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构造带的基本地质特征 被引量:180
1
作者 舒良树 周新民 +1 位作者 余心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65,共15页
南岭构造带发育在强烈褶皱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早中生代花岗岩和裂谷盆地。基底由变质的新元古代—奥陶纪复理石-火山岩系和未变质的晚泥盆世—早三叠世沉积岩系所组成。与南岭带构造演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断裂带... 南岭构造带发育在强烈褶皱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早中生代花岗岩和裂谷盆地。基底由变质的新元古代—奥陶纪复理石-火山岩系和未变质的晚泥盆世—早三叠世沉积岩系所组成。与南岭带构造演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断裂带有萍乡—桂林、龙岩—海丰、赣江等5条,制约着中、新生代岩体和盆地的分布、规模和产状。无论是物质来源还是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背景,南岭构造带均离不开其北面的大别造山带和南西面的印度支那造山带。南岭地区存在3条近东西方向的花岗质岩带,严格受深部构造制约,岩体常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3个花岗岩带中的岩体时代,具有横向上北老南新、走向上西老东新、朝大洋方向年轻化的迁移演化规律,中生代东西向的花岗岩带是在古特提斯构造域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基础上发育的,岩浆热隆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多数发育在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在研究区厘定出3种基本盆地类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育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发育裂谷盆地,早白垩世属火山-沉积断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则几乎全是箕状断陷盆地。前中侏罗世盆地构造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印支期碰撞的影响,晚侏罗世以来盆地构造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作用和陆内深部构造的联合制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闽西—赣南—粤东地区存在一个近东西向的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区内存在3种盆-岭耦合类型:挤压逆冲型(少量)、走滑剪切型(少量)和伸展拆离型(大量)。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花岗岩山岭有着密切的时空与成因联系,共同构成了华南盆岭构造体系。最后对前中生代构造作用、印支期构造事件、两种构造体制的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晚泥盆世—中三叠世研究区为浅海—滨海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向构造带 盆-岭体系 新生代 构造转换 南岭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71
2
作者 舒良树 周新民 +3 位作者 余心起 王彬 祖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76-884,共9页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 中、新生代 盆-岭体系 构造演化 中国东南部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4
3
作者 吴晓牧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19-26,共8页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治疗近年来虽无突破性进展,但对血肿扩大、脑水肿等方面的研究较多。现就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机制、血肿扩大原因及其毒性作用以及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改变、炎症反应等在...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治疗近年来虽无突破性进展,但对血肿扩大、脑水肿等方面的研究较多。现就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机制、血肿扩大原因及其毒性作用以及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改变、炎症反应等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 脑水肿 局部脑血流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以下庄矿田仙石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18
4
作者 沈渭洲 +4 位作者 凌洪飞 叶海敏 王学成 濮巍 谭正中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0-528,共9页
仙石大型铀矿床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矿区内NWW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床位于NNE向硅化带和NWW向基性岩脉(辉绿岩)交接部位,矿体严格赋存于基性岩脉内部或其边缘。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和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微晶)... 仙石大型铀矿床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矿区内NWW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床位于NNE向硅化带和NWW向基性岩脉(辉绿岩)交接部位,矿体严格赋存于基性岩脉内部或其边缘。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和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微晶)石英为主,蚀变作用发育,主要类型包括碱交代、硅化和赤铁矿化。沥青铀矿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矿床中存在81Ma(主要)和125Ma(次要)两期铀矿化。H、O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前期和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18OH2O=1.4‰~6.6‰,δDH2O=-65‰~-34‰,反映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成。矿脉中方解石的δ13C=-8.5‰~-3.1‰,反映矿化剂∑CO2来自地幔。上述特征表明,地幔流体在仙石铀矿床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体 成矿作用 铀矿床 同位素 广东
下载PDF
诸广—贵东大型铀矿聚集区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被引量:90
5
作者 舒良树 谭正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6-494,共9页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富铀矿在诸广、贵东两岩体内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表明,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广-贵东地区 铀矿聚集区 成矿条件 铀矿床
下载PDF
