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珊珊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1515-1518,共4页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世界范围重要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急、慢性传染病。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因布病严重流行,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布氏杆菌(Brucella)感染防治,使发病率显著降低。然而,2000年以来,...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世界范围重要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急、慢性传染病。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因布病严重流行,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布氏杆菌(Brucella)感染防治,使发病率显著降低。然而,2000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布病疫情出现快速回升,其被报告为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2007年,布病报告发病率上升到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顺位第10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 诊断 防治
原文传递
医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俊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年第2期208-210,共3页
医学实验室设备共享性差,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实验教学和科研成果不理想是目前医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建设定位高,开放性、综合性、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中心实验室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此提出了医学实验室管理和改革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实验室建设 管理与改革
下载PDF
山西省141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超 兰旭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8-990,共3页
目的分析山西省布鲁菌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确诊的布鲁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汇总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就诊经过等... 目的分析山西省布鲁菌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确诊的布鲁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汇总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就诊经过等。结果共收集14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0人、女性41人,男女比为2.44∶1.00;以51~60岁中老年居多,为49例(34.75%);发病高峰期为每年7、8月,共发病51例(36.17%);职业人群112例(79.43%),非职业人群29例(20.57%);临床表现多样化,114例(80.85%)患者热型不规则,仅17例(12.06%)出现典型的游走性关节痛;患者首诊即确诊为布鲁菌病仅31例(21.99%),误诊时间最短1周,最长达18个月,平均误诊时间3个月,总误诊率高达78.01%(110/141)。结论山西省布鲁菌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从而加强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与疾病相关的HMGB1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静娇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57-361,共5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由HMGB1基因编码产生,是广泛存在于细胞核内且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其在真核细胞DNA复制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泌或释放到胞外的HMGB1作为一种迟发型炎症介质,在脓毒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由HMGB1基因编码产生,是广泛存在于细胞核内且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其在真核细胞DNA复制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泌或释放到胞外的HMGB1作为一种迟发型炎症介质,在脓毒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脏相关疾病等方面介导炎症反应.近年来,对HMG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可对疾病易患性进行早期预测,从而进行早期干预,为疾病的精准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就其与临床疾病易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蛋白 HMGB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脓毒血症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剂量血浆置换对早中期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燕腾 卫飞燕 +2 位作者 常甜 李红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了解单纯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半剂量PE(DPMAS+PE)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短期疗效与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2021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人工肝治疗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67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 目的了解单纯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半剂量PE(DPMAS+PE)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短期疗效与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2021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人工肝治疗的早中期肝衰竭患者(67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PE组(42例)和DPMAS+PE组(25例),比较治疗后肝功能与凝血指标的变化与4周、48周无肝移植存活率。结果PE组经(2.88±1.35)次,DPMAS+PE组经(3.10±1.01)次人工肝治疗后,PE组TBil总体下降率、DBil总体下降率分别为(38.19±36.36)%和(45.03±29.58)%,均低于DPMAS+PE组(t=-3.83和-3.69,P均<0.001);INR总体下降率为(32.71±22.68)%,高于DPMAS+PE组(t=2.93,P=0.005);治疗后72 h PE组TBil、凝血酶原时间、INR反弹率分别为(44.25±40.74)%、(26.95±29.52)%和(31.02±35.87)%,均高于DPMAS+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4.43和4.56,P均<0.05)。此外,PE组治疗后4周(χ^(2)=4.72,P=0.030)、48周(χ^(2)=4.32,P=0.038)无肝移植存活率低于DPMAS+PE组。结论DPMAS+PE较单纯PE更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很有可能是早中期肝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长期生存率 人工
原文传递
山西省1例再发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诊治体会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红 赵亚楠 +3 位作者 赵丽琴 孙秀 张缭云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48,共2页
