用20世纪8... 农牧交错带以其典型的生态脆弱性特征与生产经营上的农牧过渡性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在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双重胁迫下,土地利用方式与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该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后期的美国陆地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10年间,交错带的用地类型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的扩展以及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收缩。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现代强度开发利用过程,引起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演化,主要表现在:由于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以放牧为主转变为以农耕为主,土地利用的强度不断加大,使草原环境日趋恶化,出现了草地沙化、草地质量下降及其第二性生产力转化率低下、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草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的特征。与此同时,农区环境也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天然森林植被的退化十分严重,森林被大量砍伐,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林地向耕地转移的趋势。沙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剧,导致了有限水资源的超量开采,使沼泽与湿地面积持续萎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断发生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效应 内蒙古 遥感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 被引量:52
20
作者 王安建 王高尚 +12 位作者 周凤英 安海忠 钟维琼 李华姣 刘刚 马哲 胡东滨 成金华 闫强 代涛 钟美瑞 王小林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基于第214期"双清论坛",本文总结了我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了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领域近年来通过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 基于第214期"双清论坛",本文总结了我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了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领域近年来通过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凝练了该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该领域的重大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 安全 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