粤北帽峰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89
6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6 位作者 蒋少涌 姜耀辉 邱检生 黄国龙 叶海敏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687,共11页
帽峰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19.6±0.9Ma, 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CaO/Na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 U,Ce,Sm和... 帽峰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19.6±0.9Ma, 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CaO/Na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 U,Ce,Sm和Y而亏损Ba,Sr,P和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1.70-9.63,(La/Yb)N=0.41-6.25),Eu亏损明显(δEu=0.02-0.22);具有低的εNd(t)值(-12.3--10.8),变化的δ18O(4.1-11.3‰)、(87Sr/86Sr)i(0.71049- 0.73359)、206Pb/204Pb(18.345-22.019)和207Pb/204Pb(15.646-15.863)以及古老的Nd模式年龄(1879-1996Ma)。以上特征表明,帽峰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古元古代成分不均一的泥质变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粤北帽峰岩体
下载PDF
粤北地区302矿床沥青铀矿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87
7
作者 黄国龙 尹征 +3 位作者 凌洪飞 朱捌 沈渭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2-360,共9页
302铀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东南部,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床中规模较大、埋藏较深的矿床。研究表明,沥青铀矿的U-Pb和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8.7±2.7)Ma和(70±11)Ma,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主成矿期一致。沥青铀矿低的εNd(t)值(-... 302铀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东南部,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床中规模较大、埋藏较深的矿床。研究表明,沥青铀矿的U-Pb和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8.7±2.7)Ma和(70±11)Ma,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主成矿期一致。沥青铀矿低的εNd(t)值(-11.3~-13.1)、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6~1.88Ga)以及它们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都与赋矿围岩油洞岩体,尤其与长江岩体十分相似,表明铀源可能主要来源于赋矿花岗岩体,尤其是长江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沥青铀矿 U-Pb和Sm-Nd等时线年龄 ND模式年龄 铀矿床 粤北
下载PDF
一种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51
8
作者 李莉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6期633-636,共4页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 ,智能天线阵列的应用使得服务基站 (BS)能提供较准确的移动台 (MS)电波到达角 (AOA)测量值 ,从而可以用于对移动台的定位估计。文中对文献 [1]的电波到达时间差 (TDOA)定位算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种既能继承原...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 ,智能天线阵列的应用使得服务基站 (BS)能提供较准确的移动台 (MS)电波到达角 (AOA)测量值 ,从而可以用于对移动台的定位估计。文中对文献 [1]的电波到达时间差 (TDOA)定位算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种既能继承原算法的优良性能 ,又可充分利用AOA测量值信息提高定位性能的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 ,该算法还具有解析表达式解。仿真结果表明 ,只要AOA测量值达到一定精度 ,该算法就能取得比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定位算法 到达时间差 到达角 移动台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下载PDF
南雄-诸广地区晚中生代盆山演化的岩石化学、运动学与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71
9
作者 舒良树 +3 位作者 王彬 谭正中 余心起 孙岩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3,共13页
粤北南雄陆相红色盆地及其紧邻的诸广山高耸花岗岩构成了南岭地区一处独特的盆山地貌景观.研究表明,诸广山花岗岩是一个发育在特提斯-古亚洲构造域变质基底之上的多期复式岩体,具中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可认为是印... 粤北南雄陆相红色盆地及其紧邻的诸广山高耸花岗岩构成了南岭地区一处独特的盆山地貌景观.研究表明,诸广山花岗岩是一个发育在特提斯-古亚洲构造域变质基底之上的多期复式岩体,具中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可认为是印支期碰撞造山、燕山期俯冲消减以及大陆内部玄武岩浆底侵和地壳深熔等联合作用的产物;南雄盆地是一个晚白垩世-古近纪的不对称伸展断陷盆地,具“北断南超”特征,其沉降中心由南向北逐渐迁移.盆山交接带构造运动学研究表明,其韧性流变层和脆性变形层的运动学指向完全一致,经历了中深部位韧性伸展变形(局部伴有左旋走滑变形)和浅层部位脆性拉张变形的联合作用,韧性和脆性变形演化规律揭示该花岗质热隆伸展构造从中深部到浅部是一连续变形的结果,花岗岩山体和山前的南雄断陷盆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半地堑式的构造体系.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诸广山晚三叠世到侏罗纪末的花岗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SiO2,Al2O3和K2O含量高,碱质指数>2.8,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具明显Eu负异常,富集Rb和Th,贫Ba和Nb,属富钾过铝的钙碱系列S型花岗岩,指示诸广山花岗岩浆经历了从晚三叠世到侏罗纪末的连续演化过程.南雄盆地的形成与盆山演化受诸广岩体热隆作用和区域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雄-诸广地区 晚中生代 盆地 山脉 岩石化学 构造运动学 SHRIMP年龄 年代学制约
原文传递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74
10
作者 黄国龙 吴烈勤 +4 位作者 朱捌 张彦春 谭正中 曹豪杰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67-275,280,共10页