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经由白蛉传播。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尤以脾脏肿大更为显著)、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多为特征,近年来在山西省呈散发态势。现对近期就诊的... 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经由白蛉传播。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尤以脾脏肿大更为显著)、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多为特征,近年来在山西省呈散发态势。现对近期就诊的1例黑热病患者进行诊治体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内脏 病例报告 山西
原文传递
基于无创诊断指标构建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杨艳芬 史诗 +1 位作者 刘晓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有效预测因子,基于Lo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有效预测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算法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CA)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00例。经Lasso回归筛选的最佳建模指标为:性别、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脾脏长径、门静脉内径。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83.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46,0.993),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0.592(95%CI:0.487,0.698)和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的0.623(95%CI:0.509,0.738);CA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DCA曲线提示使用列线图模型能够使患者净获益增加。结论本研究基于性别、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脾脏长径、门静脉内径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山西省布鲁菌病105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冯珊珊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5,共3页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重要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急、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布鲁菌病疫情已趋于缓和,但2000年以后疫情再次强势走高。
关键词 布鲁菌病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山西省 自然疫源性疾病 慢性传染病 人畜共患 动物源性 疫情
原文传递
布鲁杆菌病105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6
9
作者 冯珊珊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9期1294-1295,共2页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畜共患动物源性急、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危害主要有严重损害人类健康、阻碍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经济贸易等[1].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畜共患动物源性急、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危害主要有严重损害人类健康、阻碍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经济贸易等[1].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布病疫情已趋于缓和,但2000年以后,其再次强势走高[2].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基层医院、当地卫生所对布病患者的不规范化抗菌治疗等导致布病的迁延,对患者造成身体和经济的双重损害.为总结针对布病治疗的经验教训,以利布病的预防控制,现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确诊的105例布鲁氏菌病例调查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抗菌治疗 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例调查分析 山西医科大学 人类健康 慢性传染病 动物源性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模型
10
作者 杨艳芬 史诗 +1 位作者 刘晓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7,共6页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444例肝硬化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拆分为训练集(319例)和内部验证集(125例)。另回顾性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该院住院的6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应用最小绝...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444例肝硬化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拆分为训练集(319例)和内部验证集(125例)。另回顾性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该院住院的6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应用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出最佳预测值,并将其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出血作为因变量,分别基于logistic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模型的区分度,并通过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分别对以上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LASSO回归最终筛选出9个预测值,分别为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占比、γ-谷氨酰转肽酶、血糖、总胆固醇、血清钙、门静脉内径、呕吐、Child-Pugh分级。基于这些指标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以上各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45(0.908~0.982)、0.903(0.850~0.955)、0.946(0.910~0.982)、0.931(0.887~0.976)、0.809(0.735~0.883),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以上各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53(0.895~1.000)、0.852(0.758~0.946)、0.932(0.859~1.000)、0.973(0.959~0.988)、0.819(0.685~0.953)。各模型校准曲线的预测风险值与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结果提示各模型均能使患者的净获益增加。可见,机器学习所建立的模型对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可能有一定价值,其中支持向量机模型表现最佳,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预测评估和临床决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无创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eNOS基因(894G/T)多态性与HBV感染 被引量:5
11
作者 国宏 王宇明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5期476-479,共4页
为探讨HBV感染临床转归与eNO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选择传染科门诊及住院部2002.2-2004.2诊治的无亲缘关系的重庆地区汉族居民240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eNOS exon7位点894G/T多态性,应用SPSS软件χ2检验进行统... 为探讨HBV感染临床转归与eNO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选择传染科门诊及住院部2002.2-2004.2诊治的无亲缘关系的重庆地区汉族居民240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eNOS exon7位点894G/T多态性,应用SPSS软件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首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a>0.01,表明拟合度优良,收集病例有良好的代表性;其次乙肝病毒携带与其余任何组比较(急乙肝与肝癌组因例数太少除外)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Pb<0.05,乙肝病毒携带+慢乙肝组与肝硬化+重症肝炎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比较Pb<0.05。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及性别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在隐性模式和共显性模式下,eNOS基因位点894G/T SNP与HBV感染后疾病的携带状态显著关联。与894G/T和T/T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的个体发展为携带状态的易感性显著增高(隐性模式:OR=1.428 95%CI=1.050-1.942;共显性模式:OR=1.310 95%CI=1.025-1.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ENOS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HMGB1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丹 赵龙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2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第4内含子1176G/C与HBV感染后肝癌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110例HBV感染后肝癌患者及316例HBV感染后非肝癌患者HMGB1 1176G/C多态性,采用字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第4内含子1176G/C与HBV感染后肝癌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110例HBV感染后肝癌患者及316例HBV感染后非肝癌患者HMGB1 1176G/C多态性,采用字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乙肝肝癌组3种基因型及G、C等位基因分布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52,P=0.046;字2=5.605,P=0.018)。在显性模式下乙肝肝癌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隐性模式下与乙肝病毒携带组、轻型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28),在共显性模式下与轻型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HMGB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肝癌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单核苷酸 乙型肝炎病毒 多态性 肝癌细胞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次数及模式对肝衰竭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13
作者 王一帆 杨艳芬 +1 位作者 史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次数及模式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人工肝治疗的102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102例患者分别按人工肝治疗次数分组[行1次人工肝治疗组(16例)、行2~4次人工肝治疗组(69例)、行5次人工肝治疗组(10例)和行≥...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次数及模式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人工肝治疗的102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102例患者分别按人工肝治疗次数分组[行1次人工肝治疗组(16例)、行2~4次人工肝治疗组(69例)、行5次人工肝治疗组(10例)和行≥6次人工肝治疗组(7例)]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组[血浆置换组(PE组,69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组(DPMAS组,2例)和联合组(31例)]。各组间化验指标采用M-W或K-W非参数检验,各组间生存时间比较采用K-M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行1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其他组,行2~4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白蛋白(ALB)改善情况低于其他组,行1、2~4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改善情况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5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24周生存率最高,行≥6次人工肝治疗组患者24周生存率最低。治疗前,PE组PTA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45岁患者24周生存率最高,46~54岁患者生存率最低。结论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对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行多次人工肝治疗者较单次治疗者生存率提高,且患者生存时间随治疗次数增加而延长,但超过6次治疗者生存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肝衰竭 预后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误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内脏利什曼病1例
14
作者 贾晓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6-779,共4页
患者,男,74岁,农民,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人。2023年1月因咳嗽、咳痰伴全身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等合并肺部感染伴轻度贫血,予持续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暂时好转。后患者仍因反复全身乏力,于多家医院治疗长... 患者,男,74岁,农民,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人。2023年1月因咳嗽、咳痰伴全身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等合并肺部感染伴轻度贫血,予持续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暂时好转。后患者仍因反复全身乏力,于多家医院治疗长达6月余,7月10日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就诊。入院查体:间断低热,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搔抓后瘢痕伴色素沉着,腹软、膨隆,肝、脾大,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4×109/L,血红蛋白62.0 g/L,红细胞计数2.09×1012/L,血小板计数94×109/L;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腹部CT示,肝硬化、肝大、脾大;腹部彩超示,腹腔积液;肝脏瞬时弹性硬度值24.7。初步诊断为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行骨髓穿刺,涂片示粒细胞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未见利什曼原虫。7月17日复查,ELISA检测结果示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抗体均为阴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低于1.0×103 IU/ml,发现初诊有误。患者曾多次因贫血输血,有多次流浪犬接触史,白蛉叮咬史不详。血清经内脏利什曼病rK39免疫层析试纸检测为阳性,全血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示利什曼原虫属DNA序列数检出4101条,其中婴儿利什曼原虫DNA序列数检出95条,最终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予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肌肉注射1疗程(6 ml/d,10 d),同时保肝、补充人血白蛋白、输注浓缩红细胞、补液、利尿等治疗共15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B超检查示肝脏及脾脏体积明显缩小,皮肤瘙痒及皮损改善,病情稳定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高通量测序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骨髓穿刺
原文传递