深部构造环境、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和成群成组的成矿构造带、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和蚀变叠加、多期次地幔流体和成矿流体的频繁活动,以及花岗岩丰富的铀源、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成矿环境等优越的成矿条件,使粤北成为得天独厚的花岗岩型... 深部构造环境、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和成群成组的成矿构造带、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和蚀变叠加、多期次地幔流体和成矿流体的频繁活动,以及花岗岩丰富的铀源、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成矿环境等优越的成矿条件,使粤北成为得天独厚的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通过分析下庄矿田330南西地区“群脉型”、中洞地区“交点型”铀矿化,以及南雄矿田坪下水地区、棉花坑书楼丘地区“硅化碎裂岩型”铀矿化等成矿条件好、找矿线索明显的地区,表明区内有较大的铀资源潜力和找矿潜力,为下一步的工作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潜力 找矿方向
下载PDF
粤北笋洞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4
11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5 位作者 蒋少涌 高剑峰 叶海敏 濮巍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3-424,共12页
笋洞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为189.1±0.7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 CaO/Na_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Th,U,Ce,Sm,Y,亏损 Ba,Sr... 笋洞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为189.1±0.7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 CaO/Na_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Th,U,Ce,Sm,Y,亏损 Ba,Sr,P,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6.6~8.8,(La/Yb)_N=6.44~10.74),Eu亏损明显(δEu=0.14~0.31);它具有低的ε_(Nd)(t)(-11.4~-9.3),高的δ^(18)O(10.2~12.7‰)、(^(87)Sr/^(86)Sr);(0.72949~0.74923)、^(206)Pb/^(204)Pb(18.180~18.488)、^(207)Pb/^(204)Pb(15.655~15.661)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62~1933Ma)。上述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以泥质成分为主的古-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粤北笋洞岩体
下载PDF
秦岭地区陡岭—小茅岭隆起带西段几个岩体的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0
12
作者 牛宝贵 和政军 +2 位作者 任纪舜 王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6-835,共10页
通过对南秦岭与中秦岭之间陡岭—小茅岭隆起构造—岩浆岩带西段柞水—镇安—山阳之间的磨沟峡、黑沟和冷水沟等岩体的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磨沟峡闪长岩年龄743±12Ma、黑沟碱性花岗岩年龄686±10Ma、冷水沟辉长岩年龄680±... 通过对南秦岭与中秦岭之间陡岭—小茅岭隆起构造—岩浆岩带西段柞水—镇安—山阳之间的磨沟峡、黑沟和冷水沟等岩体的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磨沟峡闪长岩年龄743±12Ma、黑沟碱性花岗岩年龄686±10Ma、冷水沟辉长岩年龄680±9Ma;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年龄141.7±1.4Ma,确定这些岩体形成时代分别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和早白垩世初。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新元古代中、晚期岩体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较早期的磨沟峡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板内花岗岩的特征;较晚期的冷水沟和黑沟岩体,由超基性—基性岩和偏碱性花岗岩组成,具非造山双模式岩浆岩组合特征。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为高K-钙碱性岩浆岩,具后造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岩浆岩为古中国地台裂解的产物,燕山期正长闪长岩则代表秦岭多旋回造山最终完成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中国地台 秦岭 侵入岩 锆石 U—Pb定年 裂解
下载PDF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 被引量:56
13
作者 舒良树 +3 位作者 余心起 王彬 谭正中 孙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先后经历了近S-N向水平挤压(T_3-J_(1E)),S-N向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J_(1L)-J_2),SE-NW向挤压(K_1)和近E-W向挤压、S-N向伸展(K_2)等复杂的演化过程。早-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颗粒锆石U-Pb 年龄值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 流纹岩具有高的SiO_2、Al_2O_3、K_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 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N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城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挤压造山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陆相盆地 早-中侏罗世 构造环境 闽西-赣南
下载PDF
基于Chan氏算法和Taylor级数展开法的协同定位方法 被引量:46
14
作者 刘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该文分析讨论了Chan和泰勒两种TDOA定位算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 Chan氏算法(1994)和Taylor级数展开法(1976)的协同定位方法。通过在不同信道环境下对协同定位 方法进行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信道环境恶劣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定位... 该文分析讨论了Chan和泰勒两种TDOA定位算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 Chan氏算法(1994)和Taylor级数展开法(1976)的协同定位方法。通过在不同信道环境下对协同定位 方法进行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信道环境恶劣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氏算法 Taylor级数展开法 协同定位方法 蜂窝移动通信 无线定位技术 信道环境 TDOA测量值
下载PDF
蜂窝系统无线定位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移动通信》 2000年第5期19-22,共4页