HMGCR基因多态性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国宏 王宇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086-2089,共4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临床转归与HMGC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2002-02/2004-02无亲缘关系的重庆地区肝病患者240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HMGCR基因20外显子18109T/C位点多态性,应用SPSS软件χ2检验以及非条件Logis... 目的:探讨HBV感染临床转归与HMGC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2002-02/2004-02无亲缘关系的重庆地区肝病患者240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HMGCR基因20外显子18109T/C位点多态性,应用SPSS软件χ2检验以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学处理方法.结果: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1(P=0.016),拟合度优良;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及性别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慢性乙型肝炎(CHB)、重型肝炎(SHB)、肝硬化(LC)患者与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相比,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别(P<0.01),在共显性模式下HMGCR18109T/CSNP与HBV感染后携带状态显著关联(LC/AsC:OR=0.676,P=0.004;AsC/SHB:OR=0.672,P=0.000;AsC/CHB:OR=0.747;P=0.000;AsC/CHB+SHB+LC:OR=0.756,P=0.010),与T/T和C/T相比,C/C基因型个体在HBV感染后转为无症状携带者的易感性显著增高.结论:Hardy-Weinberg平衡拟合度检验优良,说明所收集人群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其次首次证实HMGCR基因20外显子18109T/C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有关联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CR基因 多态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医学实验室研究生管理刍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国宏 章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研究生学习可分为前期的基础理论课学习阶段和后期的实验研究工作阶段.如何加强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的管理,提高实验研究效率,是平时较少探讨的问题.结合实际体会介绍一些经验,如带教、定期学术汇报及资源整合共享等,供有志于医学研究实... 研究生学习可分为前期的基础理论课学习阶段和后期的实验研究工作阶段.如何加强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的管理,提高实验研究效率,是平时较少探讨的问题.结合实际体会介绍一些经验,如带教、定期学术汇报及资源整合共享等,供有志于医学研究实验室管理的同仁交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管理 医学实验室 基础理论课 实验室管理 研究工作 学习阶段 实验研究 资源整合 医学研究
下载PDF
急性肠道感染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90-91,共2页
对120例急性肠道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①便培养阳性率极低,以福氏Ⅱ型痢疾杆菌为主,未发现有霍乱弧菌。②以发热、休克原因就诊,而无明显肠道症状者易被误诊;个别病例可有类似外科急腹症的表现。
关键词 肠炎 肠道感染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布鲁菌病105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珊珊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9期2905-2907,共3页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临床流行病学的变化特点,以利于布鲁菌病的积极预防控制。方法对105例布鲁菌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溯性调查。结果105例布鲁菌病患者中,农民94例(89.52%),城镇居民31例(10.48%),男性占70.48%,主要发...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临床流行病学的变化特点,以利于布鲁菌病的积极预防控制。方法对105例布鲁菌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溯性调查。结果105例布鲁菌病患者中,农民94例(89.52%),城镇居民31例(10.48%),男性占70.48%,主要发病年龄51-60岁(33.33%);发病时间分布显示以夏末秋初发病最甚;有明确牛、羊接触史的89例患者中,在与牛、羊接触工作时采取防护措施的仅15例(16.85%);该组资料中,总共涉及山西省8个地区,分布集中在太原市附近;该组患者有直接或间接有牛、羊接触史者93例,达88.57%,流行病学史非常明确,但仅22.86%患者首诊确诊为布鲁菌病。结论布鲁菌病流行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报告病例的地区数逐年增加,城区居民发病比例上升,疫区从牧区向农业区、城市蔓延,流行形式以多发、分散的点状流行代替了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形式,发病者的人群从传统的职业人群向非职业人群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杆病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炎症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腾飞 李琼洁 +1 位作者 张缭云 《肝脏》 2016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研究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 DNA量、脾脏厚度、胆囊壁厚度及门静脉内径等指标与肝组织学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肝组织学检查而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相关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 目的研究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 DNA量、脾脏厚度、胆囊壁厚度及门静脉内径等指标与肝组织学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肝组织学检查而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相关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41例慢性HBV感染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理损伤,炎症分级≥G2者共18例(43.9%),年龄和胆囊壁厚度为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469、4.506,P值分别为0.003、0.014)。结论有接近半数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分级≥G2;年龄、胆囊壁厚度为评估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的临床指标,此二者作为临床指标随访该类患者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肝组织学 年龄 胆囊壁厚度
下载PDF
FGL2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HBV感染关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宇明 国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 探讨FGL2基因启动子(位点-1285T/A)多态性与HBV感染有否关联存在。方法 选择传染科门诊及住院部2002-2004年诊治的重庆地区汉族居民260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FGL2基因启动子(-1285T/A)多态性,... 目的 探讨FGL2基因启动子(位点-1285T/A)多态性与HBV感染有否关联存在。方法 选择传染科门诊及住院部2002-2004年诊治的重庆地区汉族居民260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FGL2基因启动子(-1285T/A)多态性,SPSS软件x^2检验及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5,表明拟合度优良;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及性别因素进行分层分析,表明该位点SNP与HBV感染之间无关联存在(P〉0.05)。结论 FGL2基因启动子(一1285T/A)多态性与HBV感染有之间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HBV FGL2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