本文介绍了无线定位系统的分类、基本的无线定位技术及基于蜂窝网络的定位方案 ,讨论了基于时间的定位法及其特点 ,分析了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并介绍了基于蜂窝系统的无线定位技术的各种应用。
关键词 蜂窝系统 无线定位 TOA TDOA 移动通信
下载PDF
微量元素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6
作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7-32,共6页
利用微量元素在陆相湖盆中的分异与聚集,研究湖盆的古沉积环境、古盐度、古水动力条件,并根据原油及重油中的微量元素变化追溯油源,区分海陆相和陆海原油,估算重油氧化程度和恢复古油藏规模。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 光谱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赣江断裂带地质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 被引量:43
17
作者 舒良树 +2 位作者 杨明桂 郭英杰 余心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赣江断裂带发育在江西省境内,全长大于600km,宽50~120km,走向N20°E左右,伴生有一系列NE向和NW向的次级断裂。在地球物理上,它是一个具有显著重力、航磁异常梯度带的深大断裂带;岩石学上,是一个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线;沉积学上,控制... 赣江断裂带发育在江西省境内,全长大于600km,宽50~120km,走向N20°E左右,伴生有一系列NE向和NW向的次级断裂。在地球物理上,它是一个具有显著重力、航磁异常梯度带的深大断裂带;岩石学上,是一个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线;沉积学上,控制了一系列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红色沉积盆地。构造形迹和沉积作用特征表明,中—新生代是赣江断裂带活动的高峰期,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脆性剪切带,其左旋走滑变形具有北强南弱、走滑时代北早南晚的穿时特点以及伸展断陷向北扩展、沉积中心向西迁移的演化规律。控盆作用及构造交切关系表明,赣江断裂带起始于印支期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之后的早侏罗世。年代学、运动学研究表明,该断裂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早白垩世左旋走滑、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滑脱伸展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右旋挤压,其动力学原因主要受侏罗纪以来太平洋板块运动体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球动力学 赣江断裂带 中一新生代 构造形迹 沉积作用
下载PDF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铀成矿序列 被引量:42
18
作者 舒良树 +1 位作者 谭正中 吴烈勤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57-263,共7页
本文通过对南岭中段中生代各类侵入岩体的侵入关系、构造活动及热液脉体的归纳分析 ,结合同位素测龄资料 ,对该区中生代以来构造 岩浆、热液活动及铀矿化先后关系进行了排序 ,总结了不同阶段构造 岩浆和热液活动的特征 ,讨论了花岗岩型... 本文通过对南岭中段中生代各类侵入岩体的侵入关系、构造活动及热液脉体的归纳分析 ,结合同位素测龄资料 ,对该区中生代以来构造 岩浆、热液活动及铀矿化先后关系进行了排序 ,总结了不同阶段构造 岩浆和热液活动的特征 ,讨论了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前后各类成矿控制因素的先后关系 ,认为铀成矿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中生代构造 岩浆、热液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浆活动 铀矿化 成矿序列 中生代 热液活动 成矿作用 铀矿床
下载PDF
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44
19
作者 王定亚 刘文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9,共5页
概述了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的技术现状及系统组成,介绍了水下井口、采油树和水下连接器等关键装备的构成及技术特点。分析指出,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将向多国家和多渠道、高可靠性和高适应性、自动化和智能化及深水领域等方向发展... 概述了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的技术现状及系统组成,介绍了水下井口、采油树和水下连接器等关键装备的构成及技术特点。分析指出,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将向多国家和多渠道、高可靠性和高适应性、自动化和智能化及深水领域等方向发展。最后,为加快我国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的国产化提出了以下发展建议:①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以技术引进为先导;②从单元技术研究开始,由点到面并最终实现产品系统化发展;③加强国内企业、院、所联合攻关力度,深入开展水下产品基础研究工作;④加强海洋产品试验能力建设,提供海洋装备海试等配套试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井口 采油装备 技术现状 性能特点 发展方向 发展建议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沉积特征 被引量:35
20
作者 余心起 舒良树 +2 位作者 王彬 祖辅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63,共10页
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东南部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状况、沉积作用、构造特征 ,反映出地层分布总体上具 NE走向、SE— NW的分带现象 ,现今盆地的面貌有五种不同类型及相应的几何形态。分析认为 ,中国东南部早、中侏罗世普遍为拉张裂陷... 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东南部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状况、沉积作用、构造特征 ,反映出地层分布总体上具 NE走向、SE— NW的分带现象 ,现今盆地的面貌有五种不同类型及相应的几何形态。分析认为 ,中国东南部早、中侏罗世普遍为拉张裂陷沉积环境 ,在赣南、粤北、闽西一带发育双峰式火山岩 ;稍后可能受到区域性挤压 ,如皖南、浙西、赣东北等地有南东向北西逆冲的压性构造 ;早白垩世为火山喷发高峰期 ,研究区均不同程度发生了火山喷发 ,其中东南沿海发育大面积的火山岩 ;早白垩世以后华南全区转为拉张 ,发育大量中、小型断陷盆地等伸展型盆地 ;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壳继续处于拉张松弛环境 ,形成以裂谷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火山—沉积岩石组合。这些结果表明 ,早—中侏罗世受古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共同影响 ,中侏罗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占主导 ,上述现象主要系太平洋板块在晚中生代不同阶段对中国东南部俯冲作用的方位、俯冲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侏罗纪 第三纪 陆相地层 沉积特征 白垩纪 地层分布 太平洋扳块 中生代 区域地层